043 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为什么用两个月时间(1 / 1)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徐徐启动,向北方驶去。毛泽东访问苏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活动。这也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走出中国故土,到国外访问。专列经东北驶过满洲里后,顶着凛冽的寒风,沿着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

经过10天的漫长旅行,12月16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点,火车抵达莫斯科北站,受到苏联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发表书面讲话说:“我这次获有机会访问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①欢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前往莫斯科郊外的原斯大林别墅(姐妹河别墅)下榻。毛泽东在这里一住就是两个月,一直到1950年2月17日才离开莫斯科回国。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工作千头万绪,毛泽东为什么要在苏联待两个月的时间?

毛泽东这次访问的主要任务是商谈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约定,并商议与解决有关两国利益的若干具体问题,还有一个任务是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在事关两国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谈判并不顺利。毛泽东甚至被冷落,并因此而大发脾气。双方在拖延战术中斗智斗勇,虽然耗费了时间,但是终于收获了胜利的果实。

毛泽东到达莫斯科的当天晚上就拜会了斯大林。两人热烈握手,相互问候致意。斯大林说毛泽东比他想象中更年轻、更健壮。②他对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示祝贺。陪同访问的翻译师哲回忆,当时会见的气氛十分热烈、动人。

在随后进行的会谈中,在一些实质问题上,双方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当毛泽东谈到中苏友好同盟和互助条约时,斯大林婉拒签订新条约,理由是必须顾及雅尔塔体系。斯大林说: “这个条约(指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引者注)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这就意味着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取得了美、英同意的。即使对某一条款的修订,也会在法律上给美、英以口实,他们会提出修改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条款的问题。”③毛泽东表示,我们采取的行动,必须符合公众最大的利益。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斯大林虽然也表示1945年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但是以顾及美、英为理由,不愿意放弃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毛泽东这次访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求废除旧条约。双方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分歧是十分明显的。

12月21日,毛泽东应邀出席在莫斯科大剧院为斯大林七十寿辰举行的庆典。大会气氛十分热烈。当晚,毛泽东在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介绍了庆典情况:“庆祝会除苏联各共和国代表讲话外有十三个国家的代表讲话,在这十三个国家中由我代表中国第一个致词,受到盛大欢迎,三次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④

毛泽东在形式上受到高规格的礼遇,但是在实际问题上苏联方面避而不谈。毛泽东有些着急,庆典的第二天就找苏联方面的联络员柯瓦廖夫谈话,希望就中苏条约、贷款问题、贸易协定等进行谈判,并拟请周恩来前来莫斯科完成协定签字手续。毛泽东还让柯瓦廖夫把这次谈话的记录转交斯大林。这是毛泽东又一次正式向斯大林提出谈判中苏条约问题。在毛泽东的催促下,12月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二次会谈。这次会谈议题非常广泛,但斯大林只字不提中苏条约。当毛泽东问起周恩来是否应来莫斯科时,斯大林为了不让周恩来到莫斯科来谈条约问题,找了一个不成理由的借口: “政府主席既已来此,内阁总理又来,则在对外观感上可能有不利影响。”⑤这说明斯大林不愿意签订新的条约。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被冷落了。斯大林只是每天让人电话询问毛泽东的生活情况,既不提签约之事,也不会见毛泽东。斯大林采取拖延的办法,也是想进一步摸清毛泽东的底牌。签订新约是毛泽东这次访苏的主要目的,毛泽东兴冲冲而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这种境遇,实在无法忍受,终于发火了。一次,毛泽东对前来看望的柯瓦廖夫说:“我到莫斯科来,不是单为斯大林祝寿的。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⑥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显然是懂得忍耐的。早在1944年4月,他就给陈毅写信说:“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⑦这时毛泽东在莫斯科忍耐不住,大发脾气,除了生气之外,也是一种斗争策略,显然是表达对斯大林不想订立新约的不满。

1949年年底,国际局势发生了一些有利于新中国的变化。缅甸、印度先后同中国建交,英国也想承认新中国。由于没有毛泽东活动的消息,英国通讯社甚至放风说,斯大林把毛泽东软禁起来了。这使得苏联方面有些紧张。国际的新动向和西方国家制造意在挑拨中苏关系的谣言,反而促使斯大林下决心签订新约。

1950年来临的时候,中苏谈判进入一个新阶段。斯大林同意周恩来到莫斯科来,同意签订新约,废除旧约。他的理由是,过去条约的基础是反对日本的战争。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了,日本已经被打败,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这个条约就成了过时的东西了。很显然,斯大林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毛泽东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在等待周恩来到苏联期间,毛泽东一方面准备新条约的签订,一方面到苏联一些地方参观,学习苏联的经验。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乘火车到达莫斯科。在此后20多天的时间里,中苏双方代表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商谈,终于达成协议。2月14日,毛泽东、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和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上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庆祝两国缔约。第二天,毛泽东又邀请斯大林到中国大使馆参加答谢宴会。在苏联,斯大林以前是从来不到克里姆林宫以外的地方出席宴会的,为了表示对毛泽东和中国政府的尊重,斯大林破例接受了邀请。

毛泽东这次访问,虽然开始时与斯大林发生了根本分歧,出现了一些不愉快和波折,导致相持近半个月,但是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上,毛泽东从来不让步,终于取得成功。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外交的胜利。毛泽东对这次访问成果感到很满意,评价说,这次签约后,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③。中苏结盟后,苏联在经济、国防建设上大力援助中国,增强了新中国的实力。在国际交往中,中苏两国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促使新中国迅速走上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