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十年的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在撤离延安前,毛泽东要求各部队一定要把房子、院子都打扫干净,茶壶茶杯摆整齐,家具要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一点都不能破坏。他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他认为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告诉国民党,延安是我们的地盘,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然而国民党军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国民党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歼灭,兵力不足和战线太长的矛盾更加尖锐。蒋介石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向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
到1947年3月国民党准备大举进攻延安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时任胡宗南机要秘书的熊向晖就得到了国民党的详细作战方案,并通过情报战线连夜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
延安对于国共两党来说,都具有特殊意义。对国民党来说,延安是中共的党、政、军指挥中心,占领延安具有巨大的宣传和象征意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自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党中央进驻延安后,红色首都延安就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心。党中央在这里已经有十余年时间,党政军民亲密无间,是容不得敌人侵犯的革命心脏,放弃延安绝不是能轻易作出的决定。但毛泽东知道,蒋介石此次进攻延安是经过精心筹划的。他不仅集中了胡宗南等部20多万兵力,而且用上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和现代化交通工具。而陕甘宁边区部队仅有两万余人,兵力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且装备较差,弹药缺失,又有黄河天险,难以与华北解放区联系,兵力补充、物质供给均较困难。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在其进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使用突袭方法进攻延安,正表示国民党当前处于军事、经济、政治极端困难的情况,是为着振奋人心并借以团结内部所采取的一种行动,完全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局,挽救不了蒋家王朝灭亡的命运。为此,毛泽东毅然决定撤出延安,留给胡宗南一座空城。
主动撤离延安,让很多战士和群众一时在思想上、感情上转不过弯来,许多指战员就曾表示“愿与延安共存亡”,要求“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决不让蒋介石占领延安”!党的领导人曾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周恩来在警卫战士动员会上说: “我也不愿意离开延安,毛主席也不愿意离开。但是,我们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卫延安,现在走是为了将来不走。”他满怀信心地说:“毛主席讲了,这次撤离延安,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我们是一定要回来的。”①
毛泽东则用通俗易懂的道理作出解释:“譬如有一个人,背个很重的包袱,包袱里尽是金银财宝,碰见了个拦路抢劫的强盗,要抢他的财宝。
这个人怎么办呢?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他的手脚很不灵便,跟强盗对打起来,就会打不赢,要是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就丢了。……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给敌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到了一定时机,再举行反攻,延安就会重新回到我们手里。”②
敌人来势凶猛,兵力相当集中,就我们目前的力量还无法与之抗衡。怎么办?只能继续执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积极防御的作战原则。毛泽东鼓励大家说,中央决定放弃延安是暂时的。胡宗南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们失败的开始。我们要争取更大的胜利,拿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不止延安要回到我们手里,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北平也会回到我们手里。全中国都是人民的,都要回到人民手里!
毛泽东离开延安时化名为李德胜,就是“离得胜”的谐音,充分表明他对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的必胜信心。
为粉碎胡宗南对陕北的进攻,毛泽东提出了“蘑菇战术”,就是像乡亲们推磨一样,在沟壑纵横、地形险要的陕北跟比自己多10倍的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拖住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慢慢将其磨碎碾烂。在主动放弃延安后的一个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区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陕北,在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的情况下,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