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什么“挨骂”(1 /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传》记述了一个毛泽东“挨骂”的故事。“一九四一年六月三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天正下着大雨,会议室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便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被毛泽东制止了。”①当时,毛泽东是从警卫员口中知道了这件事,立即予以阻止。他说,骂人也是一种提意见的方式嘛!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

不久,在陕甘宁边区的清涧县农村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情。农妇伍兰花的丈夫在山上用铁犁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中而亡。伍兰花一边悲痛,一边大骂“世道不好”“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中央社会调查部闻讯后,把伍兰花拘押到延安,并由保卫部门建议判处死刑。毛泽东从社会调查部送来的《情况汇报》中,知道了这件事。他明确表示,不能这样做嘛!这个现象引起毛泽东的深思,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毛泽东让人把伍兰花找来,亲自了解情况。经过聊天拉家常话,毛泽东了解到,伍兰花的家里共有六口人,里里外外全靠丈夫支撑着。1935年中央红军来了以后,她家里分了五亩地,头几年还好,政府收的公粮少,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踏实过了几年好日子。这几年变了,干部只管多要公粮,还多吃多占。如今她丈夫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就没有了。毛泽东了解情况后,要求把伍兰花马上放回去,要派专人护送她回家,还要求去的人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当面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她家困难多,当地政府要特别照顾。对于清涧县群众的公粮负担问题,边区政府要认真调查研究,该免的要免,该减的要减。

毛泽东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太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抗日战争初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除自力更生外,还有两个外援,一个是国民政府发的军饷,另一个来源是国内外筹集的捐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并不能按时发放军饷,根据地经济经常遇到困难,早在1939年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就强调指出,要通过“自己动手”来克服经济困难。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给八路军的军饷彻底停发,同时海外华侨及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也因封锁而停止汇兑。当时华北等地又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各个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都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由此造成对老百姓的征粮任务增加。老百姓负担重了,有怨言也就在所难免了。

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毛泽东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号召积极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二是实行精兵简政。

1941年3月,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部队初到这里时,人烟稀少,荒草丛生,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没有房子住。为了不误农时,抓紧时间开荒,战士们先用砍来的树枝搭起草棚作为临时住所。吃饭问题和生产问题所遇到的困难更多。没有粮食,就由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长等地去背粮;没有烧的,就打柴烧木炭;没有菜吃,战士们到山里挖野菜,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打野猪,下河摸鱼;没有生产工具,他们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用人来拉犁。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官兵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解决了生产和生活问题,创造了军垦屯田的奇迹,成为生产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总结和推广了三五九旅的生产经验,指出: “经过披荆斩棘,耕耘种植,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好江南。”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学各界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长方形的地,种上了蔬菜,一有空就去浇水、拔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通过“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1942年到1944年的3年中,陕甘宁边区共开垦荒地200多万亩。从1943年起,敌后各根据地的机关一般都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也只占总收入的14%。群众负担大大减轻。毛泽东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毛泽东还把大生产运动与1942年整风运动称为在当时整个革命链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环节。

精兵简政这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党外人士提出来的。在1941年11月6日开幕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开明绅士李鼎铭等十一人提案建议,政府应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11月18日,参议会通过了精兵简政的决议。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带头行动,先后进行了三次精简,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大水小”的矛盾。各根据地机关通过精简,在减轻人民负担、减少消费支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的一曲凯歌。毛泽东听到农民的骂声,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解决群众问题的决心,这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又提及此事说:“一九四一年边区要老百姓出二十万石公粮,还要运输公盐,负担很重,他们哇哇地叫。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唉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那时确实公粮太多。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②30多年后,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曾谈到过这件事。他说: “对群众的议论,毛泽东同志是非常注意的。同志们总记得,在延安的时候,生产运动是怎么搞起来的。为什么提倡生产运动呢?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征粮征多了,群众有怨言。我们好多共产党员听了心里不舒服。毛泽东同志看法不同,他说,讲得有道理,群众的呼声嘛!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就是同我们不同,他善于从群众这样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一向非常注意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③邓小平的这个讲话为毛泽东“挨骂”这件事作出了最好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