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皖南泾县云岭驻地出发,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6日,在安徽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浴血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玩弄贼喊捉贼的伎俩,反过头来污蔑新四军“叛变”,甚至下令撤销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次事变暴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战、真反共的内在本质,使国共合作走向破裂的边缘,抗日战争事业面临巨大危机。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中央从抗日大局出发,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势、在军事上取守势,坚决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的正确方针。除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阴谋,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外,中共中央还要求周恩来在重庆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抗争。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重庆领导南方局、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新华日报》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为积极响应、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从政治上对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了猛烈反击。1月17日,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向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提出质问和抗议,并打电话怒斥何应钦说: “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①同一天,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准备发表披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让人民群众更好了解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丑恶嘴脸和罪恶行径。《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正式在武汉创刊,同年迁往重庆继续出版,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党报,始终高举抗日和革命的大旗,在宣传报导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宣传党的抗日纲领和政治主张,广大民众爱读爱看,视之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周恩来令《新华日报》准备了一篇系统地披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以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罪恶阴谋,但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不让登载,反复交涉,仍不让发表。于是报上就开了一个大“天窗”。周恩来悲愤交集,亲笔题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一首四言诗,并将这二十五个光辉醒目的大字刊登在报纸的“天窗”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进行有力的声讨和抗议。
此四言诗虽短,但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字字精练,充满感情。千古奇冤指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将士被国民党顽固派诬陷的冤屈,江南一叶指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室操戈为自家人动武,指代国民党罔顾抗战大业残害中国共产党的行为。相煎何急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篇》,这里借用此典故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反共的反动面目。诗句末尾处连用两个标点符号,加重语气。整首诗充满悲愤,气势非凡,热情赞颂了叶挺等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严厉痛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卑劣行径。这里采取四言诗也是一种隐晦的办法以避开国民党的新闻审查,显示出周恩来高超的斗争策略。
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冲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刊出了周恩来的亲笔题词和四言诗。由《新华日报》训练出来的一批报童,迅速偷越层层军警封锁,把报纸运进城内,送到江北,送到南岸,送到了沙坪坝。报纸出版后,国民党反动派使出了更为卑劣的手段,派出了大批军警、特务分头拦截,扣留撕毁报纸,殴打逮捕报童,并阻止报纸的发行。很多报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报纸也被查扣。周恩来听后非常气愤,什么话也没说,立即走出大门,向附近宪兵连走去,抗议他们扣留《新华日报》,并要求警备司令部放人,返还扣押的报纸。后来,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闻讯赶来,他劝周恩来先回曾家岩50号休息,由他来交涉。周恩来态度坚决,表示报纸不退回,坚决不走。经过周恩来面对面的斗争,国民党宪兵才被迫退回他们扣留的《新华日报》。周恩来拿到报纸后,分给报童一部分,他自己还拿了一些。随行的同志们簇拥着周恩来走出巷子,向上清寺走去。这时附近的群众争着要看《新华日报》。周恩来一边走,一边把报纸散发给他们。随行的许多同志也跟着这样做,把报纸送给广大读者。当群众看到周恩来上街散发报纸时,都争先恐后地传阅,一时间《新华日报》的叫卖声轰动了整个山城,当天报纸的销量增加了约五倍。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迫害,周恩来安排新华日报社的工作人员隐蔽和撤退。与此同时,周恩来指示工作人员将《新华日报》分送给同情共产党的国民党政要、著名的民主人士和各国的驻华使馆及友好的外国人士。在周恩来的影响下,几家报纸陆续刊登了关于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周恩来以《新华日报》这一有利武器,运用报纸这一新闻媒介,采用巧妙的四言诗,并亲自去街头卖报,使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滔天罪行,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使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周恩来上街发送《新华日报》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