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陈嘉庚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 / 1)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早在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时,他就组织并领导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这一团体,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输送物资,支持祖国抗战。尽管如此,陈嘉庚因久居海外对国内抗战状况、民众生活知之不详,又没有派代表回国慰劳抗战将士及饱受战争创伤的民众,总觉得未尽义务。于是,1939年冬,他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1940年,为了解国内抗战的实际情况、慰劳祖国抗战军民,他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陈嘉庚的回国慰劳考察非常重视。陈嘉庚刚到重庆没几天,毛泽东就派重庆的中共负责人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及邓颖超等特地去拜访陈嘉庚,并赠送他三件陕北出产的羊皮衣。不久,中共驻重庆办事处又举行茶话会欢迎陈嘉庚。茶话会中,陈嘉庚提出想去延安拜访毛泽东,并询问到延安的日程及交通情况。林伯渠、董必武当即表示欢迎,并电告延安的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闻讯后立即发来电报,正式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蒋介石听闻陈嘉庚要去延安,便极力劝阻,并对共产党进行“状如土匪”“破坏团结” “不服从中央”等恶意攻击。但这反而更坚定了陈嘉庚去延安考察的决心。

访问延安之前,陈嘉庚于1940年3月26日曾先到过重庆,在重庆等地考察期间,所见所闻的种种事实让他非常失望。在到抗战的陪都重庆之前,他本以为重庆作为祖国抗战的心脏,政府当局必定发奋图强,精神振奋,励精图治,不料一路上所见的不是饿殍载道,民不聊生,就是穷奢极侈,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荒**无耻。这使得一直视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坚定地认为只有国民党才能领导抗战胜利的陈嘉庚心情十分沉重,私下曾叹息道: “那些国民党中央委员都是身居国家要职,但都假公济私,贪污舞弊,生活奢华。那些人都是四五十岁,既不能做好事,又不会早死,他们至少还要尸位二三十年,中国的救星不知在哪里?”①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排除重重障碍到达延安后,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著名论断。

1940年6月1日,毛泽东在杨家岭住所的窑洞会见了陈嘉庚。相较于重庆富丽堂皇的大官私邸,毛泽东所住的窑洞“屋内十余只木椅,大小高低不一,写字的木桌比学生桌较大,系旧式乡村民用家私,盖甚简单也”。毛泽东简朴的住所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傍晚,毛泽东在窑洞门外露天场地设宴招待陈嘉庚。朱德夫妇、陈绍禹夫妇、陈伯达、江青等十多人围坐一桌。饭菜上桌,只有延安比较稀有的白米饭和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最名贵的菜不过是一味鸡汤。毛泽东还抱歉地解释说: “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特地送来的。母鸡正下蛋,他儿子生病还舍不得杀呀!”②相比于参加国民党拨出八万元专款以供接待之用的各种奢侈宴会,这顿简单却又不失诚恳、盛情的饭菜,令陈嘉庚感触颇深。

此后几天,一些细节和小事再次引起了陈嘉庚的注意和感叹。一次,他和毛泽东两人在窑洞叙谈时,很多人跑来听,座位一下子就满了。一个迟到的勤务兵看到坐在长板凳上的毛泽东身边还有一点空隙,就硬是挤了进去,毛泽东回头看了看他,笑了一笑,把自己的身体向旁边挪动了一下,让他坐得更舒服些。③他还看到在总司令部,官长与士兵的伙食一样,没有固定的座位。大家都要自己装饭,一桌八个人坐满了就可进食,迟到的只好向有空位的插进去。他曾亲眼见到朱德迟到,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④这种“平等无阶级”与他在重庆时所看到的“蒋介石好像是皇帝”的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⑤

陈嘉庚在延安还见到了不少南洋华侨学生,并从中得知延安社会治安好,没有乞丐盗贼;没有妓女,男女关系严肃;人民生活过得去,不像国民党统治区那样民不聊生;民主风气好,县长全是民选;没有苛捐杂税,不像国统区那样捐税多如牛;领导人廉洁,他们的工资标准和一般干部、士兵相差很小。这些学生所谈内容印证了陈嘉庚的所见所闻。

8天的延安之行使陈嘉庚对国民党从拥护支持到深恶痛绝,对共产党的认识则是从受欺骗蒙蔽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而转向热烈拥护。陈嘉庚政治态度的转变,是国共两党人心向背的缩影。共产党领导人用民主、平等、清廉的作风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品质折服了陈嘉庚。从他们的身上,陈嘉庚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他对身边的人感慨地说: “我未往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同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