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毛泽东为何把“四渡赤水”称为“得意之笔”(1 / 1)

1960年5月,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时说: “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而毛泽东却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摇摇头,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 ‘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长征组歌》中有这样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唱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确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突出体现。

当然,四渡赤水并不是预先设想好的,而是随时随地根据敌我的军事力量变化所作出的最有利于我军的军事行动,是灵活机动进行运动战的典范。

(一)土城战役失利,一渡赤水

红军占领遵义城后,蒋介石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作了重新部署,除分别以湘鄂、川陕敌军各一部对付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外,集中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川滇军大部、湘桂粤军一部共17个师又13个旅150个团近40万人,妄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红军周围的局势变得十分严峻。

遵义会议决定放弃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临危受命的毛泽东必须在惊涛骇浪中杀出一条生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率领部队撤出遵义城,逐次向北转移,准备渡江北上,开辟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19日起,中央红军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国民党军队随即占领遵义、湄潭。红军在习水县土城青杠坡附近遭遇川军郭勋祺部的截击,再加上红军情报错误,敌军数量并非事先判断的六千多人,而是一万多人,本以为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围歼战,结果却成了旗鼓相当的消耗战,情况危急之下,不得不出动作为人才储备的干部团,朱德总司令甚至亲自上前线指挥战斗才稳住局面。毛泽东根据各路国民党军正汇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土城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直接指挥的战斗,打得并不好。在遵义会议上遭到批评的博古还说怪话: “看起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①1月29日,红军在土城、猿猴(今名元厚)两地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寻机北渡长江。这就是一渡赤水。

(二)二渡赤水,重新占领遵义城

红军渡过赤水河后,继续西进,遭川军截击。毛泽东等鉴于川军已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接着,红军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红军进至扎西地区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土城战斗失利的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二是轻敌,低估了敌军实力;三是分散了兵力。他强调今后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当时,蒋介石仍判断红军将北渡长江,除向长江各渡口增兵外,又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红军分进合击。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侧击,毛泽东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在太平渡、二郎滩再次渡过赤水河,攻下桐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城。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后来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对于这首词,毛泽东后来还专门作了说明:“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毛泽东还对“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诗的形成作出过解释: “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②

(三)三渡赤水,品尝茅台酒

红军再次占领遵义后,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红军一部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军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随后转兵北进,到达茅台镇。以盛产优质的酱香白酒闻名中外的茅台镇位于赤水河边。红军将士在这里品尝了茅台酒,并于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及其附近三个渡口西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这就是三渡赤水。

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部队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蒋介石曾得意地认为: “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返回贵州。

(四)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

此时,贵州境内国民党兵力已经十分空虚。为迷惑国民党军,红军一部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3月21日晚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3月下旬,红军又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十分惊恐,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向导,准备随时逃跑,一面急令各纵队火速增援贵阳,并慌忙将云南部队调来增援。毛泽东早就说过: “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③中央红军主力趁滇军东调增援贵阳之际,乘虚进军云南,先锋直逼昆明。这时,昆明防守力量薄弱,云南当局急忙调集兵力固守昆明,削弱了金沙江的防务。红军又突然掉头向北,以急行军速度,赶到金沙江。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两岸崇山峻岭,水流湍急,历来被称为天险。毛泽东等决定在洪门渡、龙街渡、皎平渡三个渡口抢渡金沙江。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国民党追兵赶到金沙江时,已是红军过江后的第七天,船只已被烧毁,只能隔江兴叹。这样,红军终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一条赤水河渡过四次,把蒋介石彻底搞糊涂了,有的红军指战员也不理解,林彪就认为走了“弓背路”,还给中央写信,认为毛泽东不会打仗,走了冤枉路,要求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四川会理召开。在会上,毛泽东批评了林彪,“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④周恩来、朱德等发言支持毛泽东,称赞他在危急情况下,采取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才摆脱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会议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团结。

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机智地隐蔽战略意图,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同时,红军能够及时截获敌人的电报并且破译,能够准确掌握敌军调动的情况,从而做到避实就虚,赢得了战场取胜的主动权,有计划地调动敌人,创造了红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