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1928年4月下旬,毛泽东同朱德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次历史性的会面,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革命也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井冈山出现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并最终影响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那么朱德、毛泽东的部队因何齐聚在井冈山呢?“朱毛红军”又因何名扬四海呢?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并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起义部队攻打大城市受挫。秋夜沉沉,在罗霄山脉的深处,崎岖的山路上,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悄然前进。最初5000多人的部队,一路经敌军和地主反动武装的不断偷袭,已经锐减至不足1000人,士气低落,士兵逃亡仍在发生,悲观情绪笼罩在战士们的心头。
是年9月29日,部队抵达了位于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在三湾村的枫树坪,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史称“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等原则,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开创了党指挥枪的伟大探索,从此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先后和当地农民武装袁文才、王佐两部建立联系,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井冈山上很快又迎来了一支新的队伍,这就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这期间,毛泽东时刻关注着南昌起义部队的动态。1927年10月初,他派何长工前往打探南昌起义军的下落。经过数月奔波,何长工终于在韶关犁铺头找到了朱德、陈毅的部队。朱德听何长工介绍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后,高兴地说:好极了。从敌人报纸上看到了井冈山的消息。我们跑来跑去,也没有一个地方站脚,正要找毛泽东同志呢!
1928年4月28日,在宁冈县砻市镇的龙江书院门口,毛泽东和朱德两双强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支革命队伍顷刻间沸腾了。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这一年,朱德42岁,毛泽东35岁,全国工农武装中战斗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朱毛红军”由此诞生。从此以后,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最早将工农红军第四军代称为“朱毛红军”是在1928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收到来自江西省委的信中称:“江西政治局面,近来赣西朱毛红军已攻入……朱毛已占永新、宁冈、遂川、万安”, “因人力来不及和目前朱毛红军入赣西的发展形势,暂设赣西南特委”。
1929年3月14日,挺近闽西的红四军全歼守敌郭凤鸣旅3000余人,占领长汀后,声威大震,“朱毛红军”的称谓便屡见不鲜。同年6月下旬,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对“朱毛红军”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会的《政治报告记录》中称:“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及彭德怀的军队可以称为红军。”由此可知“朱毛红军”的称谓作为红四军的尊称,已经得到中央的肯定和认可。
毛泽东曾说过: “朱毛,朱毛,朱不离毛,毛不离朱。”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在红军队伍的幼年时期进行着艰难探索,他们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积累革命的制胜之道。
在1928年下旬的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中,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大概为30:1,弹尽粮绝之际,都未能阻挡红军部队绝处逢生,击退敌军。为了讴歌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毛泽东以一首《西江月·井冈山》,呈现了当时的作战场景: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似乎正好回答了“朱毛红军”能打胜仗的根本原因,正是众志成城!
如果说“三湾改编”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使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得以保证,那么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的古田会议,则明确把“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作为建党建军的原则。会议直面我军创建以来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认真总结了实际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多种决议。培养士兵的信仰,为自己扛枪,为老百姓打仗,这将红军同军阀的雇佣性质彻底区分开。
为信仰而战,为人民而战,是“朱毛红军”致胜的根本保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毛泽东在古田时创作的,在那个黎明前的夜晚,他仿佛看到南方山林中亮起了星星之火,即将汇成燎原之势。
古语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才是“朱毛红军”屡屡致胜的关键。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红军同国民党相比,多出一支极其重要的队伍——宣传队。宣传队一方面通过教育感化士兵,将红军废除严刑、转化逃兵的故事编成节目,广泛传播,使逃兵现象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又积极弘扬并监督执行毛泽东提出的军规军纪“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真正演绎着军民团结一家亲。“朱毛红军”为全国红军斗争树立了优良榜样,亦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此后,“朱毛红军”的称谓再未使用过。但“朱毛红军”的战略战术、军事理论、建军实践等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直接的来源和基础,永远是红军战争史上最光彩夺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