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毛泽东如何改造袁文才和王佐的武装(1 / 1)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再图发展。毛泽东在率领起义军南下途中,经过充分调查研究,选定井冈山地区作为部队的立足点。井冈山是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点燃了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而且铭刻着共和国的缔造者与两支农民武装袁文才、王佐结交的传奇故事。

(一)巧拜山头融坚冰

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是活跃在井冈山地区的两支地方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袁文才、王佐虽早年就参加绿林组织,但大革命时期都受过革命风暴的洗礼,都倾向于革命。袁文才担任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并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佐同袁文才是拜把兄弟,也将所部改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当毛泽东率部来到宁冈县并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时,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革命武装。起初,党内某些人主张对其进行消灭。毛泽东在认真分析革命形势和袁、王部队的情况后,确定了对这两支农民自卫军采取团结合作的方针。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委托宁冈县县委书记龙超清作介绍,在大仓村第一次会见了袁文才。毛泽东深知此次“拜山头”凶险万分,但明知千难万险也淡定赴会。毛泽东仅带几名随员去会见袁文才,充分展示了其政治魄力和合作诚意。袁文才见状,少了些许紧张,两人谈话氛围逐渐热烈起来。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袁文才反抗豪绅地主的革命性,阐明了自己的斗争主张和策略,并指明革命的道路和前途,双方谈得很投机。

毛泽东随即决定赠送袁文才一百支枪、一些马鞍及手枪套。毛泽东的赠枪一举使袁文才大受感动,袁文才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一千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建立红军医院和留守处,并向毛泽东表示,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毛泽东文攻智取、巧拜山头的举动揭开了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序幕。为进一步消除袁文才的疑惑,工农革命军在茅坪驻扎后,主动开到湖南鄢县水口一带游击,消灭地方民团,开展土地革命。与此同时,袁文才主动请求毛泽东派干部到其部队工作。利用此机会,毛泽东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党员干部到袁文才部队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毛泽东真正争取到了袁文才这个“绿林军”的信任。

(二)派遣代表获奇效

通过袁文才的介绍,王佐对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有了初步的了解。

1927年10月下旬,当工农革命军到达大井时,王佐亲自率部队前往迎接。毛泽东会见王佐后,赠给王佐七十条枪,还有一些马鞍和手枪套等物品,王佐回赠工农革命军五百担稻谷,毛泽东再次通过赠枪的方式加深了和王佐的联系。

1928年年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的胜利激励了王佐,他主动请求毛泽东派革命军干部到他那里去工作,毛泽东即派“统战专家”何长工去王佐部任党代表。何长工与毛泽东在1918年北京留法预备班上认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参与组织秋收起义的许多具体工作,为毛泽东所熟悉和赏识。与此同时,何长工对“绿林侠客”了解颇多,大革命时期又任过县团防局长、洞庭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统战工作经验丰富,是当之无愧的党代表人选。

何长工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只身来到王佐部。按照毛泽东“不缓不急”的指示,何长工采取多种策略争取王佐的信任,取得奇效。首先何长工把握了王佐重义气、讲情面、自尊心强和疑心重的特点,积极同王佐交朋友,推心置腹地交谈。与此同时,何长工努力争取王佐的家属和亲信,借机启发他的革命觉悟。最使王佐信服的是,何长工主动部署,派工农革命军帮助他除掉了多年的宿敌——勾结官府、欺压贫民的反动武装,五县联防总指挥尹道一。此举使王佐激动不已,当即表示信服共产党。经过毛泽东、何长工等人的不懈努力,王佐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彻底抛弃了对工农革命军的重重疑虑,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三)成功改造干革命

1928年年初,王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2月,袁文才、王佐部队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至此,原井冈山上的两支农民武装成为工农革命军的一部分。对于袁、王部队的改造,毛泽东自始至终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不仅多次会见二人,积极主动做他们的工作,而且在征得二人同意后,派了二十多名党员干部,分任袁、王部的连长、排长和党代表,帮助他们改造部队。

工农革命军派出的党员干部,采取多种措施对袁文才、王佐部队进行改造。他们首先对袁、王部队进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建立起党的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加强其政治思想工作。其次,对袁、王部队进行军事训练,教授作战技巧和游击战术,提升整体军事素质。除此之外,党员干部们对袁、王部队进行组织整顿,清除坏分子,吸收进步人士。在此基础上,加强部队作风建设,要求摒弃封建意识与军阀作风。通过这些举措,袁、王部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部队中充满了新的气象。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袁文才、王佐率领的第二团编为第三十二团,袁文才继续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是年6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袁、王领导的第三十二团,成为红四军的四个团之一。井冈山会师以后,袁文才、王佐率领部队积极投身革命,在建设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实现了从“绿林好汉”向“红色将军”的华丽转变。不幸的是,由于党内一些“左”的政策,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两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袁文才和王佐: “这两个人虽然过去当过土匪,可是率领队伍投身于国民革命,现在愿意向反动派作战。我在井冈山期间,他们是忠实的共产党人,是执行党的命令的。”①可见,毛泽东对袁、王二人是持认可和肯定态度的。毛泽东对袁、王部队改造的成功实践,是我党军队初创时期的典型案例,创造了党改造旧式武装的范例,积累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兵运工作的宝贵经验,对丰富毛泽东建军思想、形成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推进革命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