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谈到婴儿期的孩子如果用哭声来传递需求的时候,要看妈妈的敏感度怎样。妈妈足够敏感,对婴儿的哭声及时回应,这对孩子是重要的。
这一节,我们聚焦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和康复上,看看一个足够敏感的妈妈对自闭症儿童会有怎样的作用。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在小的时候常常通过哭来传递求助或者求救的信号,妈妈如果足够敏感,及时回应或者及时满足孩子,孩子就感受到了妈妈第一时间是爱他的亲他的;妈妈是能够迅速走到他身边,感知到他身体和心理不舒服的好妈妈。
如果一个生命在早期的时候,被妈妈或者照料者这样对待,会增加他生命的自我价值感。反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或者说自我意识就会变弱,认为自己不重要,或者可有可无。我们曾接触过一些妈妈,即使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咨询室,妈妈对孩子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也不那么高,更谈不到呵护了。有的孩子想上厕所,妈妈厉声厉色说你自己去!有的孩子想拿咨询室里的玩具,妈妈就全力阻止;有的孩子到处乱跑,妈妈就把孩子抓回来死死卡在两腿中间;有的孩子在大声喊叫、蹦跳,妈妈就给孩子两巴掌;有的孩子想靠近妈妈,妈妈却几次把孩子推开;有的孩子对妈妈又哭又闹,妈妈对孩子说,你哭也是没用的,我不会走到你身边来。我想,孩子恰恰用这些行为向妈妈传递信息,希望妈妈能够陪他玩,陪他说话,靠近他。妈妈如此回应孩子,可能会对孩子后期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
我们常常说一个孩子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都源于在生命初期和他的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如果妈妈跟孩子互动和敏感度不够,可能会是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或者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到治疗和康复的角度,如果孩子已经4岁、5岁、6岁,或者更大一些了,怎样把之前说的重新养育的方法带入进来呢?这个时候是对妈妈、爸爸以及养育者最大的考验,我们需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的孩子。
其一,当看到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或者哭了的时候,妈妈能不能够第一时间把孩子搂在怀里,不说任何话,只是搂着他,让他感受到妈妈的体温、呼吸、心跳和身体的温暖,当孩子感受妈妈全然接纳的时候,孩子的身体就会变得柔软,心情也随之平稳了。
妈妈不恰当的做法是说个不停,“你看你哭什么呀,哭有什么用?有什么事儿你就说嘛”等等,孩子这时候其实不需要妈妈说这么多,他只是需要你关注他、懂他、爱他就够了。
其二,当看到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妈妈要蹲下来,用手拉住孩子的手,用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然后带着耐心询问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感觉,这样孩子会觉得你是贴近他的心的,你是带着关怀的,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安全感并对你产生信任。
其三,当孩子有时出现烦躁的时候,妈妈需要先默默陪伴在孩子身边,用眼睛跟随孩子的视线,用身体慢慢靠近孩子。当孩子能够安静下来的时候,先用手拉住孩子的手,并抚摸孩子的手,当孩子的身体变得柔软的时候,把孩子搂在怀里,再用手轻拍或者抚摸孩子的后背,整个过程不需要用语言,最多可以发出哼哼啊啊的摇篮曲似的声音,让孩子仿佛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其四,当孩子有时害怕或者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妈妈可以先抱起孩子,告诉孩子别怕,妈妈在这,爸爸也在这,我们都陪着你。然后可以陪伴孩子躺下,并给孩子讲故事,然后再用手拍着孩子,唱哼摇篮曲,并不断重复,让孩子感受到越来越安全,孩子的身体便开始放松,也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当妈妈持续做出这些的时候,孩子跟妈妈的安全、可信任的互动关系便慢慢建立起来了。这对孩子长大后克服沟通困难或者人际关系障碍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