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们仍然对照D**-5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多种场合下的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存在持续性缺陷”的第三个症状的诊断标准原文,做些解读和分享。
症状三:发展维持和理解关系存在缺陷。包括:从难以调整行为去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到难以共享想象性的游戏,再到交友困难。
解读一:如何评估“难以调整行为去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我们常常通过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会不会看脸色行事,会不会随机而动来评估他社会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孩子能够见机行事,孩子就会发展出维持和理解关系的能力。否则,孩子不但不会看脸色行事,即使他看到别人不开心也不以为然,或者即使看到别人兴奋、喜悦时也无动于衷,甚至别人悲伤痛苦时他还嘻笑,这些行为如果持续发生的话,即符合这个症状的诊断标准。
解读二:如何评估“难以共享想象性的游戏或交友困难”。
父母都有过给孩子讲故事的经历。如果你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会一直跟随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要么聚精会神地听,要么不停地追问后续结果。如果你和孩子玩赛车游戏,孩子会积极参与进来,并预测后面即将发生的情况,或者一旦赛车开出跑道,孩子会用“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的句式跟你互动。或者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他会跟着动画片的场景、音乐、语言等,追随情节的发生和发展。这些都属于孩子的想象空间共享情形。如果你给他一个想象的空间游戏,无论这个游戏多好玩、多有趣,他都进不来,也不能跟随并且持续的话,就符合这个症状的诊断标准。
解读三:如何评估“交友困难”。
交友困难表现在对同伴缺乏兴趣。孩子不能和任何人建立同伴关系,也不能和任何人交朋友。如果一个孩子不能用言语跟其他人打招呼,也不能用肢体语言跟其他人联结,再加上他又拒绝任何小朋友主动跟他打招呼或者肢体联结,且持续发生的话,即符合这个症状的诊断标准。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上述症状一定要符合“持续”的时间要求。而这个时间要求是指时间上的既往标准,是指孩子的症状从过去到现在的持续标准。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或者短期出现症状,都不符合诊断标准,只有上述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才符合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