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征服汉人心(1 / 1)

多尔衮 赵凯著 4438 字 15天前

山海关大战,多尔衮是胜利者,李自成是失败者,那么吴三桂呢?

吴三桂也是失败者!

吴三桂背上了汉奸的千古骂名,还赔进去全家族数十口人的性命。李自成逃回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怒杀吴三桂全家三十八人,将首级悬挂在城楼上示众。

吴三桂率领兵马追击李自成,来到北京城下,看到一长排自家人血淋淋的脑袋,心痛得要昏死,差点从马上栽下去。吴三桂指着北京城楼哭骂:“闯贼,我与你不共戴天,必要杀你,报仇雪恨! ”

吴三桂挟胜者之威风,悲壮地叫嚣:“攻城!”

一百多天前, 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 正月初一, 李自成在西安建政,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易西安之名,恢复为古名长安,又称西京。李自成自立为皇帝,追尊其曾祖以下皆为皇帝,册封妻子高氏为皇后。

二月初二,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东渡黄河,进攻山西。每天攻破一座城池,连克三城,初五便攻克太原。一路向东进攻,势如破竹,目标是大明朝首都北京。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二十二日,李自成下令礼葬崇祯皇帝。二十七日,葬崇祯皇帝于田贵妃墓中。

大顺军进入北京之初,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 翰林三万二万一万, 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大顺政权宣称“三年免征”赋税,那就只能通过没收明朝官员财产,以追赃助饷的办法解决财政问题。这使得士绅阶层人人遭殃抱怨,造成树敌过多的局面,直接导致吴三桂投靠清军。

李自成忌惮山海关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准备在招抚吴三桂后,再正式登基称帝。招抚吴三桂不成后,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犹犹豫豫地决定东征,既想铲除吴三桂的势力,又幻想着不战而胜,拖拖延延、磨磨蹭蹭,直到等来了多尔衮的虎狼之师。

大顺,从此不顺!

此时,追杀李自成来到京城外的吴三桂,又升官了,从前明的平西伯晋升为大清的平西王了。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逃离山海关。吴三桂带领残余兵马回到山海关城内,多尔衮欢喜迎接。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军功最大,多尔衮封赏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跪拜谢恩,但他心里在滴血。多尔衮划拨一万马步兵,隶属吴三桂,命令他追击李自成。吴三桂原本握有四万兵马,但现在只给他一万,仍然让他当先锋官,在清军前面去打击“闯贼”。吴三桂因为家父和妻妾仍在北京城内,忧心如焚,于是坚决执行多尔衮的命令,充当了为大清朝剿杀大顺的一柄嗜血战刀。

二十三日,吴三桂率部先行。出师之前,多尔衮明确谕示:“此次出师,旨在除暴安民,消灭农民军,以安定天下民心,将士入关西征时,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房舍,违令者军法从事。”

多尔衮同时下令:“山海关城内军民,皆剃发以示归清;不剃者,斩!”

吴三桂恨不得肋生双翅,**的战马差点累死。他心焦急切,只想追上李自成,不杀他不解恨: “自己落到如此境地,全怪李自成。”

吴三桂前脚刚走,多尔衮立刻率多铎与阿济格领兵随后跟进,一起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

多尔衮对吴三桂还加了一道谕令,以他的名义出示榜文,晓谕官民。此前,吴三桂以大明朝平西伯的口气,张贴过一张告示:“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地方总兵官平西伯吴示:为复大仇、歼大寇,以奠神京,以安黎庶事,切痛先皇被弑,亘古奇殃,剧寇x 猖,往代未有。凡属臣僚士庶,能不碎首殒心? 今义兵不日来京,尔绅衿百姓,须各穿缟素,协力会剿。所过地方,俱要应接粮草。务期罄捣巢穴, 纤介无遗。庶使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特示。”

如今,他立马以大清国平西王吴三桂的身份,发布新告示:“平西亲王吴,为安抚残黎以救民生事:照得逆闯李自成戕主贼民,窥窃神器,滔天罪恶,罄竹难书。荷蒙大清朝垂念历世旧好,特命摄政王殿下大兴问罪之师,怀绥万邦,用跻和平之域。仁声所播,义无拂命,第虑遐远之区,讹传舛错。不特有辜大清戢暴安民之意,致黎庶反受执迷殒身之祸。今摄政王简选虎贲数十万,拥戴西洋大炮数百位,络绎南下,相应榜谕,以醒蒙愚。为此示仰一带地方官生军民人等,务期仰体大清朝安民德意,速速投诚皈命,各安职业,共保身家,毋得执拗迷谬,自罹玉石俱焚之惨,未便。特谕。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榜。”

二十四日,清军连续轻松占领昌黎、滦州等县城,沿途张贴安民告示,配合吴三桂的告示,收拢民心,宣称让百姓各安其业,命令清军不许入城,而是在离城十里远的野外驻营。各地官民纷纷觉得清军变好了,成为仁义之师了,对清军不那么排斥了,再和逼死皇上的李自成大顺军一对比,觉得清军更好。平民百姓的态度事小,关键是士绅地主阶层的心态,他们跟清军产生了相互吸引力。官绅们集体靠拢清军,望风而降,分别扼守城池,反抗李自成的大顺军,多尔衮对归降的知府州县加官晋级,这些地方官对清军感恩戴德,帮着清军向老百姓说大清的好。本来反感清军的平民百姓,看到清军秋毫无犯,一时不适应, 再看清军的告示,再听县太爷都说大清好,那就好呗。

二十六日,李自成败回北京,吴三桂穷追不舍,攻城叫阵。

李自成派刘宗敏和李过等十八营联兵与吴三桂再战,想一举擒获吴三桂。这一回,没有清军帮忙,吴三桂却打赢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再次失利,刘宗敏再次负重伤。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浮动,谣言四起,许多人争相外逃。李自成连遭挫败,军心涣散,想到野蛮的清军大队到来后,北京可能难以守住,因而决定回师晋、陕,回老家去,以图休养生息后,东山再起。李自成一步错,步步错,他轻视了北京的战略重要性,总觉得自己是陕北人,没有把经营京城当作大事,没有意识到占据京城的战略高度。他把自己当作过客,因此决定放弃北京,也许是得到的太容易了,就不那么珍惜了。

但是,来北京一回,不能白来啊,北京是元朝和明朝皇帝待的地方,李自成虽然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国了,但仍然觉得只有在北京登基称帝,才是真的。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又一次称帝仪式,再次立妻高氏为皇后。形势急迫,李自成没有心思去祭告天地了,于是派宰相牛金星代替皇上行郊天礼。李自成命令在大街上出牌,谕告百姓,速速出城躲避清兵,这让京城更加恐慌与混乱。入夜,李自成命令大顺军火烧皇宫,又烧京城九门城楼。北京顿时火光冲天。李自成的失败, 源自他的短视,鼠目寸光,没有博大的胸襟气度。你纵火焚烧京城干什么? 烧掉帝王家宅,那便是把自己烧“死”了。

后半夜,三十日凌晨,皇宫烈火熊熊燃烧,李自成率大队兵马仓促出逃,离开北京,向西撤退。李自成自三月十九日雄纠纠气昂昂地进驻北京,到狼狈而去,掐指一算,只有四十一天。吴三桂葬送了李自成,却引来了多尔衮。

这一天,清军到达蓟县界,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多尔衮没有扰民,在县城南二十里的罗公店宿营。探马来报: “大顺军逃走了。”多尔衮顾不上休息,急令大军连夜追击,争取歼灭李自成,以绝后患。

五月初一,多尔衮来到了通州。这里是北京的门户,此前,多尔衮和清军劫掠中原时,一次次经过这里,他此时感觉自己已经是北京的老熟人、老朋友。

吴三桂求见,请求护送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进入北京,拥立为新皇上。多尔衮瞪起狠毒的双眼,坚决不许。吴三桂据理力争,甚至与多尔衮发生了争吵。吴三桂的理由是我虽然归降大清了,但我打跑李自成,拥立新皇上,也算我报答朱氏皇恩了。其实,吴三桂是想通过匡扶大明来为自己冲淡投降清军的耻辱,挽回声誉。多尔衮怀疑吴三桂不是真心投降,便决心给这夹生饭加把火,给吴三桂罩上锅盖,做成熟饭。再说了,多尔衮带领清朝大军过山海关,来到北京,可不是为了立明朝皇上,把北京变成明朝的北京,我们大清就有皇上,从此以后,这北京就是大清的北京了。

崇祯皇帝临死前,吩咐把虚岁十六岁的太子朱慈烺送出皇宫,藏起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有人把太子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命太子跪下。太子怒曰: “吾岂为若屈耶?”李自成复曰: “汝家何以失天下?”太子曰: “我何知? 百官当知之。”太子复曰: “何不杀我? ”李自成曰: “汝无罪。”太子曰: “若是, 则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李自成命太子同坐饮食,太子不食。李自成于是把太子送到刘宗敏军营看护监视。李自成礼葬崇祯皇帝,太子泣,至昏夜不去。李自成东征山海关,人们见到太子骑马跟随而去。李自成战败而还,失太子。朱慈烺再也没有回到北京。

吴三桂又一次在多尔衮面前低下头来,遵从多尔衮的命令,去追击大顺军。吴三桂觉得自己已经为大明皇室尽心尽力了,一切无成,这是天意,大明朝气数已尽。

李自成仓皇逃离,北京重新成为明朝遗老遗少的地盘,有人准备恭迎吴三桂及大清军,以为他们是来奉还太子朱慈烺,中兴大明王朝的。

多尔衮蛮横强硬,没有让吴三桂进入北京城,而是驱赶他继续为大清卖命,去追击李自成。吴三桂虽然让步了,多尔衮仍然非常生气,还没有任何一个大清臣子敢对自己闹脾气,发火争吵,吴三桂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多铎和阿济格拔出佩刀,想立马斩了吴三桂这个猖狂小儿。多尔衮摆手制止了胞兄胞弟,念在吴三桂刚入伙,不懂规矩,又看在他在为前明故主争利益的份上,也算是忠臣,勇气可嘉。多尔衮容忍吴三桂,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吴三桂为大清当打手,吴三桂的名字和关宁铁骑绑在了一起,在中原汉人族群中非常有影响力,吴三桂和数万关宁铁骑都投降大清了,别人谁还敢反抗,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乖乖归顺一条路可走。另外,如果把吴三桂杀了,那再也没有人敢投降了,会认为归顺就是死路一条,他们为什么投降,就是苟且偷生求活命嘛。多尔衮看着吴三桂大军西去的烟尘,冷笑一声,对吴三桂必须时刻提防着使用。

不让吴三桂奉明朝太子入京还朝,多尔衮是为了自己和大清朝入京主政。他大手一挥,命令清军将士:“进北京!”

多尔衮以前曾多次来到北京,但他只能在城外打劫,无力攻克它。这一次,他耀武扬威进入北京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

朝阳门外,明朝的遗官遗民们早已等候在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准备了銮仪法驾,百官齐集。大顺军败走,获得自由的明朝遗臣骆养性等人,大都准备去故都南京,就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吴三桂发来的檄文,将奉崇祯太子朱慈烺回京继位。于是,骆养性倡议在午门设立崇祯的灵位,行哭临礼。骆养性带领百官,迎接太子朱慈烺。远处马蹄声声,尘埃阵阵,众人连忙跪伏在大道两侧, 一些百姓烧香拱手,有人连声高呼万岁。可是,当车马行到跟前,他们抬头仰视,才发现走在前面的既不是太子朱慈烺,也不是战将吴三桂,而是年龄尚未满三十二岁的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大驾。

多尔衮很感动,感慨这些官民能够放下对大清的积怨仇恨来欢迎他们,这都拜李自成所赐,他砸碎了北京,激起了官民公愤,所以,大清才得以以重建者的义师姿态,接手北京。

这些前朝的官员不禁惊骇愕然,刚走了虎狼,又来了黑熊瞎子,有一些人悄悄溜走了。骆养性不能溜走,他是张罗主事的,而且他在官场混久了,非常懂得奉承,随机应变能力超强,立马将错就错,笑脸相迎,请多尔衮乘坐明朝皇帝的龙辇进城。

多尔衮一看,这是御驾,自己只是摄政王,他当然想享受皇帝的尊贵待遇,但怕身后的清军将领们挑理,急忙谦辞:“我自己是效法周公辅佐幼主,不该乘辇。”明朝官员们则叩头再请: “周公曾经完全代管国家大政,您应该乘辇。”多尔衮索性不再推辞,爽朗地说: “那好吧,我如今是来平定天下的,自然应该听从大家的意见。”遂跨上了明朝皇帝的御用辇车,缓缓向前行驶。多尔衮心想:“我坐了龙辇,谁又敢把我怎样? 我本就应该乘坐。”

骆养性尽心尽职,下令仪仗在前引导,乐器高奏,从长安门进皇宫。多尔衮被请下龙辇,对天行三跪九叩头礼。多尔衮心情激动,感觉自己就是皇权的代表,仿佛自己就是皇帝。明朝官员们惊诧地看到,多尔衮站起来后,转身面对东北方向,再次跪下,行三拜九叩头礼,众人很快醒悟,这是摄政王对沈阳老家和祖宗社稷行大礼,一时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但也只能忍辱偷生。

之后,多尔衮再上龙辇,心中十分坦然, 直入武英殿。有金瓜、玉节等罗列于殿前。多尔衮被请下龙辇,环视大明皇宫,只见到一片烧焦的残破殿宇,主要建筑都已半成灰烬。听到汇报说是李自成放火,多尔衮恨骂:“闯贼无道,人神共诛之! ”

武英殿偏安一隅,没有被烧掉, 这也是李自成二次登基称帝之所。骆养性俨然成了主持人,恭请摄政王多尔衮入殿升座,接受故明大小官员及宦官数千人的朝拜,三呼万岁,在大殿回响,在天地间回响。

多尔衮感到震耳欲聋,不禁心潮澎湃,在汗逝母殉、依托汗兄小心求生时,他就在期待有一天能够拥有如此至高无上的尊荣,连做梦都想。他却要伪装隐藏,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思,怕被皇兄看出来而打压,那样连小命都会被掐死。现在,自己这般威风,俨然一个皇帝的样子,怎能不欢欣激动? 他居高临下,环视殿宇,却目中无人,恍惚间看到了父母在天地之间,微笑着看过来。他在内心中哭唤:“阿玛! 额娘!”

多尔衮很快就回过神来,登上中原大国皇帝的金銮殿,坐龙椅,只是自己征服中原汉人的第一步。再者,自己只是暂时坐在这里,沈阳老家还有个顺治小皇上,虽然福临只是个小孩子,但他是名义上的皇帝。想到此,他心中不禁又是一阵酸楚,悲从中来:“想当年,我已经是成婚的少年,却遭遇汗逝母殉,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而小福临才六岁,啥都不懂,却有福分当皇帝,而且还是我亲手把他抱上龙椅的,那原本是我自己想坐的金銮殿啊!

“我是摄政王,我不是皇上!”

“但是,我要行使皇帝的权力!”

多尔衮十分清醒地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烂摊子,百废待兴,需要让黎民百姓的生活恢复正轨。这样,他们才能为朝廷纳贡缴银,自己虽然文武双全,但主要还是将帅之才,真正治理国政,还要依靠这些前明故臣,虽然他们是一帮庸才,大明朝就是被他们搞垮的,但现在还得依靠他们,大清需要这些奴才,女真人太少了,即便加上结盟的蒙古人,跟汉人相比,也还是太少。征服汉人,治理汉人,要依赖汉人官员,要治住这些官,再让这些官治理百姓。范文程和洪承畴,是大清要依靠的一文一武,但他们在汉人的影响力,目前不及吴三桂。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吴三桂,才可成就大清霸业。

多尔衮在心里既瞧不起眼前跪着的这些黑压压的前朝官员,却又要假意对他们强作笑脸:“都起来吧!”多尔衮对那些恭恭敬敬的前朝官员说:“我们大清军是仁义之师, 这次进关杀贼,是为了替你们报君父之仇。”说罢,他又对身边的清朝王公大臣们说, “传我的命令,诸将进城,不许闯入民宅,对百姓要秋毫不犯,违令者严加惩办!”明朝官员们都对多尔衮由衷地赞赏。多尔衮又安抚这些前朝官员,“从今天, 你们各司其职,原来做什么官,现在还干什么,做得好的,论功行赏。”众人再次磕头,感恩不尽,都念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好。

比如骆养性,作为大明朝重臣,原本在天津督理军务。因为李自成来袭,崇祯皇帝召骆养性回京组织兵力守卫国都。此时,被鼠疫折磨了超过一年的京师,早已元气大伤。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京军三大营,将士大半死于瘟疫,近三万匹战马,仅剩一千匹可以骑乘,守城部队彻底失去了作战能力。北京内外城墙,有十五万个垛口,只有五万名羸弱士兵据守。因此,京师轻而易举地被李自成攻陷。而多尔衮不知详情,以为李自成的大顺军多么厉害,清军无法攻克的北京,李自成却唾手可得。

骆养性在京城陷落后,向李自成投降, 接受了改朝换代的事实。在大顺军追赃助饷时,骆养性很听话,几乎是倾家**产,尽全力,献银三万两,但仍然被刘宗敏羁押,觉得他拿得少,对他严酷逼捐。骆养性觉得非常委屈,对大顺军无比失望。清军来了,没有走李自成的老路,而是笼络前朝众官,皆复原职,让大家为大清出力卖命。百官觉得受到了清军的尊重,于是愿意伺奉新的朝廷。

多尔衮以骆养性主持迎接清军、带头归降之功,非常赏识他,很快委以重任,让他总督天津,赏赐貂皮褂一袭。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女真人还没强大起兵前,主要用长白山珍与明朝在马市上互通贸易,换取布匹粮食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骆养性知道貂皮褂珍贵,更难得的是,它是一手遮天的摄政王赏赐的,由此显得更加尊贵。穿上这件貂皮褂,骆养性实心实意地为大清做事,比给大明朝做事还卖力气。大清刚刚入主中原,军事征战,政治民生,处处需要钱,大明朝留下的国库空空如也。钱从哪儿来? 百姓缴纳而来。骆养性凭着多年侍奉明朝的治国理事经验,先后向摄政王上疏,就“盐课”“征纳钱粮”“漕粮”“两淮盐务”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建言献策,多尔衮均悦而采纳,极为重视,赐鞍马给骆养性。骆养性穿着貂皮褂,骑着御赐马,觉得自己很有面子,露脸出彩,很风光。

清代诗人赵翼评说:“养性入本朝,顺治二年为天津总督,奏请田赋悉照明代原额,其辽饷五百万、新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万一概删除,得旨允行。是时天津尚沿明季设有总督,故养性得之,而竟能奏免天下二千余万之加赋,可谓天下阴受其福,而不知我国家万年有道之长,实基于此。是养性之功。”

后来,骆养性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左懋第等人,朝廷大臣部议应革其职,贬为民,但多尔衮念其有迎降功,只革除了他的总督之职,仍保留太子太傅左都督衔。骆养性再上《为申明臣功以明心迹疏》,表明自己尽忠朝廷的心志。

以骆养性为代表的一大批前明官员,集体服侍清朝,他们都是饱学之人,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的祖训,但他们都是人,都想活命,给哪家朝廷“打工”,都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给家庭挣回吃饭的工钱。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言: “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这一招果然好使,多尔衮采纳了,汉人官民果真服服帖帖地当顺民了。

多尔衮正式颁布命令:“明朝各级官员,不计前恶,一律照旧录用,对为了躲避农民军而返回故籍、隐居山林的,只要愿意回来,也仍以原官录用,剃发归顺的地方官各升一级,朱姓各王归顺者也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以此安抚故明官吏。”大明朝遗留的皇室诸王来归顺,都照样能当养尊处优的王爷, 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拼命反抗清军呢?

大清朝之所以能得华夏江山,是因为联合前明官绅,得到了汉人领导阶层的支持。

多尔衮坐镇北京皇宫,放眼天下:劲敌李自成手中还握有数十万军卒,虽然兵败西退,但一旦养精蓄锐,卷土重来未可知,完全可以把大清这点少得可怜的兵马重新赶到山海关外;南京有马士英、史可法等将领,拥立明朝皇族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于五月十四日建立了南明政权,黄河以南的大明江山,何时能占领呢? 天下太大了,八旗将士纵马驰骋,别说打仗,光是跑马占地,都要到何时才可跑遍啊?

眼下,大清只控制了京畿地区。这里连年遭清兵和大顺军的烧杀劫掠,又值久旱无雨,城郊数百里,别说庄稼,连野草都见不到;兵马**,加上瘟疫,平民百姓,生死参半,饥饿为盗,杀人放火。北京城中的粮草,大多为农民军运走或焚毁,所剩多是积年陈腐之米,且糠土各半,食辄腹痛,军兵官员都不得不以此充饥,连跟随多尔衮同来的朝鲜人质王子都不例外。山西供应京师之煤,因盗贼劫路,已两月不至,炊断粮绝,人心躁动,一颗火星就会点燃熊熊烈火,造成民生变、兵作乱之后果。李自成先胜骤败的局面,大清绝对要引以为鉴,不能重演。面对如此残破时局,多尔衮思前想后,瞻望未来,怎能不忧心忡忡?

为了安定民心,重振京畿,进而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多尔衮决心收买汉人官员之心,举起“除暴安民”“复君父仇”的旗号,以缓解调和民族矛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入京之初,多尔衮就严令军队留住城外,派将校把守城门,规定凡军兵出入城门者,必须持摄政王九千岁(多尔衮) 标旗,严禁军兵进入百姓之家,违令者论斩。清军将士只好在道路两旁埋锅造饭,席地而眠,苦不堪言,渐生怨言。阿济格来找多尔衮,大嚷大叫:“这样不行啊, 将士们太辛苦了,大家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拼命征战,为了啥呀? 我军益乘此兵威,大加屠戮,然后留诸王守燕京,大军或者退还沈阳,或者退保山海关,可以保证没有后患。”

多尔衮冷笑,嘲讽胞兄鼠目寸光,只知道沈阳,不知道全天下。

多尔衮让协助清军前来作战的蒙古军队暂且回去,等到秋天大举南下之际再来相会,这样可节省许多粮饷,又可避免军队骚扰民间。

还有一件事,让多尔衮彻底征服了京城明朝遗官遗民之心。在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下,在进京的第三天,即五月初四,多尔衮就颁布命令:自初六起,为故明崇祯帝设灵位,哭祭三日,以慰前明官民对故主哀悼之情,吩咐礼部、太常寺以帝礼厚葬之。此令一经公布,前明官民感激涕零,纷纷称颂多尔衮和大清为仁王义师,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礼葬崇祯皇帝,更激发了汉人官民对李自成大顺军的仇恨,汉人官绅和女真人站在一起,携手并肩,追杀李自成,一心要铲除大顺军。

为了暂且减少民族纠纷,多尔衮还听从建议,下令免除汉人归顺必须剃发的规矩。剃发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之一,就是把脑袋四周的头发剃光,只从头顶向后留起,梳成辫子,拖在背后。自后金建国之初,就把剃发作为异族是否归顺的标志。入关之初,京畿地区凡归降的汉族官民也都被强令剃发以示真心归顺。此风逐渐受到汉族人民的反对,并不断激起他们对清统治者的仇恨,民情**。因为自己立足未稳,多尔衮便做出适当让步,于五月二十三日敕谕兵部说:“以前,因为归顺的百姓不容易辨别,所以下剃发令,来区分顺民和反抗者。如今听说剃发极大违背了百姓的意愿,这反倒不是我以文教定民的本心了。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各随其便。”此令广为张贴,迎合汉人官民。多尔衮以退为进,初步安定了民心,未动什么干戈,黄河以北的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地,官僚士绅互相效仿,纷纷放弃抵抗。他们曾经背叛腐朽的大明朝,归顺李自成,如今一大片、一大片地归降清朝,这是人民期待太平治世早日到来。

乱世人心,民生第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