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立国,中华民族历史朝代序列里出现了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享有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天命元年(1616)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汗国,是清朝的前身,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边疆政权。天聪十年(1636) ,皇太极把后金升格为大清,统辖蒙古和朝鲜,从原有的奴隶制政权向封建制转化。顺治元年(1644) ,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带领满、蒙、汉八旗劲旅,入主中原,横扫华夏。后来,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蒙古噶尔丹汗,收复台湾,主宰神州。爱新觉罗家族一代代子孙前赴后继,终于到达了那个时代赋予的权力巅峰。多尔衮在这项大业中,承上启下,是关键的开拓性角色,功不可没。
后金就是建立在与明朝对抗基础上的,因此,他们紧锣密鼓地发动战争,四月,皇太极登基称帝,五月就诏令大军再度进攻虚弱而肥胖的大明朝。皇太极的用人策略,是逐一试验,挨个锻炼。这一次,他点将多罗武英郡王,也就是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让他担任入关攻击明朝的主帅。他们吃惯了绕过宁锦防线、毁长城入中原的甜头,十万清军,人喊马嘶,席卷大明朝京畿腹地,兵锋所向披靡。
屈指计算大军行程,估摸阿济格已达长城脚下,为牵制驻防山海关的明朝驻军,不让他们出兵救援北京,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统领兵马出征宁锦,威胁山海关。多尔衮兵至锦州,下令攻城。这一次出征明朝,主角要看阿济格,多尔衮是配角,皇太极没指望多尔衮拔除最讨厌的楔子宁远城,谁都知道这是目前的清军战斗力无法做得到的。但多尔衮仍然想打大胜仗,期待能够一举踏平锦州、宁远和山海关,怎奈自己统领的兵马不足,只能尽量骚扰掠夺。阿济格在中原作战,和以往同样,取得一连串的胜仗,攻克昌平、顺义等十二个州县城池,俘获人畜十八万余,凯旋归朝。多尔衮很好地完成了牵制任务,遂班师回沈阳。
以往,后金军队抓捕汉人,一律视为苦力奴隶。现在,大清已经设立文馆,开始科举考试,选拔汉人的文官人才。因此,多尔衮这一次出征时特别注重汉人俘虏中的书生,厚待被俘的秀才和举人,让他们从惶恐求生中安下心来,变得感恩涕零,跟随睿亲王来到沈阳,为大清国效力。皇太极特别高兴,对多尔衮善待儒生又是一番大大地表扬,睿亲王时刻心怀国家社稷,好! 兄弟君臣,演绎得“珠联璧合”。
大清是应运而生,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一顺百顺,一通百通。因为多尔衮之功,灭蒙古,得传国玉玺,才有这大清元年。一张龙椅,顶天立地。大清元年立国,就进攻明朝,狠狠打击了一下对手。到了年底,腊月里,大年底下,应该好好过年了吧, 不,也许是“缺年货”了, 刚立国的大清又发动了进攻朝鲜的战争。
为啥呢?
“缺年货”是肯定的。更重要的官方理由是: 朝鲜, 你太不够意思了!
咱们好好捋一捋:朝鲜这个半岛上的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跟中原华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打断骨头连着筋。《史记》上说,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周灭商后,带着商朝遗民,迁徙至朝鲜半岛北部,在那里建国,称为“箕子朝鲜”。后来,李氏朝鲜时期,以“箕圣”来称呼箕子,称自己的国家为“箕圣国”。
西汉初年,原燕国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推翻箕氏政权,这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汉武大帝派兵剿灭卫满朝鲜,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中部设立四郡: 玄菟郡、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大部分在辽东,其他三郡都在半岛上。半岛南部有“三韩”政权:马韩、辰韩和弁韩。
汉朝中叶,大东北出来一个“狠人儿”:扶余国王子朱蒙,因为王室斗争,愤而出走东南,在长白山区建立了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是个奇迹般的存在,从两汉到三国,从两晋到南北朝,从隋朝到大唐,屹立七百多年,几番与中原大一统朝代争锋,起落几番,强盛时,疆界西出大辽河,南及朝鲜半岛中部。在半岛南部,“三韩”已经变成了百济和新罗,这样一来,半岛上就形成了新三国时代。三国嘛,分分合合。有时候,隔海相望的邻居日本也来掺和。隋炀帝和唐太宗名声显赫,却都没打倒高句丽,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才把高句丽收拾掉。剿灭高句丽的是薛仁贵,至今辽东好多地方还有薛礼征东的传说。
高句丽这个国家灭亡了,臣民不可能死光。高句丽分散到各地,大部分被唐军俘获,驱赶内迁,融入汉人中,一些流入朝鲜半岛南部,与当地人融合,一些向北退走到黑龙江流域,回归到野蛮生活状态。
唐哀帝天佑四年(907) , 唐朝灭亡, 各地割据政权纷争不已。十年后,朝鲜半岛上,一个叫王建的人,振臂一呼,建立了高丽政权,其后灭了新罗和百济。
读者诸君可能没有忘记,皇太极刚刚继承汗位的时候,曾派阿敏带领大军征服过朝鲜,朝鲜国王那时候已经投降了,早就服了,怎么后金改称大清后,就又来打人家呢? 这是因为朝鲜和明朝是老关系,比和后金的关系铁。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败退回草原, 高丽国王想乘乱“捞一笊篱”,派大将军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发动政变,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朝鲜得到了大明朝的册封,李氏国王就名正言顺了。女真人早期从北方过来,迁徙到朝鲜边境,被朝鲜一顿大棒驱赶走了,之后,明朝收留了这些女真难民,安置在辽东,方酿成日后大祸。对后起之秀的女真人,老资格的朝鲜从心里有点小瞧,而更佩服中原正统王朝大明朝。前些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跨海欺负朝鲜,那时候,大明朝还有力气派出一支大军把倭寇赶下了海。萨尔浒大战中,朝鲜出兵四万帮助明军。努尔哈赤力图拉拢朝鲜脱离明朝,跟自己好,别跟明朝好了,但朝鲜意志坚贞,屡次拒绝引诱,还允许明将毛文龙在朝鲜湾内的皮岛、铁山驻军,袭扰后金。努尔哈赤把心思主要用在蒙古和明朝上,一时顾不过来搭理朝鲜。皇太极即位后,立马替父汗解决遗憾,派出六万大军,后金几乎是倾巢而出,进攻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援,宁锦前线的明军被女真人吓破胆了,不敢乘虚进攻沈阳。只有镇守皮岛的毛文龙勇敢出战。他虽然三败后金军队,但力量不足,无法在整体上左右战局。朝鲜国王李倧无奈求和,与后金结成“兄弟之盟”。因为得到情报,蒙古兵马想抄后金的家底,后金急于退兵回家,没有时间和朝鲜纠缠,便答应了讲和条件。
朝鲜的生存之道是屈服,虽然与后金讲和了,但心里没有真心归服,仍然同明朝勾勾搭搭,允许明朝继续驻军皮岛,恶心后金。大明朝年老力衰,不争气了,自身难保,自然也不能再罩着小兄弟朝鲜了,但朝鲜还活在与大明朝“哥俩好”的心态里。皇太极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后,朝鲜竟然不予承认。朝鲜作为名义上的附属盟友,没有附和劝君上位,皇太极已经很不高兴了;更有甚者,大清皇帝登基大典上,朝鲜的两位使臣拒不参拜新皇帝。这让皇太极发怒了,不发怒还叫皇帝吗?
朝鲜,你等着!
新大清,新皇帝,先给老大明朝割割皮肉,喝个血饱,养精蓄锐后,就腾出手来收拾朝鲜了。
这一次,皇太极又是御驾亲征。作为马上皇帝,皇太极视出征,如同家常便饭。想想明朝皇帝连皇宫都不出,叫别人“给我上”,而皇太极这边对将士喊的却是“跟我冲”,谁输谁赢,或许已经见分晓了。
十二月初二,清朝八旗和蒙古兵马,从沈阳出发,进军朝鲜,号称十万,实则六万左右。
多尔衮率领大自己三岁的侄子豪格,统领左翼大军,从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大败朝鲜兵于宁边城下,又以五千兵追击,败朝鲜援兵一万五千人,一路势如破竹,与右翼大军会师, 在南汉山城,围困国王李倧。朝鲜国王带领精锐的御林军,凭山城之险固守,不甘心投降,困兽犹斗。转眼就过了年,正月里,皇太极得到谍报,朝鲜国王如此强硬挣扎,是因为他暂且没有后顾之忧,早把嫔妃、王子以及大臣们的眷属送到了江华岛上。
皇太极环顾左右,还是愿意用多尔衮,对他的办事能力最放心,于是下令: “睿亲王,去,把朝鲜王臣的家属们,都给我抓过来。”
知己知彼,才能取胜。多尔衮向被俘虏的朝鲜将士询问江华岛的防守情况,摸清敌情,准备充分后,信心百倍地出发了。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所以,历来保有大型战船。大清八旗是山林之王,要斗朝鲜的海军,是以自己之短,搏人家所长。睿亲王有勇有谋,胆识和韬略出众,把攻城用的红衣大炮架在小舸上,固定好。
此时,多尔衮不禁想起了袁崇焕,多亏这家伙杀了毛文龙,皮岛将士怒而造反,纷纷投奔后金,还带来了红衣大炮和炮兵、工匠。红衣大炮能轰塌砖石城墙,那么,炮轰木头战舰,就是小菜一碟了。除非浪大,大炮没打准。只要炮弹落在大船上, 咚, 咔昵, 船板炸漏了,哗哗哗哗就进水啦。
马上将军多尔衮指挥骑兵,以小船打击大战舰,击毁朝鲜大船四十艘。清军登陆,朝鲜军队顽强抵抗, 经过激烈交战,歼灭岛上守军千余人,从四面围攻江华岛城堡。
多尔衮不仅仅以炮火武力强攻,而且再次以智取胜,利用攻心战术,让将士们高呼:“屠城易耳! 顿兵不进者诏命也。皇帝已许和,急遣官来听。”
江华岛守城官兵面对虎狼之师清军,本已胆战心惊,无心抵抗,不愿玉石俱焚,一听国王已经讲和,咱们还打个什么劲儿? 十年前,已经投降后金一次了,如今再投降清军又何妨?
守城主将毕竟还是要确认一下: “国王真的讲和了?”
多尔衮早防着这一手,推出一位朝鲜降将, 冒充朝鲜国王派来的使者。
其实,如果真是国王降了,应该派身边的大臣来,怎么会让驻外的将领来传口谕呢? 守城官兵宁愿信其有,假的也愿意当成真的,这样,免得粉身碎骨。
朝鲜守城官兵出降。多尔衮俘获朝鲜王妃、王子及宗室七十六人,又得蟒缎、闪缎、杨缎、东珠、小珠、金、银、玉、珊瑚、貂皮等大批珍货财宝。多尔衮立马勒令部将把这些朝鲜王室和百官眷属好好看管,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他们,派兵专门护守,若有骚扰欺侮者,格杀勿论。
多尔衮巧夺江华岛,立马带着朝鲜国王的两个儿子,作为王室的真正使者,重返朝鲜国王李倧凭险固守的南汉山城下。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押在阵前,朝鲜国王一下子瘫在了城头。
就算朝鲜国王想继续抵抗,群臣诸将也不愿意打了。打仗为了啥?为了保护地盘和家人子民,现在地盘大部分被清军攻占了,家人也在人家手中攥着。还有,期待中的各路勤王援兵,不是被清军击败了,就是不敢来。生死存亡之际,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和权力,朝鲜国王和文官武将们一对眼色,全都哭了。
朝鲜国王放下武器,打开城门,率文武群臣,战战兢兢地走出南汉山城,到清军大营跪降,献上明朝所敕的御印。朝鲜被明朝彻底伤透了心,再也不能指望明军来救命,从此与明朝断绝一切往来,奉大清为正统新主子,确立了大清国与李氏朝鲜的君臣关系。后来,朝鲜对大清心服口服,再也不敢玩心眼儿了。
皇太极高兴啊! 若是朝鲜国王再坚守一两个月,要消耗大清军多少元气啊? 朝鲜国王为什么这么快下决心投降呢? 因为睿亲王啊! 真是好样的。征服朝鲜,论功行赏,睿亲王多尔衮功劳最大。
多尔衮前一年剿灭蒙古,此番征服朝鲜又是首功,在大清将帅中,真是无出其二。多尔衮在皇帝和众将士的赞扬声中,内心扬扬得意,表面却低调谦虚:“这都是皇帝指挥有方, 我皇洪福万岁! ”皇太极赞赏道:“有智勇双全的睿亲王,是大清国之福。”
仿佛都是天注定的事,等着吧,大清朝入关,君临华夏之功业,还得多尔衮来完成呢。
二月初二,清军班师凯旋,此役历时整整两个月。
眼下,在皇太极心中,多尔衮就是好,让别人做事,他不放心,为大军殿后的事,也交给多尔衮。为了防止朝鲜反水,清朝逼迫朝鲜奉上两个人质,那就是国王李倧的两个儿子。这两个朝鲜王子,也交由睿亲王负责看管保护,别人都办不好这些事,能者多劳嘛。多尔衮让他们常住沈阳,以防备朝鲜反悔。
多年以后,朝鲜国王仍然感念睿亲王保护其家眷的恩德,在过年节时派人来大清朝贡,一定会给睿亲王专门备一份厚礼,不乏世上珍奇,以及朝鲜美女。多尔衮也得意地感慨:“朝鲜国王因为我在攻取江华岛时善待其妻儿,不忍负恩,故经常馈赠礼物,较诸王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