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装上阵
现代人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江湖”一词与禅宗颇有些渊源。
中唐时,中国同时出现了两位禅宗巨匠,马祖道一禅师与石头希迁禅师,简称马祖与石头,二人虽然一住江西,一住湖南,但彼此倾慕,联系紧密,没有丝毫门户之见。因此,当时学禅的人往往能同时得到两位大师的共同教导。当然,由于当时既没有网络,可以异地授课,也没有高铁等先进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只能靠两条腿,从江西马祖那里走到湖南石头禅师那里,或者从湖南走到江西。从江西走到湖南,时人就称作“走江湖”,当然,从湖南到江西,也叫“走江湖”,而不能生搬硬套为“走湖江”。
走江湖,什么最重要?
武侠小说告诉我们,是义,是忍,是打不过就跑,等等,禅宗大师们则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轻装上阵。
话说有一次,一个青年僧人历尽风雨,好不容易赶到了湖南,见到石头希迁禅师,禅师劈头就问:“你从哪儿来?”僧人说,从江西来。禅师又问:“见到马大师了吗?”对方说我就是马大师的门下,因为迟迟没有开悟,特来请教。禅师便指着禅房外的一大堆干柴问他:“马大师就像那个吧?”一下把这个僧人问蒙了。僧人没好意思再问,而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浪费时间的精神,风尘仆仆地赶回江西,把这件事讲给马祖。马祖听完一笑,问他:“那堆干柴有多少?”僧人说:“好大一堆呢!”马祖叹息一声道:“你力气真大!”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又把僧人绕进去了。马祖倒没让他再跑一遍,耐心地教导他:“你想想,你把那么大一堆木柴放在心头,不远千里,从石头禅师那里一路背来,力气还不大吗?”
我们不妨把两位大师的话解释得更透彻些。石头禅师问那个青年学僧,马祖“像不像那堆干柴”,其实是巧妙地点化他:你在马大师那里,学了不少知识,却没有开悟,主要是你被那些知识困扰住了,那些知识就像一堆干柴,压在你心里,不抛开它们,怎么参禅悟道呢?可惜他想不明白,还不好意思问,又费了好几双鞋,最终才在马祖“手把手”式的开释下,悟到了自己之所以没有开悟,就在于以往虽然勤奋、努力,但心眼太死,把力气花在了很多不该着力的地方,自寻其扰,等等。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的启示就是,江湖本就险峻,世路本就难行,行走其中,再不放下心里的包袱,岂非累上加累?另一方面,江湖固然险恶,可江湖也有江湖的魅力,受武侠小说影响,很多人都有江湖情结,但除了少数有暴力倾向的人向往江湖上的刀头舔血、快意恩仇,大多数人向往的还是那种洒脱、轻松、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时尚青年们常说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奋不顾身的恋爱”,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当然,古龙说,江湖并不在天涯,就在你我心中。人生路,就是江湖路,走江湖,谁都想走出个名满天下,富甲一方;行人世,谁都想人生价值最大化。但武侠小说告诉我们,人不能心思太重。贪财的人,不是与宝藏无缘,就是死在黄金窟里。一心成为天下第一的人,不是参不透武功心法,就是走火入魔。所以,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准备往哪儿走,有多么伟大的目标,都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先主宰自己的心,才能主宰自己的世界。
很多人都听说过“羿射九日”的传说。事实上,在我国历史上的夏朝,还真的有一个名叫后羿的神箭手,虽不至于射下太阳,但至少称得上百步穿杨。但就是后羿这样的神箭手,一旦背上了心灵的负担,也会发挥不出原来的水平。有一次,夏王让后羿射一个兽皮做的箭靶,并说:“射中目标就赏你黄金万两;射不中就剥夺你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拉开弓,连射两箭,连靶子的边儿都没挨上。夏王不解地问大臣这是何故,一个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今天他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庄子也曾经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个围棋高手,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水平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可当他拿黄金做赌注时,却大失水准。当代的心理学家们也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受试者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受试者越是全神贯注的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盯得久了,眼还会花,根本没法穿了。这种现象,在科学界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相反,还容易把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搞砸、搞糟。
目的颤抖,实质上是心灵的颤抖,是过于功利化且不敢面对失败的表现。很多运动员身上都有这种现象。全运会明明发挥得很好,但一上亚运会、奥运会赛场,尤其是在教练说“好好比,赢了奖你一套房子”时,所以有经验的教练都会这样说:“没关系,即使输了,能站在这里,就是成功!”
生活也是如此,除了输就是赢,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希望小了,或者不抱希望,却也未必就输。所以人们常说,翻跟斗没关系,但要给自己找个软着陆的地方;爬云梯没关系,要记得给自己留下往下走的台阶。人可以辛苦点,但心不能累。轻装上阵,未必能赢,至少不会输太惨。
庄子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淡然,就是淡定;无极,就是终极;众美从之,就是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围绕着他。应该说,让普通人达到淡然无极的境界是不现实的,大家也没必要都达到无极的境界。水往低处走,人往高处走,我们随着大流,随着时代往高处走就是了,但是有一点,不要把那个还未达到的“高处”做成沙袋,捆在自己身上,那样,你将无法去约见那个成功的自我。
2.一笑置之
守端禅师是北宋年间名满天下的禅师,因长期住持舒州白云院,世称“白云守端”。成名之前,守端曾拜过两个师父,最初是茶陵郁禅师,其后是杨歧方会。
有一次,方会突然问他:“你以前是不是拜过茶陵郁和尚为师?”
守端说:“是。”
方会又问:“我听说茶陵郁和尚悟道源于一次骑驴过桥时不慎摔倒,还听说他当时写了一首诗偈,你记得那首诗偈吗?”
“我记得,”守端回答,“这首诗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方会听完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笑着走了出去。
老师因何发笑?守端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寺院外突然响起了锣鼓声,守端随众人走出去,原来是两个小丑,他们一个扮作驱鬼的人,另一个扮作瘟鬼,动作非常滑稽,围观者都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守端想着师父那奇怪的笑声,无心观看,一会儿便独自回到僧房,苦苦思索,弄得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一大早,守端就去敲师父的门,问:“您昨天为什么要笑我?”
方会说:“你昨天看见那两个装神扮鬼的小丑了吗?”
守端答:“看见了。”
方会说:“你比他们差远了。”
守端涨红了脸,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师父指教。”
方会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害怕人家笑。我笑是因为我想笑,跟那首诗偈没有丝毫关系。”
实际上,方会禅师当时那一笑,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因为想笑所以就笑,而是确有所指,那么他所指的是什么呢?普遍认为,茶陵郁禅师那首开悟偈过于有名,他不可能不知道,他让守端背诵,是在借机考查,希望他用自己的偈来表达,而不是一字不变地鹦鹉学舌。不过,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的还是他那句“小丑喜欢人家笑,你却害怕人家笑”。
我在上学时,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故事,但我曾经搞过一个恶作剧:找个同学,啥话不说,装作忍不住似的、一个劲地笑他,很多同学都会被笑得莫名其妙,看看自己的屁股,检查一下自己的裤子,等等,有些甚至会恼火,可见大多数人都是怕别人笑的,非独白云守端一人。
生活中,经常听到抱怨:“哎,活得真累!”这种累,主要是心累。心之所以会累,主要是想得太多。像白云守端那样,因为师父随意的一笑(姑且这样认为),一种没有任何意思的脸部肌肉运动,就整晚失眠,不累才怪。
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张先生留着一把大胡子,神采飘逸,几乎成了他的标志。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这样,比如崔健的帽子、黄永玉的烟斗、葛优的光头,等等。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问张大千:“您晚上睡觉时,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还是放在被子里面呢?”
张大千不禁一愣:“这……我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这样吧,明天我再告诉你。”晚上睡觉时,张大千想起了朋友的话。他先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感觉好像不太舒服;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感觉也不自然……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一晚上,张大千也没有想明白: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问题,怎么现在却这么让人头疼呢?
这就叫作自寻烦恼。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这根本就不值得考虑,考虑多了,便成了烦恼。现代人的压力本来就够多了,一个劲地减压还“压力山大”,怎么还能人为地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呢?在此奉劝一句:你可以寻找爱情,也可以寻找成功,还可以寻找朋友,但是千万别自寻烦恼。
从一定程度上说,爱自寻烦恼的人,是因为闲得无聊,是大脑下意识地空转造成的。古时有人曾担心天塌下来会怎么办?现代人则担心一旦太阳的能量耗尽,地球人怎么生活?一个连明天的早餐在哪儿都不知道的穷汉是不会想这些的。就算想,他也会想:爱塌不塌,塌了才好,大家公平了!对于这类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点事儿做,并尽量忙起来。
一个忙碌中的人是没有丝毫烦恼的,除非他是在忙着找烦恼。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个人若是为了追求事业,是连吃饭睡觉都可以忘掉的。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也是可以让人忘却其他烦恼的,甚至连进入老年和临近死亡,都没有时间去多想。也只有那些无事可做的人,才会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思来想去,徒生烦恼。
有些烦恼是自找的,但也有些烦恼乃至痛苦是自己找上门来的。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座江湖,而且是一座不允许归隐的江湖。不论你躲到哪里,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规避烦恼。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何应对这些找上门来的烦恼、苦痛呢?这句话的原创者古龙先生对此颇有心得。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一次,他去探访病重的古龙,见其书桌上摆着一幅字:“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字的下方盖着一个古龙自刻的印章,上刻“一笑”二字。这个自刻的印章,古龙曾经把它送给过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师——倪匡,如今,又向倪匡要了回来。为什么呢?古龙解释道:“这幅字最能体现我这些年来的心境转变。过去开怀痛饮,是要掩饰内心的空虚,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是‘忍’,其实是‘不忍’,不情愿;后来身体不好,不能喝酒了,但看到陌上的花开,也可以醉了,境界高了一层。现在呢,只有‘一笑’,对任何事都能‘一笑置之’了……”
的确,人要学会微笑。别人笑,你就随着他笑;别人不笑,你就引领他笑;只要还能笑得出来,不管现状如何,心情至少不会太差。第13章
勿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