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3:以为“公司需要擅长分析的人才”(1 / 1)

很多人对于“头脑聪明”这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也存在一些误解:以为“头脑聪明”的人一定兼具高超的数字处理能力、卓越的理解力,以及能看清事物本质的敏锐洞察力。

具备这些特质的确很重要,但是它们其实都属于“掌握与分析现状的能力”。将复杂的数字处理之后,找出其背后的意义,或者是理解了复杂难懂的文件,搞懂了实际发生的各种事例,借此掌握事情的整体状况,这些都还只是掌握和分析了事情的现状。但“分析现状”其实只是“解决问题”这个程序的前半部而已。

要想解决问题,除了完成前半部的程序外,还要完成后半部“开处方”的步骤,也就是要找出“接下来该怎么做”,前半部是找出问题在哪儿,后半部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光是明白了问题出在哪儿,并不代表就能解决问题。

一个人如果只会分析问题,却缺乏找出解决问题对策的能力,也就是说,他的解决之道只不过是将“现状”这枚硬币翻个面而已。例如“这个商品价格比国外产品高,所以销路不好”(分析现状),翻个面就成了“把成本压得更低些,降低售价,销路就会变好”。这样做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

正确的解决方法:想办法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在较高成本的情况下,维持高价位,让客户能够获利,并设计出一套全新的盈利模式。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零开始构思一个“尚不可知的世界”,这与深入分析现状是完全相反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顾问,你要能将收音机拆解并了解其内部的构造,还要有能力一边观察这些分散的零部件和材料,一边思考着“我能不能用它们再创造出其他什么有用的东西出来”。

在麦肯锡,如果你具有很强的分析力、理解力和洞察力,这些还不足以说明你是“聪明的人”。你要有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有很强的建构能力,才算得上“聪明的人”;我们说的建构能力,是指“建立一个独一无二且实现时能带来足够震撼力的假设”的能力(即“假设建构能力”),以及“从零开始描绘并设计一个新提案”的能力。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多日本人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在日本,大家不认为这种能力是“聪明人”必须具备的要素。

说得再准确一点,在日本,只有学术界才可以对这种能力做出正确评价。例如许多得到世界认可的研究学者,就是因为拥有优秀的“假设建构能力”,才拥有卓越的学术成就。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具有建构独特假设的能力是绝对重要的,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对商业人士来说,这种能力也是同样非常重要的。

设计新提案的能力也是一样。要评论一下当前政治和经济现状“这里不对、那里不好”或分析一下“为什么做得不好”并不难,但是针对这个现状提出“究竟该怎么做”“总体来说,该建立什么系统或模型才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无论在学界或者商界,作为一个研究者或者管理者,既需要能够掌握现状、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还要能知道如何改进的方向并具有设计全新架构的能力。

对管理顾问来说,假设建构或设计新提案这种属于“向上发展”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对这一点还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