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思维导图笔记的分类结构模组,以及关键词词性、数目的原则之后,接下来本节将说明用思维导图整理读书笔记的技巧。
由于语文、数学、自然科学是学习任何学问的基础,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为了解各国教育水平,针对15岁学生所举办的“国际学生评量”(PISA)也包括这三个科目。因此,在文章笔记技巧案例解析中,短文或单篇文章也将以这三个领域做示范;整本书或主题式的思维导图笔记,则以大学、研究所相关科目教材来解说。
语文:依段落标题作为结构
认识米老鼠
名称:这位广受大小朋友喜爱的卡通人物,中文名称有米老鼠或米奇,英语名称是“Mickey Mouse”。
创作:它的诞生年代是在1928年,由华特·迪斯尼和乌布·伊沃克斯两人于华特迪斯尼工作室这个地方所创作的。
服装:米老鼠经典的服装,通常是红色短裤、黄色鞋子和白色手套。作品:米老鼠除了出现在我们熟知的卡通作品之外,也在漫画、电影及游戏中出现。
从这篇文章的标题,很清楚地知道是介绍读者认识米老鼠,因此这个思维导图笔记先要绘制一个代表米老鼠的图像,如图4-12a用三个足球很有创意地表达出我们所熟悉的米老鼠。
·图4-12a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认识米老鼠》中心主题
从文章中的段落标题,很清楚地说明四大段落的内容,于是我们把这四个标题名称作为思维导图笔记的主架构(图4-12b)。
·图4-12b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认识米老鼠》根据段落标题展开文章的大架构
在段落中,如果内容可以再予以分类的话,要先列出中类、小类,例如图4-12c中的“中文”与“英语”;最后才加入细节部分(图4-12d)。
·图4-12c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认识米老鼠》将段落内容再区分成中类、小类
·图4-12d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认识米老鼠》加入细节内容
内容全部整理到思维导图之后,接着思考不同类别之间的信息,彼此是否具有关联性?如果有的话,根据其因果关系加上单箭头或双箭头的关联线。
最后,在特别重要的地方加上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图4-12e)。
·图4-12e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认识米老鼠》完成图
牛刀小试
对文章笔记的技巧有初步概念之后,接下来就要请大家动手练习了,因为唯有从实作中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请根据《认识米老鼠》这篇文章,自己把关键词填到图4-12f。别忘记要依照逻辑分类的原则喔!
认识米老鼠
名称:这位广受大小朋友喜爱的卡通人物,中文名称有米老鼠或米奇,英语名称是“Mickey Mouse”。
创作:它的诞生年代是在1928年,由华特·迪士斯尼和乌布·伊沃克斯两人于华特迪斯尼工作室这个地方所创作的。
服装:米老鼠经典的服装,通常是红色短裤、黄色鞋子和白色手套。
作品:米老鼠除了出现在我们熟知的卡通作品之外,也在漫画、电影及游戏中出现。
·图4-12f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认识米老鼠》练习图
语文:根据段落内容重新定义结构标题
《舒适的运动鞋》这篇文章,一眼可以看出分成三大段,但在第一段之前的前言部分也很重要,因此我们将文章分成四大段。
舒适的运动鞋(数据来源/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翻译/台南大学)
位于法国里昂的运动医疗中心近十四年来不断研究年轻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的受伤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最好的医治方法是预防……和一双好的运动鞋。
碰撞、摔倒、磨损、扯伤……
在8~12岁的运动员中,有18%的人曾经弄伤脚后跟。足球员的踝部软骨是很容易被碰撞的;25%的职业运动员本身都知道踝部软骨确实是一个弱点。而膝盖软骨的关节亦很容易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如果在青少年时期(10-12岁)没有小心保护,将会导致过早的关节炎。髋关节也不能避免损伤,特别是在运动员疲倦时,他们很容易因碰撞或摔倒,造成骨折。
根据研究,球龄超过十年的足球员在胫骨或脚后跟都会有骨刺,这就是所谓“足球员的脚”。这是由于鞋与鞋底和脚跟的位置不稳固而造成的缺陷。
保护、支持、稳固、缓冲
如果运动鞋太硬,会阻碍活动;如果太柔软,则会增加撞伤和扭伤的危险。因此,一双好的运动鞋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
首先,它必须提供外部保护,抵挡来自足球或其他球员的撞击,调适凹凸不平的地面。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和雨天,也能保持脚部温暖、干爽。
另外,它必须能支撑脚部,尤其是脚踝关节,以避免扭伤、肿胀和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膝部。
除此之外,它还要提供运动员良好的稳固性,使他们不会在湿地上滑倒或在极干燥的地上打滑。
最后,它必须能避震,这对于排球员和篮球员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不停地跳跃,受伤机会甚高。
保持脚部干爽
要避免一些轻微但疼痛的毛病,如水泡,甚至是裂伤或是香港脚(真菌感染),运动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透气程度,帮助脚汗散发,同时又要防止外界湿气渗入。运动鞋的理想材质是皮革,因为它可以防水,下雨时不会渗入雨水。
在文章当中,第一段前言部分作者并未给予标题名称,我们从内容可以归纳出是在说明一项“研究”;第二段“碰撞、摔倒、磨损、扯伤……”似乎不能作为文章大类别的名称,因为思维导图笔记是以分类的概念展开。但是现在有很多文章的段落名称,是从该段中萃取几个较为重要或耸动的关键词,因此可根据段落中的内容大意,重新定义为“足球员的脚”;第三段同样重新命名为“四个标准”,因为这段是在介绍一双好的运动鞋必须符合的四个标准。
第四段标题“保持脚部干爽”是合适的,因为内容就是说明保持脚部干爽的好处,与运动鞋保持干爽的理想材料。但这篇文章主题是“舒适的运动鞋”,鞋子不会戴在头上、不会拿在手上,只能穿在脚上,所以省略“脚部”,以“保持干爽”作为段落名称。
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步骤说明如下:
首先根据文章名称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由于本文除了谈运动鞋之外,也提到足球运动员,因此我找了一张踢足球的图像作为中心主题(图4-13a),但光是图像,恐怕日后会忘记这张思维导图主要记录什么题目,因此以加上文字的方式呈现。
·图4-13a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舒适的运动鞋》中心主题
从四个段落标题:研究、“足球员的脚”、四个标准与保持干爽,思考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用什么颜色代表比较贴切?例如,研究像在雾中行走,必须小心谨慎,因此采用蒙蒙的灰色;“足球员的脚”就以身体皮肤颜色来代表;蓝色有冷静、思考的意涵,用来代表四个标准;保持干爽有清新、舒服的感觉,与大自然有相似之处,绿色当然是我的首选。
·图4-13b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舒适的运动鞋》展开段落架构
从段落标题,也就是思维导图当中的大类,开始往下延伸内容细节。如果发现内容有分类的概念,但在文章中并未提及,为了帮助提升理解程度,这些类别概念应该加进思维导图笔记。如研究的单位、时间、对象与结果显示。
·图4-13c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舒适的运动鞋》从段落展开内容细节
最后内容全部完成之后,还是要检视一下,在不同段落和类别之间是否有哪些概念彼此具有关联性,如果有的话要加上关联线,例如“好的运动鞋”与“四个标准项目”;在重要概念的关键词旁加上与内容有关的插图,以达到吸引注意力并强化记忆的效果,如“良好透气”。
·图4-13d 思维导图笔记:语文~《舒适的运动鞋》完成图
牛刀小试
请练习将《有机食品》这篇文章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并注意段落标题是否贴切,有没有必要根据文章内容重新予以定义。
有机食品
100%天然
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即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肥料等;以及作物本身没有经过基因改造,纯粹是天然育种、天然环境成长;同时加工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添加剂。所以不论是有机商家的食品,或家中种植的青菜,以及野外采集的蔬果,只要是100%天然的,都可以称作有机。
有机认证
以往为了经济利益,食品都经过基因改造及化学加工,而忽略了对人体及环境的潜在伤害。现在因为对环保及健康饮食的意识渐渐抬头,在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已经有立法严格的有机食品认证制度,来把关上市货品;没有通过认证而自称有机上架贩卖,即是违法。
永续共生
当前,有机是一个概念与潮流,除了诉求是天然与健康的饮食之外,还要求不破坏自然环境(农地的土壤与水源),注重生态,以达成人类与自然的永续共生为原则。
〔参考范例在第212页〕
牛刀小试
接下来请从《降水》这篇文章,试着练习从每一段的文章内容中,归纳或找出可以代表这一段内容的标题,作为思维导图笔记的主要类别。
降水
天上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之为降水,包括了雨、雪、冰雹等。
形成降水的条件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汽、水汽上升开始冷却凝结,以及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类型也会因不同的空间、季节与月份,产生很大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由于赤道地区终年受热,气流上升,降水多;两极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降水少。根据季节变化的规律,可分为夏雨型与冬雨型;根据各月份总降水量,可区分为少雨型、多雨型与湿润型。
〔参考范例在第212页〕
·案例分享·
·图4-13g 思维导图笔记案例分享:语文~《肥胖的原因》
图4-13g是辅仁大学林意澄同学整理《肥胖的原因》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笔记。
{优点}
从中心主题的图像,很容易就让人对肥胖产生强烈的印象;逻辑分类方面,“心理因素”分成暴饮、暴食,“生理因素”分成疾病、药物,“社会环境”分成生活形态、饮食行为,“饮食行为”的选择再分成首先、其次等。
{这样调可以更好}
在第一阶的主要分类上,我们看到分成五个主要概念,仔细分析其意涵,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环境与先天遗传这四类是谈肥胖的“原因”;但正常体重这一类别的内容,不是解释造成肥胖的原因,而是在说明如何维持正常体重。因此,若能将中心主题的题目定为“肥胖”,然后先展开两大类:造成原因与解决方案,会更容易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内容细节部分,在重要地方加上能贴切表达文字内容的插图,可以强调重点所在与帮助联想记忆。
·图4-13h 思维导图笔记案例分享:语文~《肥胖的原因》修正结构
语文:加入必要的逻辑结构与修辞说明
为了提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欣赏,有必要在思维导图笔记中,先解构分析几个合乎题旨的逻辑架构,并加上说明文章里面使用到的修辞技巧,这样的思维导图笔记不仅有助于厘清思路,对于作文的模仿,更能显现它的功能与价值。以下以散文名家朱自清的《春》为例,逐步为大家做说明。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地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它领着我们上前去。
首先将文章大致阅读一遍,对文章先有个整体概念,根据感觉选择适当的图像作为中心主题(图4-14a)。
·图4-14a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中心主题
接着再细读一两遍,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结构中,分别涵盖哪几个段落。若你还是个学生,一时无法掌握解构文章的技巧,可以通过上课时老师的讲解或参考书的提示来进行分类。
图4-14b可以看出我把这篇文章解构分成盼春、寻春、绘春与颂春,在“绘春”中可分为大自然与人们,“大自然”下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们”则是迎春的画面。
·图4-14b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厘清文章的思路并分类解构
除了解构分析成几个合乎题旨的逻辑架构之外,在思维导图笔记中也可以加入补充说明帮助理解,如图4-14c中的作者心情。这些非原本文章的文字,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与外形样式来做区隔。从图4-14c可以看出,增加的逻辑结构与补充说明使用彩色字,外形选择圆角方形;文章中的文字采用黑色字,线条则是底线样式。
·图4-14c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增加的逻辑结构与补充说明
·图4-14d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强调重要关键词
若文章中的关键词有特殊意义,需要被强调,在思维导图上可以采用不同字体、样式等达到凸显效果。如图4-14d,“寻春”的山、水、太阳;“颂春”的娃娃、小姑娘与青年,采用粗体字型,在视觉上可以达到强化的效果。
为了帮助我们在赏析文章的同时,能对作者采用的写作修辞技巧有所领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之后,加上摘要的括号符号“}”,并选用不同颜色来说明这一段作者使用的修辞类型。图4-14e以灰色括号符号说明“寻春”采用拟人,“颂春”采用比喻、排比。
·图4-14e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说明使用的修辞类型
·图4-14f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以标签说明特殊情况
如果你认真对比《春》的内容与我整理的思维导图笔记,一定会发现怎么少了“绘春”的部分。这是由于“绘春”在这篇文章中分量最多,为了避免一张思维导图塞入太多内容,我选择以“绘春”为主题,另建立一张思维导图笔记,并把“人们”“迎春”的内容整理在图4-14f这张思维导图中。同时将文章中引用经典的地方“一年之计在于春”,以黄色标签方式说明。
同样地,“绘春”中的“大自然”因为内容非常丰富,也另建立一张思维导图说明春草、春花、春风与春雨。从图4-14g可以看到,透过《春》这篇散文,我示范了很多想要教给大家的笔记技巧。
·图4-14g 思维导图笔记:散文~《春》另一张思维导图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思维导图笔记:学习英文
常碰到学生问我:“英文要怎么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
想简单一点,英文就是英国人、美国人的国语,将一篇英文文章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技巧上与中文相同,只是要稍微注意时态、主动与被动等变化。
对大部分人而言,反倒是如何应用思维导图笔记学习英文,才是真正关心的重点,如理解文法或记忆单词。图4-15a展开了英文八大词类的学习大纲架构,从这张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掌握学习英文词类必须涵盖的范围,也可检视自己对哪个部分还不是很熟悉。看着这张大纲架构思维导图,你能说出每一个细项内容吗?如果不能,就有必要针对某一个词类另外建立一张思维导图,整理出更详细的内容,如图4-15b。
·图4-15a 展开学习英文词类的大纲架构
在图4-15b的思维导图笔记中,采用黄色标签方式说明例句,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词类的用法。
·图4-15b 英文词类的思维导图笔记~动词
牛刀小试
请你找一本英文语法书,试着将课文中关于“名词”(或其他词类)的说明内容,以图4-15c为参考架构,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
·图4-15c 英文词类的思维导图笔记~自己动动手~名词
〔参考范例在第213页〕
·案例分享·
·图4-15d 英文课文的思维导图笔记
图4-15d是金华中学孙于涵同学把英文课文的学习重点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如果英文课文的思维导图笔记,同样依照文章内容结构去分类,那跟语文不就是一样了吗?只是用英文书写而已。在英文课堂上,除了认识新单词之外,也学习文法、句型,这才是我们要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的重点。
{优点}
在绘图技巧上,孙同学将需要拉比较长的那几条线,以有机(Organic)的方式展现,让整张思维导图的线条看起来不会生硬;在“句型”这一类的内容呈现上,采用相互对应,并以文字颜色做对照,阅读时更清晰易懂,对记忆内容也会有帮助。
{这样调可以更好}
中心主题图像虽然有“ENGLISH”字样,可以知道是英文课文的笔记,但看不出这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建议应以能代表这一课学习重点的图像为佳。
在内容方面,若能将相同或重复出现的概念予以统整,不仅更简洁,对理解的帮助也会更好。如,“文法”这一大类之下的“疑问句”,在“who”“what”与“how”之下都说明位置是在句首,将这部分整合在一起会更好。
·图4-15e 英文课文思维导图笔记~修正结构
思维导图笔记:数学
数学这个科目,有许多概念本身就较为抽象,加上使用不少字母符号代表特定意义,如果不能理解文字的描述,只是死背公式,学习起来不仅会很痛苦,也无法奠定往后应用领域,如物理、化学、经济、会计等学习基础。
因此,若能把数学课本中叙述性的内容整理成具有分类结构、因果关系,并且加上图标的思维导图笔记,对于理解与记忆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透过思维导图笔记来厘清与理解数学的观念,是提升学习兴趣与成效的秘密武器。
以下举个例子,作为大家整理数学科笔记的参考。
台北市新湖小学的王心怡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到底是在学些什么,特别整理了一张介绍“数学内容”的思维导图。从这张结构清晰、内容简明扼要的思维导图笔记,学生很容易理解原来数学课要学些什么,我们现在正在学什么。这张思维导图具有知识地图的概念与功能,很适合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辅助教学与学习工具。
·图4-16a 思维导图笔记:数学~介绍数学内容
有了宏观整个数学范围的思维导图笔记之后,接下来的学习就要针对特定单元的内容,进一步整理出描述细节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就是“先见林,再见树”,达到见林也见树的学习目标。例如,图4-16b是从图4-16a“几何”之下“三角形”的线与心这个单元所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笔记。
三角形的“三线”与“四心”
三角形的“三线”指的是角平分线、中线与高。角平分线是从顶点延伸出平分这个角,并与对边相交的线段;中线是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从顶点连接到对边作出垂直的线段。
常见的三角形“四心”是垂心、重心、内心与外心,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少见的是旁心。三角形的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所相交的点,称为垂心;三角形三条中线所相交的点是重心;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外心是三角形外切圆的圆心,也是三角形三条边的三条中垂线交点,与三角形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另外还有一个不太常用的旁心,它是三角形中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外角平分线所相交的点,这个点也是三角形旁切圆的圆心,因此称之为旁心。
《三角形的“三线”与“四心”》主要是介绍数学的三角形相关概念。文章分成“三线”与“四心”两个部分,因此在思维导图笔记当中也区分成两大树状结构,并在说明“三线”的地方补充“AD”两个字母,意思是三个图示中的线段AD就是要说明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
“四心”中的垂心、重心、内心与外心是主要部分,在色彩运用上与另外一个比较少见的旁心有所区别,可以直接从视觉上辨别出差异。
除此之外,由于这篇文章内容抽象的概念比较多,在整理成自己的思维导图笔记时,除了撷取文中的关键词,也应补充说明意涵的图示与必要解说,以增进理解的程度。
·图4-16b 思维导图笔记:数学~三角形的“三线”与“四心”
思维导图笔记:自然科学
自然或物理、化学课本当中,内容如果属于一般描述性、比较性、时序性或因果性,其思维导图笔记技巧基本上跟语文很相似,例如,图4-17a是说明“热的保温与散热”,从这张思维导图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热的保温与散热”的相关知识。
·图4-17a 思维导图笔记:物理~热的保温与散热
但若牵扯到较为抽象的概念,思维导图笔记中如果只以文字说明,恐怕不易了解,因此必须加上图示,让观念能够更加厘清。做法与图4-16b的数学思维导图笔记相同。
图4-17b是“杠杆类型”的思维导图笔记,在这张思维导图笔记当中,针对每一个概念均以图示来呈现,让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原本很抽象的概念,除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外,也能厘清力的大小、力臂的长短与省力、费力之间的关系。
·图4-17b 思维导图笔记:物理~“杠杆类型”
·案例分享·
·图4-18 思维导图笔记:自然与生活科技~“酸碱值”
学完一个单元之后,问孩子们懂了吗?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懂了!”但是,是真的理解课文内容,还是似懂非懂?让孩子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学习笔记,就可以看出学习的盲点或问题所在。
图4-18这张思维导图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放学之后将当天学校老师所教的课文内容,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的读书笔记。
这位小朋友是我们儿童班结业的学生,对思维导图法的原则是纯熟的,所以不会有画错的情形产生。但仔细看思维导图左上角,记录“酸碱混合”的内容好像有误,是画错了吗?当然不是,而是这位学生没有真正搞懂课文的意思。
课文内容是说明在酸性、碱性混合水溶液中,加入碱性的小苏打水,或加入酸性的醋,它们的变化过程。但这位同学把课文中“酸性→中性→碱性”误以为是“酸性+中性=碱性”。所以孩子是不是真的习得课文的真义,逻辑是否正确、是否搞混位阶概念与因果关系,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他所学习的认知,答案立刻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