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是一种态度(1 / 1)

世界上有的人践行功利主义,即实用主义;有的人坚持原则主义,有理想有信念。一般而言,原则主义的人活得比较艰难。所以我们说适者生存,在社会生活中有时需要一点“善变”,变化能使人的生存空间变大,社会机遇也能变多,但自己内心一定要有个原则,要坚持,也许这种坚持有时会触碰到个人利益甚至私人情感。读书能坚定我们的坚持,让人生活得有原则。

钱穆一生热爱中国文化,虽没有高学历,但他的文化影响力很大。钱穆先生阅读了很多书,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曾文正公家训》,也就是《曾国藩家书》。他幼时看到同学拿着一本语录体样式的薄册子,一时好奇心起,便拿来翻看,这就是《曾文正公家训》。书中虽没有任何童言稚语,却吸引住了钱穆小小的心灵,第二天他就去旧书店买了一本,之后便一直带在身边。钱穆在其作品《人生十论》的序言中曾提到此事。有一段时间他在小学任教,依旧每天阅读不断,某天他在走廊里看东汉书,坐在阳光下,随意翻看时,忽然想起《曾文正公家训》中的一段话,一个人看书一定要有恒心,要从头看到尾。一本书之所以珍贵,一方面是书本身内容的价值,另一方面就是对人本身的修炼。一本书,一本重要的书,如果从头到尾细细地读,细细地看,有些地方不一定看得懂,有时候不一定爱看,但会培养自己一种始终如一的精神,一种恒心,一种内在的完整性。钱穆想到这里,便立刻决定从自己手中这本东汉书起,以后看书都从头到尾一字一字地细细看,后来他也真的养成了逐字逐句读书的习惯。这件事对他后来成为一个学者、史学家、思想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读书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并坚守原则。如果没有书来支撑,仅靠偶尔自省,人有时候不一定能坚持一个原则,坚持你的人生价值。你的书在那里,它就将一直提醒你要持之以恒。

很多人年轻时看到一本受鼓舞的书会很激动,立志将来要做个什么家,仿佛找准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以我为例,我小学时看了一本关于现代航天之父——俄国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书,激动万分,发誓以后要去做宇航员,还进行了类似离心机抗晕眩练习,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热情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时间的河水浇熄了。

人一生的时间很短,要真正做一件事,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我拜访过王蒙老先生,王老现在80多岁了,他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做了太多的事。他的意思是做的事太杂了,没有好好地把一两件简单的事,比如说写作,单纯地坚持下来,他自觉没有做出应该做的,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一些事情。当然王老也热爱生活,人生过得很丰富。听了他的话以后,我很惭愧,我有时在做事中会断线。每个人做事有太多的中断,过着过着就丢了坚持。钱穆始终如一,《曾文正公家训》对他来说是一个一辈子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