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政策执行客体的适应力(1 / 1)

(一)政策引导,提高家庭(个人)的适应力

我们处于一个变革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变化,还是文化、社会变化,都会对我们的家庭(个人)带来影响。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调整变化,必然对受教育的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家庭(个人)必须积极调整观念、心态乃至生活行为方式,以适应政策的变化。

回顾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历史,以下几方面对家庭(个人)影响深远:即学生上学由免费到交费,学生资助由助学到贷款,学生就业由分配到择业。面对这种大的政策变化,无论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家庭(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少家庭有困惑和争论,有上不上大学的选择和徘徊,有筹借学费的艰难,有申请贷款的无奈。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要让群众理解: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缴费上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办法,缴费上学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要让群众知道:国家为资助困难家庭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不让学生因生活困难而失学。同时要简化手续,方便学生缴费,适时给予资助和贷款;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之在学校能够健康成才,走向社会能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只有家庭(个人)了解了政策,适应了变化,并自觉成为政策的参与者,我们的政策才能有效实施。

(二)主客兼顾,提高学校的适应力

高校在高等教育投资政策中,既是政策执行的主体,又是政策涉及的客体,具有双重角色,因而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是否有效和执行效果如何,高校在其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1.从执行主体的角度讲

高校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一是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只有收入多了,办学条件才能改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科研成果才能增多,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才能增强。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投资五大来源的作用,争取财政的支持、社会的帮助,增强高校自身创收能力,为学校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精打细算地提高效益。学校收入来之不易,因而在安排支出过程中,更应该精打细算。目前高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明灯、长流水,校舍设备的独享专用,师资队伍的自我封闭,管理手段的落后,管理方式的粗放等问题。因此学校应学习借鉴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办法,降低培养成本,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这方面可做的工作很多:第一,完善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机制。学校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合理利用好学校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减少支出、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第二,建立学校资源共享机制。学校的土地、校舍、教学设备、图书甚至包括无形资产,都是学校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时间和空间效益,要打破教研室、院系的界限,实行校内共享;要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实现与校外共享;最后,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我国的高校像一个小社会,除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外,还承担了许多政府和社会责任,如办有医院、幼儿园、中小学、商场等。这些是我们的国情所致,也是中国大学的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改革。始于20世纪末的高校后勤改革就是很好的一种尝试,它既减少了学校的支出,又引进社会资源为学校服务,进而有效地保障了我国高校扩招对校舍、食堂等后勤设施的需要。这种利用社会资源的方式仍应继续坚持。

2.从执行客体的角度讲

要明确学校定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要服务于国家需要,引领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一是坚持教学、科研、服务、文化创新四大功能。学校之间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和水平,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二是明确重点,办出特色。要克服从众心理,防止盲目追求综合性、全方位的弊端。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层次、学科、专业的特点办出特色。当前尤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包容式发展服务。三是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培养合格人才。始终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转变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学生由免费上学到交费上学,由求学者到投资者,使原来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购买服务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单一变成了多元,因而学校、教师、学生都要适应这种转变,在转变中发展、在转变中提高、在转变中成长。

(三)营造氛围,提高社会的适应力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这种氛围和环境需要引导和营造。

1.形成优先发展的社会氛围

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的现状,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形成全社会共谋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

2.形成全民参与的激励机制

要广泛宣传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有关投资政策,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投资办学。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奖励捐资助学、投资办学的先进典型,引导社会和群众形成正确的投资观、消费观,进而形成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风尚。

3.培育专业的社会服务组织

要鼓励并培育专业服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完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咨询、评估与监督作用,使之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