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该时期高等教育的投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三重建设”
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河南省加大专项资金支出,支持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人才强校工程”的实施。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分别于2004年、2008年实现了省部共建。先后启动了三批省重点学科、两批重点实验室建设,使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逐渐成为河南省高校中具有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二)学校融资成为该时期高等教育投资的重要来源
扩招以后经费不足是河南省高等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河南省利用信贷资金,采取“学校还本,政府部分贴息”的办法向银行融资,解决了高校发展的困难,但同时也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为了支持高校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发展,省教育厅设立了高校信贷贴息专项资金,用于所属高校经批准的教学、科研和基本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2006年,在部门预算安排贴息资金4000万元的基础上,省财政追加贴息经费1.5亿元[4]。
(三)形成了河南省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
该时期,学生资助政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资助政策频繁出台,资助覆盖面迅速扩大。河南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在实践中成效显著,并得到了社会、家庭(学生)、银行等多方面的认可。2007-2008学年度,全省用于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资助资金达到28.1亿元,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249万人次,其中高校资助82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得到了有效的资助。[5]
(四)该时期财政投资、学生收费、学校融资等相关政策比较明确,效果比较明显
财政投资由1999年的12.3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4.01亿元,是1999年的4.36倍;学生收费由1999年的6.4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9亿元,是1999年的9.08倍;学校融资每年均在10亿~20亿元。但由于学校创收和社会捐赠的相关政策滞后,所以该时期高校创收和接受社会捐赠情况并不理想。2008年,学校创收仅为7.3亿元,占高等教育投资总额的5.56%;社会捐赠仅为433.9万元,占高等教育投资总额的0.03%。
总体而言,该时期所制定的财政投资政策基本上满足了该时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总体来看,投资政策是有效的。
[1] 蒋笃运.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我省高等学校建设基本情况的报告[Z].豫教反馈字[2007]10号.
[2]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教育要情[Z].2008(42).
[3]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10/01/content_74087.htm.
[4] 蒋笃运.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我省高等学校建设基本情况的报告[Z].豫教反馈字[2007]10号.
[5]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教育要情[Z].20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