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设计(1 / 1)

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内容的传递和表达方式,它用各种媒体形式来表征不同的教学内容。正是由于媒体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制作出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动静、声画结合,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角度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打一个比方来说,如果多媒体课件是一座大厦,那么媒体素材就是搭建大厦的砖块,砖块需要以不同的形式组合起来,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其最终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素材设计的把握是多媒体课件有效设计的前提。

多媒体课件素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在设计过程中,它们通常是结合起来共同使用的。

一、文字

文字是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最为重要的信息表征方式之一,在整个教学信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也是如此,文字信息占有很大的比例。

1.文字的作用

在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文字在课件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文字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文字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表达教学内容

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方法很多,如动画、声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文字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文字可以用来表达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媒体形式相结合,共同传递教学信息。文字还可以作为其他表达方式的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2)提供教学过程线索

在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中,理想的状态是所有教学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形成一个内容传递的主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信息都处于离散的状态,这些信息的呈现过程没有得以进行的主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过程的开展缺乏清晰的认识。文字通常呈现的是教学信息的关键点,通过这些关注点的联结形成教学信息链,让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线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师的教学进度是很有必要的。

(3)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影响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通常会注意到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展现教学信息,尽量增强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但是直观和生动的处理本身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透过对直观、生动的教学信息呈现的认知过程,实现抽象思维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而文字对与学生的思维过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它用符号的形式表征教学信息,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形象思维层面,而是向抽象思维的层面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大有益处的。

2.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呈现

(1)文字的内容

对于文字来说,首先,应该保证文字内容的科学性,以免对学生的理解产生错误引导;其次,突出重点强调的重要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避免产生视觉疲劳。

(2)文字的色彩

色彩是文字的重要外观特点,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色彩设置的时候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鲜艳的文字颜色对于学生感知教学内容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年龄阶段较高的学生来说,这个规律就不一定成立。

首先,色彩设置的灵活性。只要色彩的设置与课件界面的整体色彩、风格相协调,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考虑其色彩设置的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采用设置不同色彩的形式来突出要强调的重点内容。

其次,色彩设置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我们强调色彩设置的灵活性,同时也强调色彩设置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对于相同章节(模块)或具有相同地位、作用、性质的文本,可以采用统一的色彩风格,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外观整齐划一。拿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例,在软件功能上就设置了标题和正文文本的不同区域模块设置,当然老师可以依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灵活设定,但是通过格式和样式的设计可以使某个特定区域的文字的属性设置趋于统一的状态。

(3)文字的背景

文字本身的设置是达到良好的呈现效果的前提;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文字背景的设计。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对文本的背景进行单独的设置,会由文本的颜色成为文字设置的重要特征表征项,文字背景的设置同文字颜色的设置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把握一定的原则。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文字和它的背景颜色之间的色彩、明暗等方面的关系,文字背景的设置是为文字的呈现服务的,要避免背景颜色的设置喧宾夺主。

(4)文字的排版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基于文字本身的属性,对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等方面的属性进行设置外,应该注意把需要强调的文本放置在屏幕的显著位置,注意文字的排版情况的设置,通过行距、段落等方面的设置来实现排版的优化。

(5)文字强调的技巧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强调,需要用到不同的功能特性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强调和突出文字:

①改变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通过下划线、加粗、斜体设置等方法突出要强调的文字文本,这些设置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综合应用。

②采用自定义动画的方式来对特定文本进行强调。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默认的设置是文本直接出现的,如果需要对某些特定文本进行强调的话,可以通过进行自定义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对选定的文本施加动画效果,具体可以包括进入方式、出现方式以及强调方式等几个方面的设置,这几个方面的设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③对所呈现的文字添加声效。除了通过对文字本身属性的设置和改变来达到强调特定的文本内容外,还可以通过设置音效的形式来实现,配合文字文本的呈现使用效果声也可以达到强调所呈现文本的目的。

3.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把握所呈现文字的数量

多媒体技术允许教师在上课之前把预呈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课件中设置,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量,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文本数量的控制,学生在既定时间内对教学信息的数量是有接受的极限的,尤其是对于文字文本,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个方面的因素。图2-3所示的多媒体课件页面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图2-3 文字数量过多的示例

教师给学生呈现《飞夺泸定桥》课文中的教学内容,把课文中的文本复制到课件中加以呈现,在一个页面内容呈现了过多的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课件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文本的数量进行考虑,避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超出学生的可接受程度。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课件制作工具提供了各种对文字进行设置的各种功能,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字号大小、行间距、段间距等的设置来控制文本的数量。

(2)文字属性设置的简洁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工具为文字属性设置的多样性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的保障,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件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过于复杂的文字属性的设置。另外,需要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字体,保证课件的移植性,避免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文字是呈现教学内容的工具,不能让学生对文字本身的识别和注意影响到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

(3)配合文字的动画和声效的度的把握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动画和生效来配合文字的呈现,但是,需要把握运用的数量,例如,有的老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把呈现的每一部分文字都用动画和声效的形式来进行强调,这样不但不能达到突出特定教学内容的目的,还会造成学生的感官疲劳。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需要呈现的文本内容的重点进行把握,之后考虑运用何种设置来达到突出特定教学内容的目的。正确的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特性来实现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选定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图形、图像

这里有必要首先对图形和图像这两个基本的概念有一个认识。在计算机科学中,图形和图像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图形一般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的、圆、圆弧、任意曲线和图表等;图像则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在多媒体课件中,同样存在着图形和图像这样两种基本的图片信息呈现形式。

1.图形、图像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现代印刷广告中,不论是报纸、杂志、样本或招贴广告设计,图片总是占据着整个广告画面的大部分,部分甚至是图片占据了整个画面,由此可见图片在画面中的位置的重要程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图片素材也是一种重要的素材形式,图片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直观、形象地表征教学信息

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图像素材的直观性更强,这一点是由素材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信息通过描述和文字表达的方式效果不佳,这个时候常常需要借助图形、图像。在一个老师准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使用的课件时,用图片呈现硝烟弥漫下的城市的图片,让学生对战争的情形有了更深的认识,建立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才能理解文章小作者对“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的渴望。

(2)表征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逻辑关系稍微复杂一些的知识体系,需要呈现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促进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图形、图示在呈现逻辑关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进行时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提供的各种图形和逻辑关系图示来展现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知识理解的水平。

(3)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学生并不是对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生活经验,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对所传授教学内容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其背景的初步认识,这个时候图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制作《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件时,用到一幅图片,这幅图片描绘了董存瑞拉了导火索,在炸药包即将爆炸时,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挺立着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想象情景,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完整生动的画面,从中感悟到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4)提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图片能够提升预传递教学内容的艺术表现力。首先,图片的呈现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特别富有情绪的感染力,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图片能够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在一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课件《美丽的大兴安岭》中,教师用一组图片展示大兴安岭丛林的景色,让学生对大兴安岭的感受大为加深。

2.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图像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图形、图像数量的控制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内,引起学生注意的点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在同一个页面内以及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图形、图像的使用数量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达不到突出重点内容的效果。同时,对所使用的单独的图形、图像素材来说,要简单明了,对于图片中需要加以特殊说明的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或者文字来加以说明。简洁明了的图形、图像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正确的视觉判断,否则学习者会花费大量精力在辨别和加工所呈现的图形、图像素材上,而不是在图形、图像素材所要表征的特定的教学内容上。

(2)控制图形、图像色彩的信息量

在课件制作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视觉的疲劳程度,提高视觉的信息获取能力。一个页面中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否则会出现“花”“乱”“杂”的负面效果,使整个画面有杂乱无章之嫌,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既不美观,也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对颜色种类的选择,应尽量保持在4种以下为最佳,对于一些特殊的需要,也尽量不超过5~7种颜色。这种选择不仅仅是指对于同一个页面的不同图片来说,对于同一幅图片来说也是如此,一张图片中所包含的颜色视觉信息也不可过多。

(3)注意图形、图像的色彩搭配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如果使用多种颜色,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对比度的颜色组合。对一些特定的组合,如红色与蓝色、绿色与蓝色、蓝色与黄色、红色与绿色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另外,对于多次出现的同一个信息应该尽量设置成同一颜色,保持颜色的一贯性,避免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对于不需强调的信息,可以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柔和、平淡的色彩,避免喧宾夺主。

(4)图形、图像空间位置的设置

人们在阅读时视线多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因此计算机屏幕的左上部分内容是观察频度最高,最容易引人注目的,其次是左下部分和右上部分。按照这个原则,在进行图片排版时应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观察频度最高的部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5)合理运用各种特技效果呈现图形、图像信息

多媒体课件的工具可以让教师对图形、图像信息的进入、强调和突出等方式进行设置,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些效果的设置强调所要呈现的图形、图像信息。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把握这些效果的运用频率和方式,避免过于花哨,从而达不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目的。

(6)图形、图像与文本信息的配合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图形、图像信息的呈现和文字信息的呈现要进行合理搭配,“图文匹配”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重要原则。图形、图像信息对于直观、生动的传递教学信息有着文字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有些图片信息仅仅通过对图片本身的观察是无法传递全部信息的,需要用文字对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和观察图片的提示进行说明。例如,《威尼斯小艇》课件中,教师运用了许多呈现威尼斯景色的图片,学生们缺乏对于所传授教学内容的地域特征的认识,教师对于每一幅图片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动画和视频

动画、视频能把看不见、摸不着、讲不清的抽象概念和科学理论,以简洁概括的手法加以形象化,它能弥补实物画面在揭示事物本质特性等方面的不足,所以在课件中制作动画、引入视频的目的是要把那些教学内容中不易表达的、看不清的或无法用实景来表达的情景,借助于动画和视频便于人们接受和领会。

1.动画和视频的作用

(1)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动态发展过程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动画和视频可以动态地模拟演示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的现象和变化过程。通过动画可以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射线和直线》课件中,教师用动画展示了射线形成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手电筒发出光线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射线的本质和特征。还有一些表征事物动态发展过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单纯用语言的形式来表示,会很吃力,同时也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在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们通常就会用Flash动画来表征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2)虚拟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

动画和视频可以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受到感染和教育;可以模仿事物运动状态和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突破时空对教学的限制。《飞夺泸定桥》课件中,有一位老师向学生展示了电影《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该片段中战士们浴血奋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强渡泸定桥的壮烈场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多媒体课件中动画、视频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动画、视频设计要“去繁就简”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素材的可获取性,动画、视频具有其他媒体形式无法比拟的生动、形象、完整性,但是获取适合教学使用的动画、视频素材往往不那么容易。因此,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素材的可获取性进行判定,对于能够用其他形式的素材呈现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考虑不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进行。

(2)控制动画和视频的长度与使用频率

动画和视频相对于其他媒体形式来说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在运用的过程需要对长度和使用频率进行控制,动画和视频长度过长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认知负担。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件《秒的认识》中,教师采用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视频来引入教学内容,整个视频持续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视频中包含主持人现场主持的大量信息,学生们的精力自然被吸引到主持人的整个主持过程,而不是对于倒计时这环节的关注。因此,动画和视频的使用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和把握。

(3)切忌动画过于追求逼真,未能揭示事物本质

有些多媒体课件动画呈现时,对于要表现的事物,为了追求逼真程度,用尽各种办法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是不是特别重要的信息,都面面俱到地表现出来,但是这样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对于细节的过度关注会分散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不易于学生把精力集中于重点教学内容。一切信息传播包括教学信息传播的本质是使信息的接收者的大脑中产生有效且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通过人的感官收到刺激而产生的。动画和视频信息作为一种信息呈现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过分的逼真极有可能引起传播和学习过程的干扰,这对于向学习者揭示事物的本质是极为不利的。

(4)动画素材与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配合使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媒介很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哪一种媒体是万能的,每种媒体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计算机动画与其他媒介综合利用,作用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如果运用合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计算机动画在呈现教学信息的同时,伴以解说、音响和音乐去补充和加强信息传送效果,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在动画素材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与声音素材进行配合,然而配合得不好,就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声音进入太突兀、声音切出太生硬;声音主题与动画画面主题相差太远;声音与动画对位不准确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动画素材运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另外,在播放动画时,声音的音量调节要适当。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注意避免以上几点问题,才能使动画与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协同效果,让不同形式的媒体信息为教学内容的传递服务。

(5)区分动画运用的不同情境

动画具有视频所不具备的特点,即其所具有的情趣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适当加入动画效果,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增加情趣,适用于对比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事物进程、工艺流程,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地显示物体及多层次表现同一物体。在动画的运用过程中首先要对动画运用的情境有明确的预设,具体来说,动画运用情形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是用来表示科学性的知识,对于这种动画,常常采取引入外部动画的形式;另一种是用来点缀屏幕版面或者起到衬托其他媒体作用的动画,这种动画常常采用运用课件开发工具自身的功能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动画设置。拿PPT动画的设置来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定义动画设置。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四、声音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媒体类型外,在多媒体课件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媒体素材——声音。

1.声音的作用

声音是多媒体课件中运用的一种重要媒体,声音运用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声音的教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声音示范

在语言类与音乐类的教学课件中,通常需要用声音媒体起到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声音来进行范读;外语教学中的语音、音调的示范,会话、朗读示范等方面的内容也通常需要用声音来表述。学生会通过仿效来实现能力的不断提升。

(2)提供声音的真实经验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除了通过视觉感知其形象,通常还需要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大自然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响,如鸟的鸣叫、狗的叫声、电闪雷鸣等,这些声音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关于声音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这种直接经验的体验是通过对声音信息的再现,激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经验移植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体验。

(3)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课件中,教学信息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相同的教学信息可以用画面和声音同时呈现,这样可以起到强化教学信息的作用。有些信息是可以仅用图片、动画等视觉信息来呈现的,但是有些信息是无法用视觉信息完全表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声音来达到补充视觉信息的作用。

(4)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只是用视觉信息来呈现教学信息,那么信息刺激就过于单一,学生就会产生疲劳,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就要在教学课件中引入画面以外的刺激,而声音的加入则恰恰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同形式的信息轮换呈现,能够维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专注课堂教学内容。

(5)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音乐是有情感色彩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不同情感色彩的声音可以起到烘托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加深学生体验的作用。例如,在《西湖》课件中,可以配上舒缓的音乐,创设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可以把西湖的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学生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在战争题材的主题中则需要播放激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中声音素材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区分声音的表现形式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声音素材的时候,首先要对声音的表现形式进行区分,在界定声音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考虑具体的处理方式。通常来说,在多媒体课件中,声音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解说、音响和配乐,通常情况下,这三种声音相互配合,会产生富有立体感的听觉效果,使画面内容或者主题思想能够得到充分的烘托和渲染。

解说在课件中通常是画面内容的补充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对所呈现的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音响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画面所呈现的现场效果,增强画面的真实气氛和生活气息,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同时,音响的运用能够解释事物的本质,扩大视觉信息的表现力,增强画面视觉信息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位老师在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时,课件中有一个图片呈现的是小女孩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点燃火柴取暖的图片,该教师在本页PPT中加入了表现凛冽的寒风的音响,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艰难处境。

配乐是声音的另外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配乐可以深化教学主题,烘托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所选择的配乐素材要根据教学内容要表达的基调和节奏的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乐曲,这样才能表达出不同的意境。音乐是有感情色彩的,因此,对配乐色彩基调的把握尤为重要,否则会使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歪曲了原有的感情色彩,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不同声音素材之间的配合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有的时候用到的声音素材不只一段,这就需要对声音进行处理,不同素材之间的配合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实现声音之间的互相补充,当一种声音元素不能够完全表现内容时,可以考虑转接或增加另一种声音,来补充前一种声音的不足,并和前一种声音共同实现某种效果;其次,应该合理调整声音的长短,声音长短的选择要与画面长短取得一致;最后,需要注意声音的层次,根据声音作用的不同,应该增强主声、弱化伴随声,突出重点,切忌喧宾夺主。

(3)声音节奏和长度的控制

声音具有其自身的节奏,声音与其他素材相互配合又会产生与画面呈现的教学内容相统一的课堂教学信息传播节奏,进而形成多媒体课件的节奏韵律。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察声音信息的节奏;另一个方面也需要考虑声音与画面配合之后的教学内容呈现的节奏。

在多媒体课件中,与其他素材形式一样,在使用声音媒体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声音长度的控制,提供的声音长度过长会导致学生的感官疲劳,这样起不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作用。

(4)声音素材与所呈现教学内容基调的配合

声音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不同的音乐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就像中国的民乐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乐器所适合表现的音乐是不同的。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声音的问题需要注意把握声音素材与所呈现教学内容基调的配合。悲伤、喜悦、舒缓、宁静等的基调是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表征的。

另外,在音乐选取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程度,如果只是让学生来体会某种意境的话,尽量不要选择学生特别熟悉的内容,否则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分散了其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但如果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方面,就不是这种处理方式,例如,在革命题材的课件中,可以加入《红梅颂》之类的歌曲,让学生可以跟着一起歌唱,抒发他们的情感。

(5)把握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关系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声画合一”是经常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声画合一的程度也是需要把握的。

声画合一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声画结合形式,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声音和画面形象完全符合。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能够将两种不同的感觉相互渗透、互相补充,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真实,配合学生的感官,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声画合一这样的表现形式互补的是“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是画面中视觉形象和它发出的声音互相离异的声画有机结合形式。由于学生在听觉上的感受习惯和视觉上的感受习惯有很大的区别,画面之间的切换可以让学生感觉很自然,但是声音突然出现、消失以及转换往往带给学生的冲击比较大。

在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处理中,要意识到如果要求所有的声音都与画面保持一致必将破坏声音本身存在的真实感,可以适当考虑采取声画分离的方法。声音不重复画面已经表现的东西,而是以分离的画外音方式把表现空间由画面内扩大到画面外,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大教学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