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用久了,需要充电,使能量满格,才能恢复使用;读书犹如教师的充电器,只有经常读书充电,使能量“满格”,教师才能胜任职业角色,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担当。但当下教师勤于读书、自觉读书的状况并不乐观。网载一所学校教师读书的调研表明:每周教师平均阅读时间为1.2小时;读书浅尝辄止的浏览者26人,占42%;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理由是工作忙、心情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观点:穷人忙于操作,无暇读书、无暇思想,无知是不足为怪的,但富而无知而又不求知的醉生梦死之徒与禽兽无异。教师是将读书和教书融为一体的人。正如高万祥所言:“优秀教师一辈子就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就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教师若不读书,比之“富而无知而又不求知”者更加不如。富人不读书,也许只影响他的个人素养;教师不读书,就必然会误人子弟、贻害苍生。读书既是教师角色的职业要求,又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起码的职业底线,是教师的生存方式。
读书使教师知识能量“满格”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精神产物,它是思想与逻辑相结合演绎而成的符号化系统,是经过精密的逻辑处理并得到精心阐释的理论形态。知识是优秀文明的根基,是社会进步的核能,是历史前驱的杠杆,是人类精神的阳光。教师肩负着知识世代递接的传播使命,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职责担当。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的:“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如果教师自己不读书或少读书,总是靠“吃老本”“炒冷饭”,那教师的“一桶水”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支“蜡炬”总有燃尽的时候。倘若不靠读书,做“源头活水”地补给,必然会油尽灯枯,能量衰竭,不要说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就是自己的职业生存也会亮起“红灯”。所以教师必须热爱读书、拥抱读书,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让读书使自己的知识永远鲜活流淌,能量“满格”!
读书使教师智慧能量“满格”
智慧是指“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智慧是一种理解、决断事物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对事物认知的识见和对事物施为的能力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读书。一是对事物认知的识见是利用知识和经验做出的好的和善的决断。没有读书,知识贫乏,根基肤浅,视野窄陋,如何能有教学创意、善的决断,驾驭教学之舟驶向知识的彼岸?而通过读书富有智慧能量的教师,总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并能根据课堂情境正确调控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始终充满活力和创意,富有“精气神”。二是读书影响教学施为成效。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学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够使教师教学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妙语如珠,充满迷人魅力,使教学成为一种思考求索、一种参与享受、一种与学生互动成长的美好记忆。这样的教学润泽学生,也葱茏教师自己,是读书所滋养的智慧的教学、成功的教学。
读书使教师科研能量“满格”
读书、科研与教师成长相须相资,密不可分。一名普通教师要想成长为优秀教师,没有科研助力不行,而科研若不读书,等于种庄稼没有肥料,鸟儿没有翅膀,是难以生长和高飞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与研究。”又说:“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取决于教育学知识的质变和深化。”第一,读书使人明智——明白理智。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阅读能使教师思想提升、精神丰富、品性高雅并富有理性。清代学者戴震也说过:“惟学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益之不已,至乎其极。”它可以使教师超越经验局囿的不足,上升到理性,穷理竟委。既知教育教学之所以然,又知其所当然。“知其所以然,故志不惑;知其所当然,故行不谬。”第二,读书可以使教师科研有一个更宽广的视界、更丰博的基础,对教育现象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科研不可能“空手套白狼”,它需要知识的铺垫、视野的宽广,没有读书充电蓄能打下的丰厚底蕴,科研何以深刻洞明,研有所成?第三,读书使教师的科研成为主动化存在。当下教师的科研多消极、被动,每每靠“逼”,才勉强行动,出点成果。读书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当年陶渊明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经验的写作者都知道,文章是读出来的。当你像陶渊明那样,“每有意会”、感悟、灵思袭来,就会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这就是读书赋予我们的写作能量,馈赠给我们的科研“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