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在读书过程中触发的具有创造属性、创新品质的有价值的意念、思想,它们常常以灵感、顿悟等形式出现,或是我们凭借自身的经验方法加工、凝练成的判断或命题。
创意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或希望,锲而不舍地阅读、深思、探究而获致的一种精神资源。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了寻找它,有时我们深陷困惑茫然之中,甚至感到一切都是近乎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徒劳,但“我们仍然把它携带在身上,作为自己独特的负担”来阅读寻找。我们没有放下,没有弃守,没有停下在书籍的林莽中蹒跚前行的脚步;我们执着坚守,我们韧性期待,我们自信召唤,等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到来,“不信东风唤不回”。终于,探索的苦心,换来了顿悟的闪耀;思考的孕育,迎接了灵感的光临。而当这样的过程一次次被艰难捕捉、欣喜重现时,我们养成了一种坚守必有回报的自信,找到了创意提炼的一些方法,形成了寻找和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创意常态化的机制。这是历经磨砺的奖赏、能力提升的回馈。
灵感顿悟创意的特点,确实是无迹可求,无从稽考的。你如果想复制它,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但绝不能以为它是无来由的天降神启的幸运,或是可以毫不费劲撷取的果实。其实,这只是阅读理解漫漫长路末端最甜美收割的一刻,是历经长时间的困惑煎熬、思考孕育过程的结果。天底下没有白来的顿悟。如果白来,没有前面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艰辛探索和铺垫,你也不会觉知把握,只能失之交臂。
获取读书创意的价值和意义
获取读书创意是读书的根本目的。话语抽走了意义,便成了喋喋不休的絮叨和噪声;文字失却了创意,便成了无聊组合的文字游戏。同样,对于读书人而言,如果不以领悟精蕴、捕捉创意为阅读旨归,那么阅读就会沦为看热闹式的虚读。所以,在读书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思想启迪和写作创意,就是读书的根本目的。
获取读书创意是读书深化超越的表现。读书不是逡巡于别人的文字之中,匍匐在别人语言的脚下,这样死于别人言下的读书,是没出息的表现。真正的读书是要读出别人思想的缺漏、意义的罅隙,而设法填充和灌注自己的思想,或是受其启发生成了别样的新的思想。这样的读书,才是深化超越的读书、创意无限的读书。
获取读书创意是读书获益有得的表现。读书虽不指望实现外在直接的功利目的,但必须追求获益有得的精神建构。那就请从发现和找到创意开始。创意是创新的一个引子、一个由头、一个始点,它能激活生命的深层原动力,给人一个创新的回馈,让创新不再是梦。不然,陶渊明何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是因为他懂得创意——这颗创新的种子的价值含量,所以才会有“忘食”的欣喜和满足。
获取读书创意是衡量读书高质量的标尺。台湾作家唐诺说过:“阅读不是‘看到’,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它不取决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取决于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这是唐诺给出的衡量阅读质量的标准,说得很对!但我以为还缺少了一个落脚点、一个逻辑的终项,即“思索、启示和理解”。“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最终应该有一个具化的东西来衡量和表征,这就是创意。读书抓到了创意,就是最大的启示和收获,就是阅读实现“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的表现。
怎样捕捉创意?
一要有敏锐的判断。捕捉或抓取创意,首先依赖于读者睿智、敏锐的判断,即你必须能够意识到这是你在寻找的、是你想要的好东西,看到它,你有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忽魂悸以魄动”的感觉。这样的判断是人的见识和能力的表现。没有这样的判断,我们就会迷失在书籍的丛林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别说找到不如归去桃花源的神秘入口、创意的门径了。
二要善于捕捉。因为创意经常是灵感、顿悟性质的,如果不及时捕捉,很可能就会泥牛入海,昙花一现,一如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所描述的“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捕捉重在及时记,趁热挖。要顺着感悟往下想,记下所能联想到的,形成日后深思细想再加工时展开的凭借和线索。我读书就经常在书页的天头或地脚处,记下某个点生出的感悟,以备日后整理应用。还有一种情形,即你觉察到、意识到、感悟到你找寻的东西就在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思想中,但它还不是你成熟定型的创意,还不太符合你的心意和需要,这时你就需要对它再思考、再凝练,进行剪裁和熔铸,直到改造成你认同的创意为止。
三要有具体的方法。创意的凝练当然是有方法的,但又因人而异,没有定法。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第一,引申法。比如,我读毕淑敏的散文《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联想引申开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创意,完成了《教师:突破你生命的茧》的文章。再如,斯宾塞追问“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受其启发,我写了《职业教育:怎样获取的知识最有价值》。第二,截取法。我读书时看到了乌申斯基的一段话:“书籍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出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我从中截取了《从死的文字中引出活的思想来》的写作创意。第三,代换法。笛卡儿有名言:“我思故我在。”我就采用代换法,形成了《我读故我在》的创意。第四,联想法。比如,2012年网络流行语中有一“最炫民族风”,我联想到读书,凝练出了《期待读书成为“最炫民族风”》的文章。为什么我能抓取或抓住这些创意呢?关键是我“内在的眼睛是睁着的,能够看得见事物的意义”。还有,我的科研意识强烈,时刻准备着,思考着,琢磨着,所以,好的东西一逮眼、一照面,就看得出来,哪怕只是一个词、一句话。这叫“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创意凝练法肯定不止这些,这里述及的几种只是个人的一点体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