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批判性阅读(1 / 1)

批判性阅读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而展开的阅读过程。它是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偏颇而失当的观点或内容进行反思、否抑,而采取的一种选择性认同和“扬弃”的立场与态度。批判的本质在于对事物做出全面、深刻的反思与评价。按照波普尔的说法,批判就是一种“自由讨论理论以发现其弱点并加以改善的传统,是合理的和理性的态度”。可以说,“批判性阅读,强调的就是阅读者独立的姿态、批判的眼光和思辨的流程”。它是一种阅读的品质,一种阅读的能力,一种阅读的目的。

为什么要重视批判性阅读?

一是烂书太多。当下的书刊泛滥,滥竽充数、泥沙俱下。许多书籍、文章根本达不到出版和发表的质量,照样能够“准生”面世,扰乱和充斥书刊市场。如为评职称强写的书、抄袭拼盘的书、利益有偿的书、跟风出版的书等。这些“下三烂”的低劣书刊,如果你不批判、不审视、不反省,必会为其所误、为其所害。

二是盲从太甚。中国人向来缺乏批判思维、批判阅读的习惯,对书总是太过盲从、盲信,有一种崇拜、迷信的心理,动不动就是“书上写的”“杂志上说的”,白纸黑字,由不得你不信。东汉王充早就说过:“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殊不知,书刊上的东西都是人写的,人不是神,也会犯错。盲从和迷信的结果就是全盘接受,“让自己的脖子长在别人的肩膀上”;就是失去思考习惯和批判能力,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孟子早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即如果我们完全相信或迷信书本上所说的,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还不如没有书。究盲从太甚原因,正如王小平女士指出的:“今天,旧式愚民的数量依然庞大,新愚民的群落却已初具规模。旧式愚民,是指那些不读书不识字的文盲,而新愚民就是那些盲从权威、迷信专家胡话的人。”

三是能力太弱。当代著名杂文家狄马认为,思辨性是我们这个民族思维的一个弱点。从思维方式的演变来看,人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思维(信仰)、玄学思维(迷信)、科学思维(实证)。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停留在“神学思维”或“玄学思维”阶段,缺乏“科学思维”的能力,而理性与批判性恰好属于科学思维范畴。理性思维能力欠缺,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一直没有经历像西方那样从文艺复兴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自然科学又不发达,精英知识分子几乎都是靠诗词立身,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的历史性贫弱和阅读的迷信、盲从的心理习惯,使我们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批判阅读能力,只能听任那些文字符号主宰我们的思想和大脑。所以,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迎新大会上要求新生:“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和判断,拓展理性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向权威的思想和理论挑战,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如何践行批判性阅读?

一是要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阅读者。成为独立思考的阅读者,要求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代入感”,找到对话的空间,找到共鸣,找到思考的契机。即阅读要成为自我介入和主导的过程。胡適说过,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即便是阅读名著,也不是为了“仰视经典”,而是为了获得启迪而理性反思、智慧创新,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诠释、解读,赋予名著新的历史内涵和意义超越。

二是要学会批判性思维。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存在于对自身存在的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评态度中。”黑格尔强调,批判是意识的自我辩证过程。现实总是一种令人不满的存在,而人是一种在不完善中追求完善的存在。批判性思维就是读书时要有问题意识,不轻易相信,要质疑,要商榷,要对话,要求证,而不是照单全收,盲目汲取。否则,你的知识就会成为“杂货铺”,你的批判能力就会被盲从消解,被驳杂淆乱。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人类的全部知识,但若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他至多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更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批判性思维是用分析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新解释,做出新判断。所以,批判性思维不是对一切命题都持否定态度,而是扬弃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三是培养批判性阅读的能力。人都有批判的基因,也有批判的冲动,只是尚未形成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习惯。这种能力、方式、习惯是需要培养的。首先,要重视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总是“跟着感觉走”,一任思维停留和局限在经验和感性层面,难以提升和超越。要多读些理论书刊,如哲学著作,它能让你站得高、看得远,用理性的视角看问题,学会辩证思维,掌握方法论。其次,要善于思考。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考习惯,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就会悟理明道,择善而从。最后,要破立兼善。批判性阅读不是否定一切,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不是随便说“不”,以显示自己的独特高格。批判与解构不是目的,建设与重构才是旨归所在。所以我们主张:如果我们不能“立”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去“破”;如果我们无法重构的时候,就不要随便解构。批判不可“任性”,“破”与“立”应该兼善同步。比如,中国的教育学是“进口”的教育学,是“削足适履”的教育学,是强行改变本土实践,以就范外来鞋子的教育学,是迷失自我、弃守特色的“去本土化”的教育学。这是应该批判和解构的。但我们同时应该立“削履适足”的本土化教育学,即以改造外国经验之“履”为手段,使之达成“适”中国教育之“足”的本土化的教育学。这样的批判阅读才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的彰显,才是本真意义上的批判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