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是没有一定形状、体积,充塞天地之间,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所谓“风”,是流动衍化着的气,“气”也就是静止凝聚着的风。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为万物本原。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气是生命的本原。《难经》曰:“气者,人之根本也。”《脾胃记》曰:“精神之根蒂也。”可见古人十分重视“养气”,养浩然之气,养昂扬锐气,养蓬勃朝气。这里我们说说阅读养气。
阅读是人的精神之根。生命由气而化成,但发展和成长则是由阅读所规定的。书,是人精神生命的图腾,是非物质的文化“喂养”。它与人的理性化的本质是高度相关和协调一致的。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好像一级台阶,我拾级而上,从动物上升为人。”人若不读书,就会失去精神之气、文化之气,而流于愚蠢和鄙陋,就会与人的符号化、理性化本质渐行渐远。唯有阅读,可以成全人之为人的根本,可以使人有底气、聚灵气、变雅气、成大气。
阅读使人越来越有底气
底气指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人的底气源于知识、学识或本领、能力。读书是人获得生命底气或人生底蕴的源泉。法国著名神经科学家迪昂说:“阅读是首要的‘心灵载体’——在此基础之上,一代代的原始文字才能适应我们灵长类的脑。”阅读应该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书读得多了、久了,会沉淀为一种素养,升华为一种视角和生命的睿智。“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悟性,越来越有问题意识,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有自信和底气。”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肚里有“货”、脑中有“料”、手中有“牌”的人,就会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底气的人。
阅读使人越来越有灵气
灵气指人对外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是指人的聪慧灵明、反应快捷。灵气是造化遗传所钟,而由读书求知所赋。表面上看,灵气是一种彰显于外的灵盈之气,本质上却是一种内蕴于里的智慧。它是一种秀外慧中的存在。“秀外”是爹妈给的,“慧中”则是靠读书或学问的内化成就的,它是爱智慧的产物。人依靠“慧中”的蕴蓄,有了灵气,有了与世界对话的本钱和能力。当然,人的灵气也需要艺术的陶冶。琴棋书画诗,都是涵养人灵气的手段,它会使人的生命因沾染艺术范儿而活得丰盈、滋润、有品位,使人的生命格调高雅、内涵充实而有灵韵。因为艺术与读书相通,都是教化人、陶冶人、感染人的,故能赋予人灵明之气、灵动之韵、灵慧之智。
阅读使人越来越有雅气
雅气,即高雅之气。它是人的文雅之气、书卷之气留给生命的精神痕印。雅气可以写在脸上或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但成就它的是来自坚持不懈地读书的精神化妆。听一听古圣先贤、名家大师的观点。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说:“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英国的威·沃克说:“只要用心读书,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说人的漂亮或俊逸在年轻时还可以凭青春容颜取胜,那么40岁以上就需要读书来保持容颜、气质和风度了。我深以为然。岁月的雕刻可以给人留下沧桑,但读书致雅给人留下的生命的雅致、精神的优雅同样是抹不去的,它是一种气质的无涯、生命的大美。
阅读使人越来越大气
大气是指人的格局和气度。格局就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气度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气度指气概度量或气魄风度。人的大气是由读书成就的。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说:“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皆与古人相应。”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诗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读书标志着一个人精神发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使我们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与逝者神交,与远方谈心,与未来对话,与知识相拥,与智慧接壤,在持续的阅读中实现拾级而上的精神攀缘。人有了这样胸藏万汇的思想铺垫、精神底蕴,自然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大视野和襟抱无涯的胸怀,有了“仰望星空”的高远和“独上高楼”的超越,就打开了自己的层次。人的内心就充满了诗和远方,哪里还会心似锁眼,胸如草芥,蝇营狗苟,钻营计较?这就是阅读成就的人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