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1 / 1)

一、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原则,是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遵循的要求和准则,它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管理的规律。班级管理原则对于建立和发展班级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以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班级管理原则,应该体现和反映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而不能与学校教育中其他的工作原则相混淆。班级管理原则,必须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贯彻全面激励原则,首先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怀有同样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把他们培养成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其次,要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班级远、中、近期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目标。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目标具体化并变为行动的过程。

最后,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教育方法。如“强化激励”,它是指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正强化和以批评、处罚为辅的负强化。前者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和荣誉感使人奋发努力,使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后者则是对不符合客观要求的心理或行为起抑制作用,但往往只能保持一种最低的工作效率。强化激励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

(二)民主参与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当然,我们所说的“自主参与”,与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管理,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在讲自主参与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法制,强调纪律和秩序,强调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贯彻民主参与原则要注意做到:

(1)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管理者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全体学生进入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订计划,贯彻执行,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才会把管理者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

(2)必须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自己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是不是被管理者所采纳,是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当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3)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要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和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4)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比如,设“合理化建议登记簿”“开展合理化建议奖”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教管结合原则

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贯彻教管结合原则,首先要求管理者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其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勤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按时作息等,并要认真执行,经常检查,及时总结,进行评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班级目标的一种科学的管理,也是实现班级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管理者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制定工作,使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教、自管的主体作用,才可能使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所定的规章制度要明确具体,宽严恰当,便于记忆,利于执行,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所定的规章制度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以消极方面限制防范,不应当简单地与“禁令”“处罚”画等号。

(4)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

(四)情通理达原则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班级管理说到底是对学生的管理。青少年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必须有感情的激发和熏陶。同时,青少年学生又是单纯幼稚的。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还必须讲道理、摆事实、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贯彻情通理达原则,首先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三分制度管理,七分感情管理。所谓感情管理,具体表现是四个“心”: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地指导,生活上热心地照顾,遇到困难能耐心地帮助。

其次要晓之以理。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科学的道理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由事入理、由浅入深地向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最后要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将情理有机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说,在管理制度上要严明,要公正,要一丝不苟,体现一种“刚性”;而在情感上则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以诚,体现一种“柔性”。

(五)平行管理原则

在班级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垂直关系外,还有同学之间的平行关系。所谓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贯彻平行管理原则的要求是:

(1)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践证明,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可以激励和推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断进取;反之,一个不好的集体则会使学生松散疲沓,甚至相互影响,沾染各种恶习。因此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就要耐心组织、精心培养一个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一个团结一致的由关心集体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坚强的班集体。

(2)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和管理作用。管理者在工作中,要面向集体,通过集体影响和教育个别学生。这就是说,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集体的目标、集体的各项要求、集体的舆论等,使之成为教育因素,激励学生向上。

(3)要加强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强**育集体并不否定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个别教育的好坏,也会影响集体的巩固和发展。个别教育,不是仅仅指对后进生的教育,对尖子学生也应施以个别教育。

(六)协调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合力网络。

贯彻协调一致原则,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班级管理要卓有成效,就需要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没有良好的教师集体,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也就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

其次,要做好与团、队和班委会的协调工作。班上的团队组织和班委会是学生集体的核心,是班级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班级管理者应经常同学生家长和学生所在的社区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家里和社区的表现,主动向家长和社区反映学生的情况,反映班级和学校工作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支持。

二、班级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也就是运用管理原理、实现组织目的的方式。班级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采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

(一)量化管理法

量化管理法就是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如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评价和控制的过程。量化管理法是管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反馈,并且公开透明,方便在班级里形成快速有效的教育、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它还可以让学生自觉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促进自我教育,增强自律性。

运用量化管理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工十分明确

量化管理细则包括了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表现,这些表现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学生的出勤,包括学生的迟到、早退、请假等;二是学习方面,包括缺交作业、作业优劣等;三是清洁卫生,包括清洁是否按时、清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保洁是否到位等。针对这些方面,每一类都安排一名班干部专门统计登记,要求当天之内一定要在班内公布,各自负责,这样做到了分工细致、明确,每个负责的班干部的工作量也比较适当,既不影响各班干部的学习,也能保证学生的表现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地登记和公示,从而提高了量化管理的效率。

2.量化结果公布及时

量化管理就是全面地用数据表现出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了及时察觉学生的问题,就需要更及时地公布日常量化管理的结果,最好能当天公布各学生的表现结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知晓自己当天的过失,班主任也能够根据量化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当天的表现,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3.定期总结量化数据,及时奖励和批评

每周、每月定期总结各项量化数据,依据量化数据总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批评,通过及时奖励和批评,强化量化管理所记录数据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加重视量化管理,从而做到依据量化管理结果来约束自己。如果学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班级的纪律观念和氛围自然越来越好。

4.依据量化数据及时建立重点个案

依据定期的量化数据统计,及时发掘表现比较差、违纪十分多的个别学生,针对这些个别学生及时建立重点个案,并对该重点对象展开更全面的深入分析和了解,联系该学生的家庭,一同解决该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问题分析更客观、更全面,问题解决也更彻底。当然,通过数据也能发掘各项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同样可以建立个案,帮助这些学生确定更高远、更明确的目标,鼓励和表扬他们继续努力、继续进步。

(二)制度管理法

制度管理法是指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运用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全体学生行为的准则,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个别调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定期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如把班内几十名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班级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学生成绩考查和升留级制度、奖惩制度等;二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与要求,如课堂规则、请假制度、阅览室要求、图书馆规则、卫生扫除和卫生检查制度等;三是班级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生活要求、班费管理制度、班级信息化建设小组管理规定、班委纪律处分条例等。

运用制度管理法管理班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严格要求,认真检查督促。

(3)执行规章制度要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4)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

[案例4-1]

教室打闹怎么管

小平和小然在初中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也都比较活泼。入学一个月后,调座位时,我没有把他俩调到一起。因为同学彼此不是很熟悉,所以课间比较安静,小平却跑到小然身边,两个人打闹起来。有同学向我反映。于是我课间就经常去班里转转。果不其然,他俩又“厮打”到了一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他俩打闹,于是我把他俩叫出来,询问了他俩初中的一些情况,告诫他们不能在教室里打闹。后来的几天,类似的事情都没有再发生。可是一周以后,又有同学反映他俩在教室里打闹。于是我又抓住了他俩的现行。这一次,我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严肃地批评了他们,并责令他们写深刻检查。后来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再犯。期中考试后,我找他们聊天,聊起了这件事情。他们说,开学之初,打打闹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如果当时老师就给个下马威,心里肯定不服气。但是老师友善提醒之后,自己再犯,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所以甘心受罚,也确实觉察到自己的不对。

对于个别同学犯错,我会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是偶发还是屡犯?

第二,采取劝诫还是批评方式?

第三,在人后还是人前实施惩戒?

对学生的教育并不能指望一次惩戒就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我也在问自己,有的班主任“逮着一次就给个厉害”,以期吓住学生不再犯错,合不合适?我觉得第一次抓住学生的现行不一定就要急于实施惩戒,因为那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时机。如果只是偶发事件,惩戒反而会伤害到学生。等到你觉得即使受到惩戒,学生也会心服口服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惩戒,“惩”是手段,“戒”是目的。根据事情和形势的不同,结合教育目的,利用、改造、深挖、选择合适的时机,看透这个时机背后的教育契机,给每次惩戒教育赋予不同的主题,深化教育效果、引领班级走向,这也就是“事易时移”,措施变矣。

资料来源:任兴华.班主任工作案例:依“事”择“时”,巧施惩戒.http://www.banzhuren.cn/gongzuoanli/4582.html.

(三)民主管理法

民主管理法是指班级管理者广泛发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并完成各项任务的管理方式。学生是班级的主人,采用民主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运用民主管理法管理班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管理者应具有民主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者的教育民主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发展的方向和教学育人的实际水平,直接影响着班级民主功能的发挥。要建立班级管理者的教育民主观,必须要做到有民主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班内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任主角、施展才华,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做”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做”,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和活动中的主人。

2.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关键。平等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关系强调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民主,遇事多沟通,反对专制。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需要,体谅学生的困难,乐于和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对于那些不循规蹈矩的学生能持宽容态度,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并注意发现这些学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而加以保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保护学生创造性的幼芽。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看法。当学生的认识一时跟不上时,应以理服人,巧妙引导,决不强制学生盲目听从教师的见解。

3.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的统一

采用民主法进行班级管理,需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引导作用。管理者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导方向,即确定班级管理的奋斗目标。制定目标时,既要有远见,又要实事求是,制定的目标要明确适度,要有激励性。其次是导方法,即培养管理人才。青少年仍然是未成年人,他们仍然缺少管理知识,管理者必须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会做。否则,民主管理就会因少了技术支持而无法实现。最后是导动力,即鼓励后进,激发其前进的动力,保证集体前进的方向正确,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同时,管理者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民主生活、参与班级建设、影响班级决策、促进班级成长和发展的能力。

(四)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指管理者在管理班级过程中通过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采用合理恰当的谈话技巧,达到了解学生心声、教育感化学生的目的,从而达成班级管理的目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策略,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基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与情感就没有教育。”

班级情感沟通法有利于教师利用情感与学生沟通,努力接近学生,在各个方面尽其所能帮助学生,从而彻底消除学生的戒心,缩短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桥梁。

运用情感沟通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平等观念,进行有效沟通

民主与平等是当代师生关系的核心。在班级管理中要与学生建立起两种关系:一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老师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二是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教师应当承认学生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学生天生具有向美、向善、向上的一面。沟通是以彼此的平等为前提,因此需要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给学生解释、倾诉的机会,让学生体现他自己的“主体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会巧妙地听。通过“听”收集学生传递过来的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相互影响达成共同观点,促成有效沟通。

2.适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理论还指出,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在和学生谈话时,教师积极聆听,用目光体现出对学生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或者用行动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渴望关爱、尊重、被人理解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对班主任产生积极的心理认同。适当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还可以在和学生谈话时起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解开彼此之间的心理障碍,为师生更有效的沟通打下基础。

3.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的通畅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该主动为学生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如班主任信箱、周记等正式的沟通渠道,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在线QQ、班主任电子邮箱、小纸条等一些新颖的更易于学生接受的非正式沟通渠道,还可以是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直接无障碍沟通。应提供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沟通渠道,并且让学生知道这些沟通渠道是绝对保密的,中间没有第三者的参与。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和学生真正建立起双向沟通、和谐共赢的关系。

[案例4-2]

教会学生“感激”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给予的宠爱过多,身上多多少少有些“骄横”。这种“骄横”对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教会学生“感激”,让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多一些关爱,他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开学初,我在第一次班会上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每天都在小本子上至少积累一条值得自己对老师或同学感谢的事情。然后,到月末的班会上,把记录的值得感谢的事情拿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很多同学都写道:感谢同学借给自己书写工具,感谢老师辅导作业等。作为班主任,我也参加到活动中,并读了我积累的感谢内容:“某月某日,谢谢张云同学帮老师发作业本(他不是课代表);某月某日,自习课很安静,谢谢同学们的自觉性……”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表达谢意的意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鼓励同学们去感谢身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样的活动带给了我一个团结友爱、力争上游的班集体,而我的学生也在无数次的“感激”中更好地学会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资料来源:马桂静.班主任工作案例:点亮**,照亮学生.http://www.banzhuren.cn/gongzuoanli/4923.html.

4.掌握一定的言语交流技巧

与学生沟通是言语和心灵的双向沟通,任何一方的沟通暂停都会引起双向沟通的“暂停”。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清楚“必要暂停”的重要意义,有时甚至可以制造“暂停”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情感缓冲的空间。在与学生沟通时,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说出心里话。

(五)自主管理法

自主管理法是指班级管理者让班级成员依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自己和组织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地管理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自主管理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主人翁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学生人性、个性、习惯的塑造和充分展示,有利于创新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的增强,有利于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班级自主管理法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监督”的班级管理模式。

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综合素质量化规则

在班级大会上根据《中小学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生活、财务、宣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详细综合素质评价的量化细则。

2.让学生自己确定班委会成员

通过民主推选和自我推荐进行竞聘演讲,投票选举产生班委会成员,一学期一届或两届。班委会成员包括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卫生委员、财务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等。班委会在班长主持下负责常规管理,指导值周班委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班委会对班级大会负责。

3.让学生自己选举监督委员会

监督委员会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机构,监督委员会成员由班团支部成员和同学民主选举产生,它的职责是负责对管理、评价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提醒或向班主任汇报,由班主任进行调查处理,及时纠正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偏差。

4.让学生自己确定值周班委的值日顺序

全班同学按兴趣相近、自愿组合、强弱搭配、综合实力相近等自然因素,组成值周班委。在实际操作中值周班委成员也可以轮流当一天班长(值日班长制)。值周班委的主要职责为全面负责当天的班务,依据班级综合素质量化规则量化评价每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