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和基层单位,也是中小学德育管理的一个基本层次。现代学校德育要以班级为依托。德育是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又要独立地针对本班实际自主地进行教育与管理。健全班级的管理机制,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是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使班级德育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一、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一)德育是班级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班级管理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肩负着育人的重要功能,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可见,道德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
采用德育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一方面有助于班级管理的有效与高效;另一方面更易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德育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以德育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受到充分肯定,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在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方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引导,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以德育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需要班级管理者掌握一定的德育理论,深谙德育的原则与方法,了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德育管理方式的实效,提升班级管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能力。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育是提高个体品德水平及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最为根本性和基础性的要求,对智、体、美、劳等具有指导和引领意义。德育渗透并贯穿于学校全面的空间和过程中。班级作为学校的基础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班级、学校中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班级管理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旨意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学科课程、专设德育课程、班级建设、校园文化、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实现德育目标,达成德育任务。班级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和基层单位,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基地,它通过班主任的组织与引导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德育既是班级管理的手段,又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既需要通过德育方式加强管理,又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场所。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德育目标
学校和班级的德育目标在《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学校的领导、教师,特别是直接从事班级管理的班主任都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上述两个基本文件的要求并切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因为这两个基本文件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成果,又是学校和班级德育管理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的依据与指南。
为了切实保证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效贯彻实施,首先必须完整地、全面地理解德育目标在教育目标中的地位,使德育目标与智育、体育等方面的目标协调统一,互相促进,保证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其次还必须全面理解德育目标本身的规格要求。按中小学德育大纲和纲要的规定,中小学德育的质量要求既包括政治立场和观点,也包括思想路线和方法;既包括道德品质,也包括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在上述诸方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学校也是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此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全面的德育要求分层次组织实施,使班级的德育管理科学有序、生动活泼。
(二)依据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与组织德育活动
活动和交往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中小学德育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德育活动是学校也是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班级德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达到科学有效,必须明确下列三项要求:
一是班级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彩。德育活动的内容不能单纯理解为政治活动,其形式亦不可是简单的空洞说教。班级德育活动的范围与形式应该富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成人化、单一化的倾向,只有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渴望与需求的德育活动才具有吸引力。一般来说,班级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既是教学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条件。②班级常规活动,如校会、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等。③传统活动,如节日纪念活动,野游、运动会等。④文娱活动,如看电影、看电视、阅读演讲、卡拉OK大奖赛等文化娱乐活动。⑤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加生产劳动等。
二是班级德育活动应按中小学德育大纲和纲要规定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地设计安排。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在《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已有明示(初中七条、高中八条、小学十条),班级德育管理如何将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在本班的德育活动中落实,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的问题。当前,不少中小学班级管理人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活动系列化和层次化的设想,并在班级德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所谓班级德育活动的系列化即指围绕德育内容组织德育活动并将这些活动归类安排,形成为一定内容服务的活动系列,使德育内容在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生动活泼的德育系列活动中得到强化和落实。这是从横向上看将德育内容分解为多项系列活动,使班级德育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纵向上看各项德育内容和系列活动又需要适应中小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逐渐深化,使德育内容既能全面落实又避免简单重复,使德育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前后衔接,反复强化,这就是德育活动层次化的基本要求。班级德育活动的系列化和层次化大致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的系列和层次(如主题班会)、常规教育活动(含传统教育)的系列和层次(如学生一日生活行为训练等)以及个别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活动的系列和层次三个方面。
三是班级德育活动应充分发挥德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既是组织德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也是通过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三)形成教育合力,优化班级德育环境
优化班级的德育环境指的就是发挥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那些正确的、先进的、积极的环境因素在学校和班级教育中发挥导向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学校的德育环境包括物质经济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以社会、家庭、学校为载体对学生的身心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班级德育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优化,班级内部的德育环境受外界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学校和班级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将纷繁复杂而又不可回避的外部社会与家庭影响纳入学校与班级教育的可控范围,就成为优化班级与中小学德育环境的重要问题。通过开展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共建”活动,组织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访问等有效方式协调和统一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既是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德育环境的基本要求。
优化班级德育环境需要形成班级的教育合力。班级的教育合力除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环境影响协调一致之外,更需要学校(尤其是班级)内部教育影响的协调一致。因此,团结班级任课教师,形成班级教师集体并通过教师集体去影响学生集体,既统一教育影响,又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既使班级教育的物质环境美化、净化,又使班级的心理氛围和谐亲切,是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也是搞好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条件。
三、中小学班级德育力量的构成
班级德育工作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共青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学生班委会,以及本班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等。其中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他们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和品德发展方向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班主任
班主任受学校的委托,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集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学校行政(主要是校长)是全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其中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把全体学生组织和发动起来,把班级的德育力量组织和协调统一起来。班主任也可以采取协商对话的形式,及时地、通畅地、有准备地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共同搞好班级德育工作,使全班学生提高觉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就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首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一样,必须先通过自己的教学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其次,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直接教育学生,如组织主题班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旅游、调查、劳动、阅读书刊等,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教育。最后,组织和协调统一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一致影响和教育学生。总之,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有经验的领导者,都是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二)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是本班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从两方面实现的。首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这是因为思想寓于文化科学知识之中,教育寓于教学活动之中,因而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更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具有晓理、动情、炼志的教育功效。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教育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多以小组为单位,或讲行个别指导,这样直接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关系密切,兴趣一致,情感交融,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也很大。班级的各科教师应形成一个教育集体,坚持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保持密切配合与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共青团、少先队、班委会组织
共青团支部、少先队中队、班委会等是学生方面的自我教育力量,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工作,都是以班级中的团支部、中队为基点。团、队组织除直接对本班学生中的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进行教育外,还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其他学生和整个班级集体。学生组织主要是采取自我教育形式:通过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教育和锻炼自己的成员,组织内部的、个别的相互帮助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民主性、平等性,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很高的教育效力,有时并不低于教育者对他们的教育影响。团、队和班学生会组织的教育,在任务和要求上应和班级德育工作总要求相一致。
(四)学生家长
家长的教育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其子女本人,而且通过学生影响整个班级的思想品德面貌和德育工作的进行。学生与家长的联系,不仅有经济关系,思想意识上的联系,而且有血缘关系,家长对他们的影响和教育具有早期、长期、直接、具体、细致、深刻及潜移默化等特点。家庭、家长的教育影响是构成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其教育影响越是与学校教育一致,教育的效力就越大。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班级与班级管理?
2.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3.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
4.学校进行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5.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如何表现?
6.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7.中小学学校德育力量由哪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