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德育管理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抓住主要环节,实行阶段把关,使各方面的德育工作按计划协调地进行,以保证整体工作的效益。中小学德育管理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品德情况
中小学德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实际状况和特点,才能从学生品德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及其管理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实施计划。
二、确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管理目标中的核心内容。学校应在了解学生品德及其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及德育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品德实际的德育目标。确定德育目标是制订中小学德育计划的前提。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使中小学德育及其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各方面人员方向明确,行动自觉,避免盲目性,调动其积极性,还可激励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一)设置德育管理目标的意义
德育管理是为实现学校德育的总目的、总任务服务的。学校德育的总目的、总任务是分阶段一步步实现的,每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为该阶段德育的管理目标,通过这一个个具体管理目标的实现,最后完成学校德育的总任务。设置一个良好的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表现在:①有利于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因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德育管理目标,这就为各项具体的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②有利于对各方面的德育工作者提出统一的要求。德育管理者要根据来自不同岗位德育工作者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这种要求既要体现出每个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特点,又要体现出各方面德育要求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的标准,就是管理目标。③有利于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正确的、适当的德育目标,能使他们方向明确,行动自觉,工作热情更高。
(二)设置管理目标的要求
在确定德育目标时,首先,要处理好不同类型学校教育目标与教育总目标的关系、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的总原则是,要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适合本校教育性质和类型特点的教育目标;根据学校教育目标,确定中小学德育目标。其次,要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目标的确定要从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品德实际出发,使之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这样既能使人们感到切实可行,又能使人们看到发展前景;既能具体地指导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活动,又能给教师和学生以鼓舞,充分发挥目标的作用。最后,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使目标切实可行,提高目标的认同感。
三、制订德育计划
德育计划是以文件形式反映教育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德育目标所采取的工作步骤、措施和方法的总和。
德育计划是德育管理者、教育者对未来德育及其管理目标的追求在行动上的选择。德育的管理者、教育者要实现预定的目标,光靠一般号召或设想是不行的,必须制订一个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和实行项目,合理安排整个学校的德育活动、师生员工的活动,以作为集体行动的纲领,使德育及其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得以协调和正常运行,保证德育及其管理目标的实现。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可使德育及其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德育管理者、教育者及被管理者树立信心,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互相配合、步伐协调一致,并能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连贯性,保证序列化的德育内容和目标得以实现。
德育计划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学期(或学年)计划。这种计划应在开学前制订出来,其内容一般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期(或学年)的德育任务和重点、德育内容和要求、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时间的具体安排等。
(2)月(或阶段)计划。该计划一般按月(或阶段)制订,其内容主要包括:本月的教育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名称、详细内容和准备工作、每项活动的负责人和日程安排等。
(3)德育活动计划。本计划应在德育活动开展前制订好。这种计划是德育计划中最深入、具体的一步。它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单位、名称、目的、形式、详细内容、日程安排和负责人,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进程等。
从中小学德育的常规教育来说,有些教育活动是年复一年地进行的,具有规律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把它们制度化。比如九月新学年开学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进行尊师爱生教育,十一、元旦、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假日的相关教育,期中、期末考试期间的学习目的教育,毕业班学生的毕业教育等。
在制订德育计划时,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认真研究具体学校的性质、类型、特点和教育目标,总的教育计划与德育目标,深入研究学生的品德实际情况,从而根据总的教育计划和德育要求结合学生的品德实际,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具有科学性、综合性、连续性、激励性的德育计划;要根据学校各组织、部门、工作和人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提出具体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人,使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对各项德育工作完成的时间进度、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检查,以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改;计划的制订、检查和修改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学校干部、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取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四、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这是中小学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德育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要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品德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质量,必须组织开展好德育活动。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按事先制订的德育计划进行,同时又要根据活动进行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要为原定计划所束缚。组织开展好德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或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具体。这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德育活动效果好坏、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或尺度。德育活动的目的必须符合教育目的和德育总目标以及学生品德实际,应全面包括品德内容学习、品德能力发展和品德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要从本活动的具体内容出发,切实可行,不可大而不当或公式化。德育活动要按预定目的和中心进行,并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明确了解和把握,以使他们彼此密切配合。
(2)德育内容正确且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这是保证德育活动政治方向正确的根本要求,也是使德育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和品德实际,注意活动的针对性、多样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以使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娱乐性、感染性中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性,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因此,要正确选择和科学安排德育内容,切实保证德育活动具有正确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方向和灵魂,并使学生在系统连贯的德育活动中受到系统连贯的品德教育。
(3)正确贯彻德育原则,恰当选用德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以德育原则为指导,注意活动的方向性、针对性、疏导性、集体性、连贯性、一致性等。比如全校性德育活动,就需要全校一致配合,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的作用,同时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组织开展德育活动,还应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选择运用德育方法和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提高品德认识的活动主要选用语言说理的方法,陶冶品德情感的活动主要选用形象感染的方法,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的活动主要选用实践锻炼和活动训练的方法。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方法与之配合进行。不仅如此,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自我修养进行指导,以便把品德教育和品德修养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根据活动目的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4)德育活动过程组织要合理而严密。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从哪里开始?其一般进行程序或环节、步骤是怎样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本书在“德育过程”一章介绍过,德育的一般进行程序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和培养行为习惯这样四个互相衔接的培养教育环节或步骤;同时它又具有多种开端,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程序。尽管如此,有这样两点是肯定的:第一,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无论是按一般程序进行,还是以哪个为开端进行,完整的德育活动结构应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四个部分,并由它们按需要和实际情况组合成四个彼此衔接、环环紧扣的步骤。第二,应在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使学生品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全面和谐发展。总之,要根据德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和安排德育活动的环节或步骤,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严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和人员的活动,以及各种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以使德育活动紧张热烈而又从容有序地进行。
五、检查
(一)检查的意义
德育管理计划制订以后,要促使各部门执行计划,就需要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种类多种多样,有平时检查、阶段检查、年终检查等。检查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对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也可以对德育工作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项检查。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汇报,也可以是管理者亲自考察实际工作,或发动群众互相检查。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要以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原则。
检查是实现德育管理计划的重要措施,是德育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有利于德育管理者及时了解全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工作中的优缺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检查,尤其是发动群众的互相检查,有利于各个部门及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检查有利于修订和完善德育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德育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都是管理者事先主观设计出来的,它能否反映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还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可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做必要的调整,使其逐渐完善。
(二)检查的要求
1.检查的目的要端正
检查工作是为了促进工作,进而实现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这一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被检查者与检查者的合作,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检查者将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事先通知被检查者,使其有思想准备,而不宜搞突然袭击。
2.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肯定成绩
有的领导人检查工作,只注意找缺点、漏洞,而不注意肯定成绩,这容易使被检查者不服气,或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部门的德育工作都是有成绩的,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3.检查要以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的要求为依据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检查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实现的情况,而不能任意增加新的内容,或提高标准、降低标准。临时增加新的内容或提高标准,就会降低群众的工作成绩,挫伤群众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标准也会使群众感到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是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真正有用的是领导者的意志。这就容易使管理工作陷于无计划、无目标的混乱状态。所以领导不能抛开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而另搞一套检查标准。如果需要改变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应与群众先商量,再做适当修改,而不能作为临时性检查工作的标准。
六、总结
(一)总结的意义
总结是德育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任务是要对整个德育管理过程做出评价,找出成绩、经验及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为制定新的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它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反复地总结工作,才能积累工作经验,使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整个德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就是通过设置管理目标、判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再设置目标、制订计划、检查、总结……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实现的。
(二)总结的要求
1.要以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来总结工作
总结要有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否则总结就无法进行。这个标准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某些人的主观意志。这个客观标准就是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的具体要求。为使大家掌握统一的标准,在进行总结时,应让教师重温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并依据同一标准衡量各方面的德育工作。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才能达到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推动工作的目的。
2.总结的种类要多种多样
为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开展总结活动。先要做好个人工作小结,在此基础上,做好部门工作小结,然后再做全校性的总结。这样就使全校性工作总结能真正反映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的工作情况,为下一个管理过程设置目标、制订实施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总结的内容上分,还可分为专题性总结、全面总结等。
3.要充分肯定成绩
总结工作主要是为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分析缺点差错,也是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在总结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摆成绩、找经验,成绩摆得越充分,越能鼓舞士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找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4.要奖励先进
通过总结工作,发现先进。从工作成绩的优劣中可以看到各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勤奋的程度。在这种差距面前,管理者要侧重总结经验,表扬先进,奖励先进。这不仅能激励本人加倍努力工作,也有利于带动中间,推动后进。对工作一般者也应以鼓励为主。对问题较多的教师,应着重分析其工作失误的原因,使其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防止一味地批评指责,以免引起抵触情绪,或丧失做好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