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德育管理概述(1 / 1)

一、学校德育管理的内涵

学校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从而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一般来说,德育管理从层次上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管理和学校内部的德育管理两大类。前者主要研究德育立法、德育体制、德育经费、德育视导等宏观方面;后者则深入学校内部,研究中小学德育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德育途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方面的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

德育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由许多因素组成,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任务、内容和手段等。教育者也是多方位的,有家长、教师、相关社会成员。在这些教育者之中,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人员。在教师队伍之中又有分工,有班主任、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团队干部、各科教师及后勤人员等。同时,教育任务的复杂、内容的多样、教育资源及其来源的丰富,加之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能动性,几方面都要求对德育活动有专门的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等环节来保持德育组织的良好机能状态和教育者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提高德育效率,增进德育的实效。由此可知,所谓中小学德育管理,乃是现代中小学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现代社会的德育要求,遵循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在管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或控制、评价),充分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达成中小学德育管理目标和德育目标的活动过程。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现代学校管理已步入科学化管理和人文化管理相结合的道路,是现代社会中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必须遵循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以一定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组织管理的各种方式、各个环节来达成管理目标。

第二,中小学德育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活动,而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它必须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其最终的活动目标是达成德育管理目标和教育活动的育德目标。

第三,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特殊层面,中小学德育管理有自己特殊的管理对象,包括构成德育管理活动的承受者,如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作为管理对象的被管理者、组织;组织之间、组织和管理者、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小学德育与社会德育、家庭德育日益密切结合,中小学德育管理还涉及校外三结合德育组织、校外德育基地等。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

管理作为人类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普遍性。自从人们结成群体完成共同目标开始,管理便起着一种协调人们活动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日益精细,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技术、管理是人类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现代社会以此三大支柱而鼎立,而且管理起主导作用。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麦克纳马拉说,今天美国之所以先进,是在国策上采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结果。中小学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必然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制度、法规等来承担、执行管理的职能。现代德育管理正是有组织的德育活动的必然产物。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成效。首先,德育过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者在内有校长、教师、职工等,在外有家长、校外辅导员;在教师队伍中又有分工,有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科任教师、团队干部等;中小学德育又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如中小学德育领导小组、党支部、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还有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因此要使德育工作合理运行,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否则,合理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系统就无法建立和健全,德育的各种途径就不能有效地配合,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就会混乱而收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其次,正如前所述,德育工作的内隐性和分散性,客观上给德育管理带来一定的限制和困难,且容易造成人们对德育管理的忽视,同时,在实践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难以真正确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可行性不强,实效不高。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是德育工作的现实要求。最后,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是新时期提高中小学德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发生了变化,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得到重视,影响学生道德品德形成的因素日趋复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网络日益受到关注,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人们在传统德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向现代德育管理转化。

中小学德育管理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是管理主体在德育实践中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德育工作者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保证,德育管理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使他们充分发挥在德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中小学德育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德育工作者的行为实行必要的监督和限制。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和强化德育工作者的那些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所要求的愿望和追求,使之转化为从事工作的内在动机,使德育工作者的心理活动保持一种能动活跃状态,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和工作的欲望,有争取优良的工作绩效的努力意志,有研究改进工作的创造精神。德育工作者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需要有统一的管理领导。如果管理有方、得法,就能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反之,工作无法统一部署和要求,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无人问津,就会影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现代德育管理,就是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发挥德育组织的集体作用

德育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依照某种方式结合而成的集体,如学校的党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年级、班级等。德育组织是德育管理的主要手段,中小学德育正是凭借组织的力量,得以正常地开展工作。德育管理具有众多职能,最基本的职能是组织职能,只有通过组织职能,其他职能才能得以实现。要使德育组织发挥作用或使德育管理的组织职能得以实现,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如建立合理有效的德育组织,使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责明确,使每个成员了解自己在整个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及其隶属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工作协调,步调一致;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管理体制,理顺各层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与家庭和社会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协调中小学德育、社会德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德育组织的凝聚力,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等。

(三)发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

中小学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面德育力量(各种德育组织、各方面德育工作者)都明确目标、研究对象、落实内容、制定措施,使这些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中小学德育的整体,这样就有可能发挥出大于单方面教育力量所具有的功能之和。但如果管理不善,各方面德育力量不能有机整合,德育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系统要素机械拼凑,德育的整合功能则小于各方面德育力量和各要素功能之和。因此,要使德育的整体功能得以提高,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德育工作进行整体决策和设计,使德育过程中各要素有机运行,组织各方面德育力量,在各个适当的位置上,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取得德育整体效能。

三、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丰富多样的内容进行归类细化后,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思想管理

德育思想管理要注重提高全体教育者对德育和德育管理的认识,提高教育者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此外,还要注意更新德育管理观念,确立包括时代观念、开放观念、市场观念、系统观念、民主观念、全员观念等在内的德育管理的现代理念。

(二)德育组织管理

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一支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就需要组织全校各个部门、各个组织机构以及全体工作成员分工承担德育任务,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确保德育影响的一致性。

(三)德育目标管理

要根据上级指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年或学期德育工作总目标和各部门、年级、班级、人员的德育工作目标,使总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德育目标网络体系,按目标要求对德育工作加以控制并对其成果加以评价,按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奖惩。

(四)德育计划管理

根据德育管理目标,制订周密的德育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德育的任务、要求、内容、途径、方式方法、工作日程、活动项目、负责人员等,按计划行德育之事。

(五)德育制度管理

建立和健全全校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则,保证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并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这些规章制度,使德育管理人员和德育工作对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德育环境管理

加强德育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管理好校园的建筑、校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布置、运动场的设置、校园绿化、宿舍工作,引导学校的正确舆论导向、校风与传统、学术气氛、人际关系、教学秩序等,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对学校思想品德形成的潜在性、非强制性、持久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