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图4-1-7)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的沃里克郡,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因父亲破产,未毕业就走上了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做过其他职业。22岁时,他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照料马匹,后来当了演员。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莎士比亚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演出过他的一些剧本。
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l594年起,他所在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国王也给予关爱。因此,剧团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l599年,莎土比亚入伙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成为股东兼演员,逐渐富裕起来。1616年,莎士比亚与世长辞。
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纪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及其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都遗失了,流传下来的只有37个。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初l0年,共创作了9部历史剧。这些剧本有的描写封建王朝内部的争斗,有的则概括了英国百余年的动乱历史。这些剧本的艺术成就不一,而最为人们欣赏的是《查理三世》、《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
莎士比亚还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以及《第十二夜》等喜剧。这些剧本大都以友谊、爱情、婚姻为主题,情节生动。作者以幽默、欢快的笔触和如诗如画的抒情语言,揭示了人们的感情冲突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塑造了一批勇气过人,而又执着、风趣、机智、温柔的女主人公形象。
莎士比亚成就最大的是悲剧。莎士比亚已看清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他把这些归结为善与恶的道德冲突。他反对暴力,强调理性的作用,创作了一批辉煌而又抑郁、愤怒的悲剧剧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社会罪恶与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心深处的冲突,被称作“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典范。《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这部悲剧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奥赛罗》同样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的大起大落,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博爱的道德原则。《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以上四部剧作被称做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他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对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使莎士比亚的悲剧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莎士比亚的剧作是西方戏剧艺术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他的戏剧展开了如此广阔的生活画面: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剧中婆婆起舞,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的爱憎、伤悲与欢乐,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莎士比亚是无与伦比的戏剧结构大师,他不受严格的传统体裁划分的限制,从而展现出人物更饱满的人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莎土比亚生前并末享受过多的荣誉,他在死后的两百多年里也并未得到普遍的肯定。到了l9世纪中叶,人们重新发现了莎士比亚,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莎学。
牛顿创建经典力学(图4-1-8)
牛顿(1642~1727年)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在数学上,他发明了微积分,在天文学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中,他系统总结了三大运动定律,在光学中,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一个人享有这里的任何一项成就,就足以名垂千古,而牛顿一个人作出了所有这些贡献。
牛顿生于l642年,是个遗腹子。年少时,他性情孤僻,上小学时,成绩也十分平常;l2岁进中学,由于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而学会了做化学实验。
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三一学院。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基本上掌握了当时的全部数学和光学知识。1665年初大学毕业,由于伦敦正闹瘟疫,他回到他母亲的农场里,度过了两年。这两年是牛顿创造发明最为旺盛的时期。他发明了二项式定理和微分运算,研究了颜色理论和积分运算,并继续思考动力学和引力问题。
1667年,牛顿来到剑桥。l669年,27岁的牛顿当上了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1678年,因在光学问题上与胡克争沦,牛顿深受刺激,性格内向的他不再发表文章,光学问题也被搁置一边,转而思考大文学问题。l679年,胡克主动与牛顿通信讨论引力问题,这也促使牛顿重新研究早年的课题。
1684年1月,胡克向当时的皇家学会主席雷恩和大文学家哈雷声称,自己已经发现了天体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力作用下的轨道的运行规律,但他给不出数学证明。雷恩决定悬赏征解。哈雷8月份专程去剑桥,请教牛顿。牛顿于是在11月写出了《论运动》手稿。
然而,即使确认了椭圆轨道与平方反比作用力之间的这种互推关系,也并不等于发现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关键在“万有”,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首先,人们必须证明支配行星运动的那个力与地面物体的重力是同一种类型的力。牛顿最先想到这一点,著名的苹果落地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17世纪60年代就已萌发的思想,为何直到80年代才重提?事实上,牛顿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他不能肯定是否应该由地心开始计算月地距离,因为这牵涉到地球对月亮的引力是否正像它的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中心点上那样。
1685年初,情况出现了转机,牛顿运用微积分证明了地球吸引外部物体时,恰像全部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一样。在哈雷的鼓励下,牛顿全力投入写作一本著作。花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著作——《数学原理》,于1686年完成,并于l687年以拉丁文初版问世。
《数学原理》共分三篇。极为重要的导论部分,包括“定义和注释”。“运动的基本定理或定律”。定义分期是:“物质的量”、“运动的量”、“固有的力”、“外加的力”以及“向心力”,注释中给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绝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概念。在“运动的基本定理或定律”部分,牛顿给出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则、运动迭加性原理,动量守恒原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这一部分是牛顿对前人工作的一种空前的系统化,也是牛顿力学的概念框架。
《数学原理》的出版立即使牛顿声名大振。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宇宙体系。正是从这里,人们获得了用理性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的自信。《数学原理》出版后,牛顿不再考虑力学问题。l689年,牛顿当选为国会议员。1690年,他开始研究《圣经》。l695年,他被任命为造币厂督办,l699年被任命为造币厂厂长。l701年,牛顿辞去教职。1703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以后每年连任。l727年,牛顿去世。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更美丽的卵石和贝壳而感到高兴,而在我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却完全是个谜。”从牛顿的名言中,可以窥见他博大深邃的精神境界。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图4-1-9)
哥白尼(1473~l543年),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10岁丧父,l8岁时进克拉科夫大学,受到人文主义者、数学教授布鲁楚斯基的熏陶,三年后回到故乡。当时已任埃尔梅兰城大主教的瓦琴洛德,派他去意大利学习教会法规。1497~1500年间他在波洛尼亚大学读书,除教会法规外,还研究多种学科,尤其是数学和天文学。
哥白尼在意大利的时候,因舅父的推荐,l497年被选为弗龙堡大教堂僧正。l 501年他从意大利回国,正式加人神父团体。随即他又请假再次去意大利,在帕多瓦大学,同时研究法律与医学。1503年,他在费拉拉大学获得教会法博士学位。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l512年,定居在弗龙堡。作为僧正,哥白尼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天文学的研究上。哥白尼从护卫大教堂的城墙上选一座箭楼做宿合,并选择顶上一层有门通向城上的平台作为天文台。
当时的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末期。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早已被改造成为基督教义的支柱。然而,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当时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对这个复杂的体系感到不满。哥白尼也接受了这种进步思想。他在意大利时研究过大量的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他赞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治学精神,主张以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数学关系来表达宇宙的规律。了解到古希腊人曾有过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他受到很大启发。他分析了托勒密体系中的行星运动,发现每个行星都有三种共同的周期运动:一日一周,一年一周和相当于岁差的周期运动。他认为,如果把这三种运动都归到被托勒密视为静止不动的地球上,就可以消除他的体系里不必要的复杂性。因此,哥白尼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即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哥白尼把统率整个宇宙的支配力量赋予太阳,各个天体则都有其自然的运动。他系统而明晰地批判了地球中心说,并且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日心地动说可能遭到的责难提出了答复。
哥白尼用了“将近四个九年的时间”去测算、校核、修订他的学说。但是,他迟迟不愿将他的《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因为,他知道他的书一经刊布,便会引起各方面的攻击。当哥白尼终于听从朋友们的劝告,将他的手稿送去出版时,他想出一个办法,在书的序中写明将他的著作大胆地献给教皇保罗三世。
《天体运行论》还有另外一篇别人写的前言。当时哥白尼已重病在身,他辗转委托教士奥塞安德尔去办理排印工作。这位教土为使这书能安全发行,假造了一篇无署名的前言,说书中的理论不过是为编算星表、预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来的一种人为的设计。这个“迷眼的沙子”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骗过了许多人。l542年秋,哥白尼因中风而半身不遂。1543年,当一本印好的《天体运行论》送到他的病榻的时候,他已处于弥留之际了。
《天体运行论》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人不能了解,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则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方法。《天体运行论》在出版后的70年间,虽然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罗马教廷才开始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并于公元l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发展,恒星光行差、视差的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
哥白尼的学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圈地运动(图4-2-1)(图4-2-1-2)
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还主要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贸易的扩大,处在欧洲大陆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求。因此,与农业相比,养羊业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由于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因此,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占据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私有,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放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占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l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英同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相反,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地安置起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做学徒,当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圈地的结果,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他产品的手工业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量农民丧失生产资料,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圈地运动使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建立起来,农业市场也随之扩大,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4-2-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它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士义社会过渡的新时代。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这就便利了它的海外活动。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它的传统工业制呢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起来。随后,手工工场扩展到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由于制昵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急增。贵族地主把土地圈占起来养羊,迫使农民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也建立起来。
16世纪以来,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要包括金融家、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在农村的牧场主和农场主,有的还兼营工业或商业。这些人被称为新贵族,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随着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政治上掌握政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15世纪末到l7世纪初,英国处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下。它一方面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包括: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会”;另一方面,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加强了英国实力。l6世纪末,英国打败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都相信“君权神授”,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还实行宗教专制,严厉对待“非国教徒”,特别迫害其中的“清教徒”。这就造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激化了社会矛盾。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此深为不满,人民群众也怨声载道。首先起来反抗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苏格兰人民起义,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对付苏格兰人民越义,被迫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开始。
内战开始后,英国国内的两大敌对阵营是王党势力和议会势力。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率领下,经过反复斗争,以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为主力的议会军最终战胜了王军。1649年初,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被送上了断头台。同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自任“护国公”,把立法、行政、军事和外交大权都专制在自己手中,成为军事独裁者。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不安。在这种情况下,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在宗教上,恢复英国国教,迫害非国教徒的法令,严重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反对。为了阻止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复辟,防止人民革命运动再次兴起,1688年,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人共同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废黜詹姆士二世,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邀请其女婿、荷兰执政者威廉三世及其妻子继承英国王位,由此确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联合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禁止天主教徒担任英国国王;国王无权中止法律,也无权征收赋税;和平时期不得维持常备军;议会有选举的自由,议员的活动不受国王的干涉,王位继承问题由议会讨论决定等。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英国逐渐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l8世纪后半叶,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到l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宣告欧洲新的政治制度的诞生,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启蒙运动(图4-2-3-1)(图4-2-3-2)(图4-2-3-3)
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勇敢地高举理性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其中心在法国,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
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荷兰的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阿科斯塔否认灵魂不死和肉体复活的陈腐观念。格劳秀斯否认上帝的存在,提倡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斯宾诺莎则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
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根反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学说和国家起源学说。他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的管辖之下。洛克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他反对王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提倡自由和宽容。赫伯特创立自然神学说,认为《圣经》荒诞无稽,理性是寻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据。普里斯特利认为三位一体、得救预定,神启圣经都是荒谬的。
18世纪,法国还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法国的思想家们把启蒙运动推向了高峰。启蒙运动的先驱培尔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拥护开明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这些思想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法国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他指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取决于统治者的贤明或昏庸,矛头直指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济学家杜尔哥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哲学家孔多塞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和民族间的不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还有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拉梅特里发挥了唯物论和无神论的精神。霍尔巴赫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爱尔维修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1746年,他发表《哲学思想录》,谴责暴君,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卢梭。他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他的政治思想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波及德国和俄国,也越过大西洋,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启蒙运动还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l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最初的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给“天国”的神灵和世上的王权以沉重的打击。他们的著述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启蒙运动为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l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十年战争(图4-2-4)(4-2-4-2)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主要战场在德意志。它起初是德国诸侯之间、诸侯同皇帝之间以及德国统治阶级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冲突,后来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先后卷入,从而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奥托一世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以来,哈布斯堡王朝一直控制着这个帝国。但是它徒有虚名,内部诸侯林立,分裂割据不断。宗教改革后,国内又出现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周边国家又纷纷崛起,严重冲击了帝国的统治。帝国日益衰落,结果导致一些诸侯不受约束、不服从皇帝政令,以武力吞并周围弱小的邻邦。
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指定信奉天主教的斐迪南二世为波希米亚(今捷克)国王。波希米亚是新教邦国,但是斐迪南二世却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结果,一些愤怒的布拉格群众把斐迪南公爵的两名随从扔出窗外,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整个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年)。1526年,捷克并入神圣罗马帝国,实际沦为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波希米亚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619年,国民选举巴拉丁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为国王。162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依靠德意志天主教阿盟军,入侵波希米亚。西班牙出兵巴拉丁以作为波希米亚的援助。1620年底,波希米亚和巴拉丁联军被天主教同盟军击败,弗里德里希逃亡荷兰,波希米亚重归奥地利统治。
二、丹麦时期(1625~16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胜利,威胁到了德意志新教诸侯,引起一些欧洲国家的武装干涉。丹麦得到英、法的资助,于1625年在北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持下攻入德意志帝国境内。波希米亚贵族瓦伦斯坦率雇佣军协同天主教同盟军打败丹麦军队,控制了萨克森地区。l629年5月,丹麦同德意志签订《吕贝克和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皇帝的势力延伸到波罗的海。
三、瑞典时期(1630~l63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同盟的势力扩张到波罗的海,促使瑞典与法国结成同盟。1630年7月,瑞典国王古斯达夫·阿道夫率军同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台,迅速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的大片领土。l632年,天主教同盟军的统帅蒂利伯爵在莱茵河战败身亡。在吕岑会战中,瓦伦斯坦率领的雇佣军战败,瑞典国王古斯达夫·阿道夫也阵亡。1634年,瑞典和新教联军被皇帝军联合西班牙军队打败,瑞典军主力损失殆尽,失去了德意志中部的萨克森和勃兰登堡领地。
四、法国--瑞典时期(1635~1648年)。瑞典军队的战败,促使法国直接出兵,与瑞典联手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1635年5月,法同又联合荷兰进入莱茵地区。瑞典军队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赖滕费尔德取胜,并继续南进,法国军队也大败西班牙军。瑞典的胜利,又引起丹麦的不满,l643至1645年,丹麦同瑞典开战,结果战败求和,退出战争。l645年3月,瑞典军在捷克重创皇帝军。同年8月,法军又在纳林根会战中击败皇帝军,皇帝丢失大部分德意志领土。1648年,法、瑞联军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中彻底击败皇帝军。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参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结束。
三十年战争是第一次欧洲大战,反哈布斯堡集团取得胜利。法国取得欧洲霸权;瑞典确立了波罗的海霸权;荷兰和瑞士彻底独立;德意志遭到严重破坏,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两班牙进一步衰落。葡萄牙获得独立。它基本上奠定了近代欧洲各国的国界。
彼得一世改革(图4-2-5)
彼得一世(1672~l725),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俄国正规陆海军的创建者,史称彼得大帝。他于l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称彼得一世。他生于莫斯科,意志坚强,才能出众。1682年,他与其异母兄伊万五世并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伊万痴钝,伊万的姐姐索菲亚摄政。
彼得一世少年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l7世纪80年代,为进行军事游戏,他曾建立“少年军”,这对彼得一世个性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后来这支队伍便成为俄军的禁卫部队。
1689年,彼得一世率“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射击军叛乱。1697至1698年,他化名随同俄国使团出国旅行,考察西欧,学习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1696年,伊万五世病死后,彼得独掌政权。1698年夏,他从维也纳仓促回国,镇压禁卫军宫廷政变。
在位时,彼得一世深知俄国面临的任务。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欧先进的军事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鼓励发展工业,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推行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符台历史规律的,这是由改革前俄国国内的发展、各阶级矛盾的激化以及俄国国际处境日益艰难的状况所决定的。他对国家机构的改革,巩固了专制政体,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彼得一世毕生致力于加强俄国的军事力量,提高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继续了1686年开始的对土战争,于l695~1696年举行亚速远征,巩固了俄国在亚速海沿岸的地位。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l714年8月,他亲率俄国舰队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的首次胜利。9月,俄国与瑞典签订《尼斯塔特和约》,夺取了大片土地,并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0月,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在1700至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取得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列强之列。
1722至1723年,彼得一世又发动侵略波斯的远征,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他晚年曾企图率兵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
彼得一世是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在军事学术方面富于创造和革新的精神。在位期间,陆海军实行严整统一的编制,实行严格的纪律和军人守则;他十分重视陆海军的技术装备革新;制定了一套适合民族特点和俄军传统的部队训练体制。彼得一世的战略眼光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为确保俄国边境的积极防御,他于l 8世纪初大力兴建筑垒线、要塞和海军基地。他依据俄国的历史经验,保持和发扬了俄国宝贵的军事学术,同时也吸收西欧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成果,批判地加以改造。
作为一位外交家,彼得一世深知俄国对外政策的任务。他善于利用形势,能够作出妥协,又曾多次亲自出面谈判,缔结协定。1697至1698年随大使团考察西欧各国时,他就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做了准备。1699年,该联盟最终形成。l719年,俄、瑞(典)和平谈判后,由于彼得一世善于利用欧洲列强间的矛盾,英国的破坏未能得逞。1725年2月8日,彼得一世在彼得堡去世。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位期间,他为使俄罗斯变成世界强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美国独立战争(图4-2-6)
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敦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这场战争从l775年至l783年,持续了8年之久。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宣告结束。
北美大陆本来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之地。但是从1607年第一批移民踏上弗吉尼亚至1733年最后一个殖民地佐治亚的建立,英国移民先后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
随着农业、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北美l3个殖民地的居民联系加强,日益融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提出要摆脱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然而这种愿望遭到了英国当局高压政策的阻挠。l773年,发生了驻北美英军枪杀波士顿居民的惨案。l774年,英政府又接连颁布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北美殖民地人民忍无可忍了。各个殖民地纷纷储集军火,制造武器,组建名为“一分钟人”的民兵队伍。1774年9月5日,l2个殖民地选派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1775年4月18日,马萨诸塞总督托马斯·盖奇根据密报,派遣800名驻波士顿英军前往康科德,搜缴当地民兵的秘密军火。“一分钟人”知道这一消息后,迅速集结。翌日清晨,当英军行进至莱克星敦和康科德一带时,遭到了早已严阵以待的民兵的袭击。康科德、莱克星敦的战斗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l775年6月1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正规的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l775年4月到l777年10月,这是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地区,战略主动权掌握在英军手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776年12月,经过激烈争夺后,华盛顿放弃纽约。纽约失陷标志着独立战争进入困难时期。1776年12月25日,华盛顿率部成功突袭特伦顿黑森雇佣军兵营,接着又在普林斯顿重创英军。1777年10月17日,华盛顿在萨拉托加又重创英军。萨托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阶段,从l777年10月到l781年3月,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逐步转向南部地区。在这一阶段,国际环境日益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改变了动摇不定的观望态度。l778年2月,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台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1781年4月,英军实行战略收缩,向北退往弗吉尼亚。
第三阶段,从l781年4月到l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势力主要集中于纽约和约克镇两点上。1781年8月,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法国舰队也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l.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1781年10月19日,8000名英军投降,北美大陆战事基本结束。l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实现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首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庄严宣布了人民主权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政治精神给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图4-2-7)
18世纪,在法国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已相当发达。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一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l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人民群众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
起义期间,全国城乡掀起了革命**,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革命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君主立宪派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制宪议会于8月4~ll日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旅的特权。8月26日,议会又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0月,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迫使王室搬到巴黎。随后,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等在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但中途被识破,并被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但郡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7月17日,他们枪杀集会的群众,并迫使路易十六批准制宪议会的宪法。1792年4月,法国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开始,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宪派的保守妥协态度愈加不得人心。l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结束了立宪派的统治。
8月10日起义后,资产阶级共和派——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1792年10月10日。吉伦特派被清除出雅备宾俱乐部。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至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法国内部也发生大规模王党叛乱。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至6月20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新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雅各宾派政权联合人民群众,采取强硬的措施。1793年6月24日,新政府公布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7月,改组并加强救国委员会;9月,国民公会把“恐怖”政策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措施使形势迅速好转。l793年底到l794年初,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基本平息。
国内形势稍微好转之后,以丹东为首的一部分雅各宾派要求停止实行恐怖,而以埃贝尔为首的一派则坚持继续加强恐怖统治。受到四面夹攻的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执政派,于1794年3至4月先后逮捕并处死了两派领导人,加大力度执行恐怖政策。
不久,国内反对恐怖统治的势力加强,各种反对罗伯斯比尔的势力联台起来,于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处死罗伯斯比尔等人,结束了法国大革命的上升阶段。
热月党人原是各派人物的暂时结台,并无统一纲领,尽管上台伊始就宣布要稳定秩序,但奏效甚徽。l796至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l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l8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
拿破仑帝国的兴亡(图4-2-8)(4-2-8-2)
拿破仑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是由拿破仑建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热月政变后,法国进入督政府统治时期。但是,法国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仍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已经成为稳定局势的当务之急。因此,拿破仑·波拿巴于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并且在短短的几年里,使法国重新走向稳定和繁荣。l802年5月8日,元老院宣布拿破仑连任l0年第一执政。8月2日,元老院又宣布拿破仑为终身第一执政。8月4日,共和十年宪法颁布。
宪法规定,第一执政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有权任命第二、第三执政和元老院候选人。这是法国重新走向君主专制的开端。但是,拿破仑并不满足,他希望能够戴上皇冠,确保其至高无上的独裁地位。
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原则得到法律的确认,l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公布了著名的《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保障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固定了小土地所有制;规定了贸易自由和契约自由。法典还根据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定了一切法国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力。《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它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特权,肯定了大革命时期对封建贵族和教士的财产剥夺,对于稳定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起了极大的作用。
法典颁布以后,拿破仑加快了称帝的步伐。l804年5月l8日,元老院正式宣布法国为帝国,拿破仑为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这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亦称拿破仑帝国。帝制没有改变拿破仑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实质上是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帝国。
拿破仑帝国始终伴随着对外战争。战争初期具有保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反对封建复辟,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势力干涉的性质。但在战争后期,这场战争又逐渐变成了对外侵略、夺取欧洲霸权的战争。
从1805年开始,拿破仑指挥的军队接连粉碎反法同盟的进攻,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粉碎了欧洲各主要封建国家复辟波旁王朝的阴谋,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沉重打击了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拿破仑战争也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其侵略性质在战争后期愈发明显。法国每取得一次胜利,都要从战败国索取大量的赔款,并从占领地抢夺大量的金银财宝、艺术品运回法国。同时,法国还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原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大大影响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欧洲各国人民均遭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
经过几年的战争,法国成为一个拥有130个省,7500万人口的大帝国,并且拥有众多的附庸国和同盟国。但是,帝国内部却掩藏着深刻的危机。
首先,各被占领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十分激烈,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在占领地区的统治。其次,拿破仑战争受到法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对。连年的对外战争,使法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拿破仑政权的不满日益加剧。拿破仑政权的统治基础动摇了。
1812年6月到l2月,拿破仑远征俄国,遭到惨败,这是拿破仑帝国崩溃的起点。1813年10月16日到l9日,以英、俄、普为首的第六次反法同盟军与法军在莱比锡展开决战,法军全线崩溃。12月,拿破仑率领残兵败将逃回法国。1814年初,反法联军攻入法国境内,3月30日,联军攻抵巴黎城下,31日,由沙皇亚历山大和普鲁士皇帝腓特烈率领的反法联军进入巴黎。4月2日,元老院废黜拿破仑。4月4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路易十六的弟弟即位,称路易十八,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乘法国国内对复辟的波旁王朝日益不满的时机,逃出厄尔巴岛,率领l000多人在法国登陆。20日,拿破仑进入巴黎,路易十八仓皇出逃,拿破仑再度登上帝位。这一事件使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极度震惊,各国匆忙组成了第七次反法联盟。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拿破仑军队一败涂地。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死于该地。路易十八又回到巴黎。拿破仑的复辟仅持续了百天,因此拿破仑重新建立的帝国又称为“百日帝国”。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图4-2-9)
19世纪初,法国打败西班牙,一场波兰壮阔的人民独立和解放战争就在西属殖民地爆发了。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主要有三个中心地区,即新格拉纳达、拉普拉塔和新西班牙总督区。
新格拉纳达总督区的革命中心是委内瑞拉,也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最重要的战场。新格拉纳达的独立战争的最初领导者是米兰达。l811年7月5日,委内瑞拉独立,成立以米兰达为首的委内瑞拉共和国(第一共和国)政府,并颁布了宪法。
1819年l2月,由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当选为总统。l822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革命军又解放了厄瓜多尔。于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便成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独立国家。至此南美北部地区全部获得解放。
拉普拉塔地区的独立战争是在圣马丁领导下进行的。1817年1月,圣马丁和奥希琴斯分两路率领部队越过安第斯山,进入智利,出奇不意地向盘踞在智利的西班牙军队发起了进攻。1818年2月,智利宣布独立。智利独立后,圣马丁又开始着手进行解放秘鲁的工作。l821年7月,圣马丁的独立军攻进秘鲁首府利马,秘鲁宣布独立,独立政府授予圣马丁共和国“保护者”的称号。
为了彻底消灭敌军,圣马丁与玻利瓦尔取得了联系,双方于1822年7月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举行会议。双方商定出玻利瓦尔负责出兵肃清秘鲁境内的敌军。这次会议后,圣马丁便辞去了在秘鲁的职务,离开秘鲁,最后隐居到欧洲。
瓜亚基尔会议之后,玻利瓦尔联合了南美一切力量,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1822年9月,玻利瓦尔率大军进入秘鲁。独立军的另一著名领导人苏克雷率军继续向东南挺进,不久解放了上秘鲁。l825年8月6日,上秘鲁宣布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定国名为玻利维亚。
新西班牙总督区的独立战争,与新格林纳达和拉普拉塔总督区的独立战争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一地区独立战争的中心是墨西哥。
1810年9月16日,在多洛雷斯镇响起了钟声。该镇主管神甫伊达尔哥向群众高声喊道:“你们愿意成为自由人吗?三百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去了我们祖先的土地,你们愿意夺回来吗?”聚集在教堂门前的群众高喊“处死西班牙人!”“独立万岁!”这就是墨两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的呼声”。
电的发明和应用(图4-2-10)
电的发明和应用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开始的。
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早在l819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1820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奥斯特的报告,对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整理与研究。他认为,两条电线平行放置的时候,电流流动的方向相同时,会相互排斥;相反,则会相互吸引。如果将电线绕成线圈,通电后,线圈就会像自然的磁石一样。现在,安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成为电流强度单位的名称。大约在同一时期,德国人欧姆发现了电阻定律:导体上存在着一种阻力,随着它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截面面积的增加而减小。电阻的存在使电流随着电线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l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拉第是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他的发现为电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从19世纪60年代起,H{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l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但是,这种直流发电机还不够完善。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电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出现,导致了对电的大量需求。同时,把电力应用丁生产,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著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高、易出事故等缺点。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l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发电机,这种比较经济、可靠的三相交流电迅速得到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电力照亮了城市和农村,为工厂和矿山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强大动力,成为生产、交通运输、通讯等全面转向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发电、输电,配电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和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的电气设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新技术成就,代表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图4-3-1)
查理·达尔文(1809~1882年),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对学术界甚至整个人类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达尔文出生在英格兰西部希鲁普郡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的父亲瓦尔宁曾把他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名医,继承家业。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在这里,他对两种水生生物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于是,他在该校的学术团体普林尼学会先后宣读了他最早的两篇论文,那时他才l7岁。他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l828年改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上。他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经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巡洋舰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这5年考察,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决定了他一生的整个事业。在这5年中,他跋山涉水,进入深山密林。大自然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千奇百怪的变异,把他的整个身心吸引去了。他开始对圣经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上帝制造出来,而且物种是不变的”说教,开始产生了怀疑。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种动物标本和化石进行比较和分析,他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由此,他逐步摆脱神创论的束缚,坚定地走上了相信科学和追求真理的道路。最后,他终于以“物种逐渐变化”的大胆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
回国后,达尔文开始对物种起源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他整理航行收获,收集大量科学事实,研究前人著作,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总结本国和别国劳动人民培育新品种的经验。为了避免偏见和替自已的理论找到更多的根据,当时他专心到甚至连自已的婚事都忘了。他不但细致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种变异事实,还广泛收集了动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各种变异事实,井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经过22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专心思考、综合研究,达尔文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创立了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射向“上帝”创造万物学说的炮弹,它第一次把生物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马克思说,这本书实际上也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根据”。达尔文是一位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