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及危害(图2-1-1)
中国在战前的正常贸易中,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织品和印度棉花,而从中国输人茶、丝等物。由于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政策,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1833年江苏巡抚林则徐说:“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此也。”由于鸦片走私造成了银贵钱贱,造成了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不利的影响,所以禁止鸦片就更显得是个迫切问题了。
2.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图2-1-1-2)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福州)人,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在1839年3月到达广州,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原来并不赞成严禁鸦片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形势推动下,转变为禁烟派中得力的重要人物,他向林则徐表示一定要“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林则徐还要求外国商人具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由于林则徐的坚决措施,二百多英国商人终于被迫交出了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箱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烟的方法是在海滩上挖了池子,把鸦片浸泡在盐卤水中,再投入石灰,使它沸腾起来,最后引潮水冲人海中。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另外他还缉拿烟贩、整顿海防,严阵以待。
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人的威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被迫交出鸦片之后,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军队来准备武力解决。所以在林则徐销毁鸦片以后,中英间贸易断绝,其责任是在义律,而不在林则徐。林则徐并没有封锁广州海口。相反他认为,正常的贸易应当照旧进行。任何国家的商船,只要不夹带鸦片,并且承认以后也不带鸦片,都允许进口。严格的区分着合法贸易与鸦片走私的关系。
3.鸦片战争(图2-1-1-3)
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贩子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用战争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实际上,是要用侵略战争把中国变成英国资产阶级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1840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由兵船l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后增至15000人)、大炮540门组成的“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敦等地到达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自1840年6月下旬至l841年1月下旬,历时约7个月。战争的第二个阶段,自1841年1月27日至5月27 日为止,历时4个月。战争的第三个阶段,自1841年8月至l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
4.中英《南京条约》(图2-1-1-4)
l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另有《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附件。
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人及家眷在上述五地寄居,同时准许英国派驻领事等官。②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周。③中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④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就是说,中国海关无权自行确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必须与英国共同认定。⑤废除“公行”制度,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⑥领事裁判权制度。⑦有关最惠国待遇的问题。鸦片战争的最大危害在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中美《望厦条约》
l844年7月3日,清政府被迫派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美国享有除割地、赔款以外的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特权,同时还新增了以下几项重要的侵略权益:①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②进一步加强协定关税权。③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④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
6.中法《黄埔条约》
《望厦条约》签订后不久,法国也派专使来中国进行讹诈。1844年10月24日,清政府派耆英在广州附近的黄埔与法国代表拉萼尼签订了《黄埔条约》。在《黄埔条约》中,法国还强迫清政府增加了一条:“倘有中国人将法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职例严拘重惩。”这实际上是它迫使清政府放弃对天主教禁令的开始。至l846年,法国获得了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利。
7.第二次鸦片战争(图2-1-1-5)(图2-1-1-6)
1856年,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lO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珠江,进攻沿岸炮台,悍然点燃战火。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于29日攻人城内,进行焚掠。由于兵力不足,被迫于当晚撤出广州,退踞虎门,等待援军。为了扩大侵华权益。英政府决定出兵,同时建议法国政府共同行动。法国为了换取英国支持它在越南“自由行动”,并取得天主教在中国传教不受干涉的保证,便接受英国建议,派葛罗为全权专使,以“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率军来华。
英法联军长驱直人,攻打并占领天津。1858年,中国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是:①中国再开放十处通商口岸。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游历、经商、传教。⑤鸦片进口合法化。⑥对外赔款600万元。
1859年9月初,英法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到通州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联军进攻张家湾,清军顽强抵抗,伤亡很大,通州陷落。22日,咸丰皇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留下其弟恭亲王奕诉负责议和。
10月初,侵略军占领圆明园。这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后,又被纵火焚毁。l3日,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了北京城。英法联军扬言还要炮轰北京城,捣毁皇宫。奕诉在英、法武力逼迫和俄国恫吓挟制下,于10月24日、25日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又规定:①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图2-1-2)(图2-1-2-2)(图2-1-2-3)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加紧搜括人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盘剥百姓。从1842年到1850年,各地农民起义和暴动有百余起。l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举起反清义旗,领导了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洪秀全撰写的《原道觉世训》是一篇战斗檄文,它标志着洪秀全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的理想。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两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转战中,洪秀全自称“天王”。攻占永安后,太平军在此进行整顿建制,封五位核心领导成员为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
太平军北上途中,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太平军攻占武汉三镇,队伍发展到50万人。1853午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并定都,改名上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同时,颁布《天朝天亩制度》。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太平天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决定北伐,l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兵进军北京。清政府忙从各地调集部队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太平军为了巩固天京大本营,又派兵西征,打破了清军的围困。太平军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不久发动东征。
大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主要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1856年秋发生的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势而分裂,北王韦昌辉奉命杀了东王杨秀清,继而韦昌辉因擅权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翼王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后在四川全军覆没。清军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脱颖而出,洪秀全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861年冬,刚刚掌权的慈禧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安排进攻太平军。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主攻天京;派李鸿章率领准军配合英国人戈登指挥的“洋枪队”,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一部,进攻浙江太平军。
1864年夏,洪秀全在南京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洋务运动(图2-1-3)(图2-1-3-1)(图2-1-3-2)(图2-1-3-3)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从60年代开始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布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办“洋务”30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个增加到1894年的34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1864年的5100余万两,激增为1894年的1亿6千余万两。进口货物中,80年代前鸦片占首位,80年代后棉织品跃居第一,鸦片退居第二,但绝对数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货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中国被迫加速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中外反动派进一步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历经30余年,使得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曾一度有机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但随着中国被落后的日本打败,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被当作战败的罪魁祸首,国门再次关闭。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中国一蹶不振,长期落后。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图2-1-4)(图2-1-4-2)(图2-1-4-3)(图2-1-4-4)(图2-1-4-5)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迅猛,工业生产也是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也逐渐地提高。暗地里,日本早已在军事上开始做足准备,伺机侵略朝鲜。
1888年,沙俄和朝鲜订立了陆路通商章程后,日本就准备以武力解决朝鲜问题。l894年春,朝鲜政府无力镇压东学党起义,革命形势日益发展。6月3日,朝鲜政府正式向清政府求援。日本准备乘中国出兵的机会,向中国挑衅。日本政府知道朝鲜已决定请援于中国,当天内阁会议决定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出兵朝鲜,并且立即通知清政府,日本也准备出兵朝鲜,声明日本否认朝鲜为中国“属邦”。6月22 日发出陆奥对中国“第一次绝交书”,声明日本决不从朝鲜撤兵。
清政府命令李鸿章速筹备战。主战派以光绪帝为首,即所谓“帝党”,他们拥戴光绪帝,暗中与把持朝政大权的两太后的“后党”相对抗。真正具有决定清政府对外政策权力的是后党,帝党只能利用皇帝的“上谕”和朝论清议,督促李鸿章出战。
在对外问题上,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是他20余年来一贯坚持的方针,其目的在于保存清朝的实力。李鸿章希望求得英俄的干涉,利用英俄的矛盾劝阻日本的进兵。
但是,国际干涉未能实现,日本要求朝鲜政府速令清军退出朝鲜,同时废除中国与朝鲜先前签订的通商章程,为日本独占朝鲜扫清障碍。同时日本海军在牙山湾外,向中国海军突行突然袭击,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日军从陆海两面分别进攻中国军队,9月攻占平壤,击败鸭绿江附近的中国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进犯。9月l7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的海战。中国虽然损失了四艘军舰,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妥协退让,命令北洋舰队躲藏在威海卫港内,不许迎战。L0月下旬,日军分兵两路侵入我国东北,旅顺l万多居民惨遭日军屠杀,幸存者仅36人。清朝政府由于腐败无能和奉行妥协投降政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全面失败。
1895年,经过20多天的谈判,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权益。俄、德、法三国要求日本放弃侵占的辽东半岛,以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
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陷入空前的严重困境。1898年,光绪帝根据杨深秀、徐致靖、康有为等人的奏章和陈述,决定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康有为利用专折奏事的特殊待遇,经常提出许多新政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相继颁布了l00多道改革诏令。6月上旬以前,主要集中在经济、军事、文教方面的改革。6月上旬以后,新政由经济、文教、军事方面延伸到政治方面。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之外,别的地方督抚大多等待慈禧的表态,变法诏书不过是一纸空文。
维新派的政治制度改革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洲贵族和传统势力的利益,守旧派开始对光绪帝率领的维新派发动反击。光绪帝表示要重用袁世凯,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于中南海的瀛台,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图2-1-5)(图2-1-5-2)(图2-1-5-3)
19世纪未,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也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虽然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下失败了,但中国人民所表现的爱国情结被后人所传诵。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平原大捷以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l900年夏,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京畿地区。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以达到同时削弱双方实力的野心和目的。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组织团体,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北京和天津一时被义和团控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一带被义和团的支持者也包围了,很多教徒和传教士相继被杀,义和团猛烈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北京的外国传教士公然组织教民对抗义和团。北京东交民巷各国使馆的卫兵也不断枪杀义和团军民。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过天津向北京进犯。侵略军被义和团打得丧魂落魄,西摩尔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到天津。
八国联军从大沽登陆后,陆续开往紫竹林地区的外国租界并在此集结。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到8月中旬,八国联军已经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转而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烧杀抢掠。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承认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重要图书、珍贵文物和国宝奇珍,遭到八国联军的洗劫。户部的钱库被日本侵略军盗窃而空。
八国联军还任意妄为地凌辱掳获的妇女。在八国联军进攻天津的时候,俄国还动用军警把居住在海兰泡的中国居民押解到黑龙江边,刀砍斧劈杀死很多人后,把几千居民赶入波涛汹涌的黑龙江,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大惨案。俄国军队强占中国江东六十四屯,残酷屠杀当地居民。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中国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一天,在广东香山的一个小村子里,一群孩子在听一位老人给他们讲关于太平军反清的故事。一位孩子激动地说,太平军首领洪秀全是个反清的大英雄,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做“洪秀全第二”,而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孙中山。
1.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图2-1-6)(图2-1-6-2)
1894年,孙中山去美国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被通过。这个章程没有明确提出武装反清主旨,是为了广泛争取华侨商人的同情和支持,以便募集资金。但在入会秘密誓词里则规定会员必须坚守不渝、忠实履行的斗争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里,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
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抵达香港,与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积极筹建革命组织。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不过,香港兴中会总部对外则挂起“乾亨行”招牌,以经商形式作掩护。
兴中会是一个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的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成立(图2-1-6-3)(图2-1-6-4)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简称同盟会。由孙中山倡导,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及中国留日学生,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策划长沙起义败露,迫使很多革命志士流亡到日本。他们深感各革命团体的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运动的展开。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来到日本,受到各革命团体、革命留学生和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在孙中山以及黄兴的倡导下,决定将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又在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中多数人的赞同下,召开了筹组革命政党的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接受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宗旨。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有国内17省的代表100多人出席。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会议以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同盟会总部设在东京,下设国内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五个支部,海外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同盟会的会员主要来自于农、工、商各界,以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居多。同盟会成立后发展很快,不到一年会员便扩展到一万人以上。正如孙中山所说:“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度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3.黄花岗起义(图2-1-6-5)(图2-1-6-6)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经3个月的筹划准备,黄兴于8日在香港召开统筹部发难会议,将在广州举事的时间定在13日,并拟分10路进攻。由于温生才行刺孚琦,广东当局加强了戒备,加之部分款项、枪械未到,原定计划被迫延期。
23日,黄兴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广东当局已风闻起义,加强了防备,并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26日晚,黄兴召集会议仓促间决定起事。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亲随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逃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被捕杀,死难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4.武昌起义(图2-1-6-7)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的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同盟会员),与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立即将军校学生组织行动起来,第一时间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武昌起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中华民国成立(图2-1-6-8)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厅焚毁刑具,废止刑讯;取消清朝律令中各类“贱民”条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农垦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权,以及一些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南京临时政府权力被袁世凯所篡夺。
博大精深的民族瑰宝
清朝晚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这一时期,大清帝国风光不及当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在西方侵略者炮舰的冲击下,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然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催生出了时代国粹——京剧,还有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卓越成就的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
1.时代国粹——京剧(图2-1-7)
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2.颐和园建成(图2-1-7-2)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