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建立与灭亡
1.崛起与建国
契丹源于东胡后裔,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晚唐时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于乘唐朝内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得胜回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滦河边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
辽太祖掠夺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逝。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2.南下中原
936年后唐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支援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晋阳、洛阳等地击败后唐军,最后协助石敬塘攻灭后唐,石敬塘得以建国后晋。契丹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
944年后晋出帝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947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二月,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成立。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947年位于中原的耶律吼等将领拥立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太后述律平想让其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耶律阮称帝。太后派耶律李胡与耶律阮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由耶律阮打赢这场战争。在经过大臣耶律屋质的劝阻之下,太后才认同耶律阮的帝位。辽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951年九月,辽世宗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归化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最后被耶律察割杀死于梦乡中。
3.衰退与稳固
951年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辽太宗之长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辽穆宗。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952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953年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960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入狱而死。
由于政局动**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强盛的后周。959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益律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后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最后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于969年二月被侍人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保宁。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
4.高丽契丹战争和澶渊之盟
982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后改嫁给韩德让。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继业。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993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1009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5.三国鼎立
1031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其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宗元(即耶律重元)为帝。耶律宗元把这一事告诉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1034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宗元。其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
宋夏战争后,北宋面临着内外交困,这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辽兴宗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
6.道宗中衰与女真威胁
辽道宗继位后,1063年七月耶律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当时西夏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天祚帝于1105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西夏和谈。
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1115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完颜阿骨打也自称皇帝,建立金朝,即金太祖。辽朝于同年发生内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东京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1116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1117年女真攻春州,辽军不战自败。
7.分裂与灭亡
1120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1121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兵投降金朝。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由于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耶律淳为帝,即天锡帝,史称北辽。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关,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天祚帝诛杀她。
1123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1124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
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1128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历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时期),历经9位帝王。
戈壁中的西夏王国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1.党项与西夏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其李姓。唐后期,党项族受到吐蕃的压迫,逐步移人今陕甘宁边境。唐末,平复部酋长拓跋思恭带领军队参加镇压黄巢起义军,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进爵夏国公,复赐李姓,据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五代时,各朝都默认党项李氏对这一地区的统治,直到北宋初年仍保持这种状态。
元昊即位时,党项族在先进的汉文化影响下,已经向封建制转化,但尚保存军事民主制的遗风。元昊是党项族的杰出首领,他精通汉文,熟悉宋朝典章兵法,以至佛经。他对蕃、汉各族情况都很熟悉,注意吸取汉族的统治经验,并多方争取宋朝境内失意的知识分子为他所用。元昊模仿宋朝制度,建立了中央、地方组织。西夏的骑兵很精锐,人数在十五万以上。元昊又命大臣仿照汉字创造西夏文字,又设学校培养人才。
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宋夏关系又破裂。北宋剥夺元昊的官爵,叉关闭榷场,双方矛盾因而激化。从1040年开始,元昊不断发动对宋的战争,多数战役都以宋朝的失败而告终,宋军损失惨重。宋在多次失败后,采取知延州事范仲淹的主张,对西夏实行清野固守政策,并争取边境各族人民,共同对付西夏,守卫边境。西夏虽然不断取得胜利,但伤亡也不小,又得不到实际的果实。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军费,又失去了宋朝每年给予的岁币;西夏境内又不断发生灾荒,物资缺乏,赋役不断加重,人民厌恶战争。西夏统治者在各族人民的压力下,终于又向北宋提出议和的要求。
2.三川口之战
三川口之战是北宋与西夏的一场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夏军从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突入,进攻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金明寨位于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部,周围有36寨,由都监李士彬率蕃兵扼守。元昊一面率军进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十八日晨,士彬解甲就寝,被反叛者擒获,诸寨不攻自破。
同年七月,元昊派十万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宋军昼夜兼程,驰援延州。此役宋军处于明显劣势,郭遵建议先侦后进,刘平不听,恃勇轻敌,贸然轻进。二十二日夜,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西10里驻营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平下令郭遵和王信带骑兵半渡而击。李元昊军手下一名军人扬言要擒拿郭遵,郭遵“期必死,独出入行间”,挥铁杵击破其脑袋,两军皆大呼。宋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郭遵三出三入敌营,杀敌数百人,其坐骑中枪,马踠仆地,郭遵被杀。刘平遣子刘宜孙求援于黄德和:“当勒兵还,并力拒贼,奈何先引去!”,令其还击。黄德和却逃往甘泉(今属陕西)。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西夏军集兵延州城下,延州危在旦夕。时值大雪,夏军缺少御寒衣物,军纪始松弛。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战后,黄德和因临阵逃脱,被处以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3.庆历和议
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二年(1042年)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事,宋朝每次都遭到惨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民间贸易中断,使得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加上西夏与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所以西夏愿意议和。
庆历四年(1044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万2千两,绢2万3千匹,茶1万斤。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2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
金国的兴衰
金国的建立者女真族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和长白山地区,在辽统治初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与铁器的大量使用,女真族逐渐地发展起来。到辽代末年,女真族已成为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lll4年,女真贵族完颜阿骨打誓师起义。次年,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国。金国建立后,阿骨打马上发兵,进攻被辽国控制的女真族的黄龙府。1120年,金与宋共同签订“海上之盟”,以共同对付辽国。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金国完全控前了北方。金国是中国历史上继辽之后的又一个较大规模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灭亡辽国之后,又趁势灭了北宋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
金国刚刚建立初期,国内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制度的残余。太宗、熙宗、海陵王执政后,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使其从原来的游牧部落变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为其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在灭亡辽国以后,金国大举进攻宋朝,虽遭宋军民全力反抗,金国仍然连连获胜,最终攻占了北宋都城开封,掳去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南宋王朝建立后,金国继续向南进兵。而南宋的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抵抗使得金军实力大降,无力再和南宋交战,从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直至金国被蒙古灭亡。
金灭北宋后,与南宋划淮为界,占有中原和中国北部的疆土。金国制服了高丽、西夏等国,所辖地域广袤,而首都却偏于东北一隅。海陵王想通过迁都,分化、解除女真皇族的反抗力。海陵王命卢彦伦等人,在燕京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建,历时3年燕京皇城建成。ll53年,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
金国的后期,北方发展起来的蒙古族成为劲敌。l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组织起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1211年,蒙古发动对金战争。成吉思汗、窝阔台先后发动多次对金国的战役,大大削弱了金的国力。为躲避蒙古的进攻,金不得不将首都南迁至黄河以南,希望依靠黄河天堑阻挡南进的蒙古军队。但是蒙古骑兵要横扫欧亚大陆的趋势已经不可抵挡,l233年,窝阔台率军攻下开封,次年金哀宗自杀,前后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方119年的金国宣告灭亡。
成吉思汗和蒙古的统一
12世纪,蒙古草原上部落林立,他们互相攻掠,雄踞东南的金国开始衰弱,为蒙古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至12世纪末叶,形成了塔塔儿、克烈、蒙古,蔑儿乞、乃蛮五大部落。
铁木真9岁时,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残酷的现实使铁木真认识到,要保存自己,恢复祖业,就要依靠和联合强大的部落。他致力于收集离散部众,力量逐渐强大,ll89年他被推举为汗。
金国几次对蒙古部落的征伐,为铁木真夺取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扫清了障碍。铁木真称汗后,为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巩固汗权而展开了夺取东部地区的斗争。铁木真的实力迅速增强,引起蒙古贵族们的敌视,铁木真组成十三翼迎战于翰难河附近的答兰板朱思,后兀鲁的术赤台、忙乌部的畏答儿、晃豁坛的蒙力克率部归附铁木真,铁木真的力量日益壮大。铁木真与王罕军于海刺儿河附近再败贵族联军,铁木真为巩固后方趁势攻破了察罕塔塔儿、按赤塔塔儿等部,完全占据呼伦贝尔草原。
1202年秋,阔亦田之战,结束了铁木真长期与贵族联盟的战争。不久铁木真与王罕关系恶化,铁木真秘密包围王罕,杀王罕父子。不久之后,铁木真进抵阿尔泰山,完成了统一漠北诸部的大业。
公元l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建国后,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普遍实行千户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成吉思汗大举攻金,迫使金国遣使求和。与此同时,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三次进攻西夏,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翌年在甘肃病死。
元朝的建立
1251年,宪宗蒙哥刚继位,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热心于学习汉文化,先后召僧海云、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之道;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任用诸儒臣兴立屯田,恢复农业。
忽必烈采取汉法的活动招致蒙哥不满。1259年蒙哥兴师伐南宋,忽必烈受命代总东路军。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的消息传来,忽必烈正挥军围鄂州。从皇后处得知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图谋汗位,于是他同意与贾似道议和,轻骑不分昼夜北返燕京。l260年3月,忽必烈即大汗位。
忽必烈建立与中原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封建政权。首先开始按中国传统王朝的年号纪年,建元中统。弟弟阿里不哥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引发了长达四年的战争,阿里不哥败。l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1272年底,迁都大都。在中央设中书省,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十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
中统三年(1262年),益都行省李璮乘机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汉族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同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职权,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对汉人严密防范。
忽必烈即位以后,蒙古的军事实力已经呈现出对南朱的压倒性优势,因而开始大举出兵攻南宋。l276年攻克临安,l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忽必烈又继续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忽必烈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确立中央集权政治的过程中,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让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边疆地区也得到开发,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也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本规模。
蒙古国初期,部众兵牧合一,分属于大汗各支宗王领导,史称“官制简古”。进入中原汉地农耕区域之后,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制度渐次恢复,并与被保留的那一部分蒙古旧制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制度。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对以“藩府旧臣”为主体的一批儒臣十分信任。但是在经济制度的设计和创制过程中,忽必烈与朝廷儒臣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导致了忽必烈对儒臣和汉人的疏远乃至猜忌排斥。平定了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就开始对汉人疏远,转而重用出身回回的察必皇后宫帐侍臣阿合马,把他“超擢”为中书平章政事。此后阿合马一直独擅朝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由制国用使而平章尚书省事,又在尚书省并入中书省时夺得中书权柄,逐步因“理财”得宠而得以控制朝政,当政近20年。阿合马在任期间,色目富商的权势也有很大发展。
阿合马在国家多事、急需用钱的情况下,在社会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内保证了国家的必要收入。阿合马当政时期,钞币的发行也较正常,通货膨胀在这时尚处于温和阶段。理财措施主要是整顿和增加盐、茶、商、酒、醋等课税收入;对各地账籍进行“理算”,追征欺隐、逋欠财赋。阿合马理算的对象,本当是侵吞中饱的贪官和隐产逃赋的富豪,但往往流毒民间。l282年春,忽必烈和真金太子动身赴上都度暑以后,元廷内一批高级官僚以真金之名,击杀奉命留守大都的阿合马,大都城中弹冠相庆,燕京酒市三日不空。
皇太子真金改组中书省,改革吏治,汰废冗官,但是很快国家经济和财政陷入崩溃。桑哥推荐的汉人卢世荣开始主持财政。真金集团对卢世荣曾多有掣肘之处,卢世荣很快被忽必烈诛杀:卢世荣罢废以后,通货膨胀持续不下,经济和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真金因为与忽必烈在继位问题上失和,忧惧而死。汉人儒臣对朝政影响更为微弱。为挽救财政的恶化,忽必烈以藏人桑哥为平章政事主持财政,复置尚书省,并将六部及天下行省从中书省划归尚书省统辖。桑哥开浚会通河以利漕粮北运,增加盐,茶、酒、醋的税额,主持发行军元钞以救钞制之混乱,元政府印钞数量基本上被控制在每年50万锭左右。理财措施在稳定国家财政方面立见成效,经济和财政的稳定发展维持数十年之久。
忽必烈晚年主要凭借政治经验和手腕,使蒙古色目大臣和汉、南人朝臣之间互为制约,保持平衡,以此维持朝政。1291年,忽必烈被迫诛杀桑哥,诛死诏下达之前,忽必烈还向他询问治国理财的人选。不久,元廷废尚书省,归政中书省。
元朝末期皇统纷争
元世祖忽必烈所立太子真金很有政治才矛,奸臣如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都对他心存畏惮。忽必烈暮年,有些朝臣上书禅位给真金,一些心怀不满的人趁机挑拨。忽必烈大怒,真金大为惊惧,郁郁而死。
忽必烈去世后,帝位由真金的第三个儿子铁穆耳继承,即元成宗。皇太后答己是个迷信的女人,想让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元成宗铁穆耳的帝位。海山当时率兵镇守北疆,答己派人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意思。海山迅速派麾下勇将康里脱脱先行进京,向答己表示自己要当皇帝的决心;随即亲自率领大军,兵分三路向大都开发。康里脱脱进京后,极力斡旋,使得答己、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三方利益兼顾。帝位由真金第二个儿子答刺麻八刺的长子海山继承,史称元武宗,立爱育黎拨力八达为皇太子,尊答己为皇太后。
元武宗海山病死后,爱育黎拔力八达继皇帝位,史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他的儿子硕德八刺在祖母的支持下,登基为皇帝,史称元英宗。元英宗硕德八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想在政治上大有作为。他任命有“蒙古儒者”之称的拜住为左承相,以限制铁木迭儿的权力。并且开始任用大批汉族官僚和知识分子,罢免了一批依靠特权、窃踞要津的蒙古、色目官员。英宗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大量起用汉族官僚和士人;推行“津助赋役法”,助役田多被分配到承当羞役的个人户,归他们经营,以其收入作为当役补贴。颁布《大元通制》,成为具有法典性质的权威官方政书,加强了作为一个正统中原王朝的形象,对于统一元朝的政制起了积极的作用。
奸臣铁失怕元英宗整顿朝政,纠集了一批对元英宗心怀怨恨的守旧贵族发动政变,拥立封地在漠北高原的晋王也孙铁木耳为帝,史称泰定帝。南坡之变的发生,与英宗的个人性格以及当时的蒙古、回回贵族与汉人变法派之间的斗争,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
此后的皇帝中,只有元文宗大力倡导汉文化,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等。泰定帝死后,留守的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发动政变,派人迎接文宗回大都即位。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在和林北即帝位,元文宗逊位,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毒死明宗,复即帝位。但是文宗在位期间,朝政被燕帖木儿把持,国势日衰,元朝的统治很快就进入了晚期。
白莲教与红巾军
1351年,正当汉民族反抗即将排山倒海而起之际,元朝宰相脱脱亲自主持引导黄河恢复故道工程,征凋民夫l7万人,使黄河仍向东北流入渤海。这加速了元王朝的灭亡。刘福通命令他的教徒刻一个一只眼的石人,背上写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民夫在施工中把这个石人挖出来的时候,l7万人人心震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集结在刘福通的红巾军之下,红巾第一次成为反压迫求平等的标志。
同年,徐寿辉占领长江中游,派军进入江南,称帝。l355年,刘福通迎立白莲教已故教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称帝,国号宋,占领中原淮河流域和黄河以南地区。韩宋帝国宰相刘福通是反抗元朝统治战争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率领新兴的武装力量,打击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元朝。元朝把毫州大宋政权看作是心腹大患,令丞相脱脱率大军前往镇压。为了避开元军的攻击。1358年,刘福通攻陷开封恢复宋的首都后,分三路向元朝进兵,发动总攻。l359年,元军由察汗帖林儿率领,猛攻汴梁,刘福通战死。北方红巾军失败后,南方红巾军还在活动。元朝和韩宋的力量相互完全消耗,元朝的灭亡近在眼前。
处于南北红巾军之间的朱元璋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按照徽州老儒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自1356年占领集庆后,先后削平了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势力,势力扩帐到苏南、浙江、安徽一带。刘福通战死后,朱元璋救出皇帝韩林儿,将其迎往滁州。l366年,朱元璋命令廖永忠迎韩林儿至应天府,途中韩林儿落水淹死。最后,朱无璋命令大将徐达挥师北上,推翻了元朝统治,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
繁荣的元帝国文化
马背上的民族为中国开创了空前的辽阔疆域,这是元朝给我们的最直接的印象。其实,除了广阔的疆土之外,元朝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功绩。在元世祖时期,中外交往更加频繁,繁荣的东方大国吸引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此外,京杭大运河的全线开通也为当时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1.八思巴创制的文字
1269年,忽必烈颁昭正式推行八思巴创制的文字,称为“蒙古字”。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也有少数梵文字母和几个新造字母。八思巴字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字母分元音和辅音,有正体和篆体两种,行款从左至右直写。由于书写单位是音节,再加上不使用标点符号,所以只能靠上下文判断词的界限和句子的界限。八思巴字蒙古语资料和汉语资料,是探讨元代蒙古语和汉语的可靠依据,尤其在研究这两种语言的语音方面,八思巴字资料优越于其他任何可利用的同类资料。
2.中统宝钞印行
1260年,刚即汗位不久的忽必烈下诏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元宝交钞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的,它以丝为本,每50两银兑换丝钞l000两,同年十月又正式发行“中统宝钞”。元宝交钞面以文贯为识,共分l0等,分别为:10文、20文、30文、50文、l00文、200文、300文、500文、一贯、两贯。钱一贯同宝钞一贯,银一两同宝钞二两。钞本以银为主,偶尔用金,由印造宝钞库掌管印钞,最早用木版印制,1276年改用铜版印制。南宋灭亡后,忽必烈下令用宝钞倒换宋交子、会子,并于1280年废宋铜钱。这样,忽必烈统一了南北钞法,使中统宝钞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通行全国的纸钞。
3.马克·波罗来华
1271年,威尼斯商人尼柯罗兄弟带着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穿过河西走廊,于1275年到达大都。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骑马、射箭和蒙古话,受到忽必烈的信任,曾被忽必烈派到云南、江南各地去考察,又去扬州做了3年地方官,并作为元朝使者去过占城、印度等国家。1291年春天,马可·波罗一行带着忽必烈给教皇的书信,从泉州乘船回国。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故乡威尼斯,在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他在狱中所作的《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轰动。
4.郭守敬主持大都天文台
1276年,南宋灭亡后,忽必烈决定设立专门机构修改历法,于是派郭守敬主持大都天文台。天文台分3层,高达7丈。第一层是办公场所;第二层按离、巽、坤、震、兑、坎、乾、艮八方分成8个房间,分别是观测准备室、图书资料室、天球仪和星图室、漏壶计时室、日月行星室、恒星室等专业工作室。最上一层为观测台,放置了太量先进的观测仪器,其中由郭守敬设计制作的就多达13件,最著名的是简仪和仰仪。仰仪可以从仪器上读出太阳的去极度、时角和地方真太阳时,特别是发生日食时,日食全过程以及各阶段的位置和时刻,均可连续记录下来。仰仪解决了观测太阳时光芒刺眼的苦恼,使仰视观测变为俯视观测。
5.《授时历》
1280年,许衡、郭守敬等人奉诏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第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诏令颁行全国。《授时历》采用郭守敬首创的弧矢割圆术来计算太阳黄道与赤道积度;采用百进位制表示小数部分,提高计算精度;推算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相同,比欧洲格里高利历早300年,反映了测量的高水平,也说明《授时历》有很高的精度。《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法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的一种历法,它在元明两代一共使用了364年。
5.元大都建成
元大都是自唐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市,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267年,元朝开始修建大都。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00米,南城墙在今北京市的东西长安街稍南,北城墙即现在的城北“土城”。全城ll门,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即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即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其他如安贞门、光熙门等名沿用至今。皇城在大都城内南部的中央,包括宫城及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和南海)、万岁山(北海琼岛)。皇城正南门叫丽正门,就是现在天安门的位置。大都城街道布局规整,皆正东西南北走向,若干小巷名曰“胡同”,这种名称流传至今。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座按照预先整体规划而平地兴建起的都城,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
6.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
元朝每年都需要从东南地区向大都调运大量粮米与其他物资,而原有的隋唐大运河航线曲折,水源不足,于是元世祖从l283年开始,用将近l0年的时间在今山东省境内开凿济州河、会通河,在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与大都城之间开通惠河。3条新河道与原有运河相连,形成了京杭大运河。开通后的京杭大运河以杭州为起点,以北京的积水潭为终点,全长超过1790干米,经今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联成一个统一的运网,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动脉。
7.元曲
戏曲在元朝所达到的成就可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杂剧《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和《汉宫秋》。南戏中著名的有《琵琶记》以及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楼》等完整剧本l3种。他在散曲、小令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窦娥冤》是关汉卿最著名的杂剧之一。全剧写寡妇窦娥受流氓张驴儿迫害,被诬告杀人,官府判其死刑。临刑时窦娥发下三桩誓愿: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三桩誓愿后来一应验。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官后,窦娥之冤终得昭雪。剧本塑造了窦娥善良正直,敢于反抗的妇女形象,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混乱局面。
白朴一生所作的杂剧据今所知有l6种,现仅存《墙头马上》和《梧桐雨》两种,都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墙头马上》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后私奔,共同生活7年后被发现而驱赶回家,裴少俊中状元后二人重得团圆的故事。《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剧中既歌颂了两人的爱情,又反映了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
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有14种,今仅存《西厢记》、《丽春堂》两种。《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西厢记》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的恋爱故事,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歌颂了男女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达了“愿普天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理想。《西厢记》在形式上突破了元杂剧每剧4折的惯例,全篇21折,成为当时罕见的长剧。
马致远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人称“曲状元”。所作杂剧现知道有l5种,今存7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故事,但对这一史实进行了再创造,将王昭君塑造成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全篇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为主线,借昭君出塞揭露汉朝文武百官在外族侵扰面前所表现出的怯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