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孟子说:“舜从农耕之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苦力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中被举用,管仲被举用前曾是囚犯,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交给一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可以震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格,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意困苦,思虑艰难,然后才能奋发有为;显露在脸色上,流露于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常怀忧患之心才能使国家更好地生存,陷于安逸享乐之中必定使国家走向灭亡。”
【孟子的大智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从古至今,凡事能成大事的人,都要经过艰苦的奋斗,磨炼其心志,勤劳其体肤,坚强其意志,克制其欲望。
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其实,为人所熟知的,还有姜子牙的故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历史上多少古人都是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周文王坐牢时写成了《周易》,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在秦国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后写《史记》。可见,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长在岩石间的树,总是特别苍劲;沙漠里的种子,遇到一点儿水份就能快速萌发;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长期的干燥寒冷依然存活。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从来纨裤少伟男。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看到名门望族走马灯般地替换,家运五代不衰便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满清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是骁勇剽悍的,但成了统治阶层后,不过几代,八旗子弟就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清朝的灭亡也随之来临。
相反,苦难、逆境,甚至生理缺陷反而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凯撒、亚历山大、罗斯福都是如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苦难的刺激,能使人振作。先秦的吴越之争,吴王夫差骄奢**逸、纵情享乐,终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击败。
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当时吴国、越国是春秋中期在长江下游逐步崛起的两个诸侯国。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晋国联合吴围攻击楚国,而楚国则联合越国攻击吴国,进而造成吴、越两国长期对立的局面。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间派兵攻打越国,结果兵败受伤而死。两年后,勾践拒绝了谋臣范蠡的劝告,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贸然出兵,攻打吴国。结果吴王夫差替父亲报仇雪恨,而大败越军。
勾践带着残兵败将五千人逃回了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包围。勾践无奈,只有接受范蠡、文种的计谋,派人暗暗把美女、珍宝送给吴国大臣太宰伯豁,太宰伯豁接受了贿赂并答应在吴王面前替他说话。就这样,吴王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反而相信了太宰伯豁的劝告,答应了越国投降,把军队撤回吴国。
吴王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范蠡来到吴国,伺候吴王,从事劳役,履行降吴所接受的屈辱条件,受尽了各种屈辱。再加上太宰伯豁的从中帮助,最终赢得了夫差的信任。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到越同。
勾践回国后,立志奋发图强,振兴越国,时时不忘复兴越国的大志。他身穿粗布衣,不吃肉食,亲自耕田种地,晚上睡在稻草堆上。他又把苦胆悬挂起来,坐着、躺着都能仰望着苦胆,每次吃饭前也都要先尝尝苦胆,并自言自语地告诫自己说:“你忘记了在吴国的耻辱吗?”勾践一边不断激励自己,一边又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奖励生育,薄取赋敛,加强军队训练。这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越国的复兴。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励精图治和艰苦奋斗,越国南弱变强,兵精粮足。
此时,吴王夫差却过着骄奢**逸的生活,而吴国的政治也在逐渐腐败。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越国趁吴王北上参加黄池之会的机会,出动精兵袭击了兵勇在外、国内空虚的吴国,打败吴兵,攻下了姑苏,并且杀死了吴国太子。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勾践又一次亲率军队进攻吴国。这时候的吴国由于连年用兵和政治黑暗,已经陷人民穷财尽、军力衰弱的境地。吴国的军队再一次被越国的军队打败,吴王夫差被包围在姑苏山上。勾践接受了范蠡的忠告,汲取了过去吴国没有趁机灭亡越国的教训,拒绝了吴王提出求和的要求。吴王最终感到绝望,自杀而死,吴国被越国灭亡。
勾践曾被夫差打败,屈辱求和。但是随后他能发愤图强,勤政为民,任用贤才,最终使得越国强大起来,把吴国消灭掉,并在徐州大会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吴王夫差就是在安逸的环境中,贪图享乐,失去了警觉的观念,才让越王勾践有了机会。而越王勾践则是在忧患环境当中,他必须要让越国强大起来,经过了十年的卧薪尝胆,越国在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之后,一举消灭了吴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忧患和磨难,才能逐渐迈向成功。在年轻的时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不仅会磨炼敲打出许多美好的品性,也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扩展了视野,掌握了很多技能。
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古今英雄多磨难”,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人生。所以,置身在不如意的环境中的人们,不但不应该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加倍积极乐观的精神来支配目前的环境,一片更广阔的蓝天在前面等着你。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磨难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进取。可是,当我们真正功成名就时,却早已忘记了曾经的磨难。有人说,富有的脑袋里再也装不下贫穷。曾经的窘迫成为他们不愿提起的秘密,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只有金钱而已。也永远记住了在自己困难窘迫时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磨难,不仅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也是因为它可以在我们面临**时给我们以警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它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永远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