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怀羞耻心,自尊自爱(1 / 1)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

孟子说:“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

孟子说:“如此去做了,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了,却不知道考察那是为什么。一辈子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耻,这样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在此一再强调,人要坦坦****,明明白白,要自尊自爱,懂得什么是羞耻。

人应有羞耻之心。羞耻之心不仅是一切道德修养的基础,也是为人的基本底线和最低品质。古之贤人,大凡都有羞耻之心,或以不能忠君报国为耻,或以道德修养不足为耻。

汉代淮阴侯韩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韩信少时出身贫贱,既不得推选为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因此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被人厌弃后愤而离开。他在城下钓鱼时,有位洗衣服的老妇见他没饭吃,便把饭菜分给他吃,连续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对老妇说:“等我有了能力一定好好报答你。”老妇对此非常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希望你报答了。”韩信听了这番话惭愧不已,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他后来投靠刘邦,并且凭借自己优秀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作出了重大贡献。

做人要有羞耻之心,懂得自尊自爱,知道哪些事该干,哪些事不该干,这就是智。人无廉耻,百事可为,这个人不仅没有智,也不会有礼、有义、有仁,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自尊自爱是人生美德。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没有自尊心的人即等于自卑”。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指我们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是一种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自爱,是指爱惜自己、珍爱自己的人格尊严。世界上最名贵、最美丽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霓裳羽衣,而是知愧知耻、自尊自爱。

一个人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在他人心中树立威严,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个人如果能真正懂得知愧知耻、自尊自爱,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

1927年,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而且政治上受歧视。

有个洋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话激怒了具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的决心,刻苦努力,经常到罗浮官、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争考试中,他又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曾向他挑衅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人的自尊,常常是在他人的呵护和鼓励下形成的,比如名人,因为对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或在某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爱戴;与此同时,来自大众的关注和爱戴也使得名人开始看重人们对他的评价,在众人的呵护和激励中,名人的自尊形成了;在众人的赞美与欣赏中,名人感受着做人的自豪与快乐。在自豪与快乐中,绝大多数名人,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他们的生命状态也因此不断地向上成长、向上扩展、向上触及。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

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十几年里,吉鸿昌虽不断升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他严于律己,也约束部队不许扰民。吉鸿昌结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1927年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19师,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吉鸿昌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他“托病”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随后又化装到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蒋介石发现吉鸿昌有“谋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

吉鸿昌出国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父亲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父亲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我父亲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他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他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高度的自尊自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懂得自尊自爱。

自尊与尊人、自爱与爱人是不矛盾的。自尊越强,就越愿意去尊重别人,宽待别人,怀着善意,公平地对待别人,因为我们不把别人当作一种威胁,自尊正是尊重别人的基础。高度自尊的人不会极力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不会通过与别人相比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的乐趣在于自己就是自己,而不是比别人好。

自爱并不是自私。因为自爱出于人的天赋,并不是偶发的冲动。自私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所以自私固然应该受到谴责,但所谴责的不是人自爱的本性,而是那超过限度的私欲。

事实证明:要做到自尊自爱,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护;只有更好的尊重和爱护别人,才能更好的做到自尊自爱。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自尊是自重的标准,自重是自尊的条件,要自尊,先必须自重,能看重自己,才能摆正自尊的位置。自尊自重能改造天下,自卑者被天下改造。人们应自尊自重。尊重自己的生活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