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文】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禹,听到对自己有教益的话,就拜谢别人。伟大的舜帝则更是如此,他不仅与人一起行仁道,而且敢于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乐于汲取别人的有点来修养自己的德行。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他身上的优点可以说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取众人的长处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这又有助于别人培养品德。因此,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能与人一同行善。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通过这段话的论述,总结了古代圣贤处事为人的共性。
他认为,子路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他的前提条件是“人告之以有过”;禹是“闻善言则拜”,他的前提条件是要“闻善言”。舜是“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他的前提条件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看来,大舜是最伟大的,禹次之舜,子路次之禹。
闻过则喜,是知错而能改。闻善言则拜,是不待有错,而知该如何行事。与人为善,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与天下人一起行善。这就是孟子通过圣人言行得出的启发。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与人为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和谐的一种润滑剂。今天,继承和弘扬这种“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因此,每个人都应加强“与人为善”的道德修养,并逐步形成“与人为善”的社会风气。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了“与人为善”,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得到改善,生活就会得到安宁,团结就会得到增强,社会风气就会更加清新,整个社会就能演奏出美妙和谐的乐章。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善良,而是一个人内心的宽容,思想上的博爱,于人于物的宽容和忍耐。
“与人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佛家讲的普度众生,道家讲的修身养性,都是一种与人为善精神的体现。
郑板桥,清朝著名书画家,江苏兴化人士。为“扬州八怪”之一,自幼工诗词、善书画,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中年时靠卖画为生,四十四岁中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百姓拥戴。但居官十余年,他洞察了官场种种黑暗和险恶,早有告老还乡的想法。后来,他因为民请赈得罪了上级而去官。离任时竟身无分文,带着长年为伴的一条黄尾巴狗和三盆亲手种植的兰花,回到了故乡江苏兴化。
郑板桥归乡后,在当地的官吏中不少是他同时及第的文友,纷纷邀请他去官府当幕僚,他都一概拒绝。每天除了走街串巷卖画,就是会友饮酒对诗,过起了无官一身轻、悠然自得的布衣生活。
一天傍晚,下着小雨,他外出会友后回家。刚走近土院墙柴门,黄尾巴狗便冲他狂叫起来。郑板桥感觉有点蹊跷,以往狗见到主人,都是摇头摆尾地亲近一番,今天为何这样反常。当他走到住房门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时,却大吃一惊!锁头没有了,而门还严实地关着。郑板桥是何等聪明之人?不用问,家里有小偷光顾啦。
这时老人家想:如果我大声吆喝,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小偷为了自身安全,狗急跳墙,和我拼命,我年老体弱,那吃亏的是我;二是小偷夺路而逃,躲过这一劫,以后还会故伎重演。倒不如教育感化他,争取他以后改邪归正,做个好人。
于是,老人家轻轻推开房门,进屋后又把房门掩上,然后点上油灯,坐到床边看起书来。再说那小偷,听到有人进来,反应相当灵敏。说时迟那时快,一粗溜就钻进了床底,心想你老头总得睡觉,等你睡着了我再下手。
郑老若无其事地看了一会书,便轻声朗诵道:“阴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被吓了一跳,这老头怎么会知道我进来了呢?心想:今天就别想满載而归了,来个顺手牵羊、小打小闹就行了。过了不到半袋烟的功夫,郑老又吟了两句:“腹内诗经存万卷,床头纹银无半分。”小偷一听心里凉了半截,这老头是个穷光蛋呀!于是,他悄悄爬出床底,蹑手蹑脚地想溜之大吉。这时,郑老又诵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心领神会,暗暗答道:“我会注意的。”他摸到门边,轻轻拉开门,出门后又把门给带上。郑老看小偷有回心转意之意,意味深长地又欢送两句:“天寒不及披衣送,还望君子多自尊。”小偷听了感动不已,深感羞惭地离开了郑板桥家。
这小偷回家之后,彻夜侧转难眠。多好的老人呀,我去他家里行窃,他一不抓我现行,二不送我去官府,还劝我要自尊自爱。我再不学好,对得起老人家吗?后来,小偷果然痛改前非,革心洗面,变“梁上君子”为正人君子,变“游手好闲”为勤劳节俭,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郑板桥老人堪称“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
对于现实生活来说,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和有意义的行为。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从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人为善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的人死亡率明显较低。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地造成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难的时候,你的善行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
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作了一个试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从来没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心情特别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据说,就因为他早晨的那个笑,感染了身边的其他人。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很多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记住奸商只能造就一时的得意,却不能品味充实自信的人生;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求得长远财富。
可见,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生活就是这样: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中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的情操。“人心本善”,“社会终将和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