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善于反省,提升自我(1 / 1)

【原文】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还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求神治病的巫医和做棺材的木匠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谋生的职业不能不慎重选择啊。孔子说:‘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经过选择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哪能算聪明?’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没有谁阻挡他行仁,他却不仁,这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只配当别人的仆役。当了仆役而觉得当仆役羞耻,就像造弓的觉得造弓可耻,造箭的觉得造箭可耻一样。果真觉得可耻,不如就行仁。行仁的人就如比赛射箭: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罢了。”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的这段话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

中国人认为学问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认识外物,而更在于成就自身,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反求诸己”,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最高人生价值的标准,便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之一。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品格中“内省”的方式,以达到人格或者学问的最高境界。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古人特别讲究“反省”。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说的是自己要每天多次地检审一下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反省是认识自己的必由之路。无论你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答案,都必须经过你的深思熟虑,真切地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它的正确以后,才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行动。这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就是反省的过程,就是拷问自己心灵的时候。

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

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在人们的意识里,一提到反省,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与青年人无缘,青年人就是要敢闯敢干,勇往直前,其实并不尽然。反省是不分年龄的,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反省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实际上,反省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具有重要性: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有一位没有社会背景的小伙子,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全球500强的跨国能源大公司工作。公司安排新员工从基层简单工作做起。其他新员工都在抱怨:“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些无聊没意义的工作?”“做这种简单平凡的工作会有什么希望呢?”这位小伙子却什么也不说,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领导交给的工作,而且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员工去做一些最基础、最劳累的工作。由于他的态度端正,做事情的效率很高。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伙子是个非常有心的人,他从进入公司基层上班的第一天起,始终坚持了写日记的习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做什么事情出现问题,他都记录下来、深刻反思;然后,他就很虚心地去请教老员工。由于他的态度和人缘都很好,大家也非常乐于教他。

不到一年的磨练,小伙子迅速掌握了基层的全部工作要领,很快,他就被调到公司机关工作;又过了两年,他就成了机关部门的负责人。而与他一起进去的其他员工,却还在基层一直议论着、抱怨着,老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现实工作中,一些人思想定位不准,总认为自身不错,一遇到问题或挫折就怨声载道,不断地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是认为自己“曲高和寡”,周边人无法理解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实际上,他们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源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自己存在的缺点毫无察觉或者满不在乎,不能从根本上清楚自己的错误,把责任时时处处推给别人。

自我反省是净化心灵的手段,是提高认知能力和办事能力的手段,是认识缺点、改正错误的前提。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适时地调整心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自我检讨,找出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地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只会抱怨他人或环境,对自己的缺点浑然不觉,一次一次地犯同一类错误,使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输家的角色。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一个人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去认识别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否则只能一次次做出错误的抉择。

失败是成功之母,反省是成功之父。一个人如果懂得了成功之道,又明白了失败之因,再将这些经验教训用在今后实际工作过程中,那么他成功的概率定会大很多。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一个人只有时刻反省自己,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优缺点,才会有觉悟,有了觉悟,才会吸取教训和改过自新,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然后才能进步。否则,如果一味的把失误归咎于他人,只会更加自欺欺人,陷入不能自拔的自我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