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 志——君子有志 志在千里(1 / 1)

自古乱世造英雄,英雄创时势。胡雪岩做官,是朝廷要员;经商,则是名满天下的“胡财神”。晚清的中国社会动乱不安,大多数人于此只会抱怨生不逢时,而具有远识卓见的胡雪岩,却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发现新的生机,为自己的宏伟志向,积累成功的动能。

立志在我,成事在人

古往今来,中国人大多相信命运,常常会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格言挂在嘴边,其大意就是告诉我们:

一件事的发端和进展在于人的谋划,而它成败与否则取决于上天的恩赐以及人力难及的命运之数。然而,胡雪岩却与众不同,他认为应该是“立志在我,成事在人”,这是对传统理念的一次颠覆。胡雪岩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源于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才会有对成功的渴望,才会为实现这个远大的志向去努力寻找途径和方法。

胡雪岩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为了养家糊口,胡雪岩从小就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那时候,杭州人称学徒为“学生子”,干的是又累又脏的粗杂活。对比起曾国藩的成长之路,无疑地,上天给胡雪岩堵死了这条“读书做官”的道路。

好在胡雪岩并没有像常人那样“人穷志短”,他聪明好学,勤快又善解人意,并且能言善辩,很快就博得了钱庄老板的赏识。三年满师之后,胡雪岩也顺利地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名言,所谓命运给你堵上了一扇门,上天必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上天为胡雪岩开启的另一扇门就是一经商之门。

在宋代做过宰相的苏东坡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胡雪岩还未出道的时候,就曾经说:“早晚有一天,我要自立门户,闯出一条通天路来,这样才算得上是个大男人。”这个志向正是胡雪岩在商界不断开拓、走向辉煌的原始动力。

在信和钱庄,身为伙计的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因此很快又被提升分管“外场”,从事联络客户、放款和兜揽存款的业务。这期间,胡雪岩果然不负东家所望,不仅将“外场”打理得妥妥贴贴,并且把钱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

但是,对于素来就胸怀大志的胡雪岩来说,此时已经不安于做“外场”的现状了。他自幼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只是由于自己身份卑贱,没有本钱,壮志难酬。因此,尽管他平常在众人面前总是笑容可掬,但内心深处却总是郁郁寡欢。多年的“外场”工作总算让胡雪岩日渐成熟起来,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就必须依靠官吏的支持,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仅凭自己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要想与在任的官吏拉上关系却又简直比登天还难。

一个人要想走进中国封建官场,不外乎这样几个途径:

一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吃尽“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头,将四书五经、诗词曲赋烂熟于心,八股文章做得有模有样;逐步由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而步入官场;一旦吉星高照的,中了状元,披红挂彩,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历史上清贫书生转瞬之间金榜题名、飞黄腾达者不乏其人。

另一条路是国家有难,社会动**,社稷倾危,此时,如果能抓住时机,投笔从戎。沙场血战,搏取武功,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旦凯旋,论功行赏,封妻荫予,泽及后世,一样地无限风光,也不亚于科考入仕。以上入仕者,或从文,或习武,来路都光明正大,无可非议。但是,倘若有这么一种人,文不能提笔作赋,武不能弯弓策马,金榜题名无望,疆场建功休想,是不是只能做个平民百姓,绝了为官入仕的念想?当然不会,只要有钱,也一样可以出将入相,这便是进入官场的第三条途径:捐官。

胡雪岩的机遇也正是“捐官”带来的。当时正是咸丰初年,如果按常理,国库的支绌本是常态,可那时正赶上了太平军席卷全国,清王朝岌岌可危,需要用兵的时候。这时,中央财政尴尬得一点腾挪的余地也没有,即使新开苛捐杂税,也难以解救这燃眉之急。

面对危局,在朝廷大臣的策划下,出台了一项“筹饷上策”,也就是“奏令各省,劝谕绅商士民,捐助军饷”。当然,这个“捐”字并非“捐献”、“募捐”的意思,而是“捐纳”的“捐”,也就是出钱买官的意思。

特殊时期的这项特殊政策,说白了就是号召天下有钱人踊跃买官,朝廷拿卖官所得的银两去充实军饷。从官场的角度上说,响应号召,积极“报捐”,不仅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反而是忠君爱国、报效朝廷的高尚义举。吏部也会依据“捐纳”的数目,给报捐者发放一张做官的“执照”。

朝廷颁布的筹款政策对于一心想通过经营官场靠山而发达的胡雪岩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时,他想到了上天赐给他的、可以帮助他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那个阶梯——王有龄。

那天,胡雪岩正在一家茶馆喝茶,又看见总是穷泡茶馆的王有龄进来。胡雪岩早就对王有龄这人有些了解,知道他祖籍福州,为人正直,满腹经纶,却一直怀才不遇,处境异常艰难。虽然王有龄的父亲曾是分发浙江的候补道台,但在杭州居住数年,却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好差使,心情抑郁,最后落得个老病缠身,客死他乡。

王有龄的父亲身后也没有留下多少银两,眼下的他可谓举目无亲,潦倒落魄,由于无所营生,所以常来泡茶馆,以解烦闷。胡雪岩想到这些,不禁顿生怜悯,便邀他到一个小酒店去“摆一碗”。酒至半酣,王有龄趁着酒兴将自己的困窘告诉了胡雪岩。

原来王有龄的先父在世时,曾给他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但这只是捐官的第一步,得到的只是一个虚衔,是吏部发的取得“盐大使”资格的一个“执照”,如果要补缺,则还要到吏部去报到,称为“投供”,然后再抽签分发候补。

由于王有龄一直都未曾“投供”,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补缺”。因此,浙江沿海虽有几十个盐场,却根本没有王有龄的位置。王有龄还道出了自己没有去“投供”是因为没有盘缠,说如果境况允许的话,自己倒是想“改捐”,做个知县。王有龄认为盐大使管盐场,收入虽然不错,但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而知县虽小,却是一方的父母官,能杀人也能活人,正所谓“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王有龄的一席话,使胡雪岩对他肃然起敬。胡雪岩虽然读书不多,却很有悟性,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类社会哲理深有体会。他身处钱庄,看惯了生意场上的人生沉浮。胡雪岩平时喜欢听说书,特别是有关“昨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宾”、“落难公子,小姐赠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类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常令胡雪岩兴奋不已。

此时,听罢王有龄的一席话,他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他认定眼前落魄潦倒的王有龄将来必定会大富大贵,只是火候未到。如果自己现在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年方二十出头的胡雪岩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像自己就是那救人危难的豪侠,虽算不上“贵人”,但手里尚握重金未交给老板的五百两银子,岂不正是助人成就大业的本钱?王有龄与胡雪岩对面而坐,却不知胡雪岩此时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了口茶,便向胡雪岩拱拱手,要起身告退。

“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个包来,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这是老板当初交代胡雪岩去收讨的一笔倒账。这笔倒账由于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老板也不会怪罪他。

因此,胡雪岩未把讨回来的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着如何把这笔钱做为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现在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工夫。

王有龄盯住银票,如做梦一般。当他听胡雪岩说要把这张银票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怎么也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以目前的处境,他也实在是偿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到胡雪岩是真心实意地要帮他,绝非儿戏时,他又感激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见状慌忙扶住他,重又唤来酒菜,随后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第二天,王有龄就在胡雪岩的资助下买舟启程北上,胡雪岩到码头相送,两人依依惜别。

当然,胡雪岩最终也为自己的这一“义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的这笔款子虽是“倒账”,就钱庄而言,已经作为收不上来的“死账”处理了,如果能够收回,完全是意外收入。由于欠债的人有个绿营的营官撑腰,钱庄怕麻烦,也知惹不起,只好自认倒霉。但巧的是这个人偏偏跟胡雪岩有缘,平时两人很谈得来。

当胡雪岩登门说明来意后,他二话没说,把钱如数交到了胡雪岩手中。胡雪岩当时心想,反正这笔款子钱庄已当无法收回处理,转借给困境中的王有龄,将来如果能还更好,万一不能还,钱庄也没有额外的损失。

如果胡雪岩把这事悄悄地办了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可他回到钱庄后,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了,而且自己还写了一张王有龄出面的借据送到总管店务的“大伙”手里。钱庄老板得知胡雪岩将五百两银子“借”给一个陌生人后,不仅勃然大怒,更是痛心疾首。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在外面吃喝嫖赌花光了银子,并以此作为借口加以搪塞罢了。钱庄老板很清楚,此时即使将胡雪岩打死骂死也已无济于事了,于是老板只得将胡雪岩扫地出门。

胡雪岩做出了这等“傻事”,一时被杭州的金融界传为茶余饭后的笑柄。胡雪岩在杭州已无法立足,只好离开杭州,流落到上海。后经别人介绍,在一家妓院里打零工,做一些扫地挑水的粗活。

日后每当提及此事,胡雪岩总说:“襄助王公进京投供,事后连累我丢了饭碗,我当时一点儿顾虑都没有,更没有半点后悔的意思。为此遭受生活的困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受人歧视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人一生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功成名就呢?只会享受生活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经受得起磨难,眼光更要放得长远。”

幸好王有龄时来运转,北上途中,幸遇“总角之交”,时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有了这重关系,王有龄再次回浙江后,就成了巡抚黄宗汉的手下红人,也顺利地成为了“海运局”的坐办。

此后,王有龄更是吉星高照,官运亨通,在政界青云直上。做官之后的王有龄当然也知道饮水思源,到处不遗余力地寻访胡雪岩的下落,最后终于找到了胡雪岩。王有龄的突然出现,不仅扫清了胡雪岩的恶名,恢复了名誉,而且这个时候,胡雪岩的人生之路也出现了两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一是回到信和钱庄。以胡雪岩此时的条件,回去一定会得到重用,信和钱庄也做好了请他回去的各种准备。

二是留在王有龄的身边。此时的王有龄也非常希望胡雪岩能留在自己的身边帮助自己。按照王有龄的想法,让胡雪岩在适当的时候也捐个功名,凭他胡雪岩的能耐,一定会有飞黄腾达的时候。

然而,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官场不是胡雪岩的兴趣所在,他不喜欢走这条路;帮助王有龄他虽没有推辞,但他终究还是想有自己的事业。至于回到信和钱庄,这不仅是犯了俗话所谓的“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大忌,在胡雪岩自己看来,这“回头汤”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计”为止,终归是个“二老板”。

胡雪岩说:“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他要的就是自己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开办自己的钱庄,自立门户做老板。这种不甘受制于人的自主意识,正是一个成功之人所必备的素质!因为只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才能使自己正确的决策得以通行无阻,不受那些目光短浅、毫无胆识的老板的限制,失去大展鸿图的机遇。

后来,为了报答胡雪岩,王有龄对胡雪岩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甚至不惜以巡抚之职通令全省:“凡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公款往来,必须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来汇兑,否则不予接纳。”

胡雪岩也凭借王有龄的权势,以“阜康钱庄”为自己在金融业的中心阵地,周旋于官府、帮会和洋商买办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并利用这个关系网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事业也蒸蒸日上。及至后来,王有龄升迁巡抚,对胡雪岩的事业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还需要具有坚韧的品性。胡雪岩心志远大,时刻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寻找机会,当初与王有龄的一席话,让他发觉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必定会翻转过来,认定此人一定能帮助自己成功,足可谓眼光独到,见识卓远;而当得知王有龄“投供”没有盘缠时,胡雪岩不计个人得失,冒着风险用钱庄的银子襄助王有龄;被钱庄老板发现把银子借给王有龄后,胡雪岩不仅遭到他人诽谤,而且丢掉了稳定的饭碗,过起了流浪的生活,而且还受到了同行的歧视,但胡雪岩依然泰然处之,足可见其意志之坚定。这也正是一种鲜明的成功性格。

胡雪岩在羽翼未丰之时,就敢做出如此惊世之举,完全是因为他早已认定做生意,必须要有官场做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也正是这种思想一直左右胡雪岩的一生,致使他成为富可敌国的一代巨贾。

坚忍不坠青云之志

做人的学问,首先即在于立志的学问。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其人生只能是平庸的;而那些志向高远的人,往往都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当然这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与此紧密相关的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还必须踏踏实实地躬行践履。这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又一种素质。

胡雪岩之所以能从“伙计”到“老板”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这和他们终身所奉行的也为世人所推崇的“坚忍”是密不可分的。

胡雪岩说:“一个人要想通向大成,必须有不可想象的‘忍’功,能够在最苦的时候想到最甜的东西。”

曾国藩与胡雪岩虽一官一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他们在“忍”字上却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胡雪岩不仅能“忍”,而且他的“忍”功也相当深厚,任何凶恶的面孔到了他的面前,他都会以笑脸相迎,而且不失分寸,既不失自己的面子,也能巧妙消解对方的凶恶之气,往往还能化敌为友。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胡雪岩在他早年的求学波折中深深地感悟到了这一点。

胡雪岩祖籍安徽绩溪。清朝的雍正、乾隆年间,胡家还名满天下,但是到了胡雪岩的祖父这一代,由于朝中朋党、满汉之争加剧,胡家受到牵连,从此之后,家道日下,一蹶不振。到胡雪岩时,绩溪胡家已再无人提起。

胡雪岩虽然父亲死得早,家里又很穷,但族人都认为他是个“人才”,也是振兴家族的希望,便集资把他送到江南名儒柳风和的万树书院去读书,希望他发愤图强,能够重振胡家声誉。不料,胡雪岩志不在书中而在经世致用。同时他性格争强好胜,爱出风头,常和老师辩争、顶嘴,惹得老师极为不满。

有一天,胡雪岩又和几个同窗在一起高谈阔论,当他们谈到为政之道时,其中一个说:“老师言之有理,为政之道在于恢复孔孟之礼治,民知礼则无事端,无事端则天下大治。”

胡雪岩听后却连连摇头,面带不屑地说:“非也!非也!”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胡雪岩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古至今,人之心意在于利,正如古人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凡事都须从利上考虑,若不以其为政,国之大害也。”

同窗们听到这里,忍不住摇头辩驳:“雪岩,你说天下之人皆为利来利往,恐有不当。我等读书之人当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又岂可学商贾之辈,为营小利,而废圣人之言!”

胡雪岩也批驳说:“圣人之言,若不能经世致用,不如不学!治国之本在于民生,而民之生在于利,有利则生,无利则死。我等读书之人,乃国家栋梁,以后或为朝廷重臣,或为一方大吏,决策谋略都事关百姓的生死存活,又岂可拘于孔孟一家之言,而闭口不谈利字!”

众人听罢竟一时无语,其中一个不无嘲讽地说:“胡兄果然高见啊,只是不知将来胡兄会不会‘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随即,一阵哄堂大笑。胡雪岩见此,便回击说:“君等来此读书,难道不也是为利而来吗?只不过不在小利,而在求大利罢了!”

众人听后非常不悦,有人说道:“胡雪岩!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等学为国家,为圣上分忧,并不是像你那样为利而来!”

胡雪岩笑道:“芸芸众生,谁无取利之心?我等若无五百两银子,恐怕连万树书院的大门都休想进来,还谈什么治国为政之道!”

胡雪岩的这番话,正好被柳风和听见了。他来到胡雪岩面前,怒气冲冲地指着胡雪岩的鼻子说:“胡雪岩,你是个有志之人,在我这里委屈了你,请另寻高就吧!”说完,柳风和袖子一挥,转身就走了。就这样,胡雪岩被老师逐出了书院,开始了流浪生涯。

后来,当胡雪岩走进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的时候,他便汲取了这个教训,胸怀大志的他,虽身处市井之中,面对身边的蝇营狗苟之人,也能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就如同他扫地、倒便壶一样,面对浓烈的“腥骚”之气,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忍”。

当然,这里的“忍”,不是指软弱的奴性媚骨,而是能屈能伸的坦然大度,是不计屈辱,犹如潜龙在渊。忍,不是糊涂,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坚韧与顽强。能大忍者,可以说要比那些凡事争先、永不妥协的人更坚强也更有智慧。

翻开中国历史,蛮勇之人比比皆是,如项羽,不回江东,宁愿乌江一刎,其宁折不弯的品性,除了赢得后世人的泪水,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试想,如果当初他能体会到“忍”字的真谛,能够忍一忍,青史或许将会改写。

对于经商者而言,悟出“忍”字的真谛也同样重要。一个商人如果缺乏一定的忍耐力,就看不见身边的机遇;而机遇往往正是在他们忍耐的过程中,突然闪现在眼前,使他们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古语有言:“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见,一个人的人格和理想是无比崇高,其坚韧的品质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挤垮的。

世间的事情确实有难易之分,人的能力也有大小之别,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坚持、坚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

就经商来说,越是利益丰厚的生意,其风险也就越大,困难往往也会更多,其资金的运转周期也可能相对较长。而生意中也不可能时时都一帆风顺,“穷”、“钝”的情况难免发生,因此,坚持自己的信念,尤其是在困境中坚持,是避免功亏一篑的关键所在,也是暂时的失败后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

成功往往就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俗语说“要立常志,不要常立志”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一个平凡人,做平凡的事,也要有坚持的韧性,正所谓“人生困顿寻常事,贵在坚持是伟人”。因此,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人生信念。

找到自己的空间

一生中我们肯定经常会问自己一句话,我今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爱什么样的工作?我如何才能得到这种生活?我如何才能做我喜欢的事情?能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就已不是平庸之辈了,因为世上太多人像蚂蚁一样,他们工作,他们生存,好像没什么原因似的,也许有一天不小心被踩到了,一生就完了。

我们总是听到“上天对万物都是公平的”这样的话,如果你信了,则说明你太善良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是公平的,那为什么人家坐车我们走路,而且走路还被溅了一身泥呢?所以上天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人的智力的不平等,只有在智力相同的情况下才会说到运气。人成了万物的主宰就是因为我们的智商,在竞争中我们胜利了。

但世间的确是有太多的机会,每个人都在找这个神秘的机会,但就像吗啡有时是药,有时是毒品一样,就看这个机会适不适合你了。而且有些机会还不是自己来的,而是通过聪明的头脑创造来的。胡雪岩的一生根本不是有很多机会,而是他为自己创造了太多的机会。

他帮王有龄捐官,这是他为自己创造的第一个机会,机会也如种子,只要发芽,就一定会生发出许多枝蔓。后来他又帮左宗棠,为自己弄了个红顶子。所谓机会,只是要你会看机缘啊。

如果你是一个种田人,那把你放存城里,你不是享福而是受罪,而一个骄傲的城里人到乡下同样是被嘲笑的。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这就让我们相信思想一定是左右着行动,并且一定是在行动的前面的。思想总是走在行动的前面,没有思想便不会有行动的产生。就像我们在肚子饿时想到美味佳肴一样,此时你一定会采取行动,想方设法把你想吃的东西搞到。

美国百万富翁艾琳·福特在谈到他的经营历程时,曾说道:“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来开创,当你真正梦想要一件东西时,就一定能弄到手。有了思想就必须马上开始付诸行动,只要你想到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有无论怎样都必须去完成的精神。”

如何将模糊微弱的“愿望”转变成清晰强烈的“欲望”,是相当深奥的一种学问。若当真能转变成功,心中便会萌生一种力量,驱使自己向前推进。

而没有目标则是成功的最大障碍,要知道思想能控制行动,只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思想,你便可以创造出促使自己成就某事、获得某事的欲望。

斯太菲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亨斯城退役军人管理医院疗养。经济上他是破产了,那时他穷的只剩下时间了。

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看到许多洗衣店都把刚熨好的衬衣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保持衬衣的硬度,避免皱纹。他就向洗衣店了解情况。

从回信中获悉这种衬衣纸板每千张要花费4美元后,他的想法是:以每千张1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纸板,并在每张纸板上登上一则广告。登广告的人当然要付广告费,这样他就可从中得到一笔收入。

斯太菲克有了这个梦想,就设法去实现它。出院后,他就投入到了行动中!这其中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但斯太菲克最终取得了成功。

人想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野心,只有具备了野心才不会让人的大脑停下来。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而人们因为有了对自我的期望值,一般就会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天资不是太高的人却有很大成就的原因。

现在人对金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财富虽然如此重要,但我们一定要谨记:财富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创造美好人生的手段;致富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而是借助财富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因此,充实与平衡的人生,才是致富的出发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乐观地规划与执行一生的致富计划。根据我们提出的原则,每个人既不必透支时间与精力,也不必牺牲工作与生活,就能获得丰硕的财富。记住!惟有兼顾事业、生活、健康、家庭与财富,才是真正的致富。获得天下财富而失去健康、家庭与生命意义的人,不能算是成功者。

我们看到李嘉诚的成功,更看到他那样善待人生的举动,他总是给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就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知道如何通过实现的过程而享受人生的人。他说过一句关于财富人生的最经典的一句话“最聪明的商人不是只看到手中的钱,而是想尽办法以做人为头等大事。”这就见出做人之重要,做人就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有了目的就要执著的走下去。

对人生目的执著的追求,就要对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李阳,兰州大学力学工程系的毕业生,是一位靠执著的“疯狂”精神取得成功的青年。

1998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北京图书馆报告厅,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手执话筒,振臂高呼,台下近千名学生、干警,还有下岗工人不顾天气的炎热,手里拿着卡片扯着喉咙跟着大吼。

原来这疯狂的场面是李阳在做“疯狂英语”的讲座,那个领头的“疯子”便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一位大学生说,他已连续听了李阳的6场讲座了,几乎场场坐无虚席,很多人都是坐在地上和过道上,连好多外国留学生也都来参加了。

北图门口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说:“今晚我们好多英语老教授都来了,也都疯了一把。”

李阳的疯狂英语已在各高校刮起了旋风,晚上每到熄灯后,学生宿舍里喊英语的声音此起彼伏,搞得管理员禁止也不是,不禁止也不是。

这就是李阳,靠疯狂、靠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成功的青年。然而,李阳过去的性格是非常内向的,他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经常不及格。

一直到大学二年级,李阳为了通过英语考试,拿到学位证书,不得不强打精神每天早上学习英语。为了集中精力,他于脆跑到学校烈士亭大声喊背英文,这一喊让他发现这样做精力会非常集中,效果不错。几个星期后,李阳抖起胆子去了学校英语角,英语说得还真有点儿样了。李阳的变化引起了同学们的惊奇,大家都让李阳介绍经验,这让李阳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从此,每天中午烈士亭都传出了李阳疯子似的喊叫,整整4个月,风雨无阻。为克服内向的性格,李阳脚拖46码特大号美国劳工鞋,穿着肥大的裤子,戴着耳环,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任同学们笑话或议论。李阳终于在大喊中复述了近10本英文原著。被嘲讽为“疯子”的李阳不仅通过了四级考试,还一举拿了个全校第二。这当然不是仅仅靠疯狂和另类就能做到的,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是因为过于执著而类似疯狂,而绝不会是疯狂像执著,这是不同的。

李阳执著在他要熟练使用英语,而不是他只是想疯狂的一种暴露欲。人的性格中都有一弱点,李阳的弱点是内向,他只是通过一种方式来摆脱而已。这就见出成功的方式是不同的,跟他喊英语的人有几个是为李阳喊的呢?他只是教给大家一个方式,如果你也想成功,那么就克服掉自身的弱点。

大学毕业后,李阳在一家研究所当了一年半的助理工程师。因为有了大学期间的经验,而且他也从这种喊英语中得到太多的益处,每天清晨,李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屋顶平台大喊英语。

一年半后,他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调入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英文专业学历的播音员,并担任新闻播音员和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成为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文播音员,就连老外也被李阳地道的英语所征服。

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顾问理查德·布什,在广州作题为“克林顿当选总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过程”的重要演讲,李阳因出色的翻译,收到了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汉密尔顿的亲笔信,称赞他卓越的英语水平,为中美两国友好交往做出了极大贡献。美国总统特使商务部长布朗访问广州时,李阳是主持室唯一的中国译员。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翻译,李阳照样游刃有余,在1994年世界移动通讯国际会议的27位发言者的同声翻译中,李阳更是令同行刮目相看,因为发言内容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非常多,而且难以把握。

李阳几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覆盖了别人六七年才能涉足的领域。“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中国人的声音响彻全世界!”1994年,李阳辞职创办了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口语推广工作室、国际会议展览口译服务中心和英文广告配音工作室。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也就是心理学家最近才搞明白的“自我意向”是多么的有意义,只要有梦想,并且还有支持这个梦想的热情,这种热情是靠着一种野心来维持的,那世间的事很少有不能实现的。

磨炼定力,驾驭时机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一句老话,它旨在说明:做事不可操之过急!同样,在成大事的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这就是说,“等待”也是成大事的一种战术。

时机往往不是在你想要或你正好准备好的时候莅临,相反,更多的机会正是你准备尚不充分,或者条件不太成熟的时候到来。这时候是耐着性子静待下一次良机出现还是贸然借机出手,不同的选择可以反映出决策者不同的能力和气度。胡雪岩不仅善于捕获机遇,也善于等待时机,尤其是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有时忍耐才是上策。

王有龄进京捐官,由于有何桂清的推荐,回到杭州很快就得到了海运局坐办的实缺,而在胡雪岩的全力帮助下,涉及王有龄自己以及整个杭州官场人物前途的漕米解运的麻烦,也一举圆满解决。这个时候又恰逢湖州知府出缺。

湖州为有名的生丝产地,丰饶富庶,是一个令许多人垂涎的地方。王有龄由于漕米解运的事,已经在杭州得了能员之称,这使他一下子又得了湖州知府的肥差。不仅如此,他还同时得到了兼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许可。一切如意,他实在是太顺利了。

如此顺利,连王有龄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运气会如此之好,他对胡雪岩说:“一年工夫不到,实在想不到有今日之下的局面。福者祸所倚,我心里反倒有些嘀咕了。”还是胡雪岩大气得多。他对王有龄说:“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衡雪岩的这番话虽然是具体针对王有龄的沉不住气说的,但却也实在说出了一番应对人事的大道理。人总是要往前走的,只有做好当下该做必做的事情,才是往前走。

胡雪岩就是一个遇事不惊,很能沉得住气的人。阜康挤兑风潮波及杭州,在杭州主事的螺蛳太太本来是一个很有主见也很能干的人,但她也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得不知所措了。就在这时,胡雪岩回到杭州。

他来到钱庄的时候,正遇店里开饭,他居然还有一份“闲情逸致”去看伙计们的饭桌。见伙计们的饭桌上只有几个平常的菜,他居然还有心思嘱咐钱庄“大伙”谢云清,说是天气冷了,该用火锅了。

他要谢云清把冬至以后才用火锅的规矩改一改,照外国人的办法,以气温的变化做标准,冬天寒暑表多少度吃火锅,夏天寒暑表多少度吃西瓜。虽然这种关心店员生活的情形以前也有,但在面临破产倒闭的关头还能如此,连那些伙计们都感到十分惊异。

胡雪岩能够如此沉得住气,就在于他懂得时机未到不可急躁冒进的道理。他告诉自己,只想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他由自己沉得住气而来的冷静,使他在危机来到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手段,大体都还是有效的,比如,他那使伙计们惊异的“看饭桌”,对于稳定人心就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是客观情势已经不允许他起死回生,再好的手段也只能维持一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

人们在称道胡雪岩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无不惊叹他在处理事情上的定力。做人要经得起折磨。厄运来了是大折磨,经受不起,就会毁了自己。好运来了,也是大折磨,经受不起,会白白糟踏了好运。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有时候很容易沉不住气,危机出现的时候容易沉不住气,事情太顺了,也容易沉不住气。比如,有好多中了彩券一夜暴富的穷人,过不了几天就又重新一贫如洗,这就是经受不了好运的折磨。

好运道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是常有的事情。好运道加诸于人,全看承受的人是否有接受的能力。好运道放在做事气闲心稳、从容自在的人身上,他们会把好运再放大十倍百倍,放在手足无措,举止失度的人身上,降临到头上的好运会把他们活生生地变成惊弓之鸟。

事缓则圆,等待是成大事的一条必经之路。在局势明显不利,或形势不明时,宜保持谨慎,一方面积极准备,一方面静候时机。如果盲目进取,很可能招致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