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一要抓住时机,二要敢想敢干。换句话说,要靠机会,更要靠真本事。对于胡雪岩来说,机遇并非我们平时所见的“可遇而不可求”,因为他非常擅长把握时势,甚至能以时势为土壤,积极地去创造出机遇,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守株待兔,坐等机遇的到来。
精准预测,抢占先机
做生意如在战场打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对未来市场的动态作出精准预测。但是,准确地判断一项投资能否最终经营成自己的一项财源,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超前预测的能力,要有能在整个局势的盘算中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的眼光。正如胡雪岩所说:“做生意贵乎盘算整个大局,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照这个方向去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就像三伏天气,说变就变,神秘莫测。因此,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并且能充分利用这种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胡雪岩常说:“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除随机应变之外,还要有超前预测的能力。
胡雪岩的确有一种天然的优势,就是对整个时事有先人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先于别人筹划出应对措施。有了这一先机,胡雪岩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
清朝发展到道成年间,洋人的坚船利炮,让一个至尊无上的帝国突然大吃苦头,随之引起长达十几年的内乱。这一变故,在封建官僚阶层引起了矛盾冲突。面对西方的冲击,官僚阶层起初均采取强硬措施,一致要维护帝国之尊严。随后引起了看法上的分歧,有一部分人主张对外一律以安抚为主,让洋人找不到生事的借口,以为一味地安抚就可笼住洋人,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无非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当然这些人也是用心良苦,不愿以鸡蛋碰石头,避免一般平民受大损伤。
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对洋人采取强势态度。认为一个国家断不可有退缩怯让之心,免得洋人得寸进尺。这一派人以气节胜。但在实际事情上仍然难以行得通,因为中西实力差别太大,凡逢交战,吃亏的定是老百姓。
这两路人都是站在帝国的立场上看洋人,可以说都是“隔”了一层的做法。还有一部分买办商人以及与洋人交涉较多的沿海地区官僚,与前面两者又有不同。对于洋人的不同理解,必然产生政治见解上的不同。在早期,薛焕、何桂清、王有龄见解接近,即利用洋人的态度;这与曾国藩等的反感态度相对,形成两派在许多问题上的摩擦。胡雪岩因为投身王有龄门下,自己也深知洋人之船坚炮利,所以一直是薛、何、王立场的策划者、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到了中期,曾国藩、左宗棠观点开始变化。左宗棠由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和欣赏,进而积极地要开风气之先,胡雪岩之洋人观得以有了依托。
基于这种考虑,胡雪岩从来都不脱离官府。不论做什么生意都是以帮助官府为根本出发点,由于帮助官府有功,胡雪岩得以使自己的生意做遍了大江南北。官府承认胡雪岩,也为胡雪岩提供了他从事商业所必须具有的自由选择权。假如没有官府的层层放任和保护,在这样的一个封建帝国,胡雪岩会处处受滞阻,他的商业投入与得到的报偿必然不相匹配。而投入太大和消耗太多,必然影响他的经营,使其不可能形成如此大的气候。
可以看出,精准预测使胡雪岩在时局混乱的前提下,能处处抢先占领市场空缺或开辟新的市场,这也直接决定着胡雪岩事业的巨大成功。
抓住机会,敢闯敢为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因为社会不是按照“辛勤者胜”的规律运行的。社会的内涵复杂得很,事实上是辛勤者中间有着胜负之别,而在成功的辛勤者之中也有巨大的差别,一部分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依旧能成功地拥有万贯家财。社会内涵之所以不那么单纯,正是源自那些差异的存在。机会正是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1.做个懂得把握机会的人
机会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开放的、有利的环境因素,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使之更有效地创造利益。具体地说,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如果各方面因素以最佳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就是开放的、有利的条件,谁能最快发现并使用这些最佳组合,优化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可以更快、更准地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就叫机会。
无论哪一位商业领袖的成功故事,都会使你发现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懂得把握机会的人。他们的命运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挑战,并被浓厚的传奇色彩包围着。人生各个阶段当中,对患难的承受力最强的阶段,就是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没有家计之累的年轻时代。这个阶段若错过了,年纪再大一点儿时,也许就没有那份勇气和胆量了。
对于致富来说,利益主要是指金钱的收入,当然还包括名誉的提升,以及形象的树立或改善,而建立声誉和改善形象的最终目的也是带来财富。对于机遇,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对待它,我们应该牢记当机遇不在时,就要去寻找机遇,当机遇来临时,就要善于把握机遇,这是追求成功的人应该拥有的基本本领。机遇有时披着险恶的外衣,如果你不能用头脑来分析这外衣下到底是什么,那你将永远不会有机会。
李嘉诚曾经这样说过:“机遇只钟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有准备头脑”涵盖很多的内容,而见识和胆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有见识和胆略的人才有抓住机遇的可能,而缺乏见识和胆略的人即使机遇频频在他面前跳跃,他也经常视而不见,就算看见了也不会把握。善于利用机遇的人拥有敏锐的目光,机遇一出现,他就迅速出手。因而,醒着的人是机遇的宠儿,对于那些不够清醒的人来说,只有在回忆中才会发现机会曾经来过。
胡雪岩在没发达以前就时刻想着要拥有自己的钱庄,他为了这一天下了太大的投资,他如果不是因为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辉煌,他只要安分的工作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但他毕竟不是池中物啊!为了克服钱庄刚开业资金不足的困难,他连太平军的钱也收纳进来,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但胡雪岩不怕。后来是王有龄被逼死杭州城,他独对左宗棠的质问,一样是化险为夷。胡雪岩的一生可谓是险相环生,但又柳暗花明。
2.善于冒险才能抓住机遇
机遇一向是为有准备的头脑提供服务的。机遇稍纵即逝,因而,机会总是偏爱有所准备的人,他们总是不畏险阻,抓住机遇。在商场上,机遇尤其是一种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善于抓住商机的人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目标,而成功者总是富于冒险精神。
这里所说的冒险不同于头脑简单者的鲁莽,也不同于利欲熏心者的投机,这里所提倡的冒险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市场,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败的可能。正如马克思所说:“交换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本身,就是商品生产者。”如果生产者不敢冒险,那他不仅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而且也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商品经济就是一种竞争经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险不足以言勇”。要走出平庸,活出风采,就要敢于冒险。当然,这里说的冒险并不是像赌徒那样,完全把宝押在“运气”上。冒险不是靠碰运气,而是靠智慧。倘若一点可能性也没有,就冒失轻率地干起来,这就不是冒险,而是盲动,或者说是一种自杀行为。
冒险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理智思考和周密准备的基础之上,有70%以上的把握就应当机立断,大胆地去行动。
中国广汇企业集团的孙广信不仅谋略过人,而且还敢于冒风险,在关键时刻不失时机地发动“三大经济战役”,赚得了巨额财富。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广信得知一个信息,乌鲁木齐一家以经营粤菜为主的“广东酒家”因经营不善倒闭。孙广信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立即找到老板,经过一夜的分析测算,最后举债67万元盘下了广东酒家。吃惯了羊肉、牛肉的新疆人,看到那些活蟹、活蛇、鲜虾之类都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愿花高价就餐,“广东酒家”开业4个月就亏损17万元。于是,孙广信亲任前堂经理,并采取猛烈的宣传攻势,印刷了大量的精美宣传品,派人送到各大部门和公司。这一广告做的还真不错,一时间“广东酒家”门前车水马龙,能否在“广东酒家”就餐竟成了高贵身份的象征。不到半年,67万元的债款如数还清。
接着,广汇公司又创办了档次较高、具有代表性的“迪斯尼乐园”、“香港美食城”、“阳光大酒店”、“凯旋门娱乐城”等8个实体,取得了第一个战役的全面胜利,拉开了广汇公司经济大发展的序幕。
新疆石油行业每年都有几十个亿的内外贸易要做,因此引来大量海内外客商。孙广信心里暗暗想,这些中外客商离新疆如此遥远,我们就守在家门口,为什么不能近水楼台赚他一笔呢?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做起了石油生意。第一笔生意是进口一批石油钻井零配件,接单后,孙广信单枪匹马地跑了几趟北京,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做成了90多万元的生意,纯利润23万元。
小试身手后,孙广信迅速确定了“第二经济战役”的方向,抓住新疆石油贸易大发展的契机,努力跻身于国际大贸易圈。
孙广信的广汇公司与内地两家有进出口权的大公司——中国陆地石油科技开发公司和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结成伙伴,成为它们在新疆的分公司。两年来,广汇企业的石油贸易成交额达1个亿,又为企业的再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我们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房地产业骤然兴起,新疆有了100多家房地产公司。可半年后,房地产业受政策影响全面滑坡,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孙广信却以超人的胆识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展开了广汇公司“第三个经济战役”。他们以超常的规模和速度,在西北五省首先推出 5万平方米商品房跨年度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还豁出血本在区内外各大媒体做宣传,仅房地产方面的广告费就达400多万元。就是这种不怕死的冒险精神,使广汇公司成为新疆房地产业的巨子。
人们还未回过神儿来,他们又将企业集团从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全面推进,着手建设一个亚洲最大的花岗岩石材加工中心。
搏击商海险峰常在,只有敢于攀登、敢于冒险的创业者,才能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投资与投机、冒险与成功往往仅一步之遥,但财富常属于那些善于抓住时机、敢于冒险的人。
大凡成功者大多是乐于并善于冒险的人,他们常常去冒常人不敢冒的险,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勇敢是世界上任何领域的一流好手都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只有靠着勇敢,他们才能坦然地面对危险和困难,才能出人头地。
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
机遇是一个美丽动人但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可能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长叹,她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成功的人,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把握住人生的机遇、时代的脉搏。所谓“应运而生”、“时势造英雄”,无论是“运”,还是“时势”,都不过是机遇的另一种符号。
1.把握时机,大胆投资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为解决军饷不足的问题,朝廷下旨,要京城高官和各省督抚捐献军饷。浙江巡抚黄宗汉作为一方封疆大吏,自然也在捐献之列。但黄宗汉又不愿自掏腰包,此时恰逢王有龄运送漕米有功,将外放湖州知府,而王有龄因为海运局还有一部分亏空没有补足,故而希望黄宗汉让他兼领海运局坐办。但黄宗汉乘机将“盘口”转给王有龄,王有龄不敢怠慢,马上拿出一万两代捐。
这笔钱本来可以直接由与海运局有业务关系的信和钱庄汇往京城,王有龄也准备由信和马上汇出,但胡雪岩却将这笔钱要过来,他要转一道手,把自己打算刻意栽培的干将刘庆生送到大源钱庄划汇。
胡雪岩这样考虑:刘庆生是个可造之才,但他到自己的阜康钱庄之前,只是大源钱庄的一名伙计,由伙计直接升档手,同行未免轻看。一行生意的场面,最终要靠人才撑起来。现在由他代理黄宗汉去办理汇款,对于抬高他的身份,将起很大作用。抚台是一省天字第一号的大主顾,有这样的大主顾在手里,同行对刘庆生自然会刮目相看,而且更重要的是,刘庆生为黄宗汉汇划这笔款子,还会引起同行对阜康来头的猜测,这种猜测在同行中传开,会将刚刚挂牌的阜康钱庄场面做大,而场面越大,生意越好做。
这样胡雪岩一文不花却有一石两鸟之功效。既抬高了刘庆生的身份,又宣传了阜康的牌子。胡雪岩的经营之道,确实让人佩服。而他把握时机,大胆投资正是他成功的关键。
2.善于抓住商业的发展机会
人一生的机遇往往只有那么一两次,就看你能否抓住。一个哲人说过:“在每一位伟大人物的一生中,都有一个关系其成败得失的时刻,在此紧要关头作出的行为抉择代表了他所能采取的最高水平行为。”
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的高手。当不少人还在原地踏步时,他们早已顺着机会的急流而下,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王国。因此,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才发自内心地告诫人们:“每个人都拥有机会,只不过有些人不会掌握而已!”
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信和钱庄的张胖子,与胡雪岩同行于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带的蚕丝经营。而且张胖子就任的信和还是杭州城里最大的钱庄之一,资本比刚刚起步的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没有想到去经营蚕丝,做注定能发大财的蚕丝生意。胡雪岩是第一次经营蚕丝生意,无论是经营历史、商业经验,还是经济实力,都不如作为上海丝商巨头的庞二。
但胡雪岩刚刚涉及蚕丝生意,一上手就想到联合同业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在销“洋庄”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范。而庞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丝“洋庄”却没有想到如此去做。这不能不说胡雪岩的眼光要比常人敏锐的多,并且非常善于抓住商业的发展机会。
商机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往往被人忽视。很多人认为凭肉眼便可捕捉机会,所以较少去仔细寻觅,这种错误的导向致使商机流失。拿起放大镜把注意力放在目前可以利用、可以支配的资源上,千万不要疏忽任何机会,如果你有了这种心态,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3.如何抓住机会
对于成大事者来说,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获得商机。那么该如何抓住机遇呢?下面两点非常重要:
(1)第一,反向思维
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寻觅,却一无所得,正是因为他受制于习惯思维定势。而机会的栖息之处正是在于“定势”之外。所以,不人云亦云,是把握时机的关键。众人以为不行的事,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困难,也可能是不适合他们的,却适合你做的。大家趋之若鹜时你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会更多;大家踯躅不前时你或许多跨一步就能够独领**。
(2)第二,科学的分析
“经验”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科学以愈来愈强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对“机会”的分析,无疑更应划人科学的范畴。看当今世界上每一家顶尖级的集团、公司都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搜集、处理、分析市场动态,从中捕捉任何有利于本集团、本公司的信息。
“经验”的局限,已让人们尝够了“苦头”,而今天信息已唾手可得,却容易让人们迷失其中。这就需要剥离和辨识信息真伪的技能。所以,对机遇的“把握”,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
商海中,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若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方能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机遇面前,吃亏也是占便宜
有这么一道思考题:什么东西人们都不爱吃?不错,答案正是“吃亏”。可见,人们对吃亏是比较敏感的。但是,对于一个生意人来说,有时吃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胡雪岩从中得到了实惠。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1.设立“阜康”钱庄
胡雪岩创业的第一步是设立“阜康”钱庄。尽管钱庄有王有龄的背后支持及各同行的友情“堆庄”,然而,如何才能在广大储户中打开局面呢?胡雪岩想出了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妙计。
且说钱庄开张那一天,晌午,摆宴款客之后,客人相继离去。胡雪岩方才静下心思来盘算开业的情况。做生意第一步最重要,要么谋名,要么取利,只有走准了第一步,以后的生意才会水到渠成,不断做大。胡雪岩低头暗自思忖一番,明白做钱庄生意的第一步就是要闯出名头,要让人感到在这里存钱安全,有利可图,如果能做出名气,即使目前舍一点,以后肯定也能财源滚滚。但是怎样才能打响名气呢?忽然,他脑际灵光一现,立刻把总管刘庆生找了过来,下了一道命令:令刘庆生马上替他立十六个存折,每个折子存银二十两,一共三百二十两,挂在他的账上。刘庆生见胡雪岩迫不急待地要开这么多存折,如坠五里云雾,莫名其妙,但既然东家吩咐,只好照办。
待刘庆生把十六个存折的手续办好,送过来之后,胡雪岩才细说出其中的奥妙。原来那些按他吩咐立的存折,都是给抚台和藩台的眷属们立的户头,并替他们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当然就好往来了。
“太太、小姐们的私房钱,当然不太多,算不上什么生意,”胡雪岩说,“但是我们给她们免费开了户头,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她们肯定很高兴,她们的碎嘴就会四处相传,这样,和她们往来的达官贵人岂不知晓?别人对阜康自然就另眼相看了。咱们阜康钱庄的名声岂不就打出去了?到头来还愁没生意做吗?”
刘庆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佩服胡雪岩做生意的手法。
刘庆生把那些存折送出没几天,果不其然,就有几个大户头前来开户。钱庄业的同行对阜康钱庄能在短短的几日内就把他们多年结识的大客户拉走颇是惊讶,不知所以然。
胡雪岩不只把目光盯着太太、小姐们等上层人物,他还注意吸收下层人民的私蓄。他没有忽略处于社会底层的重要顾客群体。他知道,下层社会中,虽然每一个人的私蓄不多,但是积少成多,小河也能汇成汪洋大海。
在寻常人的眼光看来,胡雪岩在经营中的一些做法实在是一些“舍本生意”。但胡雪岩的高明在于,他能看到长远的利益,因此舍得吃亏,而他的投资,往往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2.舍得用吃亏换便宜
胡雪岩目光高远、舍得用吃亏换便宜的策略还体现在另一件事上。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刚开业不久,绿营兵罗尚德便携带毕生积蓄的一万两银子前来存款。罗尚德是四川人,年轻时嗜赌如命,且经常是一掷千金地豪赌。没过几年,罗尚德赌场失意,不仅把祖辈遗留下来的殷实家产输得一干二净,还把从老丈人处借来的、准备用于重兴家业的一万五千两雪花花的白银在一夜之间输得分文未留。老丈人气愤不已,他不想看到自己的闺女跟着这么一个赌徒受苦受累,于是把罗尚德叫来,告诉他,只要罗尚德把婚约毁了,那一万五千两银子的债也就同时一笔勾销。血气方刚的罗尚德难以忍受老丈人看轻自己,他当众撕毁了婚约,并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把所借的一万五千两银子还清。
他只身背井离乡,辗转来到浙江,参加了绿营军。十几年来,他想方设法,拼命赚钱,而今他已积聚了一万银两之多,但由于太平军的兴起,绿营军随即就要开拔前线,罗尚德不可能把钱随时带在自己身上,他必须找个妥善的地方放置。恰好他听说了胡雪岩的义名,深感可靠,于是就带上毕生的血汗钱前往阜康。
一名普通绿营兵竟然有一万两银子的积蓄,这不得不叫人对钱的来路产生疑问。加之罗尚德存款四年,不要息,甚至连存折也不要,只要保本就行,这更令人疑窦四起。店堂的总管不敢轻易做主,深怕钱的来路不明,惹了官司,赔了本不说,还砸了钱庄的牌子,只好向胡雪岩报告情况,让他自己拿主意。
胡雪岩听说这件事后,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他叫上罗尚德到屋里摆上一碗。酒过三巡,胡雪岩和罗尚德就开始了推心置腹的谈话。罗尚德见胡雪岩如此豪爽,果然名不虚传,便把自己的经历与想法和盘告诉了胡雪岩。
胡雪岩听说之后,诚恳地建议罗向德存一万两银子定期。虽然对方不要存款利息,但钱庄按照行规仍然以二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三年之后来取,连本加息一次付给一万五千两银子。另外,二千两银子作为活期存款,如有急事随时都可以支取。所在这些存银都要立上存折,因罗尚德不便携带,暂由刘庆生为其代管。
凭这几句话,罗尚德就为胡雪岩的侠义气慨所征服,当即决定把钱存放在阜康钱庄,就离开了。
若以平常眼光来看,胡雪岩的这一慷慨之举似乎失当。然而,它带来的广告效应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胡雪岩的侠义,很快就得到了回报。罗尚德到绿营军,把自己到阜康钱庄存款的事告诉其他士兵后,这些即将出征的士兵纷纷把自己的积蓄都存放到了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短短几天时间,阜康钱庄就收集了这类存款三十万两之多,一下子就解决了钱庄新开业、家底不厚的问题。
在商业竞争活动中,赢得广大顾客的信赖,赢得广大的客源及市场占有率,是一个企业得以存活、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想赢得广大顾客的信赖,赢得广大的客源及市场占有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亏引赚”。
“以亏引赚”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商用奇谋,明着看似吃亏,暗里实则赚大便宜,其功效与“短予长取”无异。
在现代经营中,许多成大事者都具有这样敢于吃一时之亏的精神。他们的睿智,表现在目光长远,不为一时利益所限,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机遇择时择地而来,人要应时应地捕获
机遇有点像流星,是稍纵即逝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当看到天际有流星划过,就着急地要许个愿,但还未等你确定先许哪一个愿时,流星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空留下一份遗憾在心底。其实机遇也是这样,当机遇来临时,稍有犹豫即会失去良机,因此,要想抓住机遇,这就需要一种智慧、一种魄力。
1.做事情要讲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步机会之后尘降临了。这一点胡雪岩有极其深刻的感受,所以,他说:“什么事情都要讲机会,明明一定办得到的事,阴错阳差,叫你不能如愿。”因为胡雪岩对机遇的一次性认识极为深刻,他在处世经商中处处留心,十分善于抓住生意场上稍纵即逝的一次性的机遇,从不让财源与自己擦肩而去。
有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谈起一桩早该办而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往事,就发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叹。他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没有让你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譬如半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辰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一定可以了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忘记,等于不想。到后来日子一长,这件事想起来,也是无动于衷了。”
胡雪岩的这一番话,确实讲透了机会在能不能最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胡雪岩商业上巨大的成功,他的机遇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
做大事确实特别讲究机会,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绝大的成功,要看客观形势是否提供了让他成功的一次性机遇,而具体到一笔生意的运作是否能够成功,也要看机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再选以合适的方式去办那件可办的事情,我们才有把握办成那件事情。
2.“郑人卖豕”的故事
我国古籍《韩非子》一书中,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
有一位郑国的商人,到离家较远的市场上去卖猪。由于路远,当这位商人走到集市时已是暮色苍茫之时了。这时,恰好有一个买猪的人看见他从自己的面前走过,这位买猪的人心想,如果能现在就买到猪,则明日就可以早早地赶回家中,还能把买来的猪再早早地卖出去。于是这猪贩子就急忙找卖猪的郑国人谈生意。
不料,郑国人见有人来买他的猪,却十分生气地嚷了起来,他说:“你这人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走了很多的路才走到这里,天色都这么晚了,我哪里还有功夫和你谈生意?”郑国人说话时还狠狠地瞪了买猪人一眼。
买猪人为了及早地买到猪,再三劝卖猪的郑人,他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要使生意成交,哪里还分什么天色早晚!”但郑国人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自己的猪赶进了客店。结果,一桩几乎到手的生意硬是让郑国人给错过了。
机遇是一次性的,而且,对于错失时机造成的损失也是永远也无法弥补回来。郑国人所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当机会来到的时候,不能果断出击,而是优柔寡断,结果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从这个故事中,相信人们一定能够体会到机会时效性强这一特点。因此,任何人要想抓住成功的机遇,就一定要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果断出击,去主动捕捉,绝不能听任机会在自己面前溜走。
以上所谈论的是机遇的突出特点之一。机遇除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即很强的环境制约性,也就是说任何机遇都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在一定的环境中它有可能是机遇,而在另外的环境中,它则不一定是机遇。
因此,在捕捉机遇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因地制宜地捕捉机遇,并培养因地制宜地创造机遇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机遇变成我们成功创业的阶梯。
不让机遇擦肩而过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不管是“英雄”还是“俊杰”,他们与时势的关系都是辨证的。
一方面,时势是英雄人物出世的前提和土壤,但是它仅只是为英雄提供了出世的可能性,因为英雄能否出世还是未知数;另一方面,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英雄,他必须能够把握住机遇,主动地驾驭时势。
1.思维敏捷,行动迅速
胡雪岩对待机遇,有他独特的看法,他说: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就必须抓住机会,思维敏捷,行动迅速果断。如果你心存畏惧,稍有滞疑,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差不多,除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为他的成功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土壤。那时候,是朝廷与太平军交锋的最关键时刻。高峰对抗之后,太平军节节溃败,太平军逃亡兵将不绝于途。他们于乱世之中,不敢随身携带大量的金钱,必须找到可靠的钱庄存下,等局势稳定之后再来提取以安身立命。但是钱庄私自吸收“逆贼”的存款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一旦将来太平天国败亡,朝廷肯定要追缴太平军将领们的“逆产”,万一查到钱庄的头上来,那就有“助逆”的嫌疑,是要被判处极刑的。因此,很多钱庄老板都不敢以身试法。
但是,吸纳太平军逃亡官兵的款项,却是看得到的利润,这对胡雪岩的**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能接收到这笔钱财,将会使钱庄的原始积累骤增,可以进一步扩大钱庄的实力,然后钱庄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买官的各地候补官员放贷,收取稳定的利息。更诱人的是,对这些太平军兵将的存款不必支付利息。而且,如果有些在钱庄存款的太平军官兵死于战乱或被清军捕杀,那么,他们的存款便再也不会有人前来提取,这就成了钱庄事实上的永久存款了。在这个动**不安的社会中,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以任何—个商人的性格,又怎么会轻而易举地放过呢?
可是,信和钱庄的张胖子不敢接这样的生意。张胖子觉得这样的做法虽不违背常理,但却违反法律。
但是胡雪岩却有胡雪岩这样做的另一层道理。在他看来,犯法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做的,但做生意要知道灵活变通,尤其在现钱使用上,要能在可以利用的地方伺机腾挪。比如,朝廷的王法本来是有章有目、有板有眼的条例,朝廷法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不越雷池一步,这就是守法。而朝廷法律没有说的,我也可以按我的意思去做,王法上没有规定我不能做的,我做了也不能算我是违法。胡雪岩的意思很清楚,不能替“逆贼”隐匿私产,自然有律例定规,做了就是违法。但太平军逃亡将士决不会明目张胆地以真名实姓来存款,必然是用化名来存款。朝廷法律并没有规定钱庄不能接受别人的化名存款,谁又能知道存款人的真实身份?既然不知道他的身份,又哪里谈得上违法不违法呢?
胡雪岩以这种诡辩的心法进行解释,无疑是给自己心理上增加一点砝码,但也确实透露出他头脑的灵活和手腕的不凡。胡雪岩“伺机腾挪”的说法和做法,套用我们今天流行的一种说法,也就是所谓的钻空子,在法令法规不尽完善的地方钻“空子”。不过,在那个法律条文朝变昔改的时代,从事过商业活动的人都知道,钻空子有时确实也是一种很有成效的商业运作手段,在市场还处在由无序化向有序化发展的过渡时期,有魄力有心机的经商者,往往善于发现一些还尚待完善的法律漏洞,使自己在激烈的商战中保持主动和领先的地位。循规蹈矩,有关法令法规明文规定不能做的决不去做,在模棱之间,可能承担几分风险的事情,又不敢做也不知道怎样去做的人,恐怕很难在乱世的商场中干出大的成就来。
2.洞察局势,随机应变
胡雪岩在对待“逆产”的想法和行为上,还有第二种说法,称之为打“擦边球”。但“起板”打“球”的人必须先弄清自己确实是打“擦边球”,而不是“界外球”。“擦边球”是好球,而“界外球”则是坏球,而且,商场上打了坏球,结果不仅仅是失分的问题,它带来的后果,常常就是悲惨地出局,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其中的机理,实在只可心悟而不可言传。
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胡雪岩在他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最善于洞察局势,随机应变,每桩生意几乎都是在风险变化中运作成功的。
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来赚钱。兑进,自然是吸收存款以做资本,而兑出则是放款。兑出是赚借贷人的利息,自然是利息越高越好。表面看来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赚钱,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而要做出“大手笔”,兑进兑出都会有风险。
从兑出说,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到大主顾。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能有大利润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向这样的主顾放款,自然收回的利息也就高。但借贷者的生意获利越大,其所担的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自然也要跟着担风险。万一对方生意失手,血本无归,自己放出去的款也就可能无法收回,一笔放款也就等于放“倒”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交战的兵荒马乱年月,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非常可观。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慎重考虑。因此,胡雪岩兑出则主要物色那些急于买官且很有希望买到官的人。这不仅可以稳赚利息,而且还有可能落个大人情。
从兑进说,当然最好是储户存款不要利息。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比如,胡雪岩代理官库,只是要承担的风险要小一些,而有些则会承担很大的风险,比如,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太平军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也必定抄没他们的家产。万一追查“逆产”追到钱庄,钱庄人不仅要如数上报、被迫收缴,而且还有可能被判以“助逆”之罪。如果被捕的太平军将来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还必须照付,这样一来结果是鸡飞蛋打吃“倒账”了。
兑进兑出都有风险。因此,他事先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看是能做还是不能做,也就是权衡利弊,灵活变通。胡雪岩大胆地做了太平军逃亡兵将“兑进”的生意,做这生意时,他早已想好了退路,那就是万一官府追查,自己也有策略可以应付:“他来存款时隐匿了身份,头上又没有‘我是太平军’的标志,我哪里知道他是逃亡兵将?”这样至少可以开脱自己,不至于走上治罪的绝路。
牢固的掌握与灵活地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都注意给自已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每一次出击之前都要深思熟虑的。生意场上瞬息万变,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因此,再有本事、实力再强的人,都不敢说自己做生意永不失手。生意场上几乎没有零风险,获得多少与所冒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规模越大,获得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胡雪岩对他当时的时局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他有一套独特、熟练的应对之策,机变与权变能灵活的变通。这是他得以成功的法宝。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政治和经济历来都是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任何—个想在经济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不能不考虑政治的因素。
胡雪岩能够牢牢地抓住机遇,将自己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曾国藩也极善于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