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 力——眼光如炬 看破大局(1 / 1)

胡雪岩每时每刻都在以独到的眼光观望着外面的变化,他非常清楚,自己生逢乱世,只有小心经营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他曾经说过:“天变了,人应变。”意思是指时势时局变了,人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以顺应时局,这种策略被胡雪岩熟练地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商场上。

眼光独到,气量恢宏

诗经中有句话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因为一个人的智力必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能利用好别人的长处,这更见出他的大智慧。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才智平庸的刘备会得到诸葛亮那样的人才?那是因为刘备有着过人的用人气度,也可以说是刘备为诸葛亮提供了施展的空间。

1.精心扶植与栽培陈世龙

能用他山之石的人都是谦虚之人,只有虚其心,才可以容万物。虚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德行,而且在很多情形下它还体现为一种容人的度量。因为虚心,所以内心里不会对人有成见,对别人就能包容。管理者的包容力通常是其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胡雪岩的经商过程中,他本人只对人际关系的掌控下工夫,而具体的操作,他一般都是交给别人来做的,只要这个人的能力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胡雪岩就会很好地任用他。

从胡雪岩对陈世龙的精心扶植与栽培上,就颇能显出胡雪岩用人的胆识与胸怀。话说当年胡雪岩去拜访湖州郁四的时候,由于之前并没有与郁四打过交道,因此在一间酒馆里,胡雪岩问有谁可以送他到郁四的住处。

陈世龙走了出来,叫了黄包车,一直将胡雪岩送到目的地。胡雪岩在与陈世龙闲聊的过程中,发现此人不但头脑聪明,干事也挺利索,便对他留了心,打算培养为自己的人。后又经过郁四的介绍,胡雪岩对陈世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为了用人放心,他依然要先进行一番考察。因为陈世龙酷爱赌博,胡雪岩就告诫他说,要是真心打算跟着我办事,就要把赌瘾戒掉。

胡雪岩特意给了陈世龙一笔钱,随后暗中派两个人跟踪他的行迹。结果跟踪的人发现陈世龙虽按捺不住赌瘾发作,进了赌场,但看了半天的“边风”,自己却始终未下注。胡雪岩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当然,这一切考察过程,事后也一直没有告诉陈世龙。胡雪岩当时的计划是想把陈世龙送到上海去学洋文,将来他的丝业一定会发展到上海做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与洋人打交道时,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人做翻译,那么肯定会吃很多亏。

尽管事后形势发生变化,陈世龙也没有做成翻译,但胡雪岩这种考察并栽培人才的发展思路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后来翻译工作由一位朋友古应春代替,而陈世龙则在湖州丝业生意中独当一面,全权处理湖州的一切事务。胡雪岩对陈世龙这样的人取其长处加以培养,使本来可能会堕落的人得到了拯救,而陈世龙对胡雪岩的一番用心栽培更是感恩戴德,为胡雪岩奔走劳累,不辞辛劳,忠心耿耿。

胡雪岩认为世上从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用处的,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并引导,那他们都可以成为可用之材。

胡雪岩看人看事从不走极端。他对那些曾反对过自己的人,只要他有才干,也不记私仇,不念旧恶。这样做不仅能表现出他以德报怨的大度胸襟,还能够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人才队伍。

在这方面,三国枭雄曹操表现得也很突出,他手下的许多谋臣勇将都来自敌对营垒,曹操在得到他们后,都能够大度的撇开个人的恩怨,不计前嫌,以礼相待他们。曹操不杀陈琳反而予以重用,就是他能够容人的典型事例。

陈琳字孔璋,汉灵帝时在朝中任主簿,很有才气,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之乱后,他隐居冀州避难,后冀州被袁绍夺取,陈琳便在袁绍手下谋事。他为袁绍起草了一篇檄文,历数“操之恶”。檄文不仅历数曹操的罪名,而且还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骂个狗血喷头,曹操自然对陈琳恨之入骨。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进军,逐步攻占了袁绍占据的北方诸郡。公元203年,曹操击败袁绍主力,攻克了袁军的老巢冀州。正当曹操欲挥军追剿袁军残部时,刀斧手把陈琳押了上来。曹操见到陈琳很是生气,就问他说:你骂我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上呢?

陈琳坦然回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曹操听罢觉得有理,他认为陈琳很有才气,杀了可惜,因而下令“赦之”,并“命为从事”。正是这种“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度量,使曹操能罗致到众多的人才,最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2.学习胡雪岩的以德报怨

一个人能否原谅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人才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代的曹操与近代的胡雪岩尚能够以德报怨,宽宏大量。现代企业家们在如何对待反对过自己的人的态度上,则应该更胜一筹。那些反对你的人都是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不然你的错误为什么别人看不到、抓不着,他们就能抓到并敢起来反对呢?

美国著名企业家爱德华·利伯对待迈克尔·欧文斯的态度,很好地说明了一个企业家在包容反对者方面应该具备的素质。

19世纪末,爱德华·利伯是一个玻璃制造商,拥有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那就是新英格兰玻璃公司。利伯与其他的玻璃商一样,渴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成为美国玻璃制造业界的巨擎。

当时,迈克尔·欧文斯是新英格兰玻璃公司一名普通的工人,同时还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工会领导人之一。在一次罢工运动中,欧文斯鼓动工人反对利伯,要求增加薪水、缩短工时并改善工作条件。这次罢工迫使利伯把公司迁往另一个城市。但利伯在把公司迁走时,不仅没有开除欧文斯,反而把他和少数工人一起带到了新厂所在地,并重用欧文斯。

原来,在罢工期问,欧文斯曾代表工会与利伯举行谈判。在双方唇枪舌剑的交锋中,洞明世事的利伯发现欧文斯不仅血气方刚、敢想敢说,同时还是一名谙熟玻璃制造工艺,并对某些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才,因而,他不仅没有因为欧文斯带领工人与自己作对而怀恨在心,反而起了爱才之心。因此他在乔迁公司时,特意带上了欧文斯。

到了新的地方后,利伯开始注重发挥欧文斯的才干。他不计前嫌的宽宏大度使欧文斯深受感动,他们开始了真诚的合作。

3个月以后,欧文斯向利伯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议,并被利伯全部采纳。根据这些建议制定的措施,使公司大受裨益。利伯也因此更赏识欧文斯,委任他担任了玻璃制造部门的监工,两年后,再次提升他担任公司业务部主管。

就这样,两个曾经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对手,变成了一对亲密无问的合作伙伴。此后,利伯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各方面支持欧文斯对玻璃制造工艺的改进,而欧文斯也不负其厚望,他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技术革新,使利伯的公司成为闻名全球的大型企业。

如果利伯当初不能原谅并重用欧文斯,那么不仅欧文斯的天才要被埋没,利伯本人也绝不会取得后来引人瞩目的成功。

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

胡雪岩一两银子的本钱都还没有就想自立门户做老板,这是一种气魄。而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则更显见他的不同一般的精明的商务眼光。

1.眼光要准也要远

商家的眼光首先是要准,也就是要在茫茫商海中准确发现既适合自己去做,又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门路;第二是要远,也就是不能总盯着一门一行,甚至把眼睛放在眼前利益之上,而是要在变幻莫测中看准大方向,心中有“定盘星”。

胡雪岩就有这既看得准又看得远的精明的商务眼光,比如,他起步之初就想到要开钱庄,比如,他在钱庄刚刚起步的时候,又筹划着做生丝生意,比如,他做生丝生意一上手就要销“洋庄”……

做生意离不开“算账”。自然,这里的算账不仅仅是指日清月结拨拉算盘珠子的算账,而是指如何在一把算盘上拨拉出购销存赚的转化、变化规律的算账,是指在一把算盘上拨拉出能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的途径和方法的算账。

不用说,商事运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和及时调整购销时机、数量和经营方式,如何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力,这一切都是在精细的计算中算出来的。这样说来,“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也是生意人必备的本事。

不过,做生意也确实并不能仅仅只是会算账。如果一个人只是会算账而没有其他的本事,哪怕他的确能够算出一些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的门道,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很好的主管会计一类的白领商务人员,而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老板。做老板更重要的本事是要能够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财路。而这样说来,对于一个成功的老板来说,顶要紧的,又的确是他的过人的识见、通俗的说法,也就是精明的眼光。

2.胡雪岩办钱庄

胡雪岩要办钱庄,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熟悉钱庄这一行当,更重要的是,他看准了开钱庄不仅是他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桩生意,而且也是他可以大显身手、不断开拓的一个稳定长久的财源,实在是大有可为。

钱庄之所以大有可为,在胡雪岩看来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当时正在闹太平天国,闹小刀会,长江中下游以及湘、闽一带常有战事;兵荒马乱之中市面波动极大,一般的生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但对于钱庄来说,市面波动大,银价起落也大,低进高出的机会也就多,银票汇兑进出之间都大有赚头,也就是胡雪岩自己说的,“只要看得准,兑进兑出,两面好赚”。

第二,此时没有本钱不要紧,胡雪岩料定王有龄外放去做州县只是迟早的问题,他自信即使王有龄仕途不顺,自己也有能力帮他腾达起来。现在只要有个几千两银子把钱庄场面撑起来,等王有龄一放了州县,他的钱庄就可以代理王有龄那个州县的公库,也就是代为料理那个州县的公款往来。按照惯例,代理公库不付利息,等于是白借了公家的银子做自己生意的本钱。

这就是一种眼光,一般人在兵荒马乱市面不稳的年月,大约只会更多地想到如何能稳当一点保住自己已有的饭碗,哪里会想到这市面不稳之中还隐藏着有势可借、有机可乘的发财机会呢?其实,任何一个经济发展时期,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金融业总是百业发展的龙头。

自18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商业势力的大举入侵,中国一直是西方列强垂涎的大市场,国内商业以及伴随商业发展必然出现的金融业也随之获得发展。

据清夏仁虎撰《旧京琐记·卷九·市肆》记,到19世纪中叶,当时京畿之地已遍布专理银钱汇兑、金融往来的银号、钱铺、票庄、金店,另外烟蜡铺、布店、酒馆也有兼做银钱存储、兑换并发行钱票的。当时京城金融业以主营银钱存储的恒和、恒肇等四大恒银号和专理往来汇兑的山西票庄最为著名,京城“居人行使银票”以持四大恒者“为体面”,而山西票庄“交游市宦,最为阔绰”。当时金融业的兴旺,由此可见一斑。

胡雪岩生活的时代,虽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由小农经济向近代城市商品经济转型的时期。更何况当时的东南沿海也正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据史料记载,在已经成为旧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虽然到上个世纪中后期已经有了英、法、日、美等国开设的银行数十家,但钱庄生意仍然是上海金融、贸易的支柱之一,每年在市面流通的庄票,在二十亿两以上,假如取消钱庄,进出口生意将陷于瘫痪。

坐落在今上海南京东路374弄集益里的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是当年黄浦滩上最大的银号之一,以上海阜康总号为龙头,他在全国各埠广设分号,周转金融“其出入皆以千万计”。1882年12月,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因周转不灵倒闭,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金融危机,也对上海乃至东南地区的工业、贸易发展造成严重打击。1883年英国驻沪领事在发回伦敦的贸易报告中就说道:“1883年贸易普遍受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本地钱庄数的减少。”

无论如何,胡雪岩事业其后的发展也都证明了他眼光的精明。他的钱庄从一开张就显出极旺的势头,王有龄不久也真的就外放了湖州知州,让他如愿以偿得了代理公库的好处,从此他的钱庄也如滚雪球般地发展起来,最终成为他驰骋商界、东突西进、建立自己庞大经贸“帝国”的基础。

眼光有多远,生意有多大

俗话说:“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装钱的匣子”。钱不会自己长脚靠近你,任何人想财源滚滚都要有能搂的精神,有最合适搂钱的方式。拿现代的话说就是懂得投资,懂得以钱生钱。

1.会用钱才会钱生钱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种很是大气的表示:“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着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要用出去!”生意人就应该有这股子大气。有了钱就用出去,在不断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有了钱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成功的实业家。

纵观胡雪岩的商场发达过程,他能由白手起家,没用多少年,就成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以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红顶商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不断地为自己开拓着新的投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胡雪岩事业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意范围几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到的所有行当,长线投资如钱庄、丝茶生意、药店,以及典当业和房地产等,可以说是金融与实业无一错过。短线投资如军火、粮食等,所有这些生意在当时条件下都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生意。

胡雪岩的灵活变通由他投资的曲线就可以发觉一二,再加上他的投资方式变化多样,不会固定一种或几种,更多的时候是相互结合,在长线投资的同时根据社会形势与需求穿插适当的短线,所以,他的生意面就像一张错落有致的网,四通八达起来。

很显然,胡雪岩如果没有那种有了钱一定想方设法用出去的大气,如果死守着自己熟悉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进取,他的事业绝不可能做得如此轰轰烈烈。因为他的内心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所以才会有这样过人的胆识和魄力。

当然,胡雪岩的超人经商胆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磨练出来的,善于在各种情况下看出戏来。求变就要自己先变,自己变化要从眼光和思想开始。胡雪岩有句话“顶要紧的是眼光”,他认为:“做生意怎样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得什么!”只有眼光才是“顶要紧的”。这话可谓道理很深。

胡雪岩所说的眼光,从常理上看,不外乎两种:

一是要看得“准”,能在别人看不到门道的地方看出门道来,比如,胡雪岩由战事起落影响粮食生产看到贩运粮食的前景,因为战争的伤痛看到需要帮助的士兵与平民而经营药业,这些都是看得准。

二是要看得“开”,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自己熟悉的那一行当。比如,胡雪岩做钱庄,却在粮食贩运一行看到了自己可以一为的天地。

2.有眼光还要有胆识

从经营范围的选择和拓展的角度来说眼光特别重要。不过,胡雪岩过人的气魄和胆识,给人们的启发是:

一个没有在商场上开疆拓土气魄的商人,绝不可能在本业之外看到自己还有可以一为的天地。比如,同在一起的古应春和尤五,天天看着大上海,对上海的熟悉远胜过胡雪岩,而且也都知道战乱年代粮食的价值,可他们就是想不到要去做粮食生意。看到商机才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才可能获得新的成功,胡雪岩的成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由此可见,大生意人的眼光,往往能够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机会;而小生意人,则只会留意眼前的机会。要想成为一个大手笔的生意人,要有眼光,有胆识,最重要的还要有开拓的精神。这时候,对于眼光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层次,不仅要“准”还要“开”要“远”,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财路。

所以,胡雪岩才这样说:“做生意要将眼光放远,生意做得越大,目光就要放得越远。不要怕投资过大。只要能用在刀刃儿上,投资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大生意,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下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国,就能做下一国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下国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可见,在胡雪岩的心里装的永远是在自己的领域开疆拓土,一切的条件和要求都是为此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