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会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多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要“直”,特别是批评时,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会更佳。
就着糖水送药吃
1.用温和的语言点明
批评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式去进行。
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我们可以不指名道姓,用较温和的语言,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作用。
但是,如果遇到自我意识差、依赖性强、不明说不行的人,也可以用严肃的态度、较尖锐的语言直接警告他。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军队走到魏国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围做买卖,但他不忍自己国家蒙受损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了千张熟牛皮,赶了百头牛,犒赏秦军。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已经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已准备好粮草招待。还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秦将一听这话,便了解到郑国已对他们有所防备,不易攻击,便打消了攻击郑国的念头。郑国因此免受战争之苦。
弦高对秦国的警告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即未动一兵一卒,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绵里藏针”式的批评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绵里藏针法的功效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以和为贵,如果好话当作恶话说,即便不至于导致事业失败,至少也落个不会说话的骂名。假如你面对的听话对象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与你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对手,那与他们说话就更应该十分讲究。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传,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定了心,说什么也不听劝告。
这时,国相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非常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
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听晏婴痛说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晏婴刚开始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的时候,齐景公开始还连连点头咧着嘴笑。但当晏婴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他张开的嘴却定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也一阵红一阵白。
接着,晏婴又吆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道:“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绵里藏针法”的确效果非凡。
在像这样的场合中,一方面,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放弃;但另一方面,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所以,这就需要首先承认对手的实力、地位、权威,甚至他的道理,然后突然插入你的话锋,你的话虽委婉动听,但实际上却是对对手彻底的否定。
这种绵里藏针的口才,比直来直去、当面锣对面鼓的否定他人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也需要你有更高的修养和智慧。
口才悟语
“绵里藏针法”的运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药的道理一样,要用糖衣包着药片,或者就着糖水送服,招术因人而异,窍门却一通百通。
该出口时就出口
人人都有自尊心,当别人因言语不当而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千万不要横眉怒目,甚至与他争吵一番。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如果不能做到心平气和地去解决问题,我们也不能恶语伤人,而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机智应答。
1.比对方更荒谬
一位记者对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听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
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和敏感的问题。然而,蒙博托听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长时间的哈哈大笑,然后对着这位记者反问道:“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过吧?”
上例中,记者的提问显然是认为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来委婉表达的。
蒙博托如果正言厉色地驳斥,则既有失风度和体统,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能够三言两语澄清真相吗?
所以,明智的蒙博托除了用“长时间的哈哈大笑”这种体态语表示不屑一顾外,还引用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的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2.有力反诘
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绝,因此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这个女作家的才干。
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
忽然,那位评论家分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这时,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没想到他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发笑了。
女作家立即清醒地认识到,争吵于自己不利,于是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一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
评论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同样针锋相对,她的话已经很明确地告诉在场的所有人:这位评论家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作的评论无非信口雌黄!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口才悟语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其中,“子”是对别人的称呼;“矛”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缓解批评时的紧张情绪
由于批评不当而招致对方怨恨的事例是很多的。因为,批评的言语不同于赞美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它涉及一个人的心理、情绪、自尊心、思想状态等诸多因素。
在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的紧张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
1.限定条件
有位名作家应邀到某学校演讲,时间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这天又是大热天,是学生最爱打瞌睡的时候。
他一上台,就声明说:“在这闷热的午后,要各位听我这老头儿说话,一定会想打瞌睡,我想没关系,各位可以安心地睡。但是有两个原则要遵守,一是姿势要优雅,不可趴在桌上;二是不准打呼噜,以免干扰别人听讲。”语毕,全堂轰然大笑,瞌睡虫一扫而空。
2.请教式批评
有个人在一处禁捕的水库内网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
警察走近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您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污染?”这情景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诚恳地道歉。
若是警察当初责骂他,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3.启发式批评
高明的批评者,总是逐渐地“敲醒”对方,启发他做自我批评。因为启发式批评是针对对方的错误而言。错误的改正还是要靠对方“良知”的觉醒和对错误的充分认识。
据某单位几位老同志反映,晚上住在机关宿舍楼上的青年同志不注意保持安静,老同志在楼下睡不好。党委书记和这些年轻人闲谈时,讲了一则笑话进行暗示:
有个老头神经衰弱,稍有响动,就很难入睡。恰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将鞋子“噔噔”踢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忍无可忍后,向小青年提了意见。小青年也很通情达理,当即答应以后一定改正。当晚小青年下班回来,习惯地把脚一甩,突然记起老头的话,于是轻轻脱下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子说:“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夜。”
党委书记笑话说完,小青年们立即哄堂大笑,大笑过后陷入沉思,他们悟出了笑话的所指,以后就注意改正了。
口才悟语
批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琢磨、探讨。在批评他人时,须记住:你是在教育他,而不是在发泄私愤。你在叫喊前,要先忍耐几秒。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要发出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他对话。
避免没有必要的批评
1.批评最伤自尊
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过错”有两项基本的事实。第一,我们人人都犯错。第二,我们人人都比较乐于指出他人的错误,对于别人给我们指正却都是恨之入骨的。
为什么有的人非要去做那些没有必要却后果恶劣的批评呢?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接受抱怨、批评或指正。当别人指着我们批评时,没有人会不被激怒的。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不明白。
如果你想刺伤一个人的自尊,只需告诉他,他做的决定很糟糕,他督导的计划失败了,或他的表现不够水准。可是,你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就算批评得没有错,情况也不可能有所改善。
我们的批评有时是用来发泄不满,有时只是为了抱怨,有时甚至是通过斥责别人来抬高自己。这类批评正是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失败。
人都是爱面子的,每个人都要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自尊正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是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去取得成就的动力。而批评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
2.避免轻率的批评
小美永远记得考上大学办户口时,那位办事员的嘴脸。
那年高考,小美考得很差,刚刚达到录取分数线,勉强被一所小城市的极不出名的师范学院录取。平时踌躇满志的小美,当时觉得极没脸见人,一提高考就耷拉着脑袋。
去办户口时,那位办事员见小美竟然从大城市跑到小城市去读书,就以蔑视的语气说:“你考了几分呀?”
当时,小美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仿佛一颗子弹突然打中了她的心脏。小美后来一直对那位办事员说话的语气、神态记忆犹新。因为他的指责深深地刺伤了小美的自尊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有许多次与人合作的黄金机会,但都由于自己喜欢卖弄聪明嘲笑别人,从而导致事业的流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谓的批评、指贡、抱怨,正是得罪人的根源。
所以,做人不要动辄就批评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比批评和斥责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别人后,往往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值得原谅、值得同情的,这样我们也就更有自制力了。
如果在你要张口批评他人之时,先思考一下:这个批评必要吗?也许,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比现在好许多。因此,我们不要总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人,去轻率地批评和嘲笑他人的生活。
口才悟语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认真地做着在他们自己看来非常有价值的事,并从中得到快乐。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要这种选择是正常的、健康的,能让他自己感到轻松和愉悦,就该得到赞同和尊重。
忠言未必逆耳
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就改变了苦涩的口感,使患者容易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善于批评的批评者,即使批评他人,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都爱听。
1.欲擒故纵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广为流传,是“欲擒故纵”的典范。“擒”,意思是捉拿;“纵”是放走。但诸葛亮放走孟获,并不只是为捉拿孟获,而是利用七擒七纵的计谋,不断扩充领土,通过孟获去征服整个南方的少数民族。
“欲擒故纵法”体现的是机智和敏锐。它既需要智慧和耐心,更需要善于把握战机,做到当纵则纵、当擒则擒。
某公司有一位主管由于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策略,而把他自己负责的车间管理得秩序井然,工人们严守纪律,自愿为公司效劳。
这是因为每当发现有人生产态度欠佳,或者是生产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时,他都会在下班后,把那人叫到办公室,然后亲切地问他:“最近,你家里还好吧?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都是严守纪律、工作热情高而且技术不错的人,把工作交给你,我很放心,希望你能再接再厉。”
他这样说,那位职员早已是羞红了脸,非常诚恳地跟主管交代原因并道歉,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毛病。
这位主管确实高明,他根本用不着粗着脖子去训斥有错的职工,而是明知你有错,却偏偏要夸你不错,欲擒而故纵,让你自己去知错、改错。这样,既照顾了你的面子,又鼓励了你,还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可谓一箭双雕。如果你也是管理人员或者老师、母亲,不妨试试这种欲擒故纵法。
2.不伤人自尊
有一种让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批评叫做委婉式批评,也称间接批评。其特点是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采用间接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
某钢铁厂的厂长有一次看见几个工人在车间里吸烟,而旁边正好有一块写着“严禁吸烟”的大招牌。
他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走过去,递给他们几支烟,然后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掉这几支烟,我将感激不尽。”
吸烟的人立即知道自己违反了厂里的规定,立即去了外面。
3.对事不对人
当你发现不良苗头,由于某种原因又不便正面对责任者提出批评时,便可通过“点事不点人”或“点单位而不点名”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既点出问题,令对方受到震动,又维护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
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聊天……”
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体”、“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是指名,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
4.给人一段反省的时间
有时,无声的批评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往往弄得老师很不高兴。
有一天,这个学生又与老师闹别扭,师生因此议论纷纷。得到报告后,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很冷淡地叫他坐下,然后故意很长一段时间不跟他说话,露出不悦甚至气愤的神情,对学生爱理不理。
学生在被冷落的气氛中产生了心理压力,在自我反省中自觉体会到班主任对此事的态度,开始后悔自己的无礼和过火。等班主任打破沉默问他的时候,他的口气软下来,心服口服地认错了。
上例中,这位班主任有意设置的沉默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不满和责备,形成心理压力,迫使他反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批评方式可谓微妙而有效。
口才悟语
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但是批评又是一件不怎么令人愉快的事。如果批评者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并且对被批评者有足够的尊重和善意,这样的批评让人接受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不要让对方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一旦你被别人指出错误之处,你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在你没想通之前,你会怨天尤人,想通之后,你又会后悔不迭。无形中,你就会给自己背上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那么,当你指出别人的不对之处时,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
“推己及人”,当别人做事出现疏漏时,我们也要温和地指出来,不要给对方的心理造成一片挥不去的阴影。
1.从自我批评开始
在你批评他人时,不妨先从你自身谈起,谈谈自己曾经也做过类似的错事。这样说,一方面可以消除对方因做错事而产生的过度不安和悔恨的心理,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对方提供活生生的例子,使对方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同时还可以给对方带来一种认同感,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营造一种心胸开阔、坦诚相见的良好的批评氛围,这样对方就能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例如:小峰学习不求精,总是一知半解。妈妈对他说:“以前我上学时,也同你一样,上课时全听会了,可课后没认真复习,结果一部分知识遗忘了。天长日久,新的知识不断增加,就感觉到基础薄了。后来,我在课后及时复习。结果,我的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
例子中,小峰的妈妈没有正面批评他,对他说应如何如何。而是举自己切身事例,让小峰自己领悟应该如何去做。因此,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错误还未得到纠正,也有助于说服别人改变行为。
2.渐进式批评
所谓渐进式批评,就是逐渐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这样可以使被批评者对批评逐渐适应,逐步接受,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1949年9月,陈毅作为上海市市长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由于住房紧张,他主动从豪华的北京饭店搬出来,把房子让给傅作义将军,自己住进了陈旧的小平房。他还代表上海市赠给傅作义两辆名牌小汽车。这在部队引起很多议论,人们说:“这些大战犯不杀就便宜他们了,凭什么腾房子、送汽车?”
陈毅听到后,在一次会议上批评这些同志,说:“我的老兄老弟们,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啊!我陈毅不住北京饭店,照样上班,照样骂人!他可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两个军!为我军减少了很大伤亡!让傅先生住了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到共产党是真心交朋友的。”他越说越冒火,用手指敲着桌子道:“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住,再送你十辆小汽车,你能起义两个军吗?怎么不吭声呢?”
他的火气出完了,又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嘛,要有太平洋那样的胸怀和气量咧,不要长一副周瑜的小肚肠!依我看,你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还是那句老话,团结的朋友越多越有希望!”
在上面这段批评中,陈毅先是摆出事实,让战士们了解傅作义将军所作的贡献,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接下来细讲道理。对这样的批评,大家听后,不但没有怨气,反倒觉得一身轻松。
3.提问式批评
我们不喜欢让别人命令自己,我们也不要试图去命令别人。急躁的命令会造成极深的怨恨,但是换用提问式就会好得多。因为提问形式能使人保持自尊,并使他感到自身的重要,这样他是不会想到反击的。我们不要说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应该怎样怎样。而要说:“你看这样做怎么样?这样做会好些吧?”
有位公司主管感叹纠正别人错误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变越坏。这位主管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其实,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能引起部属的反感,不会有任何效果可言。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动作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这样纠正一下,结果会不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用提问的方式让其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口才悟语
批评不可太直接,事后谈心法、辨证说明法、逻辑诱导法和暗示法等温和批评法都是为了恰到好处地引导对方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言行的错误性和危害性,从而促使对方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巧批评增进彼此关系
1.朋友之间需要批评
人的一生受到朋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你总是要面对“交朋友”这个问题的。交到好的朋友,你可能会受益一生,得到无限的乐趣,至少不会受到伤害。但若交到不好的朋友,要想不走入歧途、不倒霉,却是很难的。
人有很多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也有很多种类型,有每天说好话给你听的;有看到你不对就批评、指责你的;有热情如火、喜欢奉献的;也有冷漠如冰,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诈使坏的,等等。
这么多类型的朋友,好坏很难分辨,而当你发现他不好时,常常为时已晚,因此平时的交往经验极为重要。不过,有一种类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会批评、指责你的朋友。
和只会说好话的朋友比起来,那些只知道批评、指责你的朋友是令人讨厌的,因为他说的都是你不喜欢听的话,你自认为得意的事向他说,他偏偏泼你冷水,你满腹的理想、计划对他说,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说一顿。反正,从他嘴里听不到一句好话,这种人要不让人讨厌也真难。但是这种朋友,如果你放弃,那就太可惜了。
在社会做过事的人,基本上都会尽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难听的话让人讨厌。说好听的话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场,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如果明明知道你有缺点而不去说,这算是什么朋友呢?如果还进一步“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这样的人交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碰到光说好话的朋友便乐陶陶,不知是非了,其实那样的朋友顺着你的意思说话,让你高兴,为的就是利用你的资源,你的可以利用的价值,很多人被朋友拖累就是这个原因。
比较起来,那些让你讨厌,像只乌鸦,光说难听的话的朋友就真实多了。这种朋友绝对无求于你,他的出发点是为你好,这种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对你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否则他为何要惹你讨厌?说些好听的话,你说不定还会给他许多好处呢。因此,只有那些经常批评、指责你的人才是你人生的导师。
2.朋友之间批评有策略
唐朝宰相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是朋友,但严挺之性格刚直,与那个总说好话的讨人喜欢的萧诚合不来。
李泌是著名政治家,张九龄经常请他到家中作客。有一次,严挺之劝张九龄与萧诚断绝来往。严挺之走后,张九龄对他的话考虑了很久,自言自语道:“严挺之爱顶撞人,有时真让人受不了;还是萧诚柔顺,惹人喜欢。”说完,马上派人去请萧诚。
李泌恰好在一旁听到,便直言不讳地责难宰相大人:“您原来是个普通的百姓,靠着为人正直才做到宰相,如今却变得只能听恭维话了吗?”
张九龄听了这话,如服了清凉剂,猛然醒悟,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诚恳地向李泌表示感谢。从此,张九龄称李泌是自己的朋友。
李泌对张九龄有深刻的了解,并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缺点,促使张九龄幡然醒悟,并与他结为莫逆之交。
当然,朋友之间的批评有时要讲究策略,特别涉及到朋友的私事时,既要防止朋友因此误入歧途,又不能横冲直撞,甚至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批评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对于个别现象应特殊处理。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谈话,帮他提高认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主动认错。
另外,还要避免粗暴的批评。批评一定要注意含蓄,应借用委婉、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本意,揭示批评的内容。
口才悟语
朋友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爱护。对朋友没有意见的人只能说他是迁就对方或不愿意开口。相处的时间长了,肯定会发现彼此的缺点和不足,找个适当的机会提出来,不仅不会影响朋友之间的感情,还会让人觉得你是他的真心朋友。
不要当众指责别人的过错
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如果你指责别人剥夺了别人的自尊,那么,你将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1.给犯错的人留点面子
“啪!”一只漂亮的小玻璃杯掉在地上,碎了。正在一起玩耍的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停止了游戏,看看王阿姨,又看看“肇事者”兰兰,谁都不敢吭声。
王阿姨见此,沉吟了片刻,微笑着说:“小朋友,我们做游戏时要小心,以后不要弄坏了玩具,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说着,又蹦蹦跳跳地开始游戏了。
放学后,兰兰主动找到王阿姨,哭着鼻子说:“王阿姨,您真好,不像我妈总是骂我。我再也不会打坏东西了。”
王阿姨见状,忙替她擦干眼泪,抚摸着她的小脸蛋,亲切地说:“我们兰兰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王阿姨怎么舍得骂你呢?再说你今天是不小心呀,以后注意一点儿,就不会了。”
从此以后,兰兰果然没有弄坏过东西,别的小朋友也没有。
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别人以温和的方法来处理,我们也会对他们认错,甚至觉得爽直坦白是很光荣的;但如果别人当众指责我们的过错,就会把事情扩大,而且有伤彼此的感情。如果我们能做到像上例中的王阿姨那样处理事情,那么,对方会因为你维护了他的自尊而对你心存感激,同时你也是在鼓励他改正错误。这也是一种间接处理问题的方式,给对方一个缓冲余地。
2.改批评为建议
波士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工作的员工戴上安全帽。他一碰到没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腔官调地批评他们没有遵守公司的规定。员工虽然接受了他的训导,却满肚子的不高兴,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拿了下来。
后来,他决定停止批评。当他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就问他们是不是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然后他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建议他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结果遵守规定戴安全帽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没有造成怨恨或情绪上的不满。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
被批评的人永远只会怪罪予他人,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当你想批评别人时,不妨想想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你将会发现一点:我们所要批评、责备的人,不论其是否有错,都将会执意强辩,为自己的行径寻找借口,甚至恶言反扑。
因此,我们要试着多去谅解别人,别再去批评他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受其弊,反受其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员工的士气,增进和家人、朋友的感情,使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状况得到改善。
口才悟语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由于你的“不给面子”,他的反击也会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