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法成功的孩子,只有失败的家庭教育。要把孩子培 养成学习的天才,关键在于要教他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围绕这一核心,父母应致力于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寻找智慧、兴 奋和快乐。因此在教孩子学习时要助兴,不要扫兴&要启发, 不要“填鸭%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难过易;要以鼓励为主, 不要总是处罚&要同孩子平等相处,不要摆家长架子;要注重 孩子个性化发展……■第二十六件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说明父母及家庭环 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很轻易就会发现这 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城市里,但凡学习成绩比较好或者比较重视孩子学 习成绩者,基本上都是那些家庭学习氛围比较好,或者家长本身比较重视学 习,要么本身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当然要强调一点,也有例外。
作为家长,你整天把金钱看得比天高,你的孩子肯定是一切以金钱为指 针开始运转(家长有点空暇,就扑在麻将桌上吆五喝六,你的孩子也很难不 染上赌博之瘾,从小就会算计着以小博大,投机钻营(家长有钱,孩子自然 会花钱(家长懒惰,孩子当然就散漫……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成长过 程,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特殊的作用。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积习,“孟母三 迁”为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幼苗要茁壮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孩子要学业有成,需 要浓厚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下面来看一下几种常见的情况。
镜头一:人声鼎沸的集市上,一位学生模样的孩子正坐在自家货摊旁写 作业,一边是他的父母正与顾客大声地讨价还价。
镜头二:家长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麻将、看电视,孩子就坐在一旁读书。麻将声、争吵声、电视声、读书声混合在一起……镜头三:孩子在灯下认真温习功课,家长陪在一旁,嘴里唠叨不断:上 课要听讲,笔记要认真,作业要仔细……镜头四:孩子考试考差了,家长冷眼皱眉,摇头叹气,雷霆大怒…… 镜头五:“乖儿子,赶快写作业,爸爸有奖。”“如果不把这些题做完,你 就别想睡觉!”“小祖宗,求求你好好上学,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啦!”
镜头六:孩子戴着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
上面这些现象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许多孩子就是在这种嘈杂烦 乱、打骂哄骗的环境里学习,可想而知,他们要学好,要学有所成是一件多 么困难的事情啊!时下,孩子们周围的世界五光十色,**极多,怎样才能 让孩子专注于学习而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已成为众多父母急盼解决 的难题。
“孟母三迁”是为什么? “退之夜读”是为什么? “诸葛避市”是为什么? 都为了寻找一处没有干扰的清静的读书环境。
的确,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需要稳 定的心理环境。安静、平和、没有干扰的外部环境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 中,更快捷更准确地接收知识(如果孩子学习的时候,心情愉快,没有压力, 没有担心,不紧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显著。所以良好 的心理环境也是孩子学业有成的一个重要条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是当前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为此父母应在能力范围之 内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学习的良好家庭环境。
(1)为孩子布置一处舒适、朴素的学习场所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孩子的房间不应该太新奇、太豪 华,或者怪异,而应该以舒适、朴素为原则。同时不要在孩子的学习场所摆放、悬挂一些奇特的物品。可以在孩子房间的墙上挂一些格言警句的书法作 品,或是一些宁静、悠远的山水画,营造一个书香弥漫、学气浓厚的学 习氛围。
(2)保持学习环境的安静
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应该注意,家中不要有太大的响动,家长要停止所 有的娱乐活动,更不要因家务事吵架、争论,以免打扰孩子的学习。另外,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得太累,在孩子全神贯注地学习时,频繁地进出孩子的 学习场所,端开水、送零食、递水果……这些本来动机很好的行为恰恰影响 了孩子学习,使他们无法安静下来进人学习中。所以,当孩子正在学习时, 家长应尽量不去打扰他们,保持整个环境的安静状态。
%)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尽快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可能成为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很多,而且难以预料,所以作为家长,就 必须善于捕捉这些因素,并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排除这些干扰。比如, 楼上邻居装修、聚会、放音响等都会使孩子心烦意乱,注意力分散,这时候, 家长就应该立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马上采取一些办法,或者同邻居交涉, 或者让孩子换一个地方学习……总之,家长应成为孩子学习环境的忠实保 护者。
%)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习环境,我们经常发现有 些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打开音响听歌曲;或者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或 者一边学习,一边看电视……这些不良习惯势必破坏安静的学习环境,分散 注意力,影响学习的持久性。这时,家长应该立即给予制止,纠正这些不良 习惯,维护没有噪声、安静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营 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主要方面。
(5)家长要注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孩子的心理是多变的,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大。有些家长没有注 意这一点,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在工作中、社会交往中的不好的情绪带回 家,影响了孩子学习。还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不理智,当孩子考试 考差了,成绩下降了,一道题算错了……家长不是怒火冲天,训斥孩子,就 是唉声叹气,挖苦讽刺,甚至棍棒加身。这样做的后果极其严重,在孩子心 理上就会产生自卑、害怕的情绪,畏惧学习,失掉兴趣,甚至到最后僧恶学 习。长此以往,成绩会越来越差。那么家长们正确的做法应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保持冷静、理智,切记不要把自己心中的怒气、失望、无奈、悲 观等情绪传染给孩子,要克制住自己。然后给孩子安慰、鼓励,缓解孩子等 心中已有的忧虑、担心,激起孩子学习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营造一种 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促使孩子 学习,家长们望子成龙,心情急迫,为了促使孩子学习,采取了一些不恰当 的方法,如给孩子许诺,只要学习,就得奖励;不好好给孩子讲道理,而是 动辄打骂、恐吓;低声下气地哀求孩子上学。家长们就这样造成了一种打、 哄、求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或紧张,或依赖,或自大,这对学习 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理智地同孩子谈 心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孩子一种规范的心理暗示,营造一个公正 的、严格的、自律的学习环境。
2.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
鲁伯特·默多克是知名的企业家、世界传媒大亨,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 的墨尔本。他控制了澳大利亚2/3的报纸业,同时,英国的《太阳报》《泰晤 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他控股。不仅如此,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中国香港的亚洲卫视。互联网兴起后,默多克又宣布 与日本软银公司合办一家专门拓展互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在这位世界巨富 成功的背后,是伊丽莎白这位严母的教育和心血。她所给予默多克的早期教 育,以及对默多克的鼓励和支持,使默多克一生受益无穷。默多克的父亲凯 斯·默多克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报业人士,他在澳大利亚拥有《论坛报》集团, 1933年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爵士头衔。
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格林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女性,她性格果敢, 对儿子既宠爱有加,而又严格要求。
1941年,在还不到10岁的时候,默多克被送到寄宿学校。父亲凯斯反 对这个安排,但他母亲丝毫不让步:“我认为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他如何与 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对他更有益处。”
伊丽莎白后来回忆,她觉得对于那些从一个生活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出来 的孩子,寄宿学校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课:“我想凯斯是担 心默多克不能理解学校的教育,但我敢肯定我是对的。”默多克则肯定他的母 亲是错的。“我恨基隆语法学校。”默多克说,“我曾说过许多遍,我永远不会 愚蠢地说,我的学生时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基隆语法学校是一个斯巴达式的学校,在墨尔本西南的海边,位于海风 口。在冬天,刺骨的寒风几乎能穿透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 冷的一个地方。但这所中学的教员饱学博识,循循善诱。
校长严格且尽职,默多克在学校里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逐渐 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几位良师益友的影响下,默多克开始参加校园活 动和学生社团,并开始崭露头角,成了学校的知名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 辑,开始了他的媒介生涯。
默多克的母亲在对默多克的教育上,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正是这种“不近人情”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今天,我们的一些父母总是 千方百计地不让孩子吃苦,不给孩子单独锻炼的机会,结果使得孩子越来越 娇嫩,独立性越来越差,试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们以后又怎能适应各 种环境、各种职位呢?他们又怎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呢?
有一点值得注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慎重地为孩子选择一所合 适的学校。因为,学校能比家庭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 陶冶他们的情操,将会使孩子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并从中获益。由此可见, 学校是父母培养子女成材不可忽视的重要基地。
男孩学习的时候必须“入境”,即做到目的明确,思想集中,心 里踏实,适度紧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 特别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十七件事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它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 要父母给予培养。孩子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任何好的学习条件对他来说都 是形同虚设,一旦有了兴趣,不用催促,他也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有一个 故事说得很有意思:有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走在闹市区,车来人往穿梭不 停。印第安人是以捕蟋蟀为生的穷人,靠捉蟋蟀卖钱来糊口。突然,印第安 人停下脚步,大叫:“我听见一只蟋蟀在叫。”他朋友对他说:“你发神经,不可能。”印第安人认真地回答'“不!我听到了蟋蟀在叫,没错!”他的朋友肯 定地说'“现在正在中午,人那么多,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你不可能听见蟋 蟀叫。”
印第安人并不理睬,他独自穿过马路,果然在小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只蟋 蟀,这使他的朋友惊叹不已。印第安人说'“其实,我的耳朵和你的并没有什 么两样,我只是用心去听罢了。”说完,印第安人又做了个实验,他将一把硬 币丢在了水泥路上,半条街的人都随即转过头来。印第安人笑着对朋友说: “兄弟,现在你相信了吧,关键看你是不是用心去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自然就会提高注意力。 并会因此转变学习态度,首先是培养兴趣。教育的进程不能颠倒,学习的条 件和动力也不能倒置。为父母者,心要细,气要顺,手要慢,激发孩子的学 习兴趣,孩子自己当然也要千方百计努力去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兴趣迁移。爱玩游戏机的孩子可 以专注得废寝忘食(爱打篮球的孩子,可以在操场拼个“你死我活爱发短 信的孩子可以按得手指麻木……这么耗费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孩子们为什么 会乐此不疲呢?就是因为兴趣使然。如果将这种执着进取的精神用于学习, 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动力啊!
可是有些孩子偏偏就对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家长心急如焚,孩子自己也苦 恼万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学习的兴趣完全可以慢慢培养起来。家长可 以先从孩子有兴趣的地方开始:健康活动,体育运动,棋类活动,唱歌跳舞, 绘画表演都可以。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培养兴趣,这个培养兴趣的过 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间的方法或许可以以此类推到学习中去。
因此对于孩子学习以外的某些娱乐的兴趣,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去扼杀, 而要正确引导,引导到学习兴趣上来。同样的精力,同样的劳累,同样的拼搏,许多娱乐与学习产生兴趣的要素是相同的,都会使人兴奋,都会获得成 功的快感。可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何始终不如对娱乐的兴趣那么高呢? 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过早地进人紧张学习的状态,造成了提前兴奋, 从而对兴奋的持续性产生了抑制,无聊、厌倦的情绪一股脑儿向他们涌来, 纵然他们主观想努力,客观上也提不起兴致。倘若孩子家长不再唯考分是从, 适当减轻一些压力,或许孩子们有朝一日能感觉到,在其他活动中的兴趣在 学习中同样可以寻找到,那么自然而然就被引导到学习中来了。
即使孩子对于活动的兴趣最终无法迁移过来,但如果他在某一项活动中 兴趣十足,表现突出,说不定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绩,所谓“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珍视孩子的好奇心
对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和才能,一不推,二不捧。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 的许多问题缺乏耐心,往往采取回避或粗暴的态度,“去,去!没看见我正忙 着吗?就你问题多!”这些粗暴的做法就是推,它把孩子的求知欲望摧毁了。 对子女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要热情鼓励,给予支持,但不能捧,尤其不能 把孩子的才能当作家庭的小摆设,在大庭广众、亲戚朋友中炫耀、吹捧,那 样 孩子 自 , 致 孩子终 。
2.明确学习目的
目的和兴趣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孩子 对某一事物认识的目的越明确、具体,对该事物的兴趣就越大。仅仅由某事物或现象的生动性或趣味性引起的儿童兴趣是肤浅的,而由明确的学习目的 支持的学习兴趣,才是深刻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在小孩子的课程范围内, 有些知识是相当枯燥的,比如数学中的某些知识,它们很难以其本身的生动 性引起儿童的兴趣,但是,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说明这些知识在社会主义四化 建设中的作用,并启发或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孩子 可能会乐于学习这些知识。
3.帮助积累知识
假如一个孩子对某方面的知识发生兴趣,那就是说,他必然是已经接触 了这方面知识,并且有所体验,感觉到它的有趣。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方面的 知识是零,那么,他说对它有兴趣,则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是没有跟基的, 不可靠的。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例如,阅读兴趣,需要 以识字为基础,识字越多,可读的书的类别越多,范围就越大;学习历史, 知道的历史事件越多,历史现象越多,对历史的兴趣可能越浓,参观历史博 物馆将能帮助孩子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男孩需要的是别人,特别是父母的理解与尊重,父母可以与孩 子进行交流与探讨,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 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 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 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 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十八件事培养孩子学习毅力毅力是指在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克服和排除学习中的内外困难和干 扰,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当儿童具有了这种品质以后,他们 就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气馁,也不会因内外干扰而分心。人的认识活动充满 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人的意志总是与克服各种困难相联系,并在有目的的行 动中表现出来。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 重要。”在日本,人们推崇所谓“忍术”,并且有一种“忍术的修行法”,其中 有一个训练跳高的方法:“种下大麻,使其生长,每天在它上面跳越。”日本 著名教育家铃木认为这是培养非凡能力的好方法,值得采用。
大麻时时刻刻在生长着。如果每天都在大麻上跳越的话,自己的跳越能 力也在逐日提高。随大麻的生长而每天练习跳越的人就会轻而易举地、自然 而然地跳越过去。由此可见,悲叹自己无能的人是多么的无知啊!
“能力,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做才能熟练掌握”,这是 铃木的自戒。
有一次,铃木把自己说的“生命在音乐中无形地成长”这句话写在了 1500张诗笺上,准备把它送给学生们。铃木利用晚睡或早起的时间去写,有 人说:“你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对于铃木来说,这样做,不但不辛苦,反 而让人感到很高兴。既然写就想写好。每写一张,嘴里就不断嘟哝着:写得 再好点,写得再好点。
对于不是画家的铃木来说,写好字是相当难的。尽管这样,每当写一张, 他就增加了一份信心和力量,终于写得越来越漂亮了。同是一张诗笺,但字 写得一张比一张好,这确实是难以形容的反复做的妙趣啊!
孩子即使有什么短处,也不要把它视为天生的而放任不管,应该经常进 行练习,最多用10年的时间就可以把其短处变为长处。对此,多数人都经历 过。可以说,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是与能不能坚持干到底有关的。毅力也是 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培养。那么怎样培养才好呢?
首先下决心开始后,要忍耐一段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这种忍耐 是决定自己命运的。这是因为继续忍耐一段时间,必要的毅力就会产生出来, 做事情也就相应地容易多了。这就好像一粒树种埋进土里,很难出土发芽。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从埋进土里的那时起,种子就开始变化,做发芽的准备。 幼芽终于破土而出了,它孕育着向上的喜悦和生长的快乐。幼芽渐渐长大了, 与此同时,幼芽的根开始在土里生长。这根就是促进树生长的力(以人而言, 促进能力发展的根源&即所谓根气。幼芽渐渐发育、茁壮成长,形成树的状 态,与此成比例的根部也渐渐粗壮起来。因而可以说,这种根气作为人的毅 力是促进人们干到底的法宝。另外父母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教育孩子从小立志
教育孩子从小立志,“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 “坚强的意志源于崇 高的理想”。家长可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志向与坚韧不拔,终至成功 的事迹去教育孩子,如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一辈子献身于桥梁事业, 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南京秦淮河上有一座文德桥,有一年端午节游人为争看龙舟竞赛被挤塌 了,许多人掉到了桥下,有些孩子被淹死了。事后,家人就带茅以升观看倒塌的文德桥,茅以升小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造 坚固耐用的大桥,也由此增长了茅以升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崇高理想。
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新元素,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做了一千多次实验,仅 实验废物就上千吨,最后终于炼出了镭(再如,焦耳没有上过学,他的知识 全靠自学获得,为了证明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使用种种方法,做了四百多种 实验,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最后终于获得了热功的大量的数值(数学家阿 基米德在罗马士兵沾满鲜血的利剑面前,临死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 要让孩子懂得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 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同时还要使孩子 意识到个人的学习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贴近孩子的实际,还可以用同龄人的榜样来教育孩子,如某某孩子克服 困难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
2.鼓励孩子不断克服困难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发 展起来的,困难是培养孩子毅力的磨刀石。孩子学习上的毅力,也是在具体 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有家长说:我要求孩子一年级总分 在班级进人前十名,二年级进人前八名,六年级时要进人全年级前十名,设 立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过程就培养了孩子的毅力。 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它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些目标是否切合孩子的实际, 是否属于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果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遇到的全是失 败,毅力从何而来?二是部分的前几名,排第几位,受各种因素制约,本身 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目标。正确的做法是,从具体问题人手,当孩子在学习上 遇到困难时,不断地给予他意志与情感的鼓励,“我知道,这道题你一定能够须知出来* “不要怕,作者只要理解努力,深人思考,就答对了这道题,祝 贺你”,让孩子从亲身的意志行为中尝到快乐。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特点,有意 地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跳一跳摘果子,激发他尽力跳起,从而培养战胜困 难的毅力。
家长要和学校教师一道研究孩子的学习过程,培养非智力因素, 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孩子学习方法, 比学一点静止的知识重要得多。告诉他们学习是终身的事,活到老, 学到老,把学习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从学习中获得无 穷的乐趣,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第二十九件事方法比死记更为重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只会死啃书 本,应付考试,那他所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很可能只是重复前人所掌握 的东西。”托尔斯泰也尖锐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 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当孩子面对新的问题时,如果能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会让解题过 程变得更轻松。考试的真正目的,也正是为了让孩子自如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然而,联系已有知识的关键在于一个字活,如果用得过于死板,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
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体系是从西方套用来的,这就是说我们使用着中国 语言,而衡量这种语言的标准却是西方的。这套不合体的标准,却在语文课 上被老师们津津乐道。而实际上,我们更应当从整体上去把握中国语言,把 握语言的整体特征,不能强要每个孩子都成为语言学家、逻辑学家。正是语 法体系的错位,使得我们的语言审美也出现了问题。譬如《明湖居听书》中 的一句:“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 银。”我们一定会说这一句很美。然而,有孩子就模仿,写《我的同桌》'“她 的头发像黑色的瀑布,眼睛像夜明珠,鼻子像大理石,嘴像一条小船,脸盘 子像十五的月亮……”当所有这些比喻拼凑到一起时,就出现了一个极恐怖 的形象,还不如直接说一句“我的同桌很美”来得实在。这就是刻板套用已 有的知识,这种毛病还不止出现在文科中,理科一样存在着类似问题,如用 错了公式和定理。这种刻板的套用,归根结底,还是孩子对知识掌握得不够 深人,仅仅凭借一些表面印象来运用,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高钢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并 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孩子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 让孩子玩两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父亲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 科书。一个学期过去,父亲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 是什么?孩子笑着说了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 老爸的脑门上。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 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 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做 作业。”
这叫作业吗? 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父亲真有些哭笑不 得 《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 是乎严声厉色,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 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 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并说明自己的看法。”父亲听了,连叹息 的力气也没有,真不知道让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 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他只觉得,一个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 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竟是一本20多页的 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父 亲没有赞扬,也没评判,因为自己也有点发懵,一是他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 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这是父亲本人在读研究生 之后,才开始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他已经30岁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就能处理大量资料,并 进行分类整理、编纂成书。最初是对资料的搜集和筛选,然后是把选好的内 容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连接起来,最后再从文字上通一遍,配图,排版,打印。 分章分节本身就体现出了逻辑的递进关系,而列出参考书目,则显示出了严 谨的治学态度。在整个过程中,找资料并不难,难的是在各种资料之间建立 联系,把散乱的点连缀成篇。有了这种能力,任何复杂的综合应用题就都能 迎刃而解了。
对于家长来说,让你的孩子获得这样的能力,其实并不难。
1.让孩子找联系
对于孩子学习上的难点,家长可以让他寻找各种关联内容,或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者在规律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样有助于孩子加 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结,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
2.让孩子独立制作知识结构网络图家长可以让孩子把某一科目的知识,都用图表的形式联结起来,体现出 相互间的关系。这能让分散的知识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尤其在自 己动手总结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更深人地理解。
3.遇到难题时,引导孩子回忆相关知识当孩子在难题面前“卡壳”,父母可以引导他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努力寻找相互间的联系。可以把难题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用相应的知识解 决。这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一次复习。
*让孩子系统介绍某一门科目
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某一门科目的内容。为了尽量全面, 孩子就不得不寻找相互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一旦建立,以后的学习就会事 半功倍。
5.用创造性的题目,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家长可以仿照前面提到的例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题目,让孩子独立完 成一篇论文。题目应该能尽量引起孩子的兴趣,也可以由孩子来选。你会发 现你的孩子也能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而且里面会有他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转变教育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是广大父母教育观念 转变的迫切问题。
■第三十件事玩耍与学习相结合更好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同理,玩是 孩子的天性,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其实玩并不都是害人害己,与学 习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如果处理得当,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尤其是健康 的娱乐内容,十分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执着的精神外,还有思 维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可以在玩中得到培养,教育界提出的 “愉快教育”就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另外,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孩子 的特殊才能和天赋,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地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使孩 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做出特殊的贡献。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麦克斯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的父亲发现和培养出 来的。有一次,麦克斯的父亲偶然发现儿子画的画很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 儿子画了一个插**的花瓶,但是所有的**和图形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 例如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的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 异地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麦克斯很快 对数学人迷,终于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家。
玩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可以启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从 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因此家长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孩子玩耍的时间,而是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玩是儿童的权利
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向专家请教:“我是孩子的爷爷,我现在跟我儿子的矛 盾很大,我儿子把孙子搞得太紧张了,给孙子请了四个家教,上七八个班, 孙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都安排得满满的。我说这么做孩 子肯定受不了。我儿子却说我落伍了,说这是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上。”这位老先生很无奈。这的确是我们十分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许多父母生 怕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落后于人,所以早早为孩子规划人生。于是,孩子童年 就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挤占,孩子童年时代的梦想就被父母想要在 孩子身上实现的各种计划无情地替代。孩子的童年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 童年。其实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童年时代具有特别意义。很多 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在一个人的童年, 吃什么、穿什么往往不那么重要,而玩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01年10月,在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中,一个叫刘小源的4 岁女娃娃唱的一段《大雪飘》征服了观众、评委。担当大赛评委的中国戏曲 学院副院长赵景勃教授在点评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给了一个超常规 的评语:“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了。她筒直就是一个小人精!今后戏剧界可 以考虑设个神童奖。”最终刘小源获得金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票友。从 此,一个4岁的孩子,凭借一出《大雪飘》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名人”,成 了破“纪录”的小明星。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刘小源的父母都是京剧票友,爸爸唱小生,妈妈唱梅派青衣。两个人经 常在家里唱念做打。也许是耳儒目染的原因,刘小源从小就对京剧表现出独 特的兴趣。好玩好动的小源爱模仿。她经常扯起床单披在身上,然后做出各种造型,让妈妈猜是京剧里的哪个人物,一会儿是《霸王别姬》里的虞姬, 一会儿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大家的眼里这是学习,但在孩子眼里却 仅仅是好玩。就是在玩中刘小源学唱会了许多京剧唱段。
儿童的世界有其独特的规律,遵循了这一规律,教育就成功(违背了这 一规律,教育就失败。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游戏,刘小源唱京剧就是如同 在玩游戏,游戏就是她心中重要的工作。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和理解儿童,尊 重和理解儿童的世界,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甚至约束训练孩子,剥 夺孩子玩的权利。然而,有的父母并不真正认可“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 念,并且常常限制孩子的玩。也有的父母即便允许孩子玩,也总是把玩的意 义建构在学习的基础上,当他们认为某种“玩”对学习有益的时候,就允许 孩子玩,而当他们认为某种活动对学习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就以“影响学 习”为理由,限制孩子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孩子们看电视、 玩电子游戏机等纯娱乐的活动被严格禁止,而读书、学习计算机、弹钢琴等 活动则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因为在成年人看来,这些活动是“有利于学习 的”。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权利,就像儿童要吃饭穿衣一样。玩作为 儿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因为玩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有 损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看一看,如今的儿童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已 经失去了童心,正在变为成人实现一些想法的工具。玩其实也是儿童认识世 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儿童了解这个世界用他自己的方式, 在玩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们不能用成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取代儿童认识世界 的方式。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评语:“所有小动物都没有学 校,它们的本领怎么学来的呢?从玩中学来的。玩中有许多技能,技能关系 到生存。如猴子爱跳着玩,从很高的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就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你说,这玩中的技能重不重要?这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 的学习呢?”
2.娱乐学习两不误
著名教育学家李大钊很早就教育我们“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 实”。可见娱乐并不是我们应该嗤之以鼻的,而学习时想娱乐,娱乐时担心学 习的状态却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孩子永远在一种焦虑不安中过日子。休息 娱乐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没有什么不正常,所以凡有娱 乐玩耍的机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放过。可有些孩子在娱乐之际,还念念不 忘没有完成的作业、没有看完的书,这样还有什么心情玩乐呢?当他们回到 书桌前想要学习时,又开始憧憬玩乐时的场景,浮想联翩,不能自持……这 种娱乐学习都耽误的状态,最不利于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娱乐时要尽兴,当然只应局限在休息时间,让他们全身心投人,把这段 时间毫无保留地交给娱乐,让孩子尽情享受娱乐所带来的乐趣,无形之中还 可以培养他们对待一项事情的执着。大凡学习不认真的孩子,娱乐时也不会 特别认真,无论做哪件事,他们都是那么漫不经心,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 什么都无所谓的生活状态。为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妨从娱乐活动开 始,利用娱乐的趣味性趁势培养执着精神,让孩子学会全神贯注;利用竞技 娱乐的竞争性,让孩子学会争强好胜,然后因势利导,将这种状态转移到学 习中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对父母很有意思,他们和那些整天把孩子关在屋里做功课的父母不 一样,他们对孩子有一个规定:星期天一天都不许做功课,只许玩!也许一 些父母会觉得奇怪:这样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吗?他们的孩子也的确争气,成 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奥妙在哪呢?
这对“有意思”的父母对大家说:“第一,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天 性,如果不让孩子玩,实在太残酷,也剥夺了孩子正当的权利。第二,父母 也很难做到完全控制孩子的玩。稍稍管松一点,他就会偷偷去玩,如果管严 了,他就上课玩,做作业的时候玩,甚至躺在被窝里玩。第三,星期天让孩 子玩一天,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在星期天之前把作业全部写完,这样第二天他 才能痛痛快快地玩;他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也不再想别的了, 就踏踏实实学习了。”
这对父母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知道玩是儿童的权利,同时又能够“老谋深算”地给予孩子玩的机会。
有人会担心,让孩子尽情玩乐,他们会不会就此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呢? 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先例,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恶果,父母仍然要对 孩子的娱乐行为进行严格的把关。有位家长就透漏了他的经验,他每天回家 先要摸一摸电视机,而电视机上的余热足以证明孩子又看过电视了。即使父 母们用尽心机,一旦孩子们离开了父母的视线,仍旧玩得热火朝天,除非实 施监控,否则收效甚微。然而就算父母有效地杜绝了孩子们的玩乐机会,结 果又会怎样呢?由于无法娱乐,或是娱乐的时候不尽兴,一定会对学习造成 负面的影响。如此看来,家长不如鼓励孩子去尽兴玩乐,但要约法三章:在 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内容中去尽情地娱乐。
给孩子自由,但不能够让孩子随意地滑向任何一'个方向,一'定 要给他立下警示标,此路不通,这个办法不行,必须要怎么样。因 为任何自由都应该和责任相对应,责任、权利统一,有自由就有义 务,有义务你就享有自由。所以希望每个家庭要给孩子确立一些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