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男孩成长离不开非智力因素(1 / 1)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 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如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 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等。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 最主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初,对观察和搜 集事实的勤奋。”而兴趣、坚初和勤奋都属于非智力因素。长 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有扼制作用,优良的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上的某些弱 点有补偿作用。父母要做的工作就是运用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加 强对孩子智力的开发。

■第十六件事高智商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 认识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 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 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孩子智 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内容

心理学家们把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 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自信心与好强心;

%)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崇高抱负;

%)焦虑。

非智力因素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丽文斯,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小孩的成长情况进行研究,持续50年,获得了大量数据。 研究表明,这些智力相当的孩子,由于各自的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成人以后 在事业上的成就差异悬殊。那些成就显著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比起智力 同样超常的孩子来,有很强的进取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做事认真,意志 坚强,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一句话,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也超群。我国通 过对科大少年班孩子的调查发现,他们不仅对学习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 欲望,而且有为祖国实现四化做贡献的志向和强烈的进取心。他们从小就喜 爱学习,学习时思想专注,学习中遇到难题从不轻易放过,有坚强的毅力和 饱满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他们成为超常人才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现实生 活中,不少家长对待孩子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智力投资,但 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智力的 发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有些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娇惯等不良教育方式的 影响,造成了他们的创造性、懒惰、领带性强、意志薄弱等。所以从孩子进 小学后就要注意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不要以为 智力水平高了就可以万事大吉,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使 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孩子,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 智力因素,因为这往往能弥补智力上的某些弱点,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奋出天才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 位五年级班主任,从她长期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她班上所有智力优秀的孩子 在学习上都并不是最好的孩子,而一个智力中等的孩子,却是班里学习上的 佼佼者,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有坚强的毅力。实际上,大多数孩子之 间智商差异不大,为什么智力发展差异很大呢?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影响 的结果。因此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非智力因素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在小学的课堂上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同在一间教室听老师讲课的孩 子,其表现并不相同: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的东瞧西看,心不在焉( 有的神情焦灼,如坐针毡。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表现呢?这是由于他们学 习动机不同造成的。儿童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紧密的联系,学习 的兴趣则是能有效地提尚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为什么有些人看小说能废寝 忘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为什么有些人看电影、电视那么人迷着魔,一分 钟也舍不得丢开不看?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 人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心烦意乱,产生不满、烦恼、愤怒等不愉快的情 绪。这时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事情,无法安心学习。而当我们处于欢乐喜悦、 满意等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不仅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头脑也显得格外灵活, 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这就是情感的作用。

数年前,社会上流传的“再苦不能苦孩子”,曾被一部分人所接受。自己 过去吃了很多苦,现在条件好了,不能再苦孩子了。殊不知生活的安逸,养 尊处优的思想正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孩子们心中的最大隐患。 因为安逸使得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博击人生的风雨。因此,在生活水平大大 提高的今天,为了培养孩子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在 实施着“富家穷教”的教子方法。

近年来,要对广大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外也曾 盛行一种“吃苦教育”。日本人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中小孩子 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 “孤岛学校”的活动,组织中小孩子到田间、 孤岛或森林“留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让孩子 “吃苦”,是日本重视下一代进行精神教育的一种做法。在英国寒冷的冬天,有一所中学不设暖气,让孩子只盖一条毛毯,洗澡也得用冷水,这就是刻意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刻意地磨炼孩子。我们要让孩子从小明 白: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一个坚 强的灵魂,完善一个人充实的人生。“玉不琢,不成器”,对教育孩子来说, 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现代的教育应让孩子多些磨砺,多些锻炼。

独立生活能力弱的孩子往往伴有胆怯、懒惰、消极等习性,而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积极进取、勇于竞争、不畏艰难的人。家长们要 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重视对孩子非智力素质 的培养。

■第十七件事孩子早期教育,能力胜于智力所有孩子的能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适应环境条件培养出 来的。无论是出生于西方国家的,还是出生于东方国家的孩子;无论是出生 于非洲国家的,还是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孩子,他们的能力都是根据各自的国 情、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培养的。一切事物的发展有其因必有其果,孩 子的培养也是如此。在良好的环境里会把孩子培养成为善良的、感觉敏锐的 人;而在恶劣环境里会把孩子培养成为非善良的、感觉迟钝的人。为了尽量 把孩子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家庭日常生活应该是欢 乐的、充满爱心的,这是首要的条件。创造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环境乃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出发点。

!孩子能力培养不容忽视

一部分知识丰富,看似“小神童”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 缺,成为适应能力最差的孩子。

某幼儿园的老师介绍,有一个叫贝贝的男孩子进人他们幼儿园近一个月, 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甬 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 里。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父母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贝贝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 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 用孩子说话。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功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 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 呵护下成长,贝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 开始人园的一星期里,贝贝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待在幼儿园里。

交流中贝贝妈妈认为,学前几年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打好 基础,让孩子领先一步,所以她想尽办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有一个 好的开端。在习惯养成方面,贝贝妈妈认为,穿衣、吃饭、和其他小朋友做 游戏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所以还是应该 抓紧时间,着重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从事幼教工作的专家分析,贝贝妈妈的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在早期教育 方面的误区。首先,很多家长过多地注意到儿童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 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 的欠缺,会造成孩子能力低下。长此以往,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 人差,不能融人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儿童 教育中,能力培养比智力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能力和习惯 养成的培养开始得越早越好。而不少家长过早、过多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 识,这样并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 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这是典型的 “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 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 让儿童像孩子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 。

2.孩子需要具备的能力

孩子在儿童时所表现的能力,比智力或学习成绩更能预测他们的未来。 而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对儿童而言,应着重培养以下几种能力:(1)判断能力

孩子由于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 法做出正确判断。但随着身心成长及知识增加,孩子也将拥有做出正确决定 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很重要,也就是孩子必须有机会练习如 何做决定。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这些错误的 经验将是孩子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2)思 能力

问题可以引发孩子对于周遭环境的好奇心,让他动脑思考。但提问的方 式很重要。Yes/No类型的问句无法真正帮助孩子进行思考,最好的提问方式 应该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例如:你觉得怎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开放式的提问可以达到帮助孩子思考的目的。

(3)创造能力

利用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个大家都有兴趣的主题,全家人共同设计进行 一个活动,例如:说故事接龙,角色交换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创造力,也可 以唤醒和开发孩子另一方面的潜能。

%)感官能力

在孩子感官发展敏锐的阶段,需要各种感官刺激帮助其概念的发展。家 长可以提供孩子各种运用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探索环境 的机会,例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地板或墙面, 能够动手操作的各种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听得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丰富的感官刺激经验,是孩子发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据。

%)专注能力

家长都期待孩子比别的孩子好,每天帮他排满课后辅导课程及才艺学习, 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主动、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发展专 注力,而专注力是学习的重要条件,被威胁强迫地去上各种课程,非但对孩 子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因不愉快的经验而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

%)决策能力

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这种决策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培养孩子决策能力的关键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儿童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 方面享有的权利。如果家长管束过紧、干涉过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 就会阻碍他的个性发展,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不到发挥,最终成为一个循规蹈 矩、缺乏独立自主性的人。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 最低限度的帮助,促进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例如,搬了新家,家长打算给孩子换一张彩色的儿童床,可是孩子并不喜欢彩色床,他希望家长给买木 制儿童床。而木制儿童床又有多种款式,有普通的单层床、有分上下铺的双 层床、有分上下铺并带有滑梯的床、有上面是床下面可放五斗屉和推拉式书 桌并带梯子的床,还有上面是床下面可放五斗屉并带有滑梯的床。这些款式 中买哪种更理想呢?这时如果家长给孩子机会,让他在众多的款式中学会自 己选择,对于他决策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有益处的。具体做法是家长与孩子一 起对每款床的功能、价格、安全性、占用空间、是否方便活动、是否便于整 理等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最终选出一个较满意款式的床。

(7)组织能力

一群孩子分成了两组,他们准备用积木进行搭塔比赛。谁把塔搭得又高、 又稳、又快、又漂亮,谁就获胜。活动开始后,一组孩子急于搭塔,他们取 来大小不同的积木,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上加,眼看就要搭到塔尖了,突然, 大大小小的积木散落在地上。而另一组孩子活动开始后没有急于搭塔,他们 围成一圈商量,决定用大积木搭塔底,中等积木搭塔身,小积木搭塔尖。有 人负责运积木,有人负责搭塔,有人负责给搭塔的伙伴递积木,有人负责保 护塔,塔很快就搭成了。这个例子说明,掌握组织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顺利 进行游戏活动,与伙伴友好相处,而且有利于他将来在组织中有效地实施领 导能力。

让孩子操办活动是培养他们组织能力的最佳方式。下面看一个个案:优 优过几天就满.岁了,她准备举办一个生日晚会,但她又不知道怎样组织, 为此她向妈妈请教。妈妈首先帮她列了一张邀请参加生日晚会的小伙伴的名 单,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节目内容。优优算了算一共有五个小伙伴,佳佳 朗诵不错,就让他当主持人并朗诵《静夜思/童童跳舞好,让她来一个“脖 子扭扭,屁股扭扭*冉冉会唱歌,就由她领唱《生日歌》作为压轴节目(牛牛电子琴弹得不错,就由他当音乐伴奏。优优自己会讲故事,还可以为小伙 伴服务,给他们倒水、切生日蛋糕。就这样,在优优的策划和组织下生日晚 会进行得井然有序,优优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通过实践活动,孩子可以认 识到每个人才能各异、秉性不同。担任每个职位的人,不一定都要选择同样 精明能干的人。要想有效地实现目标,就必须懂得对人才的合理调配和组合。 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提供机会,孩子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锻炼了组织 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 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很多人把 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 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男孩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第十八件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一个人能够立 足社会、担当重任的重要条件。孩子小时候所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 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孩子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 己洗等行为都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家长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帮助他, 鼓励他,在他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其意识,增强其自信,使他逐步成为一个对自己、社会负责的人。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他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下,随 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孩子经常会犯一些错误,这毫不奇怪。比如,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发 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许多父母会这样责怪孩子:“你怎么搞的?你怎么能这么 做呢?可恶!”孩子挨了骂,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什么责任也不必承担,该学 习就学习,该玩就玩(父母则留下来做处理,又是道歉,又是赔偿。这样做, 等于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孩子怎么可能有责任心?

1929年7月4日,美国国庆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搞到了一些被禁 止燃放的烟火炮,其中包括一种威力巨大的鞭炮,叫作鱼雷。一天下午,他 走近一座桥边,朝桥边的砖墙放了一个鱼雷大鞭炮。一声巨响,让男孩神采 飞扬,可就在这时,警察来了,把男孩带上了警车,去了警察局。警察尽管 认识这个男孩和他的父亲,依然严肃地执行烟火禁令,判定这个男孩要交 14. 5美元的罚金。男孩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亲代交。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 国,儿子被警察局叫去了,当爸爸的认识警察局局长,那打个电话摆平就算 了,还罚什么款?让人感慨的是,这位父亲并没有去找人说情,而是替儿子 交了这14. 5美元。他当时没说太多的话,回到家后,他跟儿子说:“这件事 是你惹出来的,你必须对这件事负责任。到了 1.岁后,你要通过打工来还我 的钱。”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做了许 多零工活,才还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笔罚金。”显然,这件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 叫责任那就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但是,也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因为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罚款和承担医疗费共计5000多元,而父亲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呢?这位父亲 东借西借,好不容易凑够了钱替儿子交了上去。然而,儿子却不思悔改,又 犯了抢劫杀人罪,被判处极刑。

像里根的父亲那样,让孩子自己承担过失的责任,看起来似乎有点儿 “残酷”和不近人情,其实这才是父亲深沉的爱。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 的时候,恰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有利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 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

而后一位父亲的行为不是让儿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是自己为儿子的 过失承担了责任。从表面上看这也是一种“爱”,但是,这种“爱”却葬送了 儿子,最终还是由儿子为自己的过失负了责,不过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父 亲的这种“爱”因此变成了“残酷”。可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十分重要,每 一位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 责任心呢?

!从培养家庭责任心入手

家庭责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自愿承担家庭义务,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个具有家庭责任心的儿童,不仅能在现时的家庭 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好属于自己的 家庭。他的一生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创造出温 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 家庭责任,包括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 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一两个小时,而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三四个小时,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一旦 走上社会,就很难有社会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的根源在于家长是否具有家庭责任感,还在于家 长是否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你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或母亲,怎能对 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呢?父亲与朋友玩麻将通宵达旦,丝毫不顾及对家人 的干扰(母亲忙于在外应酬,家里一团糟,父母又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去埋怨 孩子不愿回家呢?

在一个专制的大人王国里,也难以培养出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因为家 长对孩子控制得太死,管制得大多,使孩子没有机会就某件事做出负责的行 为,孩子做事只是服从,听命于大人的意见,而我们强调的责任感并不是指 你的孩子按照你告诉他的方式去行事,而是他能主动发现并自主地做出反应。

只有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责任感生长的最佳环境。在这样的家庭里家 长和孩子相互独立,并非各行其是,漠不关心,而是彼此尊重又相互关照, 孩子受到重视,家长具有威信。在讨论家庭中的责任与分工之前,父母应该 想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自己惯用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否 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之前,先检查一下 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样。然后就有可能从抱怨孩子,转而反思自己。要想改 变孩子,也应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创造或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键是父母必须 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培养孩 子的责任心的。通过赋予孩子责任,或感受他们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让孩 子养成责任心。

2.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

许多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不用去理会家里的大事小事,这些事都不用孩子操心。父母把孩子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会导致 孩子不知道在家里要承担责任,却只知道理直气壮地争取权利,这与父母只 知道重视孩子,不知道重视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有关。

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都5岁多了,让他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不能认真做完,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尤其是当外面 稍有动静,他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平时玩的玩具、看的故事书丢了就 让父母找,自己却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真拿他没办法。”其实,孩子缺 乏责任心,与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孩 子从来不洗衣服、不刷碗,玩过的玩具随手乱放,洗脚水要让妈妈打好,上 学时书包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 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知索取不懂付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了!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得要求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去做他力所 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去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一些责任。

比如对6岁以上的孩子,要求他收拾屋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 己的玩具和图书,收拾整齐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另外,对学弹琴、绘画 的孩子,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 的认真负责的习惯。

对孩子来说,自我负责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一个孩子能学会 自我负责,那他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

3.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责任产生、发展的过程正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责 任心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办法可行。给孩子独立做事去承担责任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只有摆脱了依赖别人的心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 责任重大,才能独立主动地承担责任。

当我们让孩子独立做事时,孩子们都会异常的兴奋,他们会小心翼翼地 端碗拿筷,他们会认真地擦净桌椅。

一位妈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曾经给孩子5元钱,告诉孩子可以在 超市里选一种他喜欢的东西。我看着他在不同的货架前穿行,不时地拿起某 种商品仔细地看看,认真地询问商品的名称和口味,我知道他在比较并进行 权衡。终于,孩子拿定主意,拿着他喜欢的东西去收款台交钱了。我深知孩 子在挑选东西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满足。

其实,孩子在独立完成某事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同时 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并且逐渐意识到什么事情是他们能够把握 的,什么事是他们左右不了的。

当孩子的自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会增强自 身的能力,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学会去独自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尽自己的 能力把事情做好。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希望我的儿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 我自己就该首先成为那样的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 心,首先家长就要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

■第十九件事男孩要有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男孩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习惯可以影 响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 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 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父母如果 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 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 正。下面看一位父亲的叙述:儿子6岁时,我带他到E村的E牧师家去,并在那儿小住了几天。第二 天吃早点时,儿子洒了一点牛奶。按在家里的规矩,洒了东西就要受罚,为 此他只能吃面包了。我儿子本来就喜欢喝牛奶,再加上E牧师全家非常喜欢 他,为了他的到来,还给他特意调制了一种牛奶,并配上了最好的点心,这 对他还是**不小的。我儿子在洒掉牛奶后先是脸稍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 儿,但终于不喝了。我故意装作没看见。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实在 沉不住气了,只得再三让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不喝,并十分不好意思地说: “因为我洒了奶,所以就不能再喝了。”

E牧师家的人还是再三劝说他:“没关系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喝吧,喝 吧。”我在旁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然故意装作没看见。儿子还是坚持不 喝,在万般无奈之下,过于疼爱我儿子的E牧师全家就向我进攻了,他们推 测一定是由于我训斥了儿子。

为了打破僵持的局面,我让儿子先出去一下,待我向牧师全家说明理由 以后看看情况是否会有所变化。他们听后责怪我:“对一个刚6岁的孩子,因 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喜欢喝和吃的东西,你的教育过于严苛了!”

我只得加以解释说:“不,儿子并不是因为惧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他 从内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的。”在听了我的解释后, E牧师全家还是不相信,于是我只好通过做一个试验来揭示事实真相:“既然 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试验一下,我先离开这个房间,你们再把我儿子叫来, 劝他喝,看他是否会喝。”说完,我就走开了。

待我离开房间后,他们把我儿子叫进屋里,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 但毫无效果。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我儿子说:“我们不告 诉你爸爸,你就放心地吃吧!”但儿子还是不吃,还不断地对他们说:“尽管 爸爸看不见,上帝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

他们接着又说:“由于我们马上要去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是要挨 饿的。”

儿子回答说:“不要紧。”

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只好把我叫进去,儿子流着泪水,如实地向我报 告了情况。我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 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山必 ,,

出反。

儿子听完我的话,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E牧师全家都深感不解。

这位父亲是怎样把儿子培养成具备如此强的自制力的人呢? 一般人可能 只觉得父亲的教育过于严格了。是的,从一般孩子的行为方式看,这种教育 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很严格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他的教育方法好, 这并没有使儿子感到痛苦。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即使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 紧,使他们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了。对孩子的教育,同砌 砖一样,必须打好基础,这位父亲正是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一条根本经验就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 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 允许,这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所以不能以“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稍长 大后再严格一些”这条似是而非的做法来管束儿子。综观当今大多数父母, 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不行,有时却又 变得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了父母的“禁律”可以打 破的烙印。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主 见,无主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2.培养孩子好习惯需要技巧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这21天是个平均 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 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 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家庭对孩子习惯的形成担负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具体 要怎样做,经常是立了规矩却无法有效实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要注意 三点:一是家长要约束自身行为,二是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实可行,三是科学地奖励和惩罚孩子,不要羞辱和责骂。培养好习惯第一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 感开始。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另外,还应让 孩子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如倒垃圾、扫地等。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后自 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孩子的领导 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了。第二,上课要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鼓励孩子在学校解决问题,尽量不回家复习。同时,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 跟别人的孩子比,孩子年龄越小,发展的差异越大。第三,让孩子养成专心 做作业的习惯。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避免孩 子分心。第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多和孩子讨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孩 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第五,坚持和孩子 一起运动。运动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第六,少让孩子参与成人活动,多 与同龄人交往。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互换、互惠的。与同龄人交往能 够学会妥协、付出、协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过多参与成人活动, 会导致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最后,不要让孩 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经常给孩子花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钱来得太容 易,这样孩子干什么事情就不肯努力了。

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小就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否则长大后 会处处碰壁。

3.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父母听之 任之,一旦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自然,它们必将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正所 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专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坏习 惯,赶快防患于未然,并寻求迅速制止的办法。

下面是几种不容忽视的不良行为:(1)打断谈话

为何不容忽视'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 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 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 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 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 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儿,耐心等 你谈完。之后告诉他干扰别人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

%)攻击性行为

为何不容忽视:孩子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 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小妹妹或掐小朋友。如果你 不管的话,孩子到了-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积习难改了。

制止方法:正面应对攻击性行为。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样会伤了 妹妹。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呢?”要告诉他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不 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鲁霸道,帮他练习生气时该说些 什么。也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不让他出去玩。

%)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为何不容忽视: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 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就得重视 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一次又一次提醒孩 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 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他的肩膀、呼唤 他的名字、关掉电视等都会有助于吸引他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 他后果是什么。当五岁的杰克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 施。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 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 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 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父母该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 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无视规则

为何不容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当然很方便,但 是有些吃的,如糖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 DVD。专家认为放任孩子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

制止方法:制订几项家庭纪律,并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比如, 告诉孩子:“你得问问可不可以吃糖,因为这是规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 以外的时候打开电视,就告诉他把电视关掉。并且大声清楚地陈述规则,这 将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当*岁的姗姗未经允许就拿了些图画笔玩并把她 的一只胳膊整个都涂成了黄色,她的妈妈告诉她下午不能帮着画车库促销的 广告牌了。虽然她哭了,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她故技重演。

%)使小性子

为何不容忽视:你或许以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会跟你翻白眼,或说话傲 慢无理,但是傲慢的举止通常在儿童模仿大孩子以试探父母的反应时就开始 了。一些家长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应 对这一问题,你会发现孩子大概上三年级的时候会没有朋友,并无法与老师 和其他成人融洽相处。

制止方法: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为。例如,告诉他:“你这样翻白眼,好像是不爱听我说的话。”这并不是要让孩子感觉难为情,而是让他明白这样 做可能会失去朋友的友谊和爱戴。如果他坚持不改的话,你可以不理他并走 开。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这样和我说话的话,我听不见。当你准备好有礼 貌地说话时,我才会听。”

(6)夸大事实

为何不容忽视:也许一个还不会叠被子的孩子说自己整理了床铺,或是 一个甚至还没坐过飞机的小孩告诉同伴他去过迪斯尼,这些夸海口的行为似 乎无关紧要,但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诚实。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了解到 说谎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让他做那些他不爱做的事,让他摆脱闯 祸的困境,撒谎就变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当孩子说点小谎时,父母应坐在他身旁,直截了地当告诉 他:“去迪斯尼当然很有意思,说不定我们哪天就会去的,但现在还没去 过,你不该告诉小妹妹说你去过。”告诉他,如果总是扯谎的话,人们就 会不相信他的话了。看看他撒谎的动机是什么,别让他的小谎话不断得 逞。例如,如果他还没刷牙就说刷过了,要让他回去再刷。当5岁的潇潇 开始撒谎时,她妈妈给她讲了 “狼来了”的故事,撒谎的孩子在狼真来 了的时候,没人相信,没人来帮她。讲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确看待问 题,孩子会慢慢学会非常坦率。

“习惯决定男孩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 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 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 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第二十件事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随机应变是孩子能力的重要体现,它是指能够随着各种环境状况的变化 而相应地做出适当的调适,同时还能充分掌握自我,沉着而不失理智。培养 应变能力,随时准备行动,把握机会或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果断。

有一个男孩,遇到父母因急事没有回家,不知所措的他竟然在门外等候 了近6小时,如果不是被邻居发现并领回家中,很可能就在门外过一晚上。 事后,隔壁邻居阿姨是这样说的:“幸亏我昨天晚上回来时,看见孩子坐在家 门口。要不在那里坐一晚上还不冻死了……”阿姨说他回来的时候,楼道里 没有灯,漆黑漆黑看不清楚,开始她没在意,上到4楼才隐约听见哭声,下 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坐在门口缩成一团在那里哭,问了他好几次怎么回 事,他才说是爸妈不在家,他开不了门。阿姨起身一看,门上原来贴着条子, 让孩子回来后去奶奶家里,可能是孩子没看见字条……这个孩子 家的 候, 现父母 家, 居然,知道去邻居家,或者给亲戚打电话。如果不是邻居及时发现了她,说不定他 真会在门外冻上一个晚上。现在像这样遇事不会变通,不会处理的孩子很多。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缺乏应变能力呢?这主要还是缺乏对这方面能力的教 育、培养。由此可见,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真的是太重要了。无独有偶,一 个只有5岁大的外国小男孩,在一个大雪纷飞并且完全与外界失去通信联络 的晚上,成功地帮助母亲分娩了一个男婴。假如小男孩在这种意外情况下只会哭、只会怕,后果将不可想象,但是,他能够灵活应变,具有较强的应变 能力,这是需要中国父母深思的。

!培养孩子的应变技巧

我国古代神童孔融10岁那年,他到名士李膺家做客。当时,登门拜访者 都是社会名流,孔融面对众位客人友好的和不友好的甚至是恶意的问话皆对 答如流,不卑不亢,深得众宾客称赞。但有一位叫陈韪的大夫却不以为然地 讥讽道:“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也聪明!”陈韪此言一出便全场默然,人 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孔融。孔融镇静了一下立即回答:“我想,先生在小时候一 定很聪明吧?”孔融此言一应,语惊四座,众人不约而同拍起双手,把陈韪弄 了个大红脸,半天没吱声。从此,神童孔融的名声更大了,成为众人仰慕的。

孔融受到轻蔑,既没有感情冲动急于为自己辩解,也没有以牙还牙,直 接指责对方如此粗俗、蛮横、武断和浅薄,而是冷静地以反问作答,“反弹琵 琶”地利用对方问话逻辑上的疏忽反制其人,使人感到藏而不露,引而不发, 有理有节,出奇制胜。这种高超的应变语言技巧,令人拍案叫绝。

社会是复杂的,人的一生经历也是多样的。在机遇与挫折、好事与坏事 的面前,如何应变,有的不仅是难堪与不难堪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个人前 途和命运。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成材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应 变能力。就像孔融巧答一样,使孩子具有高超的应变技巧。如何才能培养孩 子具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呢?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 养。一是培养孩子适应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的能力,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 服能及时告诉成人(心里有烦恼时,知道向父母或知心伙伴倾诉。二是培养 孩子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如,应该知道早晚气温不同,应该注意保暖;应该知道出门要带什么东西;应该知道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等。三是培养孩子对突如其来事件的应变能力。如遇到突然停电时,怎样去 点蜡烛、开手电筒(遇到陌生人问路,应该怎样避免被骗(遇到煤气泄漏怎 样去控制(着火了知道用灭火器灭火,迅速转移易燃品等。四是培养孩子对 不同事物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如要相信他人,但是对于陌生人,或者心存 不良的人又要采取提防的心理(如果父母生病了应该怎么办,老人生病了应 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都要教孩子去判断。只有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应变能 力,遭到任何紧急情况才会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2.给孩子出一个“难”题

“宇华!”看到宇华已经趴在那儿一个多小时了,爸爸就开始喊。“嗯。” 宇华答应着,但没有抬头。“宇华……”爸爸走过去拍拍她的头。

“嗯?”宇华抬起头来,看看她的爸爸,“什么事?”

“能不能帮爸爸去买一瓶醋啊?”“可我在做作业呀。”宇华为难地说。“妈 妈正在做饭,急着用呢!”爸爸故意显出很为难的样子。“哦。”宇华只好合上 了书,“那好吧!”“胡同口的那个‘旺财小卖部i就有。别忘了,快一点,妈 妈正等着用呢!”“好的。”宇华答应着,出了门。不一会儿,宇华就回来了, 但空着手。“咦?”爸爸奇怪地问,“怎么没买啊?”“那个小卖部的醋卖完了!” 宇华说。“那旁边的‘老王利民店i也卖完了?”“我没去,你让我到‘旺财小 卖部i的……”宇华支支吾吾地说。“醋呢?”妈妈在厨房里喊,“快点,要不 就来不及了!”“我……”宇华低下了头。

那天晚上,全家吃了一顿没有加醋的“糖醋鱼”,全家默默地吃着,谁也 没有说话。宇华一句话不说,低着头,不停地往嘴里扒着米饭。“嗯。”爸爸 故意夹了一大块鱼,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你还别说,没有加醋的糖醋鱼,味道还挺好的呢!”全家人都笑了起来,宇华脸红了。其实大家都不知 道,爸爸现在正偷着乐呢。原来他下班经过‘旺财小卖部i的时候,想起家 里该买醋了,就进去看一看,可惜醋已经卖完了。他平常都是来这个店买醋 的,这回醋卖光了,一时间他竟然也有点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当然,他立刻 就为这个习惯发笑,心想自己头脑怎么这么死,就又跑到旁边的‘老王利民 店i看了看,有倒是有,可就在掏钱的时候,爸爸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让 宇华来试试,看看她能不能随机应变一下。

社会是复杂的,人的一生经历也是多样的。在机遇与挫折、好 事与坏事的面前,如何应变,有的不仅是难堪与不难堪,而且还会 影响到前途甚至生命,并连带影响到家人及朋邻。所以,男孩在成 长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