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高智商的人会经常遇到,而高情商的人则 十分少见。因此,在具有同等智商的前提下,高情商的人就 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比别人拥有更好的人脉,比别人更少 地遭受情绪的破坏,也更容易适应环境、把握机遇。然而令 人遗憾的是,尽管情商比智商在人生中发挥着更普遍、更重 要的作用,但它还是经常被人们忽视。人们在学校里可以通 过各种不同学科的开设来提高人的思维水平,但是却没有任 何一个课堂专门教孩子如何提高情商。
生理的成熟可谓水到渠成,而心智的成熟却需要特殊的磨炼。 而且假如缺乏必要的指导,那些磨炼也可能变成打击,不仅不能 提高人的成熟程度,还会带来痛苦和麻烦,所以男孩要重视情商 的培养。
■第十一件事成功,从情商开始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 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高的人,生活比较快乐,能维持积极的人生观,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长期以来,人们将智商视 为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并将它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大量 事实证明智商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
美国有一个叫泰德·卡因斯基的人,他16岁进哈佛,20岁毕业。而 后,在密执安大学获数学硕士、博士学位。接着,就到世界第一流的加州 伯克利大学数学系任教。然而,卡因斯基虽然智力超群,但却从未培养自 己的情商。整个中学时期几乎见不到他的影子,他从不同任何人交往,更 不能与人建立长久关系。在大学里,他也如此,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哈佛 隐士”。卡因斯基在制造炸弹方面有特殊才智,但他在社会方面却是低能 儿,因长期压抑而导致心理异常。他不但对社会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并且 用自己的炸弹杀死了 3人,伤了 22人。显然,智商高远非成功的唯一因素,而情商的高低则对成功有着重要影响。专家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 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 小开始。
!情商的构成
情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筒要地可概括为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 (了解自己情绪&妥善管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 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很多人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他们的真实感受往往被自己隐藏起 来或遭到扭曲。比如,让一个特别怕蛇的人观察铁丝笼里的蛇,他可能会声 称自己不害怕,因为理智告诉他一条被关起来的蛇对他不构成威胁(但如果 在他身上装上传感器,就可以探测到他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与焦虑和恐惧相 关的生理反应。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驾 驭它,否则就容易成为本能的奴隶,或陷人自欺的泥沼。因此,了解自己情 的能力是 商的 。
(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能迅速摆脱焦虑、沮丧和破坏性冲动,从生命的 低谷中走出来。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失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主要 取决于你的情绪自控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保持持久的热情是成功的必备条件,通过自我激励,能够产生强大的内 在动力,从而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人不仅需要有自知之明,还要有知人之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 就是与他人合作或对抗的一生,只有洞悉他人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产生情感共鸣,或对其施加影响,实现自己的愿望。
(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就是管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关 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善于处理人际 关系的人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应对失败的能力也会更强。
2.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到四五岁时,脑量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 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 的发展。.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 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 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 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儿 童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要面对的是不可预测的而又多变的环境,必然也将 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若靠过人的硬件谋取一个好的职位,却没有足 够的“软件”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一个高情商的孩 子,会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会因为成绩好、受老师赏识而 自傲,也不会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而自卑。高情商者善于洞察并理解别 人的心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 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他们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在复杂 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在集体中有好人缘,容易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欢迎,很少感觉孤独。高情商者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来自于 内部,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决定做一件事后,没有完成是不肯罢休的。 做任何事情,都动机明确、兴趣强烈、独立积极、不甘落后,而且有勇气, 自信心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 做功课等,因此,就算他的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高情 商者目光长远,不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之中,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眼光放得远 大,不会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欲望。I96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瓦特·米歇 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儿童园做了实验。他召集了一群*岁的小孩,在一个大 厅里面,墙壁上不要太花里胡哨。他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一块软糖,对他们说, 小朋友们,老师要出去一会儿,你们面前的软糖不要吃它,如果谁吃了它, 老师就不会再给你一块软糖。如果你控制住自己不吃这块软糖,老师回来后 会再奖励你一块软糖。老师走了以后,大家看着软糖,有的小孩过一段时间 手伸出去了,缩回来,又伸出去了,又缩回来,一会儿过后,有的小孩开始 吃了。但是有相当多的小孩坚持下来了,老师回来过后,给坚持住的、没吃 软糖的孩子,再奖励了一块。
跟踪实验的结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 讨人欢心、敢冒险、自信、可靠;而那些只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长大后各 方面成就都不高。相反,忽视情商教育会带来许多危害:抗挫折能力低,社 交能力弱,情绪自控能力差等,这些能力的缺失,使他们缺乏竞争能力,难 以在社会上立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困难。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特征是生活的动力,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 的效应。所以,情商是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生成功及人际关系 的重要因素。
■第十二件事培养孩子的完美性格健全的人格和性格是人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 品质。良好的性格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它能使人上进,让人奋发 图强,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完美性格的培养。
!良好性格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性格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正如德国革命家 台尔曼所说:“不论你的将来走什么路,你的性格为你的行为提供了前 提。一个人的历史就是他的性格。”良好的性格促人成才,不良的性格使人毁誉。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而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坚韧的求知态 度。学习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人,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就 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克服,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儿童正处在一个成长、 努力求学的过程中,因而具有一个坚韧的求知态度,是保证在学业上取得成 绩的重要条件。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2000多项,这与他前半生具有的 胆大、智谋、不尚空谈的发明家的性格分不开。但他晚年滋生了因循守旧的 顽固性格,囿于自己创造的直流电系统,极力反对新兴的交流电系统。当交 流电系统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他受到被责令退出通用电气公司的耻辱。
良好的性格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不良的性格对人的影响和损失也是 非常明显的。研究发现,不良的性格对人的身体健康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 当人们紧张时,心跳和脉搏的次数会有增加,血压也会升高,皮肤表面由于 出汗量增加的缘故,导电性将大为增加,呼吸的次数及呼气吸气所需要的时 间也都有改变。这些改变都可以用仪器连续地记录下来。如果将测量血压、 呼吸以及皮肤导电性的仪器装配在一块,那就成了所谓测谎器了。人们平日 喜怒哀惧等情绪的反应,大多为时甚短,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也比较短暂, 而后迅即恢复常态。
所以,情绪通常并不会造成器官的损伤,而无碍于健康。但若紧张的 情绪因故延迟,那么,与之相伴的生理变化也将随之持续下去,这样就 将使某项器官或组织较长期地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就 会使某些器官的功能丧失,或是使器官本身受到损伤。例如,人在恐惧 的时候,血压将升高(如果某人因故长久地陷于忧虑恐惧状态,则其血 压将一直比正常情况高,而构成功能性高血压。再比如,人在生气的时 候,食欲常会降低,因而吃下去的食物就减少了,而同时胃酸的分泌却 反而增加了,超过当时实际的需要,同时因胃壁充血的关系表现面积增 加,胃壁黏膜也随之延展,使某些部位变得单薄些,保护胃壁的作用降 低,这些反应持续出现,使胃壁部分受到胃酸的侵蚀而形成溃疡。不良 的性格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总之,良好的性格对一个的成长和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反, 不良的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是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的。所以,父母要 努力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2.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养不教,父之过。”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字经》中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家庭教育还是十分重视的。
在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心理学家 认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是在家庭里打下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人把家庭比喻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家庭是儿童一生中 接触的第一个社会。
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与家长朝夕相 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影响面广泛。
(1)母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西方的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实验:将小猴与其母亲分开,将它放 在一个笼子里。在这个笼子里,有两个假的人工制成的“母亲”,一个是铁丝 制成的,身上有一个奶瓶,另一个也是铁丝制成的,只是外面用绒布包上了。 研究人员观察小猴去找哪个“母亲”,结果发现,小猴只有在饿的时候才去找 有奶瓶的那个“母亲”,等吃饱以后,就回到没有奶吃、用绒布包着的那个 “母亲”身边去。这个实验说明,对于猴子来讲,也并不是有奶便是娘,猴子 也是需要母爱的。在另一个实验中,将出生不久的小猴与它的母亲隔离,单 独饲养在一个物质环境很丰富的笼子里。一年后发现,这个失去母爱的小猴 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不合群、畏缩、攻击性强等特点。母爱被剥夺的雌性 动物成年后生崽,对幼崽也缺乏母爱。
有人对孤儿院的儿童进行观察发现:这些孩子虽然都能够在生理需要上 (衣食住行等)得到满足,但是,他们缺乏母爱,没有亲子之情,大都表现出 冷淡、孤僻、性情粗暴、攻击性强等不良性格特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缺乏母爱的也不乏其人。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 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往往不能得到正常的母爱;在有的家庭中,父母虽 然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待在一起,孩子也得不到母爱;还有的家庭,虽然父母与孩子天天见面,但是由 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仍然得不到正确的母爱。
这种现象的唯一后果就是孩子在性格上必然会出现问题。
(2)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儿童的家庭中缺 少父亲或母亲。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父母离婚,另一种 是父母亡故。单亲家庭对儿童性格有着不良的影响。一般的说,父母离婚比 父母死亡对子女性格的影响更大。
有研究表明,在因父母离异而产生的单亲家庭中,由于失去父亲或母亲 的关爱,缺少交往,与正常家庭相比,单亲家庭中的儿童经常表现出焦虑、 紧张、畏缩、自卑、冷漠、孤僻、暴躁,并有攻击性行为。
另外,父母的文化程度,尤其母亲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 发展。总之,性格的形成,起之于童年,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形 成和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父母不仅要承 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且更要承担教育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儿童良好 性格的早期培养,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从幼小抓起,从细微人手, 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其以后性格的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奠定基础。
作为孩子的教练,应该很多事情都想在前面。你不仅要帮助 他们练好技术,练好身体,更要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态,有坚强的 性格,有宽容的精神,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 子的成长。你这个“教练”称职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 成和智力的开发。
■第十三件事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喜悦、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使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从 容地面对陌生的环境,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甚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体现自己的优势。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不仅会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更 会歪曲了他的人生观。因此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对于他的身心健康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边日出西边雨”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而且也是少年儿童 情绪特点的有趣比喻:一边是趋向成熟、愉悦、平静、稳定、调控,积极的 情绪因素不断增加(一边是情绪问题陆续地出现,厌学、抑郁、焦虑、冷漠, 诸如此类的问题给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罩上了阴影。有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 自然消逝,可有的阴影却需要施加人为的驱散力量,促使各类情绪问题的顺 利解决。
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的脸。倒过来讲,也有道理:小孩的脸,六 月的天。意思是指小孩的表情像六月的天气,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风雨。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信号。表情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情绪的变化, 年幼的儿童尤其如此。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情绪的不稳定性是儿童的一大年 龄特征。但是,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年龄差异。10岁的孩子与 六七岁的孩子虽同是儿童,可是,如果10岁孩子的情绪仍然像六七岁一样,动辄哭闹,毫无节制,那就显得情绪幼稚化了。二是情绪诱因。一般情况下, 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是与一定的诱因联系在一起的。做错事受到父母的批评, 孩子一副沮丧的神情;与友伴玩游戏取得了胜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情绪 又可分为健康的与不良的两种,健康的情绪引导孩子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 妨碍孩子健康成长。不良情绪有多种表现形式,而且几乎在所有孩子的身上 都有一些表现,因此,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绪,是每一个做父母的不可忽视 的问题,对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产生了抑郁、恐惧、焦虑、嫉妒等不良情绪,便会给孩子造成 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这样那样不良后果的产 生,因此,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阴影,排除心理压力,才能使孩子轻松愉快 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1.自卑
要孩子克服自卑感,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并把自信心传给孩子。父母 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身体方面 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这样。父母还应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 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因自己的相貌而自卑。据说,从小 他就对自己的容貌十分敏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 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他在学校时,老 师对他的评价也不高,说他哪一方面都不行。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 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但他终于挺起胸来,扬长避短, 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 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 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 他们并不因此而灰心,也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 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当孩子了解到这些名人的故事后,慢慢就会树 立起自己的信心,增强进取的勇气。
2 ·孤僻
下课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出活动室,三三两两地结伴而 玩,而超超常常是独自坐在座位上看着别人愉快地玩耍,偶尔随着别人的欢 快笑声自个儿也微微一笑,没有人过来找他一起玩。有时,从超超的眼神里 也能看到他也想加人同伴们的游戏团体,但他总是很少被他们注意到,当然 自己也不知怎样才能加人孩子们中间。
晨间活动被安排在户外,活动内容是玩球,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自由结伴 练习拋接球。老师让小朋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试一试。只有超 超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走过来亲切地拍拍他的 肩,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但超超紧张地摇摇头,拨弄着地上的皮球,瞧 瞧老师,看看同学,怎么也不肯加人游戏……在这里,超超就是一个孤僻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与温情很重要,如果父母不注重与孩子沟通, 孩子便会产生孤独感。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思 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有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原因, 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又很想让 父母明白他们的意图,这时,他们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 细心的父母一定可以发现孩子的这种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所需要的技巧是:了解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变 化,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义所需要的技巧一样。
3.焦虑
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我又考砸了,数学得了 '0分, 语文只得了-5分。爸爸、妈妈虽然没有批评我,可我心里很难受!
我不是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作业我都是100分,98分。有时同学 们遇到难题还向我请教。可每到考试我就不行了,本来会的题目也答错了, 本来很熟悉的内容也想不出来了。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可仍然出现看错题,抄错题的毛病。这次数学考试,我居然把‘01看成 ‘ +,。我真苦恼……”
从信中可以看出,孩子存有某种程度的焦虑。
当孩子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症状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孩子的焦虑 紧张心态。
(1)音乐缓冲法。让焦虑严重的孩子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
(2)幽默娱乐法。带孩子去听听相声,与孩子一起看看小品、幽默画, 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活动。
%)自我“欣赏”法。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焦虑 的表情;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后果重估法。严重的焦虑往往来自对后果的过分估计。考试焦虑的孩 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非常重要,少1分,天就可能塌下来。家长要引导孩 子意识到: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
%)整理活动法。要求孩子每天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材料。经常分配孩子干一些“整理抽屉”“整理房间”之类的活儿,也能减轻孩子的焦 虑情绪。
*自尊心过强
自尊心过强,即是倔强、不容易妥协、喜欢说好胜的话、表现高傲、不 愿听取意见、不肯认错。一般而言,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开始有自觉的思 考力,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当他们正在发展这些能力的时候,一旦遇到阻 力,就会出现不服从和顶撞父母的现象。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就用处罚 的方式来教导他,愈是不服,就愈要惩罚,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训练得更倔 强。要避免这种情况,父母教育的态度必须改变,当孩子说“不”时,不要 立即发怒;当作没有听见,照常对待他,避免发生直接对抗。把你要他改正 或要做的事说完以后,就静静等候,不要不断重复、呼喝和命令他。孩子见 父母似乎没有改变主意,最后自然会顺从的。
当要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给他一个整理情绪的时间,不要要求他立 刻执行命令。这样会令他觉得自尊受损,于是倔强地不愿妥协,硬要与父母 作对。例如,当孩子正在看电视,要他立即停止,一定引起他的不满和对抗。 如果能先给他一个预告,比如说:“你已经看了很长时间的电视了,应该做功 课了,再过5分钟,就关掉电视吧。”这5分钟,是给他一个调整情绪的时 间,让他可能先有个心理准备,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他会比较容易接 受安排,到时间后他会乖乖地关电视做功课。尊重孩子的时间,该休息时就 不要强迫他做功课。父母的尊严,往往是引起和孩子冲突的原因。父母坚持 孩子一定要完全听从安排,遭到拒绝就生气,觉得孩子不尊重自己;而孩子 的自尊,令他不愿屈服在父母的命令下。培养孩子适当的自律,就必须把孩 子当作“别人”一样来尊重,不要全凭父母的尊严、主观的想法,存有完全控制孩子的念头。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看自己的孩子,会看得较客观,也较 清楚,更能冷静地去对待他们的问题。而且,给孩子适当的自尊是应当的, 一个完全没有自尊的孩子会显得很自卑,很怯弱,跌倒了也不会站起来。
当孩子因过度好胜或倔强而犯错时,向他清楚解释他做错了什么,为什 么错,使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产生了怎么样的后果和为什么受到责备。父母 平时的言语也很重要,不要向孩子过分强调“竞争”的观念,应灌输“合作” “共享”的观念;鼓励孩子参加竞争性较低的活动,以及教导他参加这类活动 的意义。
要知道,要不要有情绪,有什么样的情绪,要如何表达自己的 情绪等,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而往往是在做一个能够让 自己成长的选择的时候,你需要勇气来打破自己的旧模式和改变、 扩展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而这一点是需要勇气的。只有认清这些, 你才算学会了妥善管理情绪,但是,这也是刚刚开始,你还需要不 断地练习,假以时日,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情绪管理的高手。成 为这样的人,可以使你更加理智而有智慧,更能够冷静地看待这个 世界。
■第十四件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 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的事 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父母应 该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 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 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总结 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 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使得差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 涨,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 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响了学习成绩。
自信就像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 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 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 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在许多伟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正是在这种自信的 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 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人才辈出的国家里,在那些伟人、名人身 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自信的催化作用,而且在我们周围的优秀人才身上,也 不断放射出自信的光彩。
美国人是一个自信的民族,这种自信心已渗透于美国教育的各方面,又 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优良文化的发展。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与美国人的教育思想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 式教育传统,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训导。具体表现在 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的不同教育,在这方面,中国家庭都有过 度保护的倾向。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 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来 高的台阶上跃上跃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 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原因是什么呢?玩滑板需要技巧, 而中国人玩具有技巧性的游戏向来是不在话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胆量,因为 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样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玩这些 冒险的游戏呢?追本溯源,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中国家长认 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 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训练胆量 不值得,保险系数低。家长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使他们本来 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因而有理由后退。这种对身体 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 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 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当然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这里有一个界限问 题。但鼓励孩子有一定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 信心,却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 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 展带来很大益处。
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择题 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做调研,完成课题研究,而在家 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解答问题。这两种教育的效果区别是很明显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几乎都遇到一个问题,当指导老师要求研 究生自选题目时,中国来的学生束手无策,不断向老师挖情报,以便找出一 些线索,否则便不知所措。这里显示了不同教育理论所导致的差别。我们希 望自己的后代是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难培 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2.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技巧
(1)鼓励学习,增强自信
有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 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 一点落泪。“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 1分钟,现在能够坐 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 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第二次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 这次你儿子数学排第*9名,我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下。”
回家的路上,她哭了。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时,她振作精神: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能够细心些,会超过你的 同桌。”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起得都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 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还是告诉儿子:“班 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清华大学招生办的通知书送给了妈妈。边哭边说:“妈 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聚集在内心的泪水。
小孩的特点是好奇、幼稚、缺乏自信。他们对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父母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学习,真诚地赞扬他们 所取得的微小的成绩,使他们切实认识到,我能学好!从而增强自信心。
(2)发挥特长,促进自信
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父母要了 解孩子,激发他的优势。小田学习成绩不拔尖,但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朗读 起课文来声情并茂,父母和家长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担任学校广播站的 播音员,他不仅发挥了特长,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从而促进了自信心。
%)多让发言,培养自信
要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贫乏的语言环境妨碍学业的进步。要尊重儿童 的意见和感情,创设安全的气氛,让孩子畅所欲言,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 极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不错误地认为不声不响埋头学习就是 好孩子。
%)指导实践,提高自信
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非学科 学习,要指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常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 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高度的自信和自由奔放的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只有具有自 由创造才能的儿童,充满自信,沉着镇静,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够聚精会神, 专注于个人的学业,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 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 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 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 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第十五件事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 判断,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 引起广泛注意,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 学习和目标设定,还决定我们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经历时将坚持多久,它还 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的反应模式,影响着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人格 的建构。因此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及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才能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自我效能感具有相对稳 定性,早期的状况影响着后期的发展结果,因此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效 能感对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 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 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 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 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 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传统的 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 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 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 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 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 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 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小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 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 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 的决定因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 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 事情并不这么筒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 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 的。
%)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 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言语劝说。因其筒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 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 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2.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乐乐今年.岁,有一天妈妈问乐乐'“现在给你读一首古诗,1〇分钟后 能背下来吗?”乐乐回答:“我觉得肯定不行,时间太短了!”乐乐对妈妈的回 答,表现出了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期,也就是自我效能,这也是一种自 我的暗示。当问孩子是否能在10分钟内背一首古诗时,孩子在没有背诵前的 回答,就是自我效能。对自己的预期越肯定,自我效能感就越高。也许有的 妈妈会说,这不就是自丨目嘛!是的,两者含乂差不多,只是自丨目是一'种最后 的结果,是大多数情况对自己能力肯定的一种状态,而自我效能则是每一件 事情上体现出的判断自己的过程。自信的孩子不一定在每一件事情上表现出 来的自我效能都高,但是自信一定是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高自我效能感的累积 总和。
培养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自信心强的孩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让孩子有许多成功的体验。
%)增加孩子的替代性成功经验。给孩子看年龄差不多的同伴顺利做成 某件事情,并对他说你也可以,建立孩子间接的自信心。
%)注意对孩子的评价。孩子在4岁时已经能够将外在评价标准内化形 成自己独立的评价,虽然仍处于较低水平。父母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自 己的话语,要真诚地给孩子指出,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在生活 中,应对一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事情时,自我效能就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 用。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直接指导,但是,在孩子长大以后,在关 键时刻,只有自我效能感伴着他一路前行了。
(4)树立多元智力观,建立多重评价标准。我们应改变过去只用语言和 数理逻辑这一把标尺去衡量具有不同才能的孩子的做法,建立多重评价标准, 去识别孩子所具有的独特能力。我们要看到虽然有的儿童语言发展不好,但 具有较高的绘画才能(有的儿童可能不适于抽象逻辑思维,但形象思维发达( 有的可能具有组织领导才能,如此等等。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所说:“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
我们应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给予每个儿童积极的肯 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建立 良好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