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
和谐地与上司相处
如今,再也没有人不肯承认这样一条真理———学会当下属、学会与上司相处、周旋真是门大学问。
学会当群众,不仅是领导的任务,更是下属的任务。领导不会当下属,还可以继续当领导;可群众如果不会当群众,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我们清高,我们自尊,我们不卑不亢,我们怀才不遇,我们满腹牢骚,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不会当群众。我们也许经常忘记自己是下属,忘记上司是领导,没有能够让领导在我们面前找到做领导的感觉。领导应该无私,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是……但做为群众,却无法去要求领导,也不要去要求领导。上司的上司可以要求他,而我们只是上司的下属。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当下属,学会与我门的领导、我们的上司悠然共处于一种圈子中。
读懂你的老板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爱好,所以与不同性格、爱好的老板交往时,倘能明白对方属于何种类型,交往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现列举五种常见类型供创业者参考。
(1)傲慢无礼的老板。在商业交往中,常会遇到一些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老板,他们或是大公司的代理人,一向瞧不起小公司;或是性格孤傲,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或是故作深沉……他们举止无礼、词锋锐利、态度傲慢。这种老板实在让人一看就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同他接触时,要如何对付他呢?
对付这一类型的老板,一定要不卑不亢。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少跟他啰嗦,所谓“多说无益”,最好在不得罪他的情况下,言词尽可能“简洁”,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也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或许,其中有的人正遇到自己经营状况不佳,甚至被家庭烦恼缠身。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则要同情他、理解他,而不必理会、计较他的傲慢,尽量简单扼要地交涉就对了。
(2)深藏不露的老板。生意交涉中,常会遇到一些深藏不露的老板,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这种老板多半是防卫意识太强,一般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成什么也不懂,或者故意词不达意,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面对这种深藏不露的老板时,你不必着急,不必多问他的情况,更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你只需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当然,这资料的关键部分自己应当保留),让他根据你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3)草率决断的老板。这种类型的老板,乍看起来很爽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至**时,忽然做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这种老板有些是急性子,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就“断章取义”,草率地做出决断;有些则是为了表现自己说话算数、果断,而自以为是地草率决断。
其实,这种老板由于性子急或自以为是,往往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草率做出的决断,多半会留下后遗症,节外生枝,导致意料不到的损失。同这样的老板打交道,就应当按部就班地慢慢来,你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没有问题再继续交涉。如此方能少发生错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事发生,免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4)顽固不通的老板。固执己见、顽固不通的老板是很难对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老板打交道,最累人也最易浪费时间,结果往往还徒劳无功。因此,与这种老板交涉,千万要记住两点:一是谈话适可而止,不可多说、久说,否则既费时又费力;二是话语要简短有力,最好是说出能打动甚至震撼他的事或话语。
(5)毫无表情的老板。人的心态和情感,常常会通过面部表情等各种体态语言表现出来,在交际时,很多人靠此作为判断情况的工具。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也就是说,他的喜怒皆不形于色,这种人若非过分深沉,就是呆板有余。有时是他对你的谈话不感兴趣,有时是他正在内心思索。因此,同这种老板打交道,首先要谈一些敏感、刺激的东西,调动他的兴趣,同时,最好的办法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其眸子,便可知其所思。同时,长时间注视他的眼睛和下巴,也会让一些人不太自在,于是,他就会主动谈相关的事,把你的注意力引开,此所谓交际中的“围魏救赵”。
穿衣服,不要把你的老板比下去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打扮对树立一个人的良好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穿着好一点,新潮一点没什么,如果你在一家公司里上班,那就完全不同了。穿着打扮,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却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有一次,孙彪和老板一起外出洽谈一项业务。他一改平日里的休闲着装,换上新买的皮尔·卡丹西服,想通过提升自己的“包装”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跟客户见面时,客户看到孙彪的气派样,眼前为之一亮,紧紧握住孙彪的手,说:“经理真是年轻有为啊!”
孙彪的穿着不同凡响,客户把他当作了“主人”,把一身旧衣服的老板当成了“随从”,晾在了一边。谈判还未开始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后来被同事们传为笑话。此后,老板就对孙彪“另眼相待”了,有业务外出时再也不要他陪同,好端端一个得意的人就这样被老板“贬值”了。
身为一个下属,如果你的衣着、穿戴比你的老板更好、更体面,那么大部分的发展机会就与你无缘了。就算你各方面都很优秀,老板也不会对你有好感,试想,哪个老板喜欢一个比他强、穿着比他好,让他在众人面前失去面子的人呢?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衣着不够得体,或者你不知道如何塑造自己形象的话,你可以以老板的衣着风格来衡量自己的着装。如果你与老板的着装风格相一致,你就不会犯“鹤立鸡群”的错误了,也就不会受到同事的排挤。
与老板的着装风格保持一致,可以更好地突出你的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很容易得到老板的器重和赏识,还会让上司产生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他可能会认为你与他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对你产生好感。
塑造与公司气氛相协调、与老板的着装风格保持一致,是树立你良好形象,得到老板、同事好感和认同的基础,是你走向成功的必要阶梯。
主动与上司攀谈
在现代职场中,许多原本非常优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其主要原因是与老板过度疏远,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老板表现和推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介绍给自己的老板。
有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几年了,老板对这个人都没有什么深的印象,这就在于他们对老板有生疏及恐惧感。他们见了老板就噤若寒蝉,一举一动都不自然起来,要么遇上老板就躲开,或者装作没有看到,这样消极地与老板相处,尤其在大公司里,老板又怎么可能注意到你呢?
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得到老板的赏识,做老板的“圈内人”,就需要平日多与上司接触和沟通,懂得主动争取每一个机会。事实证明,很多与老板匆匆一遇的场合,可能决定你的未来。比如,在电梯间、走廊上、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老板,你要主动迎上去并微笑着谈几句,或者说几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样,极力避免让老板看见,与老板擦肩而过一言不发。如果你自信地主动与老板打招呼,主动与老板交谈,你大方、自信的形象,会在老板心中留下好印象。下面是一位成功女士最初与上司沟通的经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来看看她的叙述:
我有幸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这家公司,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就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遇见我的上司———平头,穿西服,不苟言笑的中年男子。此刻他站得离我很近,我甚至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剃须水的味道。相遇在如此狭小的电梯空间里,我感觉到了他身上的威严,顿时一阵巨大的压抑感包围了我。
“早上好,老总。”我勉强着自己窘迫地开了口,他带着稍许陌生的眼神看着我,然后轻轻颔首:“早上好。”
电梯缓缓上升,他问我:“你是哪个部门的?叫什么名字?”我垂下眼睛,谦卑地回答:“市场部的刘美青。”他想了一下:“市场部?今天有什么计划吗?”没料到会有这突如其来的发难,慌乱中我不假思索,一句“见客户”已经脱口而出。
“什么客户?具体是做什么调查?”……我的天,为什么他打破沙锅问到底呢,也许是电梯里的寂静使得他有攀谈的欲望吧?我忽然支支吾吾起来,脸上的妆容一点点被汗水化开了,想抬手擦一下又怕落下“搔首弄姿”的恶名……还好,电梯在此时戛然停止了。我按住按钮:“您先请!”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走廊一端,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一直屏着呼吸,看看时间,从进电梯到分手,仅仅过去1分27秒,可是在这1分27秒里,我已经暴露了所有的羞怯和腼腆。那不是我,越想越怕,我决定绕道走,再也不想遭遇那样的尴尬,言多必失。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坐电梯,开始气喘吁吁地爬17楼,可是,人生就是充满巧合,有一次刚爬到办公室门口,却正见上司站在走廊上。上帝!我只好硬着头皮问好,他奇怪地问:“你是新来的那个小姑娘吧?为什么爬楼梯?”我只好干笑几声:“减肥。”然后踩着摇晃的高跟鞋逃之夭夭。
不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流传到整个市场部的,弄得同事都知道我在“爬楼梯减肥”。在他们诧异的眼光里,我爬了整整一个月的楼梯。在这一个月里我边爬楼梯边在脑内练习着与陌生的上司见面时的仪态与对话,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够机灵的女孩,很可能在下一次的相遇里又害羞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但是,我不能就因此而逃避坐电梯,逃避与上司相遇,如果我一直不努力,那么,很有可能,我只配爬一辈子楼梯。
一个月后的一个早晨,8点50分,我等候在电梯口。第一班电梯来了,我想了想,没有上,第二班,我依旧站着不动。终于,第三班电梯到来时,我看到我的上司了。平头、西服、威严、不苟言笑。我深呼吸,绽放出一个灿烂如晨曦的笑,“早,老总。”
他看了我一眼,“早!”
我们共同进了电梯。
“您昨晚看了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吗?很精彩的。”我主动开口,我要把握对话的主动权。果然,一抹微微的喜悦在他脸上绽放,“你也喜欢网球吗?”
“是的,网球是一项时尚的运动……”
电梯缓缓上升,我们的话题围绕着这个持续着,他说话的时候,我礼貌地倾听,自然地掠了一下头发。他问我:“你哪里人?在这里还习惯吗?”
我按住按钮,和他一前一后的走出了电梯,“谢谢关心,我不是本地人,但正在学着适应本地的环境。”
他的身影消失在走廊一端,他给我的赞许却留在我心里。看看表,从进电梯到出电梯,还是1分27秒,但这次,与上一次不同了,我成功了。
此后,每次与上司在电梯里邂逅,我都会自然地积极地与他谈话。天气、流行资讯、路上的车况……偶尔也插几句工作上的事,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上司记住了我:一个外地来的小女孩,但是很会讲话。
一个能在电梯空间里与人交流自如的人,相信有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网。这是年底他对我的总结。也许他不知道,为了那电梯里短短的1分27秒,我曾爬了多少级台阶去思考、去克服、去历练。
“记得刚来那阵子,你爬楼梯说要减肥,成功了吗?”某天又遇见上司,他忽然问我。
“成功了!现在,我不用再爬楼梯,因为我现在喜欢坐电梯!”
我笑了,上司也笑了。
不主动与老板交往,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前程和发展不负责的态度及行为,一个不在老板视线范围内的员工,根本就没有担当重任的机会,又何谈成功呢?
让老板显得比你强
中国人酷爱面子,视尊严为生命,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说法。尤其做老板的更爱面子,他要树立起权威,若不慎做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什么话,如果下属直接指出或揭露上司的错误,无疑是向他的权威挑战,显得你比他强,会让他很没有面子,会损害他的尊严,刺伤他的自尊心。
有一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老板讲话时出了个错,将一个数字说错了。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老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的数字应该是……”,结果全场哗然,把老板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顿时被一句突如其来的话弄得一扫而光。可以想象这名员工以后的境况会是怎么样。
当然也有人做得很好,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在老板与大家的见面会上,老板逐一点名。
“黄烨(华)。”
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板,我叫黄烨(叶),不叫黄烨(华)。”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表面看来,这个老板没有什么水平,打字员在拍马屁。实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欠缺,犯错误出洋相难以避免。作为下属,有什么必要当众纠正呢?如果这个叫黄烨的员工当时应答,事后再巧妙地纠正就不会伤害老板的面子,好在那个打字员承认自己错了,才巧妙地让老板从尴尬中走出来。
有一个老板在会上将一组财务数据讲错了,一个做财务工作的下属没有马上纠正,他在做财务报表时,将老板说错的数据纠正了过来,老板看到财务报表时,才知道自己在会上说错了,因此对这个员工的好感大增。有时,老板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老板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觉察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到老板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这样做既显得你通达人情,又能让老板看到你的工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还有当有出风头的机会时应尽量留给老板,千万别做抢风头的蠢事。刘辉是刚到银河公司的职员,短短两个星期后,他发现他的顶头上司的工作实际上极其轻松、极其简单。有一天,当上司正在为一项任务愁得要命时,刘辉主动请缨:“主任,这件事太简单了,我在学校经常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刘辉本以为上司会对自己大加赞赏,没想到主任冷冷地抛过来一句:“是吗?我倒没发现原来你这么能干。”然后拂袖而去,剩下刘辉一个人半天也没回过味来。
相比之下,李军就显得聪明多了。当李军的上司为一个问题烦恼时,李军并没有像刘辉一样大大咧咧就说出让他来完成的话,而是以关心的态度表示愿意和上司一起思考,解决问题。他还找来一些资料,与上司一起寻找解决方法。结果,如李军“估计”的一样,上司比他先从资料里找出了答案,问题解决后,李军明显感觉到上司和自己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上司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李军比刘辉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让上司保全了面子。在上司面前,李军并没有丝毫炫耀的意思,表现出的只是想替上司分忧的热情。
对于上司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无论你本人多么有能力,也绝不可擅自做主,私下处理,抹了上司的面子。
如果你比上司聪明,就要表现出相反的样子,让他看起来比你聪明、干练。你可以故作天真,使表面上看起来你更需要他的经验,有时还可故意犯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才有机会寻求他的协助,上司们可是非常重视这样的请求;如果身为上司无法恩赐他的经验于下属,他可能就会赏给你他的恶意;如果你的点子比上司的想法更富创意,尽可能以公开的姿态将这些点子划归他名下,让大家都看清楚,你的建议不过是对他的意见的回馈;如果你天生就是人缘好、慷慨大度,小心不要成为遮蔽他光华的那片乌云,因为他必须看起来是众人围着的太阳,散发着光辉的人……
在上述所有的例子中,你会发现掩饰长处并非弱点,这样也许会让其他人出尽风头,但也要好过成为他人不安全感下的牺牲品。等到时机成熟,你决定脱颖而出时,你早就已经占尽了有利条件。
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每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实,领导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领导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领导接受你的意见。
美国经济学家、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企图说服罗斯福总统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在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但他为表示礼貌,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
早餐开始前,罗斯福就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但萨克斯微笑地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但是遭到了拿破仑的嘲笑,还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得改写。”
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
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页。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颜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
事实上,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敢先入为主的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了。
No.30
正确地对待下属
有些领导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别人比他好、比他优秀,尤其是他的下属或晚辈。于是他们以领导地位自居,妄发言论或任意否决,平日好管闲事,走起路来也神气十足,傲然不可一世的样子,说起话来官腔官调,喜欢训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反对和压制别人替代自己的角色。这种领导容易在办公室里形成敌对的状态,最终对自己还是不利的。
不靠“头衔”工作
工作中,有些领导会经常这样说:“年轻人要多学习,像我多年来都是很动脑筋的,为了完成某某一项科研,我几乎是埋头在家里,掉了几斤肉拼命苦干的。”“最近某某在能力上还是比你略胜一筹。”
这类领导就喜欢如此数落人,以自善其身,他的下属当然表面不敢吭声,心中却很不是滋味,有些下属,甚至下去就把这些载入日记了,专等着有朝一日他倒霉了,再找他算这一笔旧账。
记得在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
一只山羊爬上了一农家的高屋顶上,狼飞跑了过来,却只能急得在它脚下打转。山羊以为自己居高位,野狼无可奈何,便如此骂它:“你这大傻瓜,你能对我怎么样。”野狼听了这句话立即答道:“你这胆小鬼,骂我的并非是你,而是你现在所站的位置。”
用这则故事去讽刺那些以头衔自居的领导,是再恰当不过了。职场中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职员因为不善应对,把一桩生意给搞砸了,于是他的主管气急败坏,大骂下属是猪头、白痴、低能儿。这事被老板知道后,老板笑着问主管:“他们是猪头低能,你却是他们的主管,那你是什么?”旁边一位职员轻声说:“特大号的猪头。”根据美国一位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主管与其上司的部属关系,如同下属与主管间的部属关系,也就是说“无能的上司,才造就了无能的下属”。
的确,有不少领导的能力并不比下属高出多少,他们完全是靠“头衔”工作的。最好的证据是,当他们快退休时,却发现下属一反常态,不再听其指示了。纵然还有几个趋炎附势的人在手下,这些人也是各怀鬼胎,就像蜜蜂飞向花朵采蜜一样,这些下属在他身边也只是为多获得一点利益而已。
有一天,当你即将调往别的单位,这些下属就会如海水退潮般离你而去。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若你将届退休年限,他们必会视你为全然陌生之人,以后再不加理会。
“我们自认为是他和总经理的关系不错,所以即使他说了些没道理的话,我们也都忍耐了。什么?他现在要调走了?真是太好了,以后谁也不会再理他了,真是活该!”
“他已经辞职不干了,好呀!这下没什么好生气的了。”
你想想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落了些什么呢?如果你知道结果会如此凄凉,或许你早就下决心以别的形式干事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要你靠头衔压制你的下属办事,到头来,你迟早会有如此感慨的。
打压别人只会伤害自己
有些领导爱奚落、打压下属,原因是有许多事无力改变、无法处理,并且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表面上他在教训别人,其实是内心对自己不满意,但是他却不知道或不愿面对,只好拿别人当出气筒。为了消除这些不满造成的郁闷和心理失衡,只好把气撒在下属的身上。但是长此以往,大家在办公室里形成敌对的状态,下属不信任主管,主管不关爱下属,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公司倒闭,或发生更大的危机。
小芹刚到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助理的工作,她的直属上司张姐,一开始对小芹很照顾,因为小芹很听话,每次张姐交办的事,她总是办得妥妥帖帖,所以两人也能合作无间。有一回张姐出去办事,老板打电话来,请小芹联络厂商谈合作事宜,因为时间急迫,张姐又不在,于是小芹赶紧联络厂商,把交易条件谈得非常漂亮,并且很快地向老板回复。小芹原本以为事情处理完就没事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张姐怒气冲冲地质问昨天的事情,小芹一五一十地向张姐呈报,却还是换来一顿臭骂。不仅如此,张姐还命令小芹,取消前一天谈妥的合作关系,她自己会另觅厂商。就这样,公司损失了一个好的合作对象,之后找的厂商拿翘,最后也闹到不欢而散。
在办公室里,常有这样的主管,他们特别喜好亲近、照顾那些没有能力的部属,但是对于有能力、才华比自己强的部属,则有强烈的攻击和排斥心理,恨不能将他们彻底地压下去。事实上,这样的主管害怕属下“功高震主”,因此觉得若亲近、重用比自己能干的人,就会威胁到自己现有的地位和前途。所以,他们在与不如自己的部属交往时,往往处之泰然,心安理得,而对那些才干、能力超过自己的下属,则处处压制、挑剔,一反常态地敌对。当然,这类上司也并非真心喜欢照顾能力比自己差的部属,实际上,对于这样的部属,他们也保持着一定的戒心。有朝一日,这些能力差的部属有了长进,超过自己时,他们马上就会冷眼相看,转而采取攻击、排斥的态度,企图压制对方。
这是一种心理机制的自卫本能。没有能力,又不许别人超越自己,实在误人害己,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悲剧。
如果公司中有这样的主管,下属势必不会有出头的一天。不过,只要你够聪明,可以把自己当水,把他当船,你拼命表现,把成绩算在他头上,你表现愈好,他的评价愈高,水涨船高,相信他会对你感激不尽。职场环境,是历事练心的绝佳道场,如果我们抱持积极正面的态度,来面对职场的险恶,无论别人如何伤害你,到头来,他们只会伤到自己。
换种方式教训下属
马戏团里的驯兽师最拿手也是最有效的驯兽方法是一只手拿着鞭子或电棍;另一只手拿着野兽们爱吃的东西,西方人把这种方法叫胡萝卜加大棒,在说话办事中这种方法也最为有效。
中国有句俗话叫“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即对于下属每个人都有两手:一方面要批评;另一方面要做好批评后的善后工作,以减少负面效应。
某公司一位在职的干部介绍说:某次他犯一个错误而惹怒了董事长,当他一进办公室,就见董事长气急败坏地拿起一支火钳死命地往桌面拍击,一面对他破口大骂,他被骂得十分不是滋味,正欲悻悻地离去时,突闻董事长说道:“等等!刚才因为我太过于生气,不小心将这把火钳弄弯了,所以麻烦你费点力把它弄直好吗?”
他在无奈之下只好拿了把铁锤拼命地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这敲打声而逐渐平静,当他将敲直了的火钳交给董事长时,董事长看了看便说:“嗯!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就高兴地笑了起来。气氛马上缓和下来,两人的情绪都得到了控制。
事情发生后不久,董事长便悄悄地拨了电话给这位干部的妻子说:“今天你爱人回去时,可能脸上显出不高兴,希望你能好好地照顾他。”
本来这位干部在受了上级的责备后,便想即刻辞职不干,但董事长的做法,反而使他十分感动,而且决心好好工作。
领导在批评下属时,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至于批评得有些过火,严重挫伤了下属的感情。此时,领导就要做好善后的安抚工作,尽量及时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当面采取措施暗表歉意和鼓励,以便缓和对方的反感情绪。尤其是等到下属心怀不快地离去后,领导更应该在下属的同事、家人、朋友等身上做做文章,通过他们之口传达自己的歉意之情与关爱之意,让下属感到领导心里真正装着他们,而自然而然地消去怒气审视自己。
这就叫胡萝卜加大棒,也叫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不过,就上例来看,是叫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更合适。因为这确实是先打的巴掌而后给的甜枣。
但同样的问题,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如:有一回,美国总统柯立芝批评女秘书。柯立芝对她说:“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年轻小姐。”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一生中对秘书的最大赞赏。
这话来得太突然了,因此那个女孩子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接着柯立芝又说:“你很高兴,是吗?我说的是真话,不过另一方面,我希望你以后对标点符号稍加注意一些,让你打的文件跟你的衣服一样漂亮。”
试想,如果柯立芝直接批评秘书,甚至贬损她,说她的工作怎样的不认真,连标点符号也随便丢掉,你再有这样的失误我就停了你的薪水,等等,这样响爆竹一样的批评效果肯定会使秘书陷入困境,她可能会因此大哭一场,甚至闹起情绪,工作效果肯定还会受到影响。
这才是胡萝卜加大棒,因为这是先赞扬后批评。实际上,如果对比一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胡萝卜加大棒与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是有区别的,即同样是批评但对象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比如以上两例,如果倒换位置,恐怕柯立芝的女秘书就要承受不了了。而同样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去批评那位公司干部,也许如同隔靴搔痒一样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就叫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所以,要批评人,不能不先看看对象,也不能不看事情的大小,然后再决定使用何种方法,何种言辞。但需注意的是,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批评,都别忘了巴掌要打,但不能不给个甜枣吃,这才是一个有真正能力和有水平的领导者。
No.31
把工作当作事业
能够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是一种难得的品质。那些能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员工,都很努力工作,且绩效卓著。除本职工作之外,他们还为工作不断充电,储备知识,提高技能;同时还争取时间做许多分外的工作。当然,这样做或许不能立即为自己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能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他的成就相当有限。
全力以赴地做事
一位经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往往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
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管理者的用人标准:除了忠诚以外还应加上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决心固然宝贵,但有时会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唯有全身心投入,方能发挥出其最大能力。
做什么事情,你都不应该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任何的理由和借口,所以你必须全力以赴。
有一天,一个猎人进了山,看见了一只兔子,一枪打中了兔子的左腿,兔子没有死,猎犬就开始追兔子,追了三圈以后,兔子跑到它的洞里面,没有被猎犬抓到,但是兔子回到洞里面已经鲜血满身,同伴问它怎么全身是血?兔子说,我刚刚被猎人打伤了左腿,我还被猎犬追。同伴更惊讶了,怎么可能没有被抓到呢?它说,你们知道吗,刚才在跑的时候,我在全力以赴地跑,而猎犬只是尽力而为,如果我不全力以赴地跑,我一定会死掉的。但猎犬不同,它只是尽力而为,因为它即使抓不到我,猎人也不会把它打死。
所以无论做任何事,务须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6岁时,他为了得到一份“对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开克利夫兰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选择放弃,而是“敲开一个月前访问过的第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他,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反而越坚定他的决心。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他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并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不提,三个月后他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当作“就业日”来庆祝,那种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全身心投入工作需要你满怀热忱,没有对工作的热忱,你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无法坚持到底,对成功也就少了一份执著;有了对工作的热忱,在执行中就不会处处计较得失,不会吝啬付出和奉献,不会缺乏创造力。
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了。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体现在习惯中就是———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自己全力以赴,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积极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全力以赴做事”的工作态度能使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全力以赴做事也许会让你觉得自己十分忙碌,但是,你的习惯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
有几十种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全力以赴做事”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建立了“全力以赴做事”的好习惯之后,与四周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优势。
身处困境而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全力以赴地做事,那么,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而且能发展一种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每天保持提早一点到公司的习惯,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
在职场中打拼,不管工作成效的好坏,都不要在老板问起时才汇报,这样的态度很糟糕。工作汇报应该是随时进行的,尤其是发生变动和异常情况时更应及时汇报,这是员工的天职,也是常识。
有些人总是要在老板问起:“那件事进行得如何了”时才会汇报,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作为一名下属,要尽量在老板提出问题之前主动汇报,即便是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也应该在中途提出报告。让老板了解工作是不是依照计划进行了,如果不是,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这样一来,即便工作无法依原计划达成目标,让老板知道经过原委,才不至于有所责难。
即使只出差两三天,在中途也应该以电话向老板汇报工作进行的状况。这样的人自然更容易让老板放心,得到老板的重用。
(1)汇报的速度越快越好。汇报的速度越快越好,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要及时汇报。如果错过了时机,所有的汇报就会失去价值。汇报一迟,老板的判断也跟着退了,这样一来一定会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和你的业绩。特别是对于不好的消息,更是越早汇报越好,这样老板才能及时想出对策应付。
大多数的人都喜欢汇报好消息,对于坏消息就迟迟不敢汇报,特别是失败的原因是由自己引起的,那就更不敢讲出来了。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绝对不可以隐瞒,如果一拖再拖也许会真的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最严重的后果。
汇报对接受指示、任务的人来说,是一种应尽的义务。汇报的好与坏,也会使一个员工的评价受到影响。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不及时汇报的人都不是老板所喜欢和器重的人,这样的员工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2)主动汇报的好处。在你准备做一件事时,应提前向老板作一下汇报,在做事过程中为了不让老板忘掉,可以不断地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老板肯定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
当你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工作阶段时,主动向老板汇报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老板了解你的工作成绩和将来的发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果你不主动汇报,老板就会觉得你工作不称职。
实际上,多主动向老板汇报,接触多了,还可以让老板知道你的长处和优点,这对你的发展显然是很有好处的。
主动汇报,这对那些资力深且能力很强的下属来说,就意味着在老板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种支持和允许,再能干的下属也将无法工作,更不用说创出业绩了。
工作中遇到关键的问题,多向老板汇报和请示是下属主动争取表现的好办法,也是下属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聪明的下属善于主动向老板汇报和请示,征求老板的意见和看法,把老板的意见融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工作中不会出错,二来博得了老板的欢心,满足了他的权力欲,你自己又做出了成绩,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把小事做好
有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风暴。惊慌失措的水手们,急得团团转。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仓,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很不理解:“这不是险上加险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刮倒的都是没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按照船长的吩咐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多,货轮渐渐地平稳起来。
风暴过后,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一只空水桶,是很容易被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风便吹不倒。同样的道理,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才是最危险的。”
人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时刻压在心头,砥砺他迈出坚稳的脚步,从岁月风雨中坚定地走过;而那些内心浮躁,把所有事都不放在眼里的人,就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木桶,往往一场人生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
现在,有很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在工作伊始,他们都会充满热情,努力、认真、勤快、好学。但是,工作了一两年以后,就会失去**与干劲,变得萎靡不振。由于他们缺乏激励,例如重用、加薪等,许多人失去了热情,开始敷衍起自己的工作来。但是,大凡世界上能做大事的人,都能够戒除内心的浮躁,把小事做细、做好。做好了每件小事,逐渐积累,就会发生质变,小事就会变成大事。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把它做规范了、做到位了、做透了,你就会从中发现机会,找到规律,从而练就做大事的基本功。
一位MBA毕业生到银行任职,人事部门把他安排到营业网点当柜员,做储蓄工作。一个月后,他找到行长说,他到银行来不是干这种简单的琐事的,他应该担当更重要的工作。
行长便把他安排到了国际信贷部,但很快信贷部的负责人和同事们对他的工作能力都非常不满。他还自认为很能干,总是抱怨单位不好,领导不给他机会,同事嫉妒他。其实,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的讨厌的家伙……
每个新职员都会被告诫应该做好当前的基本工作,但能意识到这一点并真正做得好的人并不多。
一位银行分行的行长说,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而他们往往都没有耐心熟悉银行的基本业务,却总想着管理的问题,好像都是来等着当行长似的。
许多想一步登天的高学历毕业生眼高手低,只想做“大事”,不愿做“小事”,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结果是大事做不了,简单的小事也做不好。
只要能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间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这里所讲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谓大事小事,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关键在做事者的认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有位智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不会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成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我们平时往往忽视了它,让那些小事擦肩而过。”
人生价值真正的伟大在于平凡,真正的崇高在于普通,最平凡、最普通的往往就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从普通中显示特殊,从平凡中显示伟大,这才是做人做事之道。
让敬业成为习惯
如果你已经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意识到工作是人格的表现,你也不想让人看轻,那么你就要有一种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你的单位或其他单位,一些年老的同事可能有些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敬业精神不如以往,工作漫不经心,犯了错别人也说不得,要求严格了,便一走了之,能够虚心学习、苦干实干、认真负责的实在不多。
我们先不讨论这些老同事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们所说的有一点至关重要,即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这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业,并且把敬业交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道格拉斯在来到现在所在公司工作之前曾经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学习和研究怎样使本公司赚钱,用最便宜的价钱把货物买进。他在采购部门找到一个职位后就非常勤奋而刻苦地工作,千方百计设法找到供货最便宜的供应商,买进上百种公司急需的货物。道格拉斯所干的采购工作也许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知识(其他部门提出需要买什么,然后他只要决定到哪儿买就行了),但他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节省了许多资金,这些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他29岁那年,也就是他被指定采购公司定期使用的约1/3的产品的第一年,他为公司节省的资金已超过80万美元。公司的副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就加了道格拉斯的薪水。道格拉斯在工作上的刻苦努力,博得了高级主管的赏识,使他在36岁时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年薪超过10万美元。
道格拉斯的这种对待工作狂热的**和姿态,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在很多情况下,他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效仿的。
所谓“敬业”,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为何要如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低层次来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也就是说,敬业是为了对老板有个交代。而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讲,那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哪个层次来说,“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并且有始有终!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做事都是为了老板,为别人挣钱,因此能混就混,认为公司亏了也不用他们去承担,他们甚至还扯老板的后腿,背地做些不良之事。可是,稍加理智地想想,这样做对你自己并没什么好处。工作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老板,其实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你以后换了地方、从事不同的行业,你的敬业精神也必会为你带来帮助!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
有人天生有敬业精神,任何工作一接上手就废寝忘食,但有些人的敬业精神则需要培养和锻炼,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就应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敬业就会变成你的一种习惯!
具有敬业精神,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会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你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工作都是“随便做一做”,结果不问自知。
从容面对事业的“瓶颈”期
“瓶颈”一般用来形容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是一个关口,再往上便是出口,但是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对于所有渴望发展的人士而言,“瓶颈”期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时期。
学法律专业的刘楠在21岁那年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新创建的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开始的几年是顺理成章的,工作第二年刘楠转做专职律师,第三年开始独立承办案件,接下来的第四年风平浪静。在别人眼里,女律师刘楠正越来越成熟,但是到了第五年,刘楠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跟前两年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她开始觉得困惑了,感到自己正处于事业的第二个“十字路口”。
像刘楠这样的处境,就是“瓶颈”状态。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初步踏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花一二年的时间来适应环境。过了这一二年,就是一个比较平稳、发展得也比较快的时期。但是到了三五年后,他们会面临事业的第二个关键期,就是“瓶颈”时期。在这个时期,前几年那种发展的快速度变慢了,总感觉自己在原地打转,工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有时候还会发出一种“今不如昔”的感慨。
基本上,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处理得好,便能找到事业新的发展突破口,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个时期放弃了努力,到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那么,如何成功渡过这段危险期,实现一个可喜的腾飞呢?
(1)在跨入社会之前为自己进行一番定位。我们在就业前,一定要选准自己喜欢并愿意长时间从事的工作,这样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才有勇气和信心去跨越。当然你本来认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干了数年后可能发现它并不适合自己,这时就有必要重新进行一番定位,分析自己是继续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2)找准目标,持之以恒。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如果你下决心要从事某一个行业,就应该能耐得住暂时的寂寞和较低的待遇,当然这可能会比较困难,这时候你不妨换一种方法让自己轻松、快乐地坚持下去。
有一家减肥健美俱乐部减肥效果显著,久负盛名。一天一位胖男子慕名而来,他已经有过多次减肥失败的经历了但还是抱着最后一试的态度问教练该怎么办?教练记下了他的地址,然后告诉他:回家等候通知,明天有人告诉你怎么做。
第二天一早,门铃响了,一位漂亮性感的青春女郎站在门口,对胖子说:“教练吩咐,你要能追到我,我就是你的。”胖子大喜,从此每天早晨都在女郎后面狂追。如此数月下来,胖子已经身手矫健,他早已忘记这是在减肥,而只是想一定要把那姑娘追到手。
直到有一天,胖子心想:今天我一定能追到她了。他早早起来在门口等着,那位姑娘没来,来的是一位同他以前一样胖的女士。胖女士对他说:“教练吩咐,我要能追到你,你就是我的。”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它却告诉我们,不妨偷换概念目标,把一些艰苦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起来,这样你就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3)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和理念,以充分适应工作的需求,不被其他人所超越。每个人都会遭遇事业上的“瓶颈”期,此时,不要心烦意乱,也不要灰心失望,更不要自暴自弃。正确看待事业上的波折,静下心来重新思考,相信不久你就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