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效说话,靠细节提高你的沟通力(2)(1 / 1)

No.22

增强说话的底气

有许多人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有底气不足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说的很小声,但明明自己没做亏心事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弄得自己很尴尬、很被动。还有人在跟其他人讨论问题时,总是在怀疑自己,所以造成说话不坚定,没有底气。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要让自己多去做一些让你害怕的事情,并努力做好它,要试着努力去多与人交往,多与朋友聊天、游玩等,并且试着在与人说话的时候直视对方的眼睛,多做此等事情,慢慢让这习惯成为自然,要丰富自己各方面的学识,在谈话时做到有话可说……

勇敢是善于言辞的前提

有些人内向性格,他们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当众说话时他们满心焦虑、恐惧,为自己设下一座无法超越的心理屏障。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是每当在众人面前讲话、发言时,他们总是面红耳赤,心惊胆战;第二种也为数不少,他们总是喜欢嘲笑不会说话的人,当一个善良、纯真的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因为太过紧张以至于口齿不清或逻辑颠倒时,他们就不遗余力地嘲笑、讥讽他,让他无地自容。由于有这两种人的存在,所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恐惧说话者。而患上这种说话恐惧症的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令人懊恼的困境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鼓足勇气,面对挑战。

一个人说话能否成功,与他是否具有说话的胆量关系重大。如果我们纵观古今中外,就会发现,世界史上的善辩家,有很多都是在最初被认为是说话笨拙的人,像林肯、田中角荣等世界著名的演说家的第一次演讲都是失败的。那么,他们为何会在如此差的基础上获得如此令人惊奇、注目的成功呢?除了艰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之外,恐怕勇敢面对现实,大胆面对挑战,不能不说是一条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

出生于雅典的狄里斯可谓是典型的一例了。狄里斯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据说,他天生声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

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雅典,有很严重的政治纠纷,因此,能言善辩的人便格外受重视,引人注意。尽管狄里斯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邃的人,很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认为,自己缺乏说话的技巧,是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的。于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考,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可怜的失败,原因就是在于他低沉的声音、肺活动量不足和口齿不清以至于听者无法听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

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去对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中,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嘴型,作发声练习,一直坚持不辍。狄里斯如此努力了好几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度走上台演说时,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与激烈的掌声,并一举成名,遐迩闻名。

有人曾问英国著名文学家萧伯纳:“你是怎样学会那么精彩的演讲的?”他回答说:“就跟我学溜冰的方法一样,就是出丑也在所不惜,直到我娴熟为止。”年轻的时候,萧伯纳也曾是个害羞的人,他常常在想去拜访的人家屋前来来去去走上20分钟,始终不敢上前去叩门。对此他曾有感而发:“大多数受苦最深的演唱是那种简单的懦弱,或者对它深以为耻地难过。”

后来,萧伯纳终于找到了克服羞怯的最万无一失的办法。他下定决心要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他拿出超人的勇气,参加了辩论社团,伦敦只要有公开讨论的辩论会,他是逢会必到,而且一定要参加发言,据理力争。萧伯纳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一举而成为当时最出色的演说家之一。

如果说狄里斯、萧伯纳的事例还不够典型的话,那么,长期任菲律宾外交部长的罗慕洛的一次成功演说则更能说明说话自信心的无比重要。

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作为一个当时还未独立的国家的代表团团长和一名个子十分矮小的人,自然显得是无足轻重,他被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和他差不多一样高,但罗慕洛没有胆怯而是镇定自若,等到大家静下来,他鼓足勇气大胆地说了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全场顿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罗慕洛出口不凡,引起轰动,他便放弃了预先准备的演讲稿,畅所欲言,思如泉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令在场的无数外国高手刮目相看。后来,他的一些精辟的言辞还被报纸登载出来。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罗慕洛当时因自己无足轻重、不惹人注目而有所胆怯,就可能失去这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因此勇敢是善于言辞的重要前提。

博学善辩有助于提高你的表达能力

渊博的学识有助于提高你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你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际场合。无论你在何种场合中,如果你拥有渊博的学识,都会使你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能够作即兴演讲,并且在演讲中口若悬河,把演讲说得完美无缺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像这样的演说一没有备忘录,二没有展示品,思想上、意念中均没有任何的准备。然而,敢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的人却大有人在,并且这种人往往很受大众的欢迎。

说话能力要达到如此的水平当然有很大难度,但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你有渊博的学识,并掌握了其中的秘诀,又有不断加以练习的机会,想侃侃而谈对于你也就不在话下了。

在生活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并且多思考,勤开口,你的随机应变能力才会大大提高。这样你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人生的旅程中游刃有余。

据说,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最爱吹牛。有一次,他到英国访问,公然声称他是唯一对英国友善的德国人,因为有他,英国人才不至于被苏俄和法国所糟蹋;也是由于他,英国才打败了南非的波尔人。这样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话,竟出自一位皇帝之口,欧洲各国议论纷纷,英国人尤其愤怒。德国的政治家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德皇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但又没有勇气承认,于是他找来大臣布罗亲王,想让他做自己的替罪羊。他授意布罗亲王:是他建议皇帝说了那些荒唐的话。布罗亲王当然难以接受威廉二世的授意,德皇为此大为恼火。

为了说服德皇,布罗亲王调整了策略,对德皇说:“微臣没有资格说刚才的话。陛下在许多方面的成就,臣都不敢望其项背。军事知识如此,自然科学知识也如此。臣曾听过陛下谈论晴雨表、无线电和光学,而我在这些方面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布罗亲王继续说:“臣正好有些历史方面的知识,这可能对政治有些用途,尤其是外交政策。”

仅仅这几句话,使德皇转怒为喜,他笑着安抚布罗亲王:“老天!我不是常告诉你,咱们是最佳搭档,互补有无吗?我们应该永远在一起,我们会的!”

布罗亲王就这样奇迹般地平息了傲慢自负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恼怒情绪。而这来源于他心中的底气。

有了说话的勇气和胆量掌握了会说话的技巧,你就有了胜人一筹的法宝。如果你又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那对你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摆脱心中的恐惧行为

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几乎成为成功的代名词。在现代社会里,不善于人际沟通,便会失去许多合作的机会;而没有合作,单靠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努力或能力,是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的。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于沟通的,这大大影响了他们说话办事的效果。下面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因恐惧某些事情而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1)你是否养成了坐前排的习惯?你可曾注意过一切会议中,无论是在会堂、教室,还是在其他各种集会场合,后排座位总是塞得满满的。多数人悄悄选择坐在后排,以免自己过分“引人注目”。他们害怕引他人注目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缺乏自信心。

但是,有人研究发现,坐前排可以帮助建立自信心,因此,从现在起把它作为自己的一条规则:尽量往前排坐。当然,坐前面是有点引人注目,但成功本身即是引人注目的,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2)你是否能够通过眼神交流以增强自信?一个人的眼神,就可以使我们了解关于他的许多情况。如果某人不敢正视你,你也许会本能地问自己:“他在试图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他在试图骗我吗?”“他隐藏了什么秘密呢?”“他是很害羞吗?”

通常,不敢进行眼神交流说明了两个问题。也许是“我觉得比你弱,比你低下,我害怕你”或者因为“我觉得内疚,我做了或者想了某些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我害怕与你的眼神接触,因为那可能泄露我的秘密。”更多地表达的是一种没有自信,害怕自己出丑。

总之,不敢用眼神交流说明不了太多的好事情,反映了一个人的胆小、不自信。大胆地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学会用眼神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看着别人的眼睛,用诚实的眼神告诉他:“我是诚实而又非同凡响的。请你相信我告诉你的一切。我无所畏惧而充满信心。”

使你的眼睛为你服务,表现你的内心,正视他人的眼睛,这样不仅会给你带来自信,而且也能使你赢得他人的信任。

(3)将你的步伐加快四分之一,看看能产生怎样的效果?有人认为,懒散的姿态及无力的步态,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极大关系,它表明了一个人对待自己、工作以及他人的一种不积极、随意和不愉快的态度。一个人的姿态和步伐也可以告诉别人他看待事情的态度,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他的姿势,加快他的走路速度而达到改变态度、心理的重要目的,告诉他人你的生活是充实的、快乐的。心理医师认为,身体动作是思维的行动的结果。那些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的人,连走路都是拖拖拉拉,跌跌撞撞,显得他们完全缺乏自信心。

平常的人步态平稳,他们的迈步频率“适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好像是:“我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工作和学习都很普通。”

而成功的人表现出超人的自信心。他们步伐敏捷有力,看起来就像是在竞走中的冲刺阶段,给人一种力量和鼓舞。他们走路的姿态即向整个世界宣告:“我必须到一个重要地方去,去做非常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我将要做的事情会在短期内取得成功。我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用加快行步频率四分之一的办法来建立自信心。挺胸、抬头,更快地往前走,你会觉得自信心倍增,这是一种有效而又简单得让你充满自信的方法。

(4)你放过每一个练习讲话的机会了吗?许多人见解非常尖锐,观点非常有新意,而且拥有很大的成功潜力;然而,他们却在参加讨论时缄口不言。并非这些人不想真正参加进去,很多时候,可能他们只是因缺乏自信心。

这些人常常会想:“也许我的想法一文不值,别人并不在意,如果我说错了话,那将会使我显得更加愚不可及,落人笑柄。我最好还是什么也不说。另外,别人也许比我知道得更多,我可不想让人家知道我的无知。”

这些人每次开会都是一言不发,这样使他更觉得自己的无能与低下。他经常对自己做出一个无力的诺言,其实他心里也知道自己不会遵守这一诺言:“下次”再说话,一直无数次地“下去”也没有说话。每一次他不敢于表达,便又一次地削弱了自己的自信心,结果是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实际上,你说得越多,你的自信心越强,下次讲话便会更自然。开口说话,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建立自信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采用这一方法,让自己养成一种习惯,每次开会时尽量多说,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每一个你所出席的商业会议和其他会议中,应自愿主动地讲点什么,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并且不要做最后一个讲话的人。而是应该试着打破僵局,敢于去做第一个讲话的人。这样更能活跃气氛,让他人对你留下深刻印象。

绝不要害怕言多必失,也不要害怕因为话多而让人觉得太傻。往往那些不同意这点的人,很可能他自己就很傻,至少你有勇气表达了你的所思所想。

你应努力引起会议主持者的注意,这样,你便可以有机会说话,公开说出你的想法,比私下窃窃私语要明智得多。

要会说话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为了得到特别的讲话训练与经验,可以考虑参加各种研讨会与社交活动。通过和他人“放松讲话”的体验便培养了你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你的表达能力。

(5)利用微笑鼓舞勇气。许多人都知道,微笑对人们有多大帮助。微笑不仅有助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同时微笑也是治疗“信心衰弱症”的最佳良方。对于这个观点许多人将信将疑,所以他们在恐惧的时候,也从未试图微笑过。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实验:试着在感觉沮丧、失败的时候对着镜子微笑。一般来讲,很多人觉得做不到,因为微笑与失败在他们看来难以并存。是的,因为微笑会战胜恐惧、驱走忧虑,也会击垮你的依赖情绪。

一个真正的微笑,远比仅仅治疗你的不良感觉的药要有用得多;一个真正的微笑,可以融化别人对你的吹毛求疵。面对你的微笑,别人也不可能暴跳如雷,而是也会对你露出微笑。

微笑会使你觉得“幸福日子又回来了”。但是一定要发自内心地、自然地笑,半笑不笑或皮笑肉不笑均不能表示你的善意,反而会引来别人的厌恶,笑而露齿,就是这种充分的微笑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No.23

坚决挫败“钉子头”

钉子头,就是不那么好说话的主儿:蛮横无理胡搅蛮缠、认死理儿难以沟通、居高临下不懂通融,等等。对这种人你如果有胆怯的心理,内心恐惧,必然会让自己处于下风,甚至被别人蔑视,看不起。这时你应该不卑不亢,对于对方的无理言词给予坚决的回击。

给他一个下马威

有些人说话嘴硬,但因为自己也知道事没做在理上,说话自己也气短,只是强词夺理而已,这时候只要你义正词严、针锋相对,保准他退避三舍。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冯玉祥将军任陕西督军,一天,美国亚洲古生物调查团的安德里和一位英国人高士林私自到终南山打猎,打死了两条珍贵的野牛。他们洋洋自得,回到西安来见冯督军。

冯督军在帐篷内会见他们。他们十分得意地述说了行猎的收获,以为冯将军会赞赏他们的枪法。只见冯督军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冯督军问:“你们到终南山打猎,曾和谁打过招呼?你们领到许可证没有?”

这两位洋人骄横惯了,居然不把冯督军放在眼里,他们十分傲慢地说:“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所以不用通知任何人!”

冯督军一听,更加生气,慷慨激愤地驳斥他们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我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的呢?你们不通知地方官府,私自行猎,这是违法的行为,你们知道吗?”

他们不服,辩解说:“我们此次到陕西,贵国外交部发给的护照上,明明写着准许携带猎枪字样,可见,我们行猎已蒙贵国政府的允许。怎么会是私自行猎呢?”

冯督军立即反问:“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行猎吗?若是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那你们岂不是要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喽!”

美国人安德里自知理屈,便沉默不言,而英国人高士林仍狡辩说:“我在中国已经十五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许行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行猎的条文。”

“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外国人行猎的条文,难道又具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冯玉祥慷慨激昂地质问道:“你十五年前没有遇到过官府禁止你行猎,那是他们睡着了。现在我们陕西的地方官,没有睡着。我负有国家人民交托的保土维权之任,我就非禁止不可!”

在冯玉样将军慷慨激昂的正义面前,两个外国人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罪,并请求饶恕他们,以后再也不重犯。

有些时候,有的人因为有某种权势或优势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以某种邪恶的手段践踏人间公理和社会公德,对付这种事也一样要义正辞严,当堂断喝。因为不管坏人怎么坏,在公理和道德面前他们也会有所畏缩的,这就叫邪不压正。

当今社会也有一些不知深浅的人,好在公众场合聚众闹事,一方面污辱人格,一方面寻衅滋事,对于这种人也要毫不客气,予以痛击。

在你洞明对方故意耍弄手腕欲寻衅挑事时,就可抓住要害,先发制人,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不啻于给对方以“当头棒喝”,给他一个下马威,制服对方,从而避免冲撞的发生或升级。

让其自食其果

只要你站在正义的一方,大可不必怕这怕那不敢说话,而是应大胆地说清事实,摆明道理,让他气短,让他理亏,最后让他服输认错。

在一架由纽约起飞的班机上,一名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边。她对身边的黑人怒目而视,黑人则用微笑回应了她的不友善行为。于是白人妇女气势汹汹地把空服员叫来。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把我安排坐在这里,我受不了坐在这种令人倒霉的人的身边,请再给我找个位置!”

几分钟后,空服员回来了。她说:“女士,很抱歉,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不过在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

不等白人女士说话,空服员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将乘客提升到头等舱,的确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情况,但是我们已经获得机长的特别许可。”空服员继续说道,“机长考虑到这个特殊的情况,他认为要一名乘客和这么另人讨厌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空服员转向那名黑人,“因此,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先生,我们已经准备好头等舱的位子了,请您移驾过去。”

周围的乘客这时都报以热烈的鼓掌,那名黑人在一片掌声中挥着手走向了头等舱。

当遇到不讲理的人时,不要和她多理论,因为那是白费心机。当然更不能软弱,被动挨打只能使不讲理的人气焰更嚣张,他们总是寻找软弱可欺的受气包出气。如果你的态度果断、严肃则会让他们的行为立刻刹车。

民国时大汉奸汪精卫有一个被称为“女狂人”的性格乖戾狂暴的老婆———陈璧君。说她又狂又怪,实在一点不过分:她会对上门的客人颐指气使,让客人给她拿这样拿那样,要客人低三下四地侍候她;她会叫汪精卫的秘书老爷们去做那些老妈子丫头们做的事,例如买出恭用的草纸。有时,她怪脾气一发,就非得要那些秘书老爷们亲自出马,立即办到不可。她甚至会当着许多客人的面,大叫一声:“我要吐痰了,秘书给我捧痰盂!”要是秘书出手稍迟一点,就会遭她臭骂一顿,骂人时手指会直指对方的鼻子。更有甚者,有时竟做出要客人为她捧痰盂,让她吐痰的事来。如果客人不答应,她非骂个狗血喷头不可,连祖宗八代都会骂到。

有一次,这“女狂人”的“狂”性竟发到革命元勋廖仲凯先生的夫人何香凝的头上来了。那次,何香凝正在汪家与陈璧君交谈,陈忽然喉咙发痒,想要吐痰,居然随口而出,狂妄无忌地对何香凝大声喝道:“拿痰盂来,老娘要吐痰了!”被国人尊称为革命母亲的德高望重的何香凝,性格刚烈,怎能受此奇辱!她满面怒色,拍案而起,厉声痛骂道:“你是个什么东西,竟要我为你捧痰盂?”“女狂人”热昏了头脑,像被泼了一盆冷水,面对正义凛然、气宇轩昂的何香凝愣住了。

何香凝双目圆睁,用手直指惊呆了的“女狂人”的鼻子,来个“以牙还牙”,学陈璧君的腔调,声色俱厉地大喝一声:“我要吐痰了!陈璧君,你快为我捧痰盂来!”这话如同一声惊雷,陈璧君呆若木鸡,双眼直竖,两手发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何香凝紧追不放,提高嗓门,加重语气,严厉地说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敢这样放肆?老实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我都有资格要你做这事!快去!”

陈璧君尽管“狂”,这时却被何香凝声色俱厉的痛斥慑服了。她哭丧着脸,惶惶如丧家之犬,连哭带叫地溜走了。

由此可见,面对一些头脑发昏、狂妄至极者,采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言辞,予以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压倒对方,让其自食其果。

用强硬的语言晓之以理

有些时候遇到一些蛮不讲理,或是情绪激动的人,如果服软,他会欺你无能,如果硬与之对抗,免不了两败俱伤,这就需要软硬兼施,软中带硬,硬中带软,通过权衡做出选择。

生物学家巴斯德,一次在实验室工作时,突然一个男子闯进来,指责他诱骗了自己的老婆,争论中对方提出决斗。清白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将对方赶出门去,或者奋起决斗,但是那样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

这时候巴斯德沉着地说:“我是无辜的……如果你非要决斗,按照决斗的规矩,我有权选择武器。”

对方同意了,巴斯德指着面前的两只烧杯说:“你看这两只烧杯,一只有天花病毒,一只有水。你先选择一杯喝掉,我再喝余下的一杯,这该可以了吧?”

那男子怔住了,他一下子陷于难解的死结面前,只得停止争论与挑战,尴尬地退出了实验室。无疑,正是巴斯德提出的柔中带刺的难题,才最终击败了对方。

在一个旅行团的行程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房间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通铺水平,我们只能按照通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说话的时候要凭借勇气,领先气势,步步紧逼,言辞锋利,掌握了这种方法,在双方的论辩中才能体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真正含义。

事实上,不在理而又硬挺的人大多都有后悔之意,只不过在没有退路的前提下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这时能以强硬的语言晓之以理,再用柔和的语言动之以情,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目的。

1977年8月,克罗地亚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飞至芝加哥的一架班机,在与机组人员僵持不下之时,飞机兜了一个大圈,越过蒙特利尔、纽芬兰、沙浓,最终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在这里,法国警察打瘪了飞机的轮胎。

飞机停了3天,劫机者同警方僵持不下,法国警方向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喂,伙计们!你们能够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美国警察已经到了,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同他们一块回美国去,你们将会判处不超过二至四年徒刑,这也可能意味着你们也许10个月左右就能被释放了。”

法国警察停顿片刻,目的是让劫机者将这些话听进去。接着又喊:“但是,我们不得不逮捕你们的话,按我们的法律,你们将被判死刑,那么你们愿意走哪条路呢?”

劫机者被迫投降了,他们一方面因为机组人员的抗衡和警方的追捕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不清楚警方的态度而不敢轻易放下武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痛苦局面。法国警察在劝说中明确地向对方指出了两条道路:投降或者顽抗,投降的结果是10个月左右的监禁,而顽抗的结果只能是死刑,早已心慌意乱的劫机者只能识相地选择了弃械投降。

No.24

提醒自己“说话要注意态度”

讲话的时候要怎样注意自己的态度呢?有人总结了以下几条: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沟通很重要,说话的态度更重要,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目光接触,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给对方时间说话,并适时的称赞,经常确认及简单的重复,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进而乐于与你交谈。

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自己真的明白了倾听的艺术了吗?你是不是常常半途打断对方的演讲;是不是又自以为是地进行反驳呢?

失败的倾听者犯的最多的错误就是喜欢打断别人。沟通里倾听是第一步,倾听里不轻易打断是最基本的法则。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复地反省再反省,不管你已经是总裁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员工,都应该好好回忆一下,你的“打扰史”是不是很丰富?如果有,那么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证明你并不是一个好的沟通者,尽管可能你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好的沟通者。

生活中,有的人总爱打断别人的话,喜欢表现自我,其实,这是一种爱表现心理。爱表现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

一是影响团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养成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个性。由于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观地评价同事与领导的作用,逐渐会形成“独”的个性心理,偏离集体与社会,会出现严重的自私自利行为。

二是嫉妒心理会随之出现,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好就生气,情绪失去控制,不知道尊重别人,更不会理解别人,甚至会恶意诋毁他人。

三是会使人变得善恶难辨,在错误中继续犯错误,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拔,引发极端的行为发生。

四是造成家庭关系僵化,夫妻不和谐,引起经常性的吵架、争辩,甚至引发家庭暴力,导致婚姻破裂。

五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人如果有了爱表现心理,内心会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大脑总是得不到休息,睡眠就会出现障碍,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降低,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有位小学教师做了一个挺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调查的主题是:如果你说话时被别人有意打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调查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竟百分之百地对这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表示反感,甚至于极为愤慨。

下面是调查中发现的几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

学生甲:别人打断我的话,我会很生气。下课后,我想,我会告诉他(她):“你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这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下次你还这样做,我就不理你了。”

学生乙: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遇到了这种人,我会非常生气,而且感到他(她)不尊重我,没有教养。课下,我会找机会对他说:“请你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好吗?别人正在说,你打断了人家的话,人家是什么感受呢?如果被打断话的人是你自己,你会好受吗?”

学生丙:别人打断了我,我会想:这人怎么这么没礼貌呀?!真缺德!

家长甲:一次,我在教女儿写作业,孩子的爸爸突然打断了我。事后,我和他说,你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行为,你这么大一个人,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不是很没教养吗?

家长乙:我在讲话时若被人打断了,我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她),心想:“你会尊敬人吗?既然你不尊敬我,那我也就……”

家长丙:别人打断我,首先,我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此外,我以为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如果你有话要说,只要不是十万火急,可以稍等片刻,让别人说完了你再说不迟呀!

让别人感觉到你的诚意

沟通要成功,首先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热心和诚意。没有什么人真的是铁石心肠,更何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自己本身都言不由衷,怎么能去感动别人呢?

在这里,诚意所要求的着眼点是内容,那么热心所要求的重点就是在语言的表达上。“情自肺腑出,方动人心扉。”只有深切的热诚,才能唤起别人的热诚。说话要有感而发,主要目的在于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热诚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说话时的礼貌。人与人相处,除了道德和伦理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含义,而且这种含义直接关系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比如人们一般认为政治家多数是为了政治利益而不顾一切的人,但是有的政治家却因为在公众面前**心声而赢得了公众的拥护和支持。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他的副总统搭档是年轻的参议员尼克松。正当尼克松为竞选四处奔波时,《纽约时报》突然报道尼克松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丑闻,消息不胫而走,给共和党的竞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摆脱困境,共和党花了数万美元让尼克松利用媒体,向全国选民作半个小时的公开声明。很显然,此举是能否澄清事实,取得选民认同的关键。当时,全美国有64家电视台、700多家电台把镜头、麦克风对准了尼克松。

而尼克松万万没有料到,当他走进全国广播公司的录音室之前,他被告知,助选的高级顾问已决定要他在广播结束后提出辞呈。由于顾问是共和党聘用的而不是尼克松的顾问,这就意味着共和党和艾森豪威尔已经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弃了他。

于是,尼克松只好采取了一个在政治史上少见的行动:在当选之前他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全部公之于选民,先是公布了他的财产,再公布他的负债情形,接着他就详细地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连每一分钱是怎样花掉的都如实地告诉大众。这几乎是每天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听来那么熟悉,那么真切可信,就这样,尼克松争取到了选民的同情。最后他满怀感恩地说:“我还应该说的是,我太太帕特没有貂皮大衣……还有一件事,也应该告诉你们,获得提名之后,我们确实收到一件礼物,得克萨斯州有一个人在收音机中听到帕特提到我们两个孩子很想要一只小狗,就在我们这次出发作竞选旅行的第一天,通过巴尔的摩市的联邦车站送来一只西班牙长耳小狗,带有黑白两色的斑点,我六岁的小女儿西娅给它取名叫切克尔斯,她非常喜欢那只小狗。现在我只要说明这一点,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要把它留下来。”

就这样,连尼克松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当他走出录音室时,到处是欢呼声,有数百万人打来了电话、电报或寄来信件,几乎每个共和党人的重要人物都发给尼克松赞扬的函电,从邮局汇来的小额捐款达到了六万美元。因为真诚、朴实,尼克松反而赢得了大批同情的选票。

后来,人们评论尼克松这次演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的演说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真诚”,二是“淳朴”。

当时,处于绝望边缘的尼克松,不是以副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与大家话家常,而他讲述的生活细节富有人情味,所以才能打动听众的心,获得他们的信任。尼克松的获胜,可以说是“诚意打动人心”最成功的例子。

古今中外有无数被传为美谈的趣事,从各个层面来看,热忱的语言不仅能带来成功,甚至带来神话般的奇迹;反之,如果一个人不遵循在语言上“诚能感人”的原则,而是以冷冰冰的甚至是奸诈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就会失去支持,不仅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声誉,还会危及前途。因此,一切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必须把学会以“诚”去打动人心,而不是耍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眼前的利益。

正确地面对口误

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它造成的后果或是贻笑大方,或是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会说话的人在发生口误以后都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来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但是摆脱口误的关键是一定要及时改正,承认自己说错了话,要把错误的话“吃”下去,要是在失言的时候仍然死守自己的城堡,恐怕后果会很严重。

口误之后,要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比如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做如下补充……”这样就可以把口误抹掉。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事已高,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有人低声提醒他说错了,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没有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这个口误就已经淹没在他后来的长篇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发现要及时,改用的语言要巧妙,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当然,也有坚持错误而把自己拖入麻烦之中的例子。

1976年美国在任总统福特和竞争者卡特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做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是明显的失误,当时立即遭到记者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吗?”

如果福特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做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人又会认为这是他们不谓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犯错时,及时地说声“对不起”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听到“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等等,即使错了,我们也会找出种种借口。面对同事和朋友,我们拉不下脸面,怕被瞧不起;面对长辈和领导,我们怕失去信任;面对小辈,我们怕失去威信;面对客户,我们怕承担责任……正是在这些害怕中,我们随波逐流,一点点地丧失勇气,迷失自己。

其实错了就是错了,大错误是错,小错误也是错,就算一丁点错误也还是错,点点滴滴的失误,现在回想起来,在我们工作中真的发生了很多很多,可我们并没有及时地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们忙于找借口来拒绝承担自己的责任。

说了对不起,认了错就真的会被瞧不起,会被认为能力差,会丢面子,会得不到信任,会失去威信吗?卡耐基有名的人际关系原则中有那么一条:如果错在你,应当“立即”、“断然”地承认。认错并不会丢面子,也不会说明你能力差,相反的,能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人,因为他的进步会最快,有什么能比从错误中学到的更深刻呢?

戴尔·卡耐基时常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狗,到家附近的森林公园去散步。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这个公园里有个规定,必须为狗戴上口罩,拴上链条,才可以进入公园。一开始,卡耐基按照规定遛狗,可是看到自己的爱犬一副可怜的模样,很不忍心,于是就将口罩和链条取下,让爱犬无拘无束地在公园里玩耍。

没想到这种举动被一位公园警察看到了,他走了过来,对卡耐基说:“你没有看到公园门口贴的公告吗?”

卡耐基争辩道:“噢,我的狗是不会咬人的。”

警察一听,厉声警告卡耐基“法官可不会管你的狗会不会咬人,这次放过你,下次再被我看到了,你自己对法官说去!”

过了几天,卡耐基一大早就带了爱犬到公园里一处很空旷的地方溜达,看看四下里无人,于是又将狗口罩和链条给取了下来。说来也巧,上回碰到的那个警察,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卡耐基见到警察慢慢地走过来,心想大事不妙,这下准逃不掉。根据上次的经验,和他争辩只会让他更恼火。

卡耐基想了想,做出满面羞愧的表情迎上前去。

他故意很难为情地对警察说:“警官,对不起,你才警告过我,我又犯错了,我有罪,你逮捕我吧!”

警察愣了一下,笑意爬上原本严肃的脸庞,他很温和地对卡耐基说:“我知道谁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狗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何况这里没有什么人,所以你取下了口罩。”

卡耐基轻声回答道:“但是,这样做是违法的。”

警察望了望远处说:“这样吧!你让小狗跑到那个小丘后头,让我看不到,这件事就算了。”

卡耐基谢过警察,带着小狗很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对不起”这三个字看来简单,可是它的效用,不是别的字所能比拟的。这三个字,能使顽固者点头,能使怒气消减,甚至能化敌为友。你在公交车上踩了别人的脚,说声“对不起”,被踩的人自然不会计较什么了。若因为你的过失,使别人吃亏,而你还不承认自己的不是,好像别人吃亏是咎由自取似的,这就不能使别人原谅你了。

消除恶感,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最聪明的办法是:自己谦逊一点,自己有过失的时候立刻道歉,别人会给予宽容。

“对不起,害你等了那么久。”

“对不起,你可以替我把茶水递过来吗?”

“对不起”三个字,意思无非是让别人占上风,你既然让他占了上风了,他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息事宁人,莫善于此。

在说“对不起”时,眼睛不要看在地上,要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人家才会明白你是真诚的。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说“对不起”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学会道歉,检讨自己,纠正错误,是一种美德,因此不必躲躲闪闪,也不必夸大其词,一味往自己身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甚至会觉得你虚伪。

当然,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或者是由于某种场合的特殊性不便说出口,不妨用别的办法来替代一下。比如,送一束鲜花、做一个动作,甚至递一个眼神等。

在一次宴会上,丘吉尔先生和他的夫人面对面坐着。这时,人们看见丘吉尔先生的一只手在桌子上来回移动,两个手指向着夫人的方向弯曲,便问丘吉尔夫人“您丈夫为什么这样若有所思地看着您?他那弯曲的手指来回移动又是什么意思呢?”丘吉尔夫人介绍说“在离家之前,我俩发生过小小的争吵,现在他正在承认过错,用弯曲的手指向我道歉呢!”

当自己出现错误时,即使不能马上道歉,日后也要找准时机及时表示自己的歉意。

被评为“时代鼓手”的闻一多先生,早年曾是“新月派”诗人,曾同鲁迅作对。后来,当他发现自己错了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了,于是他借纪念鲁迅先生的大会,当众表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歉意。他说:“反对鲁迅先生的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讲到这里,他忽然转过头去,望着墙上挂着的鲁迅遗像鞠了一躬,然后说:“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难时,我们正在享福。如果当时我们都有鲁迅那样的硬骨头精神,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对于闻一多这种坦诚直率的品德,与会者无一不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及时道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言行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