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别因小问题丢掉健康(1 / 1)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小毛病、小问题。这些细小的事大家平时都不太关注,但是长期以往,这些小毛病、小问题就会危害到你的健康生活。

不吃早餐害处多

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知道早晨的时间很重要,但对早餐并不那么重视,理由有很多:早晨简直就是争分夺秒;省去一顿早餐,既省钱也省事,还减肥。诸如此类的借口很多,殊不知不吃早餐已经为自身的健康埋下了隐患,等过了很长时间或者直到中年才发现,身体有许多地方出了毛病。

芷若在一家国内知名的电视台工作,由于工作时间不规律,压力大,匆匆忙忙,平时经常要上早班,于是,她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有时候起来有一点儿饿,但她总是来不及吃,心想不就那么一会儿吗,就用力撑着,直到中午。有一天,她正好没排班,起床后洗漱完就开着车准备去逛街,开着开着,头突然一阵眩晕,她挣扎着将车开到路边就意识模糊了。等她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了。原来执勤的交警看她晕了过去就将她送进了附近的医院,医生说她由于早上没有补充糖分,加上长期过度劳累导致低血糖,从此以后她改掉了不吃早餐的坏习惯。

比较起来,芷若还算是幸运的,她将车开到了路边并没有发生其他危险。实际上,血糖过低时开车与酒后驾车是同样危险的。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人早晨起床后,已经大约有10个小时没有进餐,胃处于空虚状态,此时血糖水平也降到了进食水平。开始活动后,大脑与肌肉消耗糖(即血糖),于是血糖水平会继续下降。这时如果还不进餐或进食低脂早餐,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供消耗,人体会感到倦怠、疲劳、暴躁、易怒,反应迟钝。美国营养学家的相关调查表明,许多车祸的发生都与肇事者血糖水平过低、反应迟钝有关。因此,营养学家警告开车族们,血糖过低时开车非常危险。

不仅如此,不吃早餐的危害还有很多,其中有女性最担心的衰老问题:不吃早餐老得快。在睡眠中,胃仍在分泌少量胃酸,如果不吃早餐,胃酸没有食品去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可能引起胃炎、溃疡病。不吃早餐,人体只得动用体内贮存的糖元和蛋白质,时间长了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等,加速人体的衰老。同时,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相关的实验表明,早餐摄入的营养不足很难在其他餐次中得到补充,严重时还会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也许有人会认为,不吃早餐等于少摄取了很多食物,应该有助于减肥,这种观念同样不对,吃好早餐才不容易发胖。有的人喜欢吃高热量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则为低热量或省略不吃;有的人早餐只是简单凑合或者干脆不吃,午餐和晚餐却相当丰盛、热量高。这两种人一天摄入的热量虽然相同,但是脂肪氧化的情况并不同。早餐吃高热量食品的人,再配合低热量的午餐和晚餐,脂肪不容易囤积。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太简单的人,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等到午餐和晚餐的时间,脂肪消耗的能力变差,加入又吃进高热量的食物,结果是吃进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多,当然容易变胖。

其他许多高发病都可能由于不吃早餐而引发,如精神不振、贫血、胃炎、胆结石等,可以说不吃早餐简直是健康的一大杀手。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逛超市的时候尽量买回足够一周食用的可以储存的面包、牛奶、速冻的早点等,保证早上起来以后有东西可以吃。

【编者小评】

为了你的身体,为了有健康的体魄,一定要改掉不吃早餐的坏习惯,善待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吧。

减肥减掉的健康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危及全球的健康问题。据统计,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三至四个是肥胖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女性。

导致肥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小部分是遗传因素,但肥胖现象越来越多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肥胖最主要的诱因还是无节制的饮食和没有足够的运动。当人体的热量和脂肪摄取量过多时,就会出现肥胖现象。在变肥胖的同时,血管也在变细,血压也就不断升高。同时数字显示:在肥胖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在四十岁后有高血压症状。当大压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通时,又容易损坏血管,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现象。

正因为如此,减肥的人群越来越多,大三学生心如就是其中的一员。实际上,她并不算太胖。但是,为了穿上衣服更加窈窕动人,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减肥计划:喝减肥茶,不吃饭,超大强度运动……可以说是多管齐下。心如本以为在这样的魔鬼计划面前身体会很快瘦下来,但事与愿违,坚持两周以后,体重虽然轻了四千克,但也开始浑身乏力,面容惨白,肠胃严重混乱,加上学习的压力,她终于在一次专业课上晕倒了,在医院躺了两周。出院以后,她的身体反而比以前更胖了。

心如的例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告诫。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盲目减肥。在骨感美被广泛推崇的现代社会,减肥也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尤其是年轻女性。实际上,现在的状况是:正在减肥的许多人实际上并不在肥胖的范围内,而许多真正需要减肥的人却没有行动起来。所以,要想正确减肥,首先要科学地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而不能依据现在骨感美的标准盲目减肥。那么,究竟肥胖有什么样的体重标准呢?下面有个公式用来计算人的体重指数。其中体重用千克做单位,身高用米做单位。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 如果指数低于19,则体重过轻,19—24为标准体重,大于等于24就应该减肥了。

即使你的体重已经达到了应该减肥的程度,也要注意减肥的方法。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节食减肥危险大

减肥不一定就要少吃东西。节食不是在减肥,你绝不可能一辈子节食吧,当你有一天恢复正常饮食时,马上就会又胖起来,而且胖得更快。

减肥时间的选择有学问

在减肥期间,由于身体摄入量减少而运动增多,身体可能不适合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和学习。很多年轻的女学生喜欢选择有大量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的时候减肥,这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这段时间身体随时可能处在透支状态,一定要保证营养和良好的状态,否则即使瘦下去也会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对于上班族而言,工作任务繁重和压力很大的时候也不适合减肥。相反,最好的减肥时间应该是在假期和相对轻松的时间。

减肥的最有效办法是“合理膳食,合理运动”

合理膳食是指要合理地选择食物,即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要用煮、炖、蒸代替油炸。为了合理地安排我们的饮食,先看看常见食物中的热量有多少吧。每1两鱼肉含56千卡热量,猪肉则含290千卡热量,相同重量的鸡肉则含55千卡热量。每个轻体力劳动的男子每天需要2000千卡的热量,女子需要1800千卡的热量。建议准备一个卡路里表以便严格执行。

减肥的关键要素是积极锻炼

如果把健身和减肥中“合理膳食”作为30%的作用的话,那么锻炼所占的作用要占60%—70%。那么锻炼多长时间、强度多大合适呢?下面是对日常锻炼的基本要求:热身活动10分钟,有氧运动50分钟(可以是慢跑、快步走、体操等),肌肉锻炼15分钟(拉力器、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这三类锻炼每周都不能少于三次。

【编者小评】

不可忽视的是,减肥时最好有专门的健康咨询。如果可以制定严格的计划,定时记录体重,也将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减肥需要恒心和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正需要减肥的人们行动起来吧,你也可以拥有一个美丽、健康的身体。

膳食搭配要注意

早在30多年前,一位服务于公卖局台北啤酒厂的张先生,在参加该啤酒厂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深造的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出国前经某公立医院体检时却发现他的肺部有像小孩拳头大小的肿瘤,因而不能出国。张先生非常失望,一直怀疑诊断有误。于是张先生再到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还是证实原来的诊断并无错误。当时年轻力壮的张先生在人生绝望之际,多次打电话给当时任某要人机要秘书的魏姓同学。魏姓同学便利用星期日赶到台北与张先生见面,恰好这位魏姓同学与台湾某医院院长、专精于癌症临床研究的吕博士是好朋友,当即建议张先生前往访求吕博士医治。

吕博士与张先生见面后问了他一个问题:“癌为什么叫绝症,你知道吗?”

张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吕博士又说:“人类医治癌症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消灭病源,第二条路是增强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无论用钴60还是其他药物去消灭癌细胞,癌细胞都不会被消灭,而好的细胞却先会被杀死。无论用什么营养、补药,好的细胞还未吸收,癌细胞却先吸收了,使癌细胞发展得更快。因此可以说上述两条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绝症。”

张先生依照吕博士的建议,认真改变吃饭的习惯,乐观地面对生活,并每天坚持作适当的运动。一年后,他回到同一公立医院检查,发现肿瘤不仅没有长大,反而已经呈现萎缩状态。这使医院检查人员感到颇为惊奇,更出人意料的是,5年后癌细胞竟然完全处于萎缩近乎消失状态。

张先生所以恢复健康,就是因为合理膳食。台湾马偕医院所做的癌症方面的临床实验发现,癌症病人血液检查的结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应,而这又与饮食结构有关。在我们日常所吃的一些食品中,有许多是酸性的,偏爱并长期摄入这类食品,就可能导致疾病,如过度摄取乳酸性食品、肉类与蛋、牛肉、火腿等,就会导致皮肤没有光泽、稍作运动即感疲劳、一上车便想睡觉、上下楼梯容易气喘、肥胖、下腹突出、步伐缓慢、动作迟缓等,其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其他多种多样的原因,许多人的膳食结构都很不合理。最典型的就是偏食。

偏食的习惯可能是从小就养成的。有许多家长都为小孩子的吃饭问题而苦恼,如有的人不吃蔬菜,有的人不吃肉类,有的不吃菌类,有的讨厌粗粮……理由多种多样,有的不吃菌类竟然是因为小时候童话看多了有心理阴影怕菌类里面会有毒。

当然,还不仅仅是偏食的问题,有的人因为工作忙,经常没有时间吃饭,即使能吃饭也是找到什么就吃什么,如方便面、饼干、巧克力……殊不知,长此以往,损伤的将会是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呢?

还有一部分人应酬过多,将餐馆酒楼当做自家的厨房,几乎每天都在外面吃喝应酬,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实在难以说服自己抵制**。所以,饮食上的重复建设也是屡见不鲜的。

中国有一句俗话:“大鱼大肉者,病痛缠身;清粥小菜者,细水长流。”这里说的不仅是鱼肉本身,而是膳食结构。许多人在这方面难免会有一些误区,认为吃得好就是花钱多,是大鱼大肉,实则不然,合理膳食最终指向的是营养,是要在饮食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补充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对于挑食者而言,毅力和必要的督促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常说“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么,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坚持21天。

【编者小评】

对于上班族或者压力大的人群而言,情况又不一样,工作繁忙时特别想吃甜的东西,用食品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下次把那块巧克力换成全麦饼干或者无糖点心,尽量确保短时间内吃到的东西都不重复,还可以逐渐用其他方式替代吃东西,如听一段轻音乐,或者上网冲浪,这些都能够分散你想大吃一顿的欲望,避免暴饮暴食。还可以把各种蔬菜、水果做成沙拉,替代其他对健康无益的食品,这样既不会增加体重,又保证摄入了足够多的营养,一举两得。

爱吃零食毁健康

“民以食为天”,古人早就道出了食的重要性,而且长久以来,人们最注重的也都是一日三餐意义上的“食”,所以满汉全席人尽皆知,八大菜系名扬天下,不论男女老少都对菜肴讲究甚多,打开电视更是有诸多的烹饪节目,令人眼花缭乱。还有一个“食”的方面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年轻女性而言,那就是——零食。

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小雯也是一个坚定的零食主义者。可是,最近她不得不忍痛割爱,有所收敛了,原因在于:经常吃零食,去年一年她的体重增加了30斤,身体也不如以前健康了,这使爱美的她极度苦恼。可谓:“一食不慎,后悔终身。”可见,不加选择地滥食零食,实在是一个不良习惯。

走进超市或者商场,花样繁多的零食令人眼花缭乱。对爱美又嘴馋的女性来说,对零食的选择让她们煞费苦心。怎样才能避免重蹈小雯的覆辙,做到既解馋又不致影响身材呢?这里面大有学问。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上将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作为健康食品的标志。对健康的零食而言,也有一些必备的条件,那就是低糖、低脂肪、低卡路里、低胆固醇、不含化学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味精等)。纵观零食市场,目前不同程度含这些元素的还是占多数,但也有一些零食基本符合上述条件,可以算得上是健康食品。

客观地说,大多数零食都普遍存在着三样东西——脂肪、热量和糖分,有的这样多些,有的那样多些。如果这些成分过量,零食就成为健康的敌人。对一个20多岁、常坐办公室的女性来说,一般每天2 200卡路里的热量就可以维持一天的工作了。而对于额外增加的热量,就要斟酌摄入了。其实吃零食只要不贪,还是可以的。

绝大多数追求苗条身材的女性都将糖视为大敌,同时,糖也被人们认为是糖尿病的元凶。其实,糖尿病并不是因为吃糖引起的,而是胰脏不能分泌胰岛素,不能把食物中分解出的葡萄糖转化为原糖,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引起的。糖的确对人有一种消除疲劳、舒缓压力的作用,所以,少吃一些糖还是有益的。

也许有人会问:零食五花八门,主食类有饼干、面包、蛋糕、汉堡包和方便面等。水果类就更多了,不同季节可以有不同选择。此外,还有各类奶制品、饮料、肉脯、坚果类等零食。究竟哪些可以经常亲密接触,哪些又必须拒之门外呢?实际上,零食各有特点,但要注意搭配,不要只吃一种食品。因为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远不如正餐食物均衡、全面,而且所含的糖及能量又明显高于正餐。所以,选择零食也要讲科学,应挑选有益健康的食品。大体上来说,又分不同的情况:

如果清晨匆匆赶来上班,没顾上吃早餐,就应该选择饼干、面包和蛋糕等食品当零食,这些食品是用面粉、糖和少量的油制作的,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是维生素B1和尼克酸的重要来源,能为大脑细胞提供能量,使人聪明,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三顿正餐已经吃了足量主食,休息时不妨吃个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含蛋白质、脂肪很少。经常吃不同种类的水果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便秘,对于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奶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钙、比例合适的氨基酸等。酸奶不仅营养丰富,还易于消化吸收,尤其适合乳糖不耐受者。每天喝一些牛奶或酸奶,可以获得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很多女士喜欢吃杏仁、开心果、花生、瓜子等坚果。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但是脂肪含量较高,不宜过多食用。

至于汉堡包、比萨饼、方便面等快餐食品,含脂肪和热量较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少,营养价值不高,肚子饿时可聊以充饥,但不宜多吃,不然会长胖,还容易得心脑血管病,危害健康。

总之,选择零食的关键是要注意营养和科学搭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吃好三顿正餐,摄取平衡膳食,零食只是辅助食品,不能当饭吃,同时要坚决与不加节制滥吃零食的坏习惯说“再见”。

【编者小评】

零食五花八门,花样繁多,所以在吃零食时要有所选择,做到既解馋又不影响身材,这才是最聪明的。

酗酒的后果不敢想

打开电视,各种各样的酒广告扑面而来,使人忍不住想小酌两杯。但此时此刻,请务必谨记:美酒虽好,不可贪杯!

谈畅本来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并且很受领导的器重,可以说是高学历、高收入,家里又有娇妻爱子,周围的朋友都对他十分羡慕。但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因为酗酒这样一个小毛病,几乎使前途毁于一旦。谈畅原本不喜欢喝酒,更谈不上酗酒,但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不得不经常参加一些酒会,奔赴一些饭局,加上朋友多,聚在一起难免推杯把盏,一醉方休。久而久之,谈畅的酒量越来越大。

那天,同学聚会,多年不见的同学,聚在一起格外忘情,免不了多喝了几杯。聚会结束以后,谈畅一个人开车回家,醉眼蒙眬,视线模糊,在红绿灯口没来得及刹车,前面又有一个过路行人,他受惊吓顿时清醒过来,猛打方向盘,但为时已晚,车向着路边的水泥墙冲了过去。等他醒来以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里,左腿从此不得不依靠拐杖度过余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酗酒肇事立案的高达400万起;全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车祸,而1/3以上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酗酒及酒后驾车有关。

从危害自身健康到影响公众安全,酗酒、醉酒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酒精中的乙醇对肝脏的伤害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它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一次大量饮酒,会杀伤大量的肝细胞;如果长期饮酒,还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据上海环境经济研究所灾害预防研究室的一项科研报告披露:近七年间,因大量长期饮烈性白酒造成酒精中毒的患者上升几十倍,死亡人数更是直线上升。

曾经帮助曼联夺取欧洲冠军的欧洲足球先生杰克·贝斯特,因长期酗酒成性危及生命,不幸英年早逝。英国首相布莱尔不无痛心地说:是酗酒和荒**无度毁了这位极富天赋的球员。

也许有人会说,酗酒属于高度文明社会特有的产物,享受生活怎能缺少酒来助兴?虽说适量饮酒可以增加生活情趣,但越来越多的人借助饮酒来舒缓压力,尤其是在情绪低落时,常用一醉解千愁来排解笼罩个人情绪的压力。过量饮酒除了对身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外,对精神也有困扰,酒瘾症和吸毒者早已被列入“精神疾患”医学诊断系统中。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从酒精的魔掌中摆脱出来,做一名理性的饮酒者呢?

时刻铭记酒精的危害。如果你能在喝酒之前想到酗酒会致使健康付出惨重的代价,相信你一定会有所节制。

据测定,饮下白酒约5分钟后,酒精就会进入血液,随血液在全身流动,人的组织器官和各个系统都要受到酒精的毒害。中毒轻则胡言乱语,言行失常,昏昏沉沉不省人事,重则生命中枢麻痹,心跳停止以致死亡。

酒精对食管和胃的黏膜损害很大,会引起黏膜充血、肿胀和糜烂,导致食管炎、胃炎、溃疡病。

长期酗酒还会造成身体中营养失调和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因为酒精中不含营养素,经常饮酒者会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势必造成多种营养素的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的缺乏,还会影响叶酸的吸收。

研究发现,酒精对**和卵子也有毒副作用,不管父亲还是母亲酗酒,都会造成下一代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孕妇饮酒,酒精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直接毒害胎儿,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在丈夫经常酗酒的家庭中,平均人工流产次数比其他家庭高很多。

当然,仅仅记住危害对于有些人来说还是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两条原则可以遵循:一是借助外力,寻求他人的督促,亲友和伴侣在督促过程中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可以让他们在就餐时限制自己的酒量等。二是可以寻找替代品,如改为喝茶、喝饮料或者喝酒精含量比较低的啤酒,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你一定可以远离酒精的危害!

【编者小评】

美酒虽好,不可贪杯。小心当不成酒国英雄,反而成为酒国奴隶。

熬夜是损害免疫力的主力军

研究表明,当人长期处于熬夜的状态,正常生理周期就会被不眠的状态破坏,人体的正常“应答”系统也随之受到影响,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含量就会明显下降,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内免疫力的主力军。

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就会经常感觉疲劳,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春季是细菌、病毒的复苏期,也是呼吸道疾病和部分胃肠道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若人在此时抵抗力下降,就更容易被病毒、细菌侵犯。

另外,经常熬夜除了降低抵抗力以外,也会扰乱腺体激素的正常分泌,使生命器官遭受损害。张锦介绍,对长期熬夜的人和坚持早睡早起的人进行对照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昼夜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量较早睡早起的平均高50%,尤其是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类激素增加可以刺激血管的收缩,影响血压的变化。同时,内分泌系统由各内分泌腺体组成,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稳定,一旦腺体的分泌规律被改变,也就是分泌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各类内分泌疾病的发生。

曾经门诊有一名白领患者,20多岁的她毕业于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现在一家国内的知名企业任中层干部。因为工作的需要,她经常熬夜加班,直到双眼明显外凸,表现出典型的甲亢病症才匆忙到医院来看病。这时她才知道长期熬夜使她患上了家族遗传的甲亢。因此,破坏正常作息时间的熬夜也可以诱发甲亢、高血压等病的发生。

【编者小评】

睡眠专家认为: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不足,不仅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环境失调。

闹铃会让你“闹心”

上班族每天都要被闹钟吵醒,自然醒成为一种奢望。你可以意识到闹钟突然响起对心脏的坏处,现在科学家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研究发现,被突然的闹铃惊醒的参加试验者比睡到自然醒的血压更高,心率更快。人在睡眠时身体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使我们在早上容易发病,而闹铃声只不过加剧了这一过程而已。

在夜晚的后半段,身体常规的生理机能并没有调整好。这意味着血压、心率和呼吸的波动比通常情况更极端。还有一个原因是身体平躺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血液有些变浓,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血液凝结。起床的动作也有可能导致问题,因为通常那时血压水平会发生大的振**。加之还有突如其来干脆响亮的闹铃声,有时身体就应付不过来。

闹铃声也会增加你全面的压力水平。突然的噪声会引起身体保护性的条件反射“战斗或逃跑”,提高肾上腺素水平。专门研究如何处理这种疾病的医生认为,虽然床头钟可能对你按时上班会有好处,但如果这种被激活的状态持续数天、数周、数月,就将导致慢性压力。压力会带来高血压、睡眠问题和精神压抑。

“睡梦中被闹钟吵醒,然后极不情愿地关掉它接着睡,最后万不得已才爬起身来,急急忙忙去上班。”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尤其到了冬天,暖和、舒服的被窝更是让人不舍得离开。但为了上班不迟到,很多人会把起床闹钟定得提前点,然后利用这段时间抓紧睡一会,认为这样可以补充睡眠,提高精神。其实并非如此,最新一期的美国《预防》杂志就指出,闹钟响了几次后才起床的人,反而不清醒、没精神。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睡眠障碍中心博士乔迪麦德说,长时间的睡眠一旦被吵醒,就很难再进入到有效的睡眠中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早晨你必须7点起床,而把闹钟定到6:40,闹钟响后,你的大脑会有意识地接收这样的信息,并提醒你还有20分钟就要起床了。这时,你想继续睡觉,虽然满足了心理上的要求,但是你的大脑还会不断发出提醒,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醒来后的感觉会更累。相反,如果按点起床,就让闹钟响一次,醒后就会精神焕发。

对此,专家指出,一般来说,晚上11:00到早上6:00是深睡眠时间,而早晨6:00以后人们就会进入浅睡眠状态。此时,一旦被吵醒,就很难再睡着,而是保持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越睡越累的原因。因此,想让自己一天都精力充沛,就要一觉睡醒。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临睡前可以听一些轻音乐,让美妙的旋律送你进入梦乡,使身心彻底得到放松。

参与被闹钟吵醒试验的人最好成绩仅是正常状态的65%,这相当于喝醉了酒——参与者的表现比他们被剥夺26小时的睡眠还要糟糕。虽然在醒后最初的十分钟内严重的影响会逐渐减轻,但一些损害在醒后的两小时还能被发现。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将会牵连到那些需要被唤醒后立即以最佳状态履行自己职责的工作人员,如消防队队员、医生和其他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人们。

技术人员解释说,电子表会发出电磁场,虽然现在的电子表比以前的要好多了,但它们仍然会产生电磁场。关于电子表的放射线对健康的危害问题还在不断地争论中,但一些人相信这会导致癌症,特别是小孩患癌,并且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神经问题。

【编者小评】

睡觉时保持你的闹钟离头至少1米远。最好以舒缓的音乐作为铃声,且声音不易太大。另外,闹铃不要放在枕头旁或下面,要放在距枕头1米的低矮家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