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钱不是生命中的一切(1 / 1)

在商品经济时代,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钱很重要。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它买不到爱情,买不到健康,买不到稍纵即逝的青春,也买不到快乐。我们应该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别让金钱害了自己。

金钱不是人生最终的追求

金钱,即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用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从这一意义来看,金钱便是物质财富、物质利益。对于金钱和财富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追求物质和财富是人的天性。早在我国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人追求金钱和财富具有合理性。

诚然,作为普通的人来说,金钱和财富是物质生活所必须的,吃、穿、住、用、行,哪一样没有钱都不行。谁说不需要金钱,那是假话。在现代社会,你要生存、生活、发展,必须努力地去挣钱,先把生计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解决好。有了充裕的金钱和财富,人们才能敢于花钱,穿时尚名牌,买房子买车,外出旅游,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

由此,人们往往会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似乎人拥有的钱财越多越好;似乎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表面的和形式的,背后的和实质的都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似乎正如有的人所说,“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仔细想想,金钱和财富并不是人生追求、人生事业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亲情、友爱、奉献和创造。平凡的人,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把金钱和财富看得比较重要罢了。如果一个人超越了平凡,摆脱了普通人的追求和境界,便会对金钱和财富产生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看法和态度。不论在哪个历史时代,不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中,并不热衷于追求金钱和财富的人真是数不胜数、璨若群星。

在他们之中,有人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对金钱和财富淡然处之。如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她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认为,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还把奖金大量地赠送给别人。

有的为了追求正义和理想,即使穷困潦倒,也对金钱和财富嗤之以鼻。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在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名,并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回去。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他被毛泽东同志赞为有骨气的中国人。

像这些先进的人物,他们不怎么看重金钱和财富,他们的最高追求是理想、科学和全人类,其思想和境界不同于凡人。也正因为这种对金钱和财富的超越,才铸就了伟人的高大,闪烁出令人景仰的光辉,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方向。

历史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我们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了保障,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有了必要条件。

【编者小评】

一个人对金钱和财富越是超脱,在人生和事业的其他方面就越是能够取得成功。相反,如果一个人把金钱和财富看得太重要,不顾一切、千方百计、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地去捞钱,那么他在其他方面可能会失去更多。

财富就是金钱吗

人的财富不仅仅是钱财,它的内涵很丰富。钱财只是其中一项,还有比钱财更重要的。可惜,世间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许多烦恼由此而生。

“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金钱在当今这个拜金时代可以呼风唤雨,所向披靡,有钱人认为拥有了金钱才拥有了幸福,金钱等于幸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对80后青年男女双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甜蜜的爱情被房贷、车贷、奶粉钱所替代,面对艰难的生活,妻子整天为缺少钱财而闷闷不乐。她常想,如果有1 000万,我就可以买个大别墅、跑车、买名牌衣服和化妆品,去高档餐厅吃饭……可是事实上,他们的钱只够维持每月最基本的日常开支。相反,她的丈夫对现有的生活非常享受,知足常乐,丈夫是个很乐观的人。丈夫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常常为了挣钱半夜三更还在工作,吃饭时间仍在赶工作,忘记吃饭,从来没休息过一天。

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如果给你钱,但同时让你像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看到路边有一幢漂亮的别墅。

妻子一面对别墅赞不绝口,一面对丈夫说自己要住进去就完美了。这时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让你变得像他们一样苍老,你愿不愿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愿意呢。”

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这个团伙的主犯抢劫现钞超过1 000万,被法院判处死刑。

罪犯被押赴刑场的那一天,丈夫对妻子说:“这样不就可以拥有你梦寐以求的一千万了吗?让你去抢劫你干不干?”

妻子生气了:“你胡说什么呀?抢劫要被判死刑,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

丈夫笑了,说:“这就对了,金钱不等于幸福,虽然病人、老人、抢劫犯都有钱,但他们未必幸福,因为他们失去了健康、青春和生命。如果让他们用钱来换取这些,他们肯定会同意。由此可见,青春和生命比金钱更加宝贵,这些我们都拥有了,因此,我们才是真正的富人。况且,我们还有可以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愁什么呀?”

【编者小评】

金钱是财富,财富并不只局限于金钱,我们可以说某些百万乃至千万富翁是贫穷的,但也可以说贫穷孤独的徐本禹是位富翁,金钱并不是财富有无或多少的标准,而是财富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钱越多越好吗

金钱,经济学上的解释是“一般等价物”;在心理学上又被戏称为“万能强化物”。前者的意思是说,钱可以用来作为支付手段,购买一切商品;后者的意思是说,钱可以作为满足愿望的手段,用来强化人类行为。

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金钱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

如果把人生比成一趟远行,那么金钱就是我们的食粮。它不可以没有,也不可以过多。没有,会令我们饥饿难耐;过多,则会耽误我们的行程,而且可能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我们取财要有度,适可而止为好。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靠自己的知识和智力办了一家庞大的企业,他总是感觉又累又烦,因为他每天生活的内容几乎都被各种会议、报表、计划充斥着,而且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合计着赢亏状况,从没有休息时间,还不如员工轻松,至少他们每周能休息两天。他的邻居很穷,夫妻俩以卖豆腐为生,虽然清贫辛苦,却终日有说有笑。商人的夫人见此心生嫉妒,对丈夫说:“别看咱家有钱,可我觉得还不如隔壁卖豆腐的穷夫妻,他们虽说穷了点,可是快乐得很啊!”富商说:“那有什么,你瞧我怎么让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说完,他用塑料袋装了几沓钱扔到邻居院里。次日清晨,那对穷夫妻发现了地上有来历不明的钱,欣喜若狂,都说再也用不着磨制那该死的豆腐了。可是欣喜之余,妻子突然问:“我们该用这些钱干点什么呢?”丈夫一脸茫然。他们盘算来,盘算去,又是担心这钱被左邻右舍疑为偷窃的赃款,又是担心有朝一日钱的失主找上门来,又怕亲戚知道自己富了来借钱。如此这般,他们茶饭不思,寝席不宁,自此,再也听不到他们的笑声了。

看来,金钱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特别的烦恼!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有名的专家仍没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眼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一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医院。

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金钱带给人的不只是快乐,也有烦恼。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高薪职务也就意味着高难度的工作,需要付出高强度的精力才能胜任。

某乡下小孩,大家都叫他傻子,因为当别人让他选一元和五角钱时,他永远选择五角的,而不选一元的。有一个外地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一元,一个五角,分别放在两只手里,叫那小孩任选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五角的硬币。

围观的人看得哈哈大笑。那个外地人感到很奇怪,便问那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价值吗?”

“知道”,孩子小声地说,“如果我选择一块钱,下次他们就不会让我玩这种游戏了!”

于是,围观的人全傻了!

这个“傻子”其实才是最聪明的人。的确,如果他选择了一块钱,这件事就变得“不好玩”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他得到的也只有一块钱;但当他只拿五角钱时,人们就把他当成“傻子”,傻子当得越久,他拿的越多,于是他甘愿做一个“傻子”。

现在有些年轻人,自恃文凭高,懂得多,应聘工作总将目光放在薪金上,钱多就干,钱少就走,不看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或者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是否能学习到知识等,结果干不了多久就被炒了鱿鱼。

几年前,华东一带曾有一位年轻人,他以年薪50万元被一家大公司聘用。,但上任仅三个月,他就被炒了鱿鱼。

那是在一个冬季,他在一家大报上看到某公司以50万元招聘一名市场部经理的广告,他被50万元所吸引,毫不犹豫地报名应聘,接受了一次面谈,他很快就被通知进入到初选的40人名单之中。

不久,他又被通知进入到前20名,他自己都不太清楚是什么吸引这家公司选中自己的。

第三次见面,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谈了一通营销理论以及书上看到的营销案例,就又糊里糊涂进入了前10名,这时他对公司还是知之甚少,并且感觉这家企业有什么地方不对头。但当他得知自己是108名佼佼者中选出来的前三名时,骨子里争强好胜的个性促使他不断向前,此时3名候选人已通过媒体开始在公众面前亮相,他难以置身事外,整天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在最后的争夺战中.他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是在短短的任职期间,他备感苦闷,他缺乏许多发挥回天之力的客观条件,包括营销部的自主权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等。他以前夸下的海口无力兑现,被称为“绣花枕头”,让公司炒了鱿鱼,公司又以种种借口,拒付高额年薪,他感到深深的屈辱,觉得自己像一只猴子,被人牵着耍了一圈儿,然后又被随意地扔了出去。

【编者小评】

高薪往往与高能力相一致,而高能力也是在实际工作中磨炼积累而来的。

工作与休闲不冲突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喧嚣的人世,心灵需要安静、独处与平和的时间,才能忘记工作、事业上的压力和不顺与烦恼。

现在趁年轻,身体好,多干点活,少休息一会儿无所谓,关键是赚钱、买房、买车……有了钱才能真正享受休闲。

有人这样说道:“我很喜欢散步,特别是在林荫小路上,行人很少,清静舒适。但是我每散一次步,罪恶感便随之而来,因为我总感到自己在浪费时间,散步的时间本来可以干很多工作。”不可否认,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不努力工作就会被淘汰,因此人们思想深处总有将工作与休闲对立起来的习惯,认为休闲就会损失挣钱机会。

想要获得愉快的生活,必须要能够懂得知足,这样就能知足常乐。我们也要知道如何适度地享受悠闲,每天要有适度的空间,使头脑能够得到休息和放松。

据报道,依据美国人的统计,约有9 000美国人每个月平均运动不超过2次,他们都各有借口:时间不够,找不到有趣的活动,没有同伴,买不起装备……奇怪的是这些人找不到运动的时间,却能找到生病的时间,他们负担不起装备的经费但是能够毫不犹豫地掏出昂贵的医疗费用。他们靠透支身体赚钱,结果多赚的钱又送给了医院。

一位渔民大清早捕了几网鱼后就休息了,他拿着凉席去沙滩晒太阳。这时,一位从城市来的游客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捕鱼呢?"

他答道:“我早晨已经捕过了。”

游客又问:“那你可以多捕几网鱼,多赚点钱呀!”他回答:“多赚的钱干什么用呢?”

游客答道:“你可以买条大船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他问:“我赚更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啊?”

游客说:“你就可以享受阳光和沙滩。”他答道:“那我现在在干吗?”

当今的时代,工作与娱乐势同水火的局面早已过去。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懂得如何去工作,也应该懂得如何去生活。旧金山全美公司的董事长汤姆·贝克每天坚持晨泳和晚泳,还经常抽空去滑雪、钓鱼以及打网球。联合化学公司的董事长汤姆·康诺尔偏爱原地慢跑,一直保持着标准的体重。

【编者小评】

我们要记住: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工作没有娱乐,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对身体的任何透支和伤害都会被你的躯体忠实地记录下来,以备将来的某个时候与你算总账,到那时候,许多人才发现,药费是这样贵!

钱该怎么花

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与钱打交道,人们的收入增加了许多,但是花钱的观念仍然有待更新。我们应该合理地支配钱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钱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西方,一个能借到钱的人往往受到别人的称赞,因为他具有让人相信的实力,也就是他具有信用,国家也提倡提前消费。在中国,借钱说明你家里穷,这是十分丢面子的事情。一个人借到了钱,人们却这样想:你看,他又欠了一笔钱!这是多么不同的观念啊!

有一个笑话:一个中国老太太死后上了天堂,当她看到上帝的时候,她对上帝说:“我这一生是幸福的,在我死之前终于凑够了买房子的钱。”这个时候一位外国老太太推门而入,上帝问她在进入天堂之前有什么可说的。这位外国老太太回答:“我这一生是幸福的,因为我在死之前终于还清了买房的贷款。”

简简单单的一个笑话,充分说明中国人和西方人消费观念是多么不同,结果是多么不一样。通过这个笑话,我们可以想象中国老太太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其实除了攒钱以外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外国老太太利用货款买了房子,在享受大房子的同时再慢慢攒钱,还清货款。

中国人爱储蓄也是出了名的,就连收入较低的农村,也是储蓄额度居高不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把挣到的钱存起来,尽量不消费,更别提提前消费了。中国人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银行中有大笔存款,以便为养老作准备或者应付不时之需。

人生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该花的钱,错过了想花也花不出去了。例如,年轻时应该穿漂亮艳丽的花裙子,当时不舍得买,可是到老了买艳丽的裙子还合适穿吗?年轻时爱吃零食,爱吃肉,老了再买恐怕也吃不下了……因此,当你老了攒一笔钱想花时会发现,年轻时想要的东西如果没买,老了更不可能买了,只能留下遗憾了。再如上文笑话中提到的那位老太太,虽然攒够了买房的钱,但自己永远住不上了。人应该学会合理地支配钱,让生活的每个阶段都多姿多彩,不要像苦行僧似的过一辈子,留下遗憾。

【编者小评】

不同于西方的提前消费,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误解,只有自己的钱才能花,只有攒够了钱才能买东西。所以人们买东西常常错过物价最低或者自己最需要的时机,而望洋兴叹。在中国还有这样一种观念,借钱是不好的,因为还要还。这种想法有点幼稚。就像吃饭一样,反正吃了也会饿,干嘛还要吃?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缺乏花钱的艺术。

不做金钱的奴隶

有钱可以过好的生活,但钱本身并不能代替生活,它只是一种交换媒介,不能为人所用就如同废纸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千万不要把钱提高到神的位置,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下面是一则关于哲人的故事。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上帝在穷人的身旁出现了,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上帝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耍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上帝就不见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出现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这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

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白了,脸色蜡黄。

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他倒了下去,死在了他的长凳上。

这个已经富有的人拥有的金币不再是普通的钱。因为钱的作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给自己带来方便的,但他的金币成为杀害他的凶手。当然,钱本身没错,错在他被钱束缚,贪得无厌,成为金钱的奴隶。

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就将钱视为自己的命,看到金币眼睛就发光,每天都要听听金币的响声,虽然拥有很多金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过着乞丐般的生活,甚至舍不得给女儿财产,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金钱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巨大的痛苦。

“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这句话是需要人们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的。

【编者小评】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晃即逝。我们应该使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因此追求幸福才是赚钱的目的。情感无价、青春无价、健康无价、生命无价……不要一味地为了金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学会驾驭财富吧,不要做金钱的奴隶;学会享受生活吧,使你的金钱更有意义。

走出财富的阴影

现年54岁的杰西·奥尼尔有一个鼎鼎大名的祖父——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查尔斯·威尔逊。她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栋豪华别墅里长大,从小锦衣玉食,仆人对她言听计从。她很早就懂得金钱的魔力,同时也发现金钱好比咒语,能使拥有它的人生活糜烂、精神空虚,甚至失去奋斗目标。在年少不羁的年代,奥尼尔把家族财富当成一种负担。奥尼尔回忆道,两个堂兄妹就因为终日抑郁最终走上自杀的绝路,她自己则一度酗酒成性。

“人们发现我很有钱之后,我们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这让我感到苦恼,”她说,“因此我通常保守这个秘密。”然而,奥尼尔在不惑之年第一次感受到金钱带来的快乐。她邀请10个朋友登上自家的豪华游艇,一起在加勒比湾欣赏海上风景。“那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她说,“我打算把更多的钱分给别人。”

奥尼尔1996年在自己写的书《金色隔都》中分析道,财富在带给人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可能制造不幸。她随后设计了“富贵病工程”,专门为那些富有但不会处理与财富关系的人“会诊”。治病方法就是与他人一同分享财富。

如今,成功走出财富阴影的奥尼尔忙于很多社会公益活动。她为“富贵病工程”建立了工作室,在各地发表关于如何避免遭受财富之累的演讲。她还毫不吝惜地从祖父遗产中拿出千百万美元,捐献给各种环保项目和政治活动。奥尼尔更愿意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做一种使命。“我觉得我生来就应该做这些事情。追求金钱并非一个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她笑着说,笑容中平添了几分睿智和淡泊。如今的她,精神上和物质上一样充实。

澳大利亚有位华人企业家谢英福,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营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首相马哈迪找到他,请他担任公司总裁,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债重难还,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涣散。这是一个巨大的洞,根本无法填平的洞。

但是谢英福坦然对媒体说:“当年我来到马来西亚时,口袋里只有5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现在我要报效这个国家。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损失了5元钱。”

年近六旬的谢英福从别墅里搬出来,住进那家破败的钢铁厂,三年后,工厂起死回生,开始大量创造财富。

5元钱每个人都拥有,但当你拥有1万元、100万元、1 000万元的时候,还会以5元钱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吗?

【编者小评】

其实很多时候,拥有很多的财富,便是一种负担,它使家庭出现矛盾,使子女反目成仇,甚至使夫妻的感情出现裂痕。有时候在财富面前,选择放弃 ,便是得到了一种轻松,你平静、幸福的生活便得到了延续。

不要过分炫耀你的财富

金钱是生活的必须,是衣食住行的基本保证。没有它,你就不能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存。珍惜你的金钱并不是教你吝啬.而是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假如你过分地炫耀你如何如何有钱,那么,你便将你的财富置于危险的境地。从前,有一个人坐船从美国到意大利。他出生在意大利,青年时来到美国学习变戏法,成为世界知名的艺人。

终于他决定退休,渴望返回家乡定居。他带着所有财产,买了返回意大利的船票,然后用所有剩余的金钱买了一颗钻石,他把钻石藏在船舱里。登船后,他向一位男孩表演如何能同时抛耍几个苹果。不久,一批群众聚拢过来,此刻的成就使他非常得意,他跑回船舱拿出他的钻石,向观众解释说这是他毕生的积蓄,然后开始抛耍那颗钻石。不久,他的表演愈来愈惊险。

后来他把钻石丢得极高,观众皆屏息以待。众人知道钻石的价值,都求他不要再那样做。

但由于当时热闹场面的刺激.他再次把钻石丢得更高。观众再次屏息,然后在他接住钻石时松了一口气。

耍把戏的人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告诉观众他将再丢一次。这次他将把钻石抛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它将暂时从众人的眼前消失。他们再次求他不要那样做。

但他凭着多年经验产生的自信,把钻石高高抛向空中。真的消失了一会儿,然后钻石又在阳光照耀下发出了闪烁的光芒。突然间,船只倾斜了一下,钻石掉入海中,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编者小评】

有些人玩耍着自己的金钱。他们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以及过去成功的经验,已经自信到自负的地步;往往四周的人求他们不要再冒险,不要孤注一掷时,但他们仍继续于耍……他们不知道“人生之船”将在何时倾斜,使他们永远失去机会。

金钱与地位不是对等的

当代有的年轻人.总喜欢把尊严与金钱相提并论,以为有了钱就有了尊严,炫耀财富即是高贵身份的体现。其实不然,这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尊重,而人的尊严也无法用金钱衡量。

对自己的财富应该珍惜,但无须过分炫耀,因为一个人的尊严是在淡漠中树立起来的。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家道衰落,乡亲们都看不起他。他受不了精神上的打击,决定告别故土,去他乡谋生。

奋斗了几年之后,他功成名就,于是决定衣锦还乡。

乡亲们知道后都到村口列队欢迎.但他故意打扮成贫民模样走在返乡队伍的最前头,村民们当然没认出他。

有人问他:“请问事业成功、家财万贯的富翁是哪一位?”他回答说:“走在后面,不久就到。”

村民们再问最后面的人,回答说:“走在最前面的人就是。”

村民们立刻赶回队伍前面,不高兴地对他说:“我们诚心诚意地列队欢迎你返乡。你为什么要欺骗我们?”

富翁心平气和地回答说:“我很平常,与你们没有什么不同啊。我以前没有造福过家乡,现在我有机会了。我的财富属于家乡。如果你们也像我这样富了起来,也是会这么做的。我与你们是一样的人,大家随便就好了。”

他的话赢得了另一种尊重。

一个人的尊严并非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以平等、平视的角度看待世界,不必对世态常情耿耿于怀便是一种尊严的体现。

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要有超然的态度才算得上大彻大悟。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这种超然的态度,殊不知趋炎附势乃世态常情。

【编者小评】

假使你过分地炫耀你的财富,只为虚荣抬高身份,正好说明你的庸俗。这样你只会离人们越来越远,甚至被完全孤立起来。当你把财富用在该用的地方时,人们反而会更加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