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养卓越口才 轻松愉快做人(2)(1 / 1)

赞美也要讲方法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口就是心灵的喇叭了,人们心里的话语、脑中的想法和情感大都通过口表达出来。人人都有一张嘴,但差异特别大。有的嘴“妙语连珠”、“侃侃而谈”,有的嘴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

口才是一个人能力的反映,口才好的人赞美水平也高。因为赞美是说好话给别人听,从而使对方心情愉悦。口才好的人,言谈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滔滔不绝,音调悦耳动听,有谁听了能不舒服?只有具备好的口才,才能把你心中的赞美表达清楚、完美,给人以美感甚至美的享受,充分发挥赞美的效力。

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好的口才,他们的赞美因此往往“美”不起来。有的人说话不自然,不连贯,甚至面红耳赤,自己别扭,别人听了更别扭。他慷慨的赞美反而成了送给别人的惩罚。有些人虽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但信口开河,甚至无中生有。这种人对你的赞美越慷慨,越会让你感觉毫无诚意,既不负责任,也不真实。这种太泛太滥的赞美矫揉造作,甚至有溜须拍马的嫌疑。这种赞美不能打动对方,反而使人对他顿生反感。还有的人因为口才不好,词不达意,不但达不到赞美的目的和效果,反令被赞者极为尴尬。

有这样一个例子:

几位中学的同学到吴君家玩。吴妈妈待人非常热情,同这些当年的“小毛头”亲切地交谈起来。听说大家都大学毕业了,联系的工作也不错,吴妈妈眼里流露出既高兴又羡慕的神色,摇着头叹息说:“你看你们,是多好的孩子!一个个花言巧语,到哪都受人喜欢。俺那个崽,不会来事,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一句话差点让大家背过气去,笑也不是怒也不成。吴妈妈本是好意,想夸奖他们一下,但用了一个“花言巧语”,意思就来了个大转弯。

笨拙的讲话就像一台破烂不堪的录音机,使赞美这本该美妙动听的旋律,经它放出来就变得刺耳,非但不能打动人、感染人,反而会损伤人的情绪,扭曲原意。

好的口才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人的知识、阅历、个性不同,赞美别人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但一般而言,好的口才具有如下特点:

1.说话清晰,口齿清楚

这是赞美别人最起码的要求,赞美往往是“一次性”投入,不要重复,也不要啰唆。这就需要赞美时吐字清楚,让对方听明白。我们常常有这样一些体会,就是本来是一句极为中听的话,但因没说清楚,对方请你再讲一遍,使言者无**,听者也无兴致。

2.注意说话的语气

这要根据谈话的场合、双方的性格等因素而定。打个比方,假如你面对的是山东人或东北人,你可以竖起大姆指,赞一句:“好家伙,你真行!”不知情者看来粗声大气,颇不礼貌,但被赞者却会眉飞色舞,亮着嗓门回敬一句:“哥儿们,你也不赖!”如果你低声细气,文质彬彬,他却会认为你故作儒雅,忸怩作态,对你反而不会有好感。

有时候,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你说话的语气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有两位朋友一起去打猎,傍晚各提回两只野兔。A的妻子接过丈夫的猎物,说:“天哪!你打了两只野兔!”B的妻子却说:“噢,原来你打了两只野兔。”第二天,A提回来十只,而B却空手而归,何也?不在于二人的枪法,也不是无猎物可寻,关键在于二人情绪不同。第一天,他们出去时间较短,结果,A的妻子一句略带夸张的感叹,是对丈夫最佳的奖赏。听她的语气,意思是才这么短时间,你竟然打了两只,够可以了!A听后当然非常高兴,信心倍增,第二天打猎更来劲了。B的妻子只是一句平淡的描述,似乎包含着许多不满意的成分,好像是说:“你怎么才打了两只?太少了。”由此可见,语气不同,同样的话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赞叹,一个是责备。

3.赞美要注意场合

灵活把握时机,要会见机行事,即景生情,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如一位少女,白衣素裹,亭亭而立。你一句“呀,姑娘,你真美!宛如清水芙蓉,洁净如玉,恍若仙子”,定会让她心花怒放。而对方是一位新寡少妇,你这一句赞美定会让她感觉你不怀好意,甚至会送你一口唾沫或一顿怒骂,起码认为你处世水平低劣而对你没有好感。

幽默是好口才的重要标志

幽默能够使你的赞美妙趣横生,在自然、宽松的气氛中打动对方的心。一对夫妇新婚宴尔,刚刚开始两个人的生活,妻子拿出看家本领下厨。虽然妻子手艺一般,但丈夫为表示对妻子手艺的认可和鼓励,从不到餐馆吃饭。一次,妻子把几个菜摆上桌,丈夫故作陶醉状,对爱妻耳语道:“长此以往,附近的餐馆大可不必营业了!”丈夫的话语诙谐幽默,谈笑风生,很自然地把对妻子厨艺的赞赏之情流露出来,即使是恭维,妻子也满心欢喜。真是“事做得妙,话也说得巧”。

好的口才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渊博的知识为依托,也就不可能说出高水平的赞语。别林斯基曾说过:

“不学无术之辈不能贬低名副其实的赞美,不学无术所夸赞的,算不得是赞美。”没有相应的知识,也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优点,不会深刻地认识一件事情的意义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发出的赞美风马牛不相及,要么根本不可能以你的赞美博得对方的欢心。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曾经被邀请去作电磁应用理论演讲。一位贵妇人有意挖苦地指责法拉第说:“教授,你讲的这些鬼东西有什么用呢?”法拉第被她的无礼激恼了,回敬道:“夫人,你难道能预言刚生下的孩子有什么用处吗?”那位贵妇人听后很没趣,悻悻地走了。原来,这位贵妇人连什么是电磁都不知道,因而,她不仅不能对其发现者发出由衷的祝贺和赞美。

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精辟的思想。所以,要想具备好的口才,首先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赞美如有神”。

日常生活中,相互赞美的事情随处可见,细心的人会认真地观察别人是怎么赞美的,仔细咀嚼一下别人的语言,看看能否想出更高明的赞语。口才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是多说多练。谚语说:“鸡叫三遍,一遍比一遍亮;路走三遍,一遍比一遍熟。”只有经得多、知得广、练得频,口才方可培养出来,你的赞美水平才能提高。

赞美也要有方有略

赞美别人不光要慷慨大方,而且要有远见卓识。赞美要符合实际情况,称赞他人时如果总是用一些过激的形容词,就会显得言过其实,让人扫兴。要深入了解对方的能力、性格、经历、成果等,赞美起来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另外,善于称赞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因为经常称赞的事会让人感到厌烦。总之,要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要赞得具体、贴切、与众不同。

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所要赞美的人和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话音未落”式的尴尬状况并不少见。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一定不要轻下赞辞,因为说不定就在最后关头事情宣告失败了。有些人见到事情成功在望,便禁不住大加赞叹,夸下海口:“这回肯定赢定了。”结果却失败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赞美别人要善于从小事着手,于细微之处见高下。注意赞美对方轻易为人知的优点。

每个人总会有值得赞美的优点。例如,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或许长相难看,但牙齿长得很漂亮,或者皮肤很白,要善于抓住这些地方对其加以赞美。也许有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小优点,但无论如何,你的赞美一定会使对方心情愉快。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美貌绝伦的女子,你老调重弹,夸其如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往往引不起她多大的兴趣,如果能找出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则往往可以使对方感到意外的惊喜。

赞美别人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充分发掘别人成绩的意义并推测将来的影响,因为赞美一个人的行为和贡献比赞美他本人要好,但一定要说中要害,这样你的赞美才会上品位、上档次。

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你的赞美不单会显得具体而贴切,而且会让人觉得特殊而真诚。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成绩,还可以避免偏见或功利主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与其对一个人说“你真了不起”,不如仔细阐述他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或经济效益。赞美一个人的工作,会促使他工作时更加卖力,赞美一个人的行为,他的行为则会大有改善。

赞美能化干戈为玉帛

赞美别人还应该懂得,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而人在看自己时,往往只看到了优点,在看别人时,却将过多的眼光集中在了人的缺点上。因此,我们要善于容纳别人的弱点和缺点,去发掘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将对方全盘否定。

宋真宗手下有两位得力的大臣,一位是王旦,为人襟怀坦**。另一位是寇准,他虽然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却喜欢揭人短处,每每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不是。王旦却经常称赞寇准。宋真宗因此更加佩服王旦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德,越发器重他。

牙齿和舌头都经常打架,人和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如果你每件事都耿耿于怀,那是愚蠢的行为。如果沦落到背后想尽办法,贬低别人,企图将人打趴下,甚至是恶意诽谤,那就成了小人的举动,几乎为人所不齿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面对他人的敌意态度,不妨笑脸面对,不妨来个温言柔语如清风,夸言赞语似甘露,对方多半会转怒为喜的。

在某单位里小王和小张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小张遇到小王必冷嘲热讽一番。有一次,小张的一篇文章发表了,单位的人却一无所知,小张觉得特憋闷。小王看穿了小张的心思,便大张旗鼓地在办公室里公布了这个消息,并向小王表示祝贺,小张在欣喜和陶醉之余,向小王投去了感激和钦佩的目光,从此,两个人重归于好了。

要想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诚挚地赞美一个人,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人际关系日显重要的社会中,左右逢源,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每日心情愉快,笑口常开。

用赞美激发他人的潜能

试想,如果一位领导习惯于斥责人,而另一位领导则习惯于赞美人,那么,哪一位领导的下属更有信心、更容易发挥潜能呢?显然,每天得到的是警告及责骂的下属,他必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养成一种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的毛病,有了这些毛病,势必又要受到领导的责骂,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人才也会变成蠢才的。

同专业的小张和小王毕业后分到甲、乙两家公司,两人的专业水平及各方面的才能不相上下,而小张的领导脾气不太好,职员稍有差错,轻则批评:“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种事都做不好。”重则以开除相威胁,常说:“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我就开除了你。”而对职工的优点却视而不见。有一次,客户送来一块样布,要求染出同一颜色的包装线来。小张拿到样布,很快看出这种颜色需要5种色拼出来,于是他立即开出配方,打出小样。小样的颜色与来样看上去完全一致。于是车间内开始按这个配方进行生产。但小张忘记了告诉车间主任在染色时,压力一定要控制在2个大气压上。结果工人为了省时,压力升到1.5个大气压就关机了,致使染出的线略微有些色浅。不过,客户对此倒没有过分挑剔,因为他们对小张打出小样的技术熟练程度非常满意。但领导对此却大动肝火,他当着许多的人的面大声呵斥小张:“你为什么就不能多在小事上注意一些呢?幸亏客户没有退货,否则我一定开除你。”小张自己也懊恼不已。从此以后,他经常为自己常犯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而自责,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而小王,尽管也常犯些错误,但其老板却从未严厉地批评过他,而是经常赞扬他能干,肯吃苦。小王为报老板的知遇之恩,更加卖力地搞产品推销,他一天就可以跑上五六家单位。最后,库内积压了一年的产品也被他推销出去了。

一个人尽管身上毛病很多,但他在某方面总有令人满意的地方,在这方面多给予赞美,会促使他扬长避短,把工作干得越来越出色。

大多数人不愿从小事上去赞美别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其一,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使人们认为别人做事是分内之事,是“应该”的,无须大惊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评,做好了是责任,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很多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小成绩。

其二,有人胸怀治国济天下的大志,但眼高手低。对于“小打小闹”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事普普通通,没什么了不起。

其三,“熟人效应”。周围的人对大家来说,太熟悉了。要么就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不用说什么;要么就是熟视无睹。每天我们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去上班,都觉得很正常,而马路脏了该骂清洁工。父母呕心沥血,为我们碾平了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我们却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你眼里是“隐形人”。同事、亲戚、朋友时时都在关照你,你却受之泰然。

以上这些态度都是应当克服的。就小事而论,它的确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小事往往会引发大事,几件小事加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形态和意义。

一位巡警巡逻时发现仓库门口的灭火器坏了,及时报告给总经理,于是总经理安排相关负责人买了新的灭火器。一晃半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库房因电线短路突然起火,被及时扑灭。忙乱中,总经理首先想到的是那位细心的巡警。如果不是他发现灭火器坏了,敦促总经理及时更换,那么库房恐怕就完了。于是,总经理及时褒扬了这位巡警,并代表公司向他致谢,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按常理来讲,一个小小的巡警恐怕早已被总经理遗忘在某个角落里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滴水珠可以拯救沙漠中的失落者,小事的确不可小视。要从小事赞美别人,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有心之人,善于发掘赞美的材料,看到小事身后的重大意义。

小事犹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果你没有一双识别它们的慧眼,细心鉴别,它就永远被埋在山野石林之中,人们很难发现它们的真正价值所在。

你了解你周围每一个人的长处短处吗?你每天有没有看到周围细微的变化?你是否看中别人那怕是一丁点儿的优点?

无数的小事和有数的大事组成了我们繁杂的生活。如果人人都去关注自己的周围,去发掘一滴水中的世界,那么在彼此的赞美声中,人们获得的是世间**漾着的温情。

用赞美来代替批评

随便说几句人云亦云的话,赞美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并不难,但也不可贵。贵在实事求是,难在恰到好处。

一家档次较高的印刷厂,对印刷成品的质量要求非常精细,但印刷员是位新员工,还不太适应他的工作。他的主管很不满意,想解雇他。

当厂长罗伯先生了解到这个情形以后,亲自去跟这位新员工谈了谈。罗伯先生告诉他,对于一个刚来的新手,能做出如此精美的印刷成品是很难得的。罗伯先生还指出了这位新人的工作成绩好在哪里,以及这位年轻人对公司的重要性,最后才说出了应该改进的细枝末节。

这能不影响这位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吗?一段时间后,他就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印刷工人了。

这位罗伯先生采用措辞适当地赞美员工,是每一位领导的楷模。

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肯定和赞扬的内容决不可采取孤立截取的方式,领导者愈是在常人不曾看到之处,独具慧眼地发现下属的短中之长,那么领导者的威信和可信度就提高了。

领导者要善于通过对下属的肯定和赞美,帮助下属找到成功的内外因,并发现自身的不足,引发缺憾,下一步的目标与任务也就自然明确起来。

赞美下属的语言不啻于给下属的永久礼物,但决不能只是几句空泛的大话。比如,当一位下属在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某个重要的项目后,领导者如果这样表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某某同志的行动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青年的拼搏意识!”这样的赞语似乎在追求那种宏阔气派的效果,但相比之下,还不如赞美一下这项技术的用途、影响等方面更让人感到妥贴、恰当。

只有以实夸实,措辞适当,才能使领导与下属之间形成某种心灵上的契合,产生的心灵互动才能体现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这是领导者应该高度注意的问题。

女性夸赞有学问

身为女性,直截了当地夸赞异性,不仅使自己的形象受损,同时也会使受夸赞的男性不自然。虽然有时候你的赞美并非是有其他的含义,但如果你直接地说出你的心里话,却引起了误解,这不仅达不到取悦他人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厌恶或疏远。

何况女性应适度地含蓄和讲究语言艺术,否则即使对方不误会,也会显得自己没有内涵,没有气质。在现代社会中,自我形象非常重要,它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关键,它犹如一件外衣,在“只敬衣来不敬人”的环境中,自我形象的优势就是你成功的一张王牌。因此,既要保护自己的形象,又要使他人尤其是异性高兴,在称赞别人的时候就要懂得用含蓄、婉转的语言。其中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别人的口,间接地赞美别人。

例如,在聚餐的时候,你碰到以前的男同学。这位以前的男同学事业有成,同时你又很想与他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这时如果你说:“你现在有所成就,身边肯定有许多女孩子。”这些话不仅显得你没有内涵、势利,甚至会引起这位男同学怀疑你是否在暗示你在喜欢他。因此,要避免这种误会,你就要学会借别人之口。你可以说:“听别人说你最近做了一笔大生意。”或者“他们说你刚开了一家公司,祝贺你。”之类的话。这些话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虽然不是别人说的事实,是你本身掌握的事实,但你可以把它说成是别人告诉你的。

第二,至于是谁说,你大可不必说出来,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用别人的话来带出你的赞美。话语间是别人的赞美,但实际上是你的赞美。这样的话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你的意思、想法,还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

这种赞美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会使你有一个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果是运用于有目的的外交手段上,它就会变成一种请君入瓮的手段。

东汉末年,貂蝉为了挑拨吕布与董卓的矛盾,故意接近吕布。她对吕布说:“妾虽在深闺,但久闻将军大名。本以为在这世上就将军一人有如此本领,但听到别人闲言,说将军受他人之制,如今想来,着实可惜。”说罢,泪如雨下。吕布听了很惭愧,满怀心事地回身抱住貂蝉并安慰她。貂蝉利用借别人的传说来把吕布称赞得世间无人能及,勾起吕布的虚荣心,再巧妙地挑拨,说他受董卓之制,身为一个热血男儿,又怎能受如此之羞辱呢?这些片言只语,正是董卓与吕布之间矛盾的导火线。

这种借助别人的话来表达你的赞美还有一种妙用,就是它能把你的立场模糊起来。

假如,在某鸡尾酒晚会上,你刚认识了一位男性。这种男性潇洒大方,而且从你朋友口中得知他还没有女朋友。这时你就想接近他,了解他更多一点。如果你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如何开口就是关键的一步。

在这种男人周围,应该也有许多女人想接近他,因此你要博得他的好感,就必须表现得不卑不亢。但因为你是先开口,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应当以稳取胜,这时借别人之口就派上用场了。

当朋友介绍了你们认识后,你可以说:“早听说你潇洒开朗,以前是只闻其名,今天看来的确如此。”这样的开场白不仅暗示了你对他有兴趣,而且又引起他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它能在给你带来机会的同时又能掌握主动权。

总的来说,女性借他人之口,间接赞美男性有如下的妙用:

第一,能在表达自己心里话的同时,又不招致别人的误会。这犹如一把适度的尺子,保持异性之间应有的距离。

第二,如果运用在社交的方面,更是无往而不利。它专门利用别人的虚荣心理,利用别人爱维护自己面子的自尊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总之,如能灵活运用,必将使对方不知不觉地顺从于你。

第三,它能使对方对你的意图有大致的了解,但又不至于太直白,使自己处于尴尬或无路可退的地步。

不过,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有些细节是要注意的。

首先,不要让对方清楚你的意图,否则,你的表演只会成为他的把柄,甚至是被反击得体无完肤。

其次,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说自己是听谁说的,以免日后留下隐患。

再次,就是说这些话时不要用打听的语气,要慎重选择你的话题。

赞美的话要说到点子上

赞美不仅要符合眼前的实际,而且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是一位老到的赞美者应有的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话音未落”式的尴尬状况并非少见,刚刚夸他两句,却偏偏不争气就失败了,因此赞美必须具有远见卓识。

事情还没有最终完成之前,赞美一定要谨慎。须知,问题往往出现在最后的关头。“功亏一篑”,并非偶然有之。有的人看到事情进展顺利,就乐观地估计到十有八九会成功,就禁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冲动,大加赞叹。

“相信力”很强的人,更是乐于呼应,一拍即合,顺口夸道:“对于某某,我高度欣赏,这事对他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不信就走着瞧吧,他肯定干得很漂亮!”一旦你盛赞的人失败了,你就会成为他人的笑柄。明智而体面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

秦王嬴政攻打楚国前,先征询李信的意见:“我想占领楚国,将军考虑用多少人马才够呢?”李信血气方刚,颇为自信地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又问王翦,王翦道:“非要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听后,对王翦很有看法,于是道:“王将军老了,何以如此怯弱?李将军果敢壮勇,他说得对呀。”秦王没有对敌我力量以及此消彼长的复杂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轻信李信的估计,认为以最少的兵力占领楚国最好不过,盲目地赞美李信。王翦见秦王赞赏李信,否定自己,便称病还乡。李信进攻楚国时,在城父被楚军打得大败而逃。秦王恼羞成怒,后悔当初失言,便亲自去王翦的老家频阳致歉,道:“我没有采纳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使我军蒙受了耻辱。”后来,秦王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用了一年时间终于占领了楚国全境。

秦王也犯了平常人常犯的错误,在事情还没有做成之前就盲目地赞美别人,缺乏远见,暴露了自己判断力方面的弱点。秦王造成自己被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对事情的难度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估计,把本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说明他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还不到家;

第二,对他人盲目相信,平时因某人办事利索,能力强,成功率高就推而广之,认为什么事到他手上都可迎刃而解;

第三,赞美时毫无遮拦,把话说绝了,没有给自己留条后路或台阶,不老练,不含蓄。

不要一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赞美,须“三思而后赞”,把眼光放长些。有些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习惯等,这方面比较容易称赞。而有些东西,如人的行为、成绩、思想、态度等,要从长远考虑,赞美时要谨慎。

人迫于某种压力或某种需求,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如果赞美人时仅限于就事论事,极易犯目光短浅的错误。

远见卓识还要求识大体,顾大局,不要因一己之赞刺伤他人。尤其是在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严重,大家都对成绩、进步、收获、优点、长处等方面问题很敏感。如果你赞扬其中一个人,“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容易引起其他人反感。

赞美别人时的远见卓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把赞美的眼光放长放远,使自己的赞美能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第二,赞美别人要站在一定高度上。只有站得高,才能更充分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成绩的意义。

第三,要注意考察别人的成绩或长处的影响范围,使你的赞美更加具体、贴切。

第四,要善于见微知著,从小事上发掘出重大意义,从眼前影响推测将来影响。

第五,要深入了解别人的真实能力和形势的发展趋势。

祸从口出,说话要有分寸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祸从口出”。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把握一定的分寸,不要将话说得太满,那样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可以做得到。但是凡事总会有意外,而且这些意外并不是你可以预料到的,话不要说得太满,也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出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的话留有空间,就不会由于“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

因此许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质询的时候,都会偏爱用这些字眼,比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的意见……”这些全都是不肯定的字眼,他们为什么如此?也就是为了留下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要不然一旦自己说定了,结果却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

当然了,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官员是不该这样的,但是做人做事有时候实在也是不得不如此。

下面的状况就是你在说话时应该注意到的。

1.做事方面

(1)对待别人的请求可以同意接受,但是不要“保证”,应该代以“我尽量或我试试看”的字眼。

(2)上级交办的事情当然要接受,但是不要说“保证没问题”的话语,应代以“应该没有问题,我将全力以赴”之类的话。

这就是为了万一自己不能做到所留出的后路,而且这样说实际上也没有损害你的诚意,反而更会显示出你的审慎,别人就会因此更加信赖你!事没有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2.做人方面

(1)与人交往,不能够口出恶言,更不能说出“誓不两立”这样的话。不管是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以后需要携手合作的时候还有“面子”。

(2)对别人不要太早下判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都没出息”之类“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一辈子很长,变化也很多的。也不要一下子判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者“这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该多用一些“是……不过……如果……”之类的话语。

把话说满有时也有实际的需要,可是还是保留出一点空间的好,既不会得罪人,也不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困境。总而言之,多用中性的或者不确定的话就对了!

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九九。

开玩笑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没有笑声的生活和没有幽默感的朋友,都是无味的。在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3.内容要高雅

开玩笑,如果没有知识与品格做支点,便容易流于低级趣味了。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摆脱了窘境。

4.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愿再与你交往。

5.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开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6.对象要分清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等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尽管对方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的事,就不能随便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