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家洪堡将科学研究与大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引发了现代大学的变革。这虽引起一些人士的强烈反对,如英国红衣主教纽曼等人坚持主张大学是传授普遍学问的场所,但毕竟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1866-1959)等人的大力弘扬,大学的科研职能渐渐地深入人心。在这一点上,雅斯贝尔斯可以说是传承了洪堡的衣钵,视大学为传播知识与探索真理的机构。他认为科学研究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一定要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而不是专断的某种言论和方法。要使科学成其为科学的是:“除非是在一个假说框架之内,否则我们不能获得关于真理的具有普遍效力和说服力的知识。”②简单地说,科学因为需要假设来暂时证明其正确性,所以,到了哪里,都有一个验证其正确与否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实验。一旦人们在这个假设上达成了一种共识,那这种科学发现就有相对于此时的普遍的效力。那这样,“科学的真理就会比哲学相对容易传播到具有科学思维的地方”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知识会相对于哲学更有利于真理的发现。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所谓真正的科研,其不仅仅体现在成果的不断发表,而是对其过程的把握与付出。所以,进行科研的团体或者个人必然要拥有一种与之相关的科学精神,需要的是一种为科学而科学,为研究而研究的纯粹的人生态度,这才能真正的表明科学的意义,而且也是最好的内在驱动力,这样的研究对于研究者来说也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否则,如果是受到利益的驱动,势必会失去研究的乐趣,只把它看成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研究势必会变得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所以,只有对于研究持有一种正确的信念,才能完全投入到研究中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也得到了提升。
雅斯贝尔斯提倡研究中的自由思维,他提倡人们去自由思索而不受外界的约束,但他反对把这种自由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他不赞成那些为了标榜自己的特殊而任意进行整体化的学者,他需要学者们能够时刻意识到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何,不仅仅只是在他们的经历中加上光辉的一笔,不仅仅只是彰显个人努力的结果。所以,学者在研究中要杜绝“无的放矢的无效劳作,单纯的感觉和信仰,单纯的允诺和启示”,杜绝在“连贯的思维逻辑之外,忽发奇想,横生枝节,”也要杜绝“只求知识的单纯整合,而忽视此时此刻”(因为此时此刻是永恒的一种具体的存在形式)。只有拥有以上三个方面的准备,才能不断地推进研究的发展。由此可见,雅斯贝尔斯注重研究的真正实质,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够获得外在的声誉与效用,而是为了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一种科学精神,而且希望教师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能够具备一种自在的权威。
雅斯贝尔斯强调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对教学的忽略。在他看来,一位在科研领域有所成就的学者,也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他认为,“大学通过科学的方式去寻求真理的一种途径,必然成为大学的基本任务,而又因为这一基本任务以传承为先决条件,所以研究工作离不开教学。”①大学所要完成的教育,仅仅依靠研究是无法达到的,研究只能提供科学发现,而要使这种发现与学生发生关系,则需要借助教学这项功能。教学是将各种知识都以一种已知的状态呈现给他们,这帮助学生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在教学方法上,雅斯贝尔斯更加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一种最符合雅斯贝尔斯存在哲学的方式。相反,若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依然将大学生当成中学生,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去为最终的考试做准备,这只能是一种吞噬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这也就可以看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的过程本身也在以一种科学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众所周知,美国较为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殊不知,雅斯贝尔斯对此的认识也是较为深刻的。正如他所说:“大学自然是服务于实际目的的机构,但它实现这些目的是靠着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的时候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它这样做只是为了以后以更大的清晰度,更大的力度,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这些目的中。”①大学作为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组织,理应在国家这个范围内显示出自身的意义。那么价值的实现如何可以达到呢?雅斯贝尔斯很明确地提出了大学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创造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他提出,“社会为大学提供了法律与物质方面的支持,因此大学要发挥两个作用:一个是服务于所有人利益的基础研究;另一个是为人们提供职业所需的学术训练和实际技能训练。这样说来,大学一直都在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必然会随着社会职业的变化而变化。”②可见,大学对于社会的服务不但具有绝对性,还具有时段性的特征。很多人都认为服务职能是在今天社会与大学的关系紧密发展的前提下才得以显现与确立的,却忽视了大学在此之前对社会需求所做的积极回应。不可否认,中世纪“大学训练神职人员,后来则是训练高级政府官员、医生和教师”③,所以,此间的大学为社会的主要职业提供了继承者,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求,而且大学的服务范围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大学之初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只能体现在培养人才类型方面,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完善与社会条件的不断优越,服务范围将渐渐扩大,甚至还可以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服务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大学服务这一职能并不是现代大学职能的一项补充,而是自始就存在的。
相对于人们关于大学基本职能的论述,雅斯贝尔斯反而比较强调大学的精神塑造活动,甚至将其视为大学的一项特有职能。在他看来,大学绝不是一个充斥着无生命的知识的荒芜之地,它是一个传承人类观念、发扬民族观念的机构。“精神是理念的支撑和动力”,①只有依附于精神,大学的理念才能够得以实现,而个人也才能够在充满荆棘的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勇敢地面对并且坚强地继续。雅斯贝尔斯提出,“精神还是创造性直觉的动力源泉,没有了想象,科学就会死气沉沉。”②没有精神力量给予支撑,僵化的方法和数据所堆积起来的科学是不可能长存于世的,当其要消亡的时候,就无法生出新的科学思想,无法产生去颠覆现有科学的批判性思维,也无法拥有选择的勇气,而墨守成规,断绝了科学继续发展的动力;“精神还可以沉思生活的全部处境和形态”②,人可以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审视自己,而不会陷入到不可知的状态,使自己处于模糊的状态中,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学生们不去经历那种艰苦的精神磨炼,而是变得只是一味地顺从与适应。此时的大学里“已经嗅不出精神的气味,而精神恰恰是引导青年进入成熟期的基础……这时的大学也不过是社会类型的一种翻版”。③所以大学要对大学生的精神进行塑造,这是大学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还要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人。
最主要的,教学所需要的某些生死攸关的财富,只有科研才能提供给它。所以,科研和教学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只有那些亲身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地传授知识。其他的人只不过是在传播一整套按照教学法组织起来的事实而已。大学不是一所高中,而是一个高等学府。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大学的这四项职能是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首先,教学职能是大学的最基本职能,如若这一职能不能得以很好的实现,那么知识的传播势必会受到影响。其次,科研与社会服务这两项职能是大学发展的保障职能,大学虽然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其独立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社会和大学的相互作用要求大学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否则最终会失去公众信任与自身的存在价值;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大学的精神塑造职能,这是大学发展的动力职能,如果一所大学更多的成就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无一维系大学发展的本真精神的存在和传扬,那么这所大学就像是一个中空的树干,枯竭的内在必不能使大学长久地发展下去。然而,在当时的德国,由于科研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更多的大学把注意力放在了科研这一职能上,而忽视了其他三个职能。大学越来越成为单一职能的载体,越来越脱离了当初的寻求真理之道。所以,均衡四项职能在大学中的体现,就非常必要了。
这四项职能中最易出现的紧张冲突,也许就是大学对于科研与教学非此即彼的无奈选择了。雅斯贝尔斯针对此提出,“教学所需要的某些生死攸关的财富,只有科研工作才能提供给它。”①知识本身是不能够增值以及扩展的,而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所以知识的不断扩展,程度的不断加深要仰望科研的帮助。
实际上,大学教师的科研,不仅仅是科学追求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必然。教师如果一直重复已有知识而没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或者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引领学生慢慢地走向一种科学的道路,不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具有的那种科学精神,那么他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他的讲授必然平淡无奇。所以,好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研究者,大学教师只有把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富有科学精神的学生。
大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实际化的过程。学生所学知识最终都要运用在其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中。这里雅斯贝尔斯又涉及了职业教育的问题(但在此要清楚,他谈的并不是狭义的相对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学只是为技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工作,要其真正的形成还需要在实践中去完成。那么,大学就应该“尽最大可能为这种最终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的进步提供条件”。②所以大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职业教育的知识,“关注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所学过的东西,而是其判断力的训练”③。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够灵活地处理现实问题,而不会束手无策。
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大学是整全人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大学的专业教育。他所强调的只是,大学在日趋专业细化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知识以及人格的整合。如果把知识割裂化,这既不利于知识体系构建,也不利于“全人”的培养。所以雅斯贝尔斯提倡要在专业团体间形成一种有联系的知识链,使得知识以一种完整的面貌展示给学生。所谓专业教育的形成需要“一种非专业的基础教育,教授研究的态度和做学问的方法。”③
大学的教育过程,不仅科研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它们也不能从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过程中游离出来。这是因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都具备一种教育学上的功效,这就是说,它们都不仅只是传授事实和知识而已,而更加唤起一种统一性的意识,培养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要使精神塑造与其他几项职能共同发展,那么结合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科学教育就成为必要。这两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陶冶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雅斯贝尔斯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大学生不仅具有科学精神,更具有人文精神。他强调要学习古希腊的文学,大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代人类的智慧,获得美的体验与熏陶,从而能够从如今充满利益的机械世界中保持纯真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