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系统脱敏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注意刺激物呈现的方式和时机
训练者要非常谨慎而有系统地呈现有关的刺激物,或是引导患者想象有关的刺**境。每一阶段只能让患者产生最低限度的焦虑,训练者要依照预先设计妥善的刺激强度层次表,谨慎而有系统地呈现该项刺激。如果患者面临改变过分剧烈的刺激,无法充分松弛心情、感受刺激,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招致反效果,使患者更加惧怕那一项刺激。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系统脱敏训练时,应先让患者利用放松训练法达到身心放松,然后依照训练者的指示,想象出焦虑等级表上最弱的刺**境,或直接看到具体刺激物(如真的老鼠)。由于患者经过放松训练后,能使身心达到放松状态,所以想到(或看到)焦虑情境时,不会轻易地紧张起来。因为,“放松心情”与“焦虑心情”相互抵制。如果患者看到焦虑刺激时能体验到焦虑,就要求患者举起手指做信号。采用手指信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打扰患者的放松状态。若患者没有示意有焦虑状态,7~10秒后,训练者就要指导患者放松,并停止想象(或看)该阶段的焦虑刺激。经过大约15~30秒的放松,训练者再度引导患者想象同一项焦虑刺激。如果两次尝试都很成功,就可进入较强一级的焦虑刺激训练。反之,若患者在体验第一次刺激时就感受到强烈焦虑,训练者必须命令患者停止想象或去掉刺激,重新做一次放松训练。在患者实施放松训练而感到全身放松以后,训练者才可以让患者再度接受刚刚试过的焦虑刺激(或想象该刺**境)。训练者反复指引患者接受这种逐减敏感训练,一直到该焦虑刺激不再引起患者的焦虑时,才能进入更强一级焦虑刺激的逐减敏感训练,实施方式与上述方式完全相同。以此逐级类推,一直到焦虑层次表上的全部刺激都不能引起患者的焦虑为止。
(三)治疗程序需要多次重复实施
由肌肉放松训练所产生的放松心情只能对抗微弱的焦虑刺激,所以训练者不应操之过急。有时候仅仅为了某一项焦虑刺激,患者就要经历很多次的逐减敏感训练。有的专家认为,从头到尾,此项治疗过程需经10~20次的操作。
(四)对积极行为应给予适当强化
当患者在想象某项刺**境而尚未报告焦虑体验时,训练者切勿任意提供强化(例如,说:“很好”“很成功”,等等)。因为这种强化可能阻止患者将体验到的焦虑报告出来;在患者能很成功地依照焦虑层次表上的顺序承受焦虑刺激后,训练者应在可能范围内,对于患者的良好行为表现予以适度的积极强化。
(五)跟踪辅导
应随时提供追踪考核,以确保治疗效果能维持下去。如果发现患者的焦虑状态已故态复萌,必须立即提供补助训练。
[1] 参考陈荣华.行为改变技术.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