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在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坠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贸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即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安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两个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1958年,沃尔普(Wolpe)[1]医生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使其突然遭到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不但猫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吃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也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然后沃尔普施与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环境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最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
《儒门事亲》里记载的这一事例说明了我国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如何通过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当中,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而沃尔普于20世纪50年代用实验的方法又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治疗方法的原理——交互抑制原理。《儒门事亲》里记载的案例所用的方法就是交互抑制原理的具体运用——系统脱敏法。本章将在介绍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含义后,对交互抑制原理的产生、抑制焦虑反应的策略做简要介绍,最后还将介绍系统脱敏法的运用原则及实施步骤。
[1] 参考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行为矫正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