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的概念描述可知,类化是指一些相似的条件刺激或一系列大范围的条件刺激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射。相比之下,分化的条件反射则是由单个或一组狭窄范围内的条件引起的。如阿尔伯特只怕实验室里的白鼠,其他地方的白鼠都不怕,更不怕白狗、白猫等其他小动物,这就是分化。如果他不仅怕所有地方的白鼠,还怕类似的白狗、白猫等小动物,那就是类化。换句话说,分化现象,需要最初的那种刺激呈现时才能出现;而类化现象,则只需相关或相似的刺激呈现就会出现。然而,如果某个小孩因为一次偶然被小狗咬后,就变得连小猫、小兔甚至连玩具小狗都害怕,父母或其他人明确告诉她并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咬人,玩具小动物更不会咬人,让她对相类似的刺激物能区分,使她能消除恐惧,那就是辨别。因此辨别就是从相类似的刺激物中区分出不同的性质,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在小明认识了“月”字之后再教他认识“目”时,就应教会他学会辨别,从相似中找出区别。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教孩子学会辨别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在过公路时,教孩子学会辨别红绿灯与人行和车行的关系就可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教孩子学会辨别友善的人与不良分子就可少让孩子上当受骗,避免受到伤害;教孩子在运动场上蹦蹦跳跳,与在家里,特别是在别人家里做客时的蹦蹦跳跳的区别,就可引导孩子良好的礼貌行为。